泛华网滾动新闻

显示标签为“PMI”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PMI”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3年8月1日星期四

中国7月制造业数据出现分歧

英国《金融时报》 吉密欧 北京报道

中国官方发布的7月份制造业数据出现小幅上扬,与外界此前对中国经济上月出现负增长的预期不符。

不过由汇丰银行(HSBC)同一时间发布的独立调查则表示,“中国制造商面临的商业环境显著恶化”。

中国官方周四发布的7月份政府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6月份的50.1增长到50.3,这意味着制造业状况略微改善。然而,汇丰银行发布的中国PMI指数却从前一个月的48.2跌至7月份的47.7,为11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对制造业而言,PMI指数高于50意味着生产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表明生产处于收缩状态。多数分析人士原本预计7月份官方指数会跌至50以下,他们指出中国经济整体正在持续放缓。

汇丰银行和官方数据之间的差异将重新引发一种市场猜测:中国政府试图展现一幅较为乐观的中国经济图景,以支撑人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尽管经济增速不断放缓。

澳新银行(ANZ)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Liu Ligang)表示,官方数据“不会改变我们的整体评价,即中国经济不断恶化”。

他补充说:“官方PMI似乎有些失真,这可能会延误政策调整时机,导致决策失误。”

最近几周,中国高官似乎已开始主动出击稳定投资者、经济学家和评论员的信心,让他们相信尽管三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逐渐减速,但中国经济状况良好。

两项调查结果出现差距,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汇丰银行的调查集中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民营制造商,而官方PMI指数则主要反映了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的情况。

译者/何黎

PMI指数显示:中小民营企业深受打击

中国制造业在目前整个中国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表现如何?这要看如何解读中国官方和国际金融机构两个不同版本的中国七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中国官方八月一号公布的中国七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即所谓的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0.3%,环比略微上升,连续10个月高于百分之五十。PMI指数高于百分之五十意味着对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生产处于扩张状态,低于百分之五十则表明生产处于收缩状态。由此解释, 中国经济还行,用官方的说法是中国“企业信心增强略有回升”, 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运行总体平稳”。如果看国际金融机构汇丰银行星期四公布的同一个中国制造业PMI指数, 那情况就出现很大的分歧, 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只有47.7%,在所谓的50荣枯线以下,创下近11个月来新低。

解读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显示,中国制造业疲软,中小民营企业受打击最甚。对此, 在广东经商的民营企业人士帅先生表示赞同:

“特别是做实体的,特别难做。我所接触的中小民营企业很多确实是在萎缩。有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政府的工程没有像往年那么多。由于地方政府负债问题不像以前那么有钱建设各类项目和花费,情况自然不好。”

中国媒体星期四有评论说,中国官方和汇丰对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的不同解读显示出中国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冰火两重天”的经营状况。广大民营中小企业目前自然是处在 “冰”的状况。 不过,帅先生说, 中国政府似乎正在实行一些利好中小民营企业的措施, 例如在国有银行贷款方面有所变化。

中国制造业状况不佳,在中国经济学者段少译看来都是前几年政府“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惹的祸。要使中国经济止住下滑趋势,掉头向上, 中国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 进一步放开金融业, 让民间资本在金融领域有所突破, 因为现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完全跟不上中国经济的发展, 国有银行无效率可言。第二, 应该把更多的国营企业私有化, 第三,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去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而不是干预市场”。

段先生强调,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如社保、医疗和教育,更多地让市场那只无形的手解决经济中的运行问题,不要动不动就采取经济刺激计划:

“经济发展应该是自然发展,价格在市场上配置资源。 政府干预市场就是扭曲价格, 被政府扭曲的价格就会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选择”。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曾说,汇丰的PMI数据表现不同于中国官方的主要原因在于样本和季调方法存在差异, 中国官方的PMI数据,其主要统计对象是中国经济中重要的国有部门和大型企业;而汇丰PMI数据的统计对象则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美国美银美林经济学家陆挺星期四表示,目前中国官方的PMI指数重要性更大一些, 因为它对于市场信心有着积极意义,未来数月内中国制造业PMI将出现进一步的改善。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2013年7月27日星期六

