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8月23日星期四

加拿大油气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产业前景展望

据美国《油气杂志》(OGJ)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1月,加拿大拥有探明石油储量1788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居全球第二的位置。占西半球石油总储量53%,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13.3%。(沙特264,加拿大178,伊朗136,伊拉克115,科威特102,委内瑞拉99,阿联酋92,俄罗斯60,利比亚44,尼日利亚36,哈萨克斯坦30,美国21。单位:十亿桶)。其中仅有50-60亿桶为常规储量,主要位于阿尔伯塔省,萨斯喀彻温省及纽芬兰-拉布拉多省海上地区。这些储量的绝大多数(超过95%以上)是位于该国阿尔伯特省的油砂储藏。该地是世界最大的油砂储藏地,几乎占全球探明油砂总储量的80%。使用现有技术,可以提取1730亿桶原油,按2007年加拿大油砂合成原油及沥青油总产量4.38亿桶(加拿大石油生产商协会CAPP统计数据)计算,其油砂资源可开采395年,如果将这些储量都加以应用,这些油砂可以满足加拿大未来250年内对石油产品的消费需求。由于油砂在抽提和加工方面比常规原油要难得多,因此这种包括油砂在内的探明石油储量数据受到了争议。

 

 2005年加拿大石油产量(包括所有的液体产品)达到310万桶/天,而当年该国的石油消费量为230万桶/天。由于新油砂项目和海洋油田的陆续投产弥补了西部省份老化油田的减产,自1999年起加拿大的石油产量出现稳步增长。据分析师们预测未来几年加拿大的油砂产量将出现显著增长,这将弥补该国常规原油产量的下降。

  加拿大原油出口总量的99%以上是出口至美国。2005年加拿大出口至美国的原油量达到160万桶/天,成为美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同时2005年加拿大还向美国出口约52万桶/天的成品油。加拿大出口至美国的石油主要流向美国中西部地区,有少量流向洛基山脉和东海岸地区。

  部门组织

  加拿大的石油工业已私有化,近年来该国的石油工业在已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整合。加拿大最大的综合油气生产商是帝国石油公司,该公司的绝大部分股权由埃克森美孚公司持有。2002年,阿尔伯特能源(Alberta Energy)公司和泛加拿大能源(PanCanadian Energy)公司合并创建了EnCana公司,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独立油气上游领域生产商。加拿大其它主要的石油生产商包括塔利斯曼能源(Talisman Energy)公司、Suncor、EOG Resources、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公司和阿帕奇加拿大(Apache Canada)公司。美国公司在加拿大石油工业占据了相当大的规模。

  加拿大政府在1975年成立了Petro-Canada公司,当时的目的是为降低美国公司在加拿大石油工业的统治地位。Petro-Canada在成立之初从加拿大政府手中接受了大量的油气资源,不过后来评论家们指责Petro-Canada在配置这些资源时的低效以及干涉私人公司的业务。1991年,加拿大政府开始对Petro-Canada进行私有化改革,2004年底,加拿大政府出售了其在该公司中剩余20%的股权。

  石油勘探和开采

  加拿大的石油产量主要来自三个不同地方:西加拿大沉积盆地、阿尔伯特省北部的油砂储藏和海洋油田。

  西加拿大沉积盆地(WCSB)

  WCSB是过去60年中加拿大主要的石油生产基地,并使加拿大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的石油产量稳步增加,成为最重要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之一。该盆地大部分位于阿尔伯特省,部分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萨斯喀彻温省、马尼托巴省和西北地区。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大部分油田日趋老化,因此该盆地的常规石油产量呈现逐步下降的状况。业内分析师们预测油砂将完全替代常规原油作为未来西加拿大石油生产的重点。

  油砂

  油砂中包含有沥青,一种重质粘稠的石油。当前从地底抽取沥青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地表开采,另一种是就地开采。其中地表开采采用了常规的采矿技术,对于抽取临近地表的油砂储藏非常有效。然而加拿大估计油砂储量的大多数(约80%)位于地下深处,无法使用地表开采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就地开采,这种方法可以开采地下较深处的油砂储藏。就地开采法使用蒸汽分离被砂土包裹的沥青,并将沥青提升至临近地表的收集池。截止目前,加拿