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青
过去八年,英国BBC每年做一次全球民调(委托加拿大民调公司和美国大学举办)。近日公布的今年民调(采访全球2.6万人)结果显示,中国的国家形象在世界主要国家的民众印象中大幅下降:对中国好感的下降百分之八;反过来,对中国持负面印象的增加百分之八。这是BBC从2005年开始做这项民调以来,世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比例最高的。
按道理,中国近年经济持续发展,国力增强,中国制造的产品打向世界,中国不仅出现更多的高楼大厦,中国人也更多的到世界旅游,中国更加开放了,怎么世人对中国的印象反而更差了呢?原因在哪里?
这里至少有这样几个原因,而这些都是在中国政府控制的官方媒体上不可以讨论,也不允许出现的。
第一个是政治原因。近年世界发生的最大变化之一,是中东的茉莉花革命,很多国家结束独裁统治。一向被视为很落后的国家,像伊拉克,阿富汗,那里的专制政权被铲除之后,成功地举行了民主选举,产生了民选政府和领导人。那个伊拉克人和阿富汗人投票之后,举起仍染着颜色印记的手指的画面,传遍世界。
三年前,从突尼斯开始,又一波民主浪潮在中东北非地区卷起,突尼斯、埃及,然后是利比亚,都相继结束了独裁统治,也走向投票选举的宪政民主道路。而中国的十三亿人,却至今被剥夺了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权利。这个对比是鲜明的、强烈的,被“世人”瞩目的。
除了中东民主浪潮,最近世界就有多个国家举行选举。委内瑞拉举行了选举,马来西亚全国大选,保加利亚国会改选,连伊朗下个月也要举行总统大选。联合国193个成员,现有130多个国家,超过三分之二,都实行了多党选举制度。
相比之下,中国还毫无选举,领导人的产生完全是黑箱作业,中国成为全球政治民主最落后的大国。中国在国际上的名声越响亮,中国政治的不民主就越被凸显出来。
第二个,是经济因素。中国虽然经济增长,甚至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政府被普遍认为进行“贸易不公平竞争”,包括操纵人民币汇率,不尊重智慧产权(盗窃外国发明创造),国营企业仍在中国占主导、公私产权不清、经济腐败遍地皆是、缺少法治保障等等。这对那些经济出现滞缓和危机的西方国家的民众来说,更感到中国威胁和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利益,是不公平竞争,由此对中国增加反感。
第三个是军事原因。在全球除了领导反恐的美国之外,现在主要大国基本都削减军费、把资金转移到经济发展上。在和平时期,中国的军费却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而且开支不透明。中国不仅在在南中国的有争议海域炫耀武力,还继续用导弹瞄准民主台湾,其穷兵黩武的形象,导致国际社会忧心,尤其周边国家对中国心有余悸。
第四个是社会原因。中国虽然国力增强,但内部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严重不公。
根据中国官方数字,现在中国最富有的10%的人,占有的财富是中国最穷的那10%的人的32倍,而中国富人财富的积累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不公平的,是权力带来财富。中国民众反抗政府事件层出不穷。中国当局又都严厉镇压。这些被国际媒体报道后,人们对中国的感觉怎么能好?
第五个是腐败原因。中国的经济崛起伴随着严重的腐败,据中国社科院对南方八省官员的调查报告,处级以上官员的财产,平均已超过八百万人民币,等于个个都是百万(美元)富翁。
大量公款被贪官转移到海外。据中国央行的统计数字,过去二十年,平均每年有几十亿美元的中国资金被贪官等转移到海外。截至2012年,已累计超过一万亿人民币!这些中国贪官和富二代在西方国家的恶劣表现,更是让当地人倒胃口,反感至极。
除了这些原因,还有一个可能因素,现在大量中国人到外国旅游观光(当然这标志中国开放了,中国老百姓有更多一点自由了),但中国游客在外国观光期间的不文明表现,被当地报纸等媒体报道,也增加了中国的负面形象。
在这个调查中,只有非洲国家对中国持正面形象看法的比例比较高。可能这跟中国近年扩大对非洲的投资有关。
但是,非洲的知识精英,近年却对中国有怨言,认为中国在当地抢夺他们的资源,只是占有商业好处,没有真心帮助他们。持这种看法的非洲知识精英越来越多,所以中国在非洲的正面形象能够保持多久,也是一个未知数。
中国虽然经济发展了,但是中国的不民主、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公平竞争,中国的严重社会不公,中国的扩军炫武等等,都导致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越来越负面。
所以,中国政府无论在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树立多少广告牌,撒多少巨款在西方做公关,只要其政治不民主这个根本性因素不改变,其他的改变都很难。所以世人对中国的印象,可能会江河日下。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自由亚洲电台
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
习近平四字点睛评“打的”这事:一蠢,再蠢!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北京观察
习总能遇几多蠢?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是几年前走红网络的流行语,它是否也能对新君习近平半年新政做某种解释,包括耸人听闻的“习打的”?
(德国之声中文网)3月1日晚7点,家住北京远郊平谷区的“的哥”郭立新,在鼓楼西大街拉的那趟8.2公里、26分钟的活儿,绝非“梦游”。他在动物园批 发市场东边榆树馆桥下等红灯时,才发现副驾驶坐上的乘客太不寻常,当听到这位乘客笑着说:“你是第一个把我认出来的司机。”激动得满头热汗,哗哗流了三分 钟。
乐了近50天,热汗总算也没有白流。那过了胶的“一帆风顺”四个蓝色圆珠笔的题字和乘客没有要的车票,50天里不知有多少人疯抢着看过。但是从4月18日 下午5点半始,郭立新乐极生悲了。近一个多月,这位无辜的司机不知内心遭遇了多少折腾,那装在镜框里,放大了的题字,还能挂在他家水泥抹的墙上吗?