彭博社:中国失业率数据无价值 十年不变

【大纪元2013年07月27日讯】(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从中国的失业数字当中可以了解到什么?即使中国经济放缓,公司报告它们在减少聘用,这个国家的官方失业率依然不为所动,7月25日发布的六月份失业率为4.1%,这跟三个月之前的水平是一模一样的。

失业率十年不变

彭博社7月26日报导说,现实是中国官方城市失业率长期以来是一个几乎毫无价值的指标。即使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的时候,数千万的中国出口工厂的工人失去他们的工作,官方数字也几乎波澜不惊,在过去十年里的大多数时候,它一直在4%和4.3%之间晃动。

这是因为中共当局计算的只是那些有正式户口的城市工人,因此合法拥有失业福利的人。那些没有计入的人是生活在城市里的2.3亿农民工。中国仍然大批过剩的农村劳动力也没有计入。尽管迅速的城市化,大陆的农村人口,包括非劳动力的青少年和老年人,拥有6.42亿人口,是全国人口的将近一半。

“官方失业率显示,多少城里人正式有资格领取失业福利。这是一个小数目。”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高路易在7月23日的研究报告中说。“的确,中国的失业率随着增长变化并没有变动太多。”

寻找替代指标

彭博社报导说,这意味着如高路易这样的中国专家们不得不寻找其他的指标来了解真实的就业状况。不出意外,一个关键的数据是两个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当中的就业部份。这两份PMI,一份是由汇丰银行编纂,一份是由官方的中国物流和采购联盟编纂。这些指标的优点是每月发布。“PMI的就业部份每月发布,这使得它看起来吸引人。”高路易说。

最新的这个读数看起来不太好:根据7月24日发布的初步汇丰调查,就业下跌到自从2009年三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给劳动力市场增添了更多的压力。”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声明中说。由于中共领导人最近强调,它致力于保证增长至少达到7.5%,“初步PMI加强了推出额外的微调措施来稳定增长的需要。”同时受到关注但是现在令人失望的是:由人力集团做的季度调查在6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大陆公司的聘用计划处于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另一个重要的数字是新创建的城市就业,中共每个季度都发布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在上扬,在今年的上半年新增了725万个就业,比2012年同期增加31万,部份原因是服务业的强大增长,根据社保和人力资源部的发言人尹承继说。“解决就业相关的挑战仍然是一个艰钜的任务。”尹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并说重点是给新毕业生创造就业。

受到密切注视的还有新农民工的增长率。在第一季度,农民工就业增长1.7%,而在四月份到六月份,它增长了2.7%。虽然2013年仍然在增长,这两个速度都比过去几年的季度增长下降。

即使这些替代指标也远远不完美,那些专家们说。“这些劳动力市场指标没有一个是理想的以及可以给予我们一个有关就业情况的即时更新和准确的画面。”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说。“比如,官方的新增就业数据没有告诉我们同一时期有多少就业失去了。而就业中心需求比例可能还没有恰当考虑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日益增加的数目。”

2013年7月10日星期三

中国经济数据越发不可信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13-07-09

外界一直抱怨中国的经济数据不可靠。周末期间,我们又有了一个质疑中国经济数据的新理由。

中国在月度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报告中暂停发布特定行业分项数据。据彭博新闻(Bloomberg)报道,中国最新公布的PMI报告中缺少出口订单、进口和制成品库存数据。中国政府在报告中并没有解释这几项数据消失的原因。上周晚些时候,一位中国官员曾含糊地表示,信息量太大,根本来不及消化。