习近平“打的“一度引起轰动
“临时起意”事与愿违
3月1日晚,被的哥郭立新认出来的总书记习近平,事后立即告诉中办:“我临时起意打了次出租车,就不要报道了。”
不成想4月18日连的哥照片,带他的题字,没要的车票,还有长篇报道,一同刊登在香港《大公报》上,甚至连“鼓楼西大街”的街牌,“榆树馆桥”和目的地“钓鱼台大酒店”,都被拍成照片上了大公网。立刻“微服私访”占据了所有门户网站的头条,还有世界媒体的热炒。
习总询问栗战书
当天,中办已经热闹成一锅粥。原来习总问中办主任栗战书:“不是不让报道吗,怎么报道了?”栗战书十分紧张,赶紧追查。原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也称“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四局的一位副局长听说3月1日习总打的不寻常的经历之后,认为是好事,就透露给香港大公报。
这家自1972年第一个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的香港老大喉舌报,今年2月26日才在北京正式挂出北京分社的牌子,当然要摩拳擦掌。由分社社长、报社社长助理王 文韬,和《大公报》副主笔兼北京分社副总编辑马浩亮,两个社级大笔杆子联合操刀,完成了这篇重头报道。3月1日晚,习近平打的沿线地界、街景都是这两位亲 自拍下来的,给了读者一个完整的实景复制,结合文字报道内容,几乎就是一部短纪录片翔实的脚本。王文韬加入《大公报》之前,是新华社北京新闻信息中心副主 任,担任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多年,对北京市人头、地理熟之极,占新华社的先机一点不为怪。
据说,新华社18日上午,一直给中办打电话,但是没有找到人。中午两点许,@新华社中国网事宣布:“‘总书记打出租’确有其事,北京市交通部门和率先报导此事的媒体都向新华社记者表示,确有此事,相关情况都是真实的。”全国无数家网站和晚报都赶做大头条,紧追大新闻。
新华社奉命“辟谣”、《大公报》违心“致歉”
16点人民网刊出了记者采访来的报道《北京的哥热议习近平打车:下面人还敢公车私用?》看来媒体都要大展拳脚了,局势岂不更要难以收拾?这促使栗战书做出最后决定,立即召新华社来中办。

习“打的“原来是假新闻?
国新办还有一块牌子“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一个副局惹出这么大的事能不走风吗?17点作为近水楼台的各大门户网,率先开始将挂了近十个小时的头条新闻 不声不响隐身。更令人佩服的是“朝中有人”的四大名晚:《北京晚报》、《今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都没有跟进当天的头号大新闻。
17点半,新华网的消息发出:“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一文,经核实,此报道为虚假新闻。”此时中外媒体人都惊得目瞪口呆,但还都想探个究竟:新华社干嘛和大公报过不去?

红墙内的事情总是扑朔迷离
又过了半个小时,大公报“向读者致歉”的声明通过网站刊出了:“经核,此为虚假消息,对此我们深感不安和万分遗憾。由于我们的工作失误,出现如此重大虚假 消息是极不应该的。对此我们诚恳地向读者致歉。我们将以此为鉴,用准确严谨的新闻报道回馈公众。”架在老编、记者鼻梁上的眼镜,大概这会儿才真跌下来了。
全国行动开始,收回已经上市的晚报,忙着修改网页。只有微博和外媒兴奋无比,舆情爆炸,比白天还热闹。
四字箴言画龙点睛
据悉,此时习近平对中办又讲了四个字:“一蠢,再蠢!”
还有那位外宣办副局,听说挨了个处分,捅了了这么大的篓子,没人不说“活该”。
作者简介: 高瑜,中国独立记者,专栏作家。原在中新社工作,后担任《经济学周报》副总编。因参加八九民主运动,两次系狱。作品广有影响。
泛华网专讯:快闪茉莉花革命
【泛华网2013年5月25日讯】全球范围内的茉莉花革命已经过去两年多了,中国的茉莉花革命却是完败。但两年多来,中国人上街游行示威却又是与日俱增,每天都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事实上,利比亚和叙利亚式的武装暴动未必适合于中国,但1989年的六四和上街散步围观的形式经过了20多年的考验,证明却是非常合适于中国国民性的。
中国两年多来的失败说明茉莉花革命在中国必须改变方式;比如,是否要穿统一颜色的衣服?为什么不可以是更隐蔽的某种颜色的帽子?数日前,中南大学公益快闪似乎提供了一个范例,显示街头快闪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茉莉花革命召集方式。当然,快闪就是要快,结束也必须快,比如,仅仅只是来一段艾神铐草泥马Style,马上散伙。当某次的快闪人数达到了爆发临界,革命也就自然成了。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中国茉莉花革命连固定的颜色都还没有确定,这实在是有违“颜色革命”这个称呼。有人建议蓝色,用于表达民主公平的意愿。也有人建议白色,用于纪念被中共政权害死的人们。更有人建议5月35日那天我們一起穿黑衫。
泛华网报道。
中国两年多来的失败说明茉莉花革命在中国必须改变方式;比如,是否要穿统一颜色的衣服?为什么不可以是更隐蔽的某种颜色的帽子?数日前,中南大学公益快闪似乎提供了一个范例,显示街头快闪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茉莉花革命召集方式。当然,快闪就是要快,结束也必须快,比如,仅仅只是来一段艾神铐草泥马Style,马上散伙。当某次的快闪人数达到了爆发临界,革命也就自然成了。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中国茉莉花革命连固定的颜色都还没有确定,这实在是有违“颜色革命”这个称呼。有人建议蓝色,用于表达民主公平的意愿。也有人建议白色,用于纪念被中共政权害死的人们。更有人建议5月35日那天我們一起穿黑衫。
泛华网报道。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