一位接近中国的观察人士则给出了不同的理由。

Geostrat的Robert Hardy在其时事通讯中写道,中国两年来一直在推动国内经济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但转型过程步履艰难。

Hardy称,PMI报告中关键经济数据的突然消失与中国政府试图动用直接的政策工具抑制影子银行的过度扩张不无关系。影子银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经济领域的产能过剩局面,这有悖于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向。中国最近出现的钱荒事件应该是政府整顿影子银行的结果。

Hardy写道,中国政府将动用直接的政策工具来解决影子银行系统对地方融资平台大规模放贷的问题,同时解决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而且政府对可能的后果似乎并未多加考虑。

加之在全球经济放缓、尤其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欧洲经济低迷之际,中国外贸出口滑坡,所有这一切使得市场对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的预期愈发趋于一致,即第二季度GDP增速将放缓至7.5%左右。

长期以来,外界一直质疑中国经济数据的真实性。我们注意到今年3月份的出口数据就与来自中国贸易伙伴国的数据有很大出入。而所有这一切将导致外界对中国的经济形势更难做出准确判断。

Hardy称,中国的经济数据将更加不可信。

2013年7月1日星期一

中国数据:官方制造业PMI回落至50.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路透北京7月1日 - 中国6月官方制造业PMI回落至荣枯线附近,各项主要指标均有下滑 ,与汇丰PMI呈现相似趋势,预示中国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二季度经济增长恐难乐观 。

“6月份PMI指数回落,而且主要指标普遍回落,表明未来经济有一定下行压力。”中国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评价称。

不过他也指出,综合来看,经济增长仍然在趋稳过程中。他分析称,PMI绝对值仍然在5 0%临界点以上;1-5月份投资、消费增长大体平稳,剔除热钱扰动因素,出口实际增速也未 大幅下滑;库存水平是历史低位,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

中国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周一联合公布,中国宏观经济先行指标--6 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降至50.1,与2月一致,但略微高于路透稍 早调查预估中值50。

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超过1 个百分点,进口、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等回落幅度超过2个百分点。

下表为各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6 5 4 3 2 1 12 11 10 9 8 7 6
PMI(%) 50.1 50.8 50.6 50.9 50.1 50.4 50.6 50.6 50.2 49.8 49.2 50.1 50.2

稍早汇丰(HSBC)/Markit联合公布,中国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终值降至48.2,创九个月最低位,连续第二个月位于临界点50下方;低于初值48.3和5月终值49.2。

在官方数据分项中,大型企业PMI指数高于50,为50.4;中、小型企业PMI指数低于50,分别为49.8和48.9,与汇丰制造业表现类似,凸显中小企业仍处困境之中。

据物流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新闻稿,新订单指数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至50.4;就业情 况仍然疲软,从业人员指数继续位于50下方且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则在5 0下方的略降,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落,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预 期持乐观态度的比例继续下降。

在一季度GDP增速创下7.7%的低位后,中国经济不但未有明显改善,最近包括5月宏观数 据以及6月PMI等先行指标均显示,二季度经济可能更为逊色。

而且,中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也进一步升级,尽管6月流动性困局加深,但央行一反常 态未立即施以援手,银行间市场隔夜及七天质押式回购利率一度创出历史新高,国务院和央 行相继强调金融资源配置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传递出调结构的决心。近来的流动性 紧张令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更为悲观。

制造业PMI是一个综合指数,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由五个主要扩散指数加权而成。 通常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衰退。(完)

以下为官方6月制造业PMI分项一览:

指标 2013年6月份 2013年5月份 比上月
指数 指数
PMI 50.1 50.8 下降
生产指数 52 53.3 下降
新订单指数 50.4 51.8 下降
购进价格指数 44.6 45.1 下降
原材料库存指数 47.4 47.6 下降
从业人员指数 48.7 48.8 下降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 50.3 50.8 下降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 54.1 56.3 下降

 (发稿 宿泱韫; 审校 杨淑祯)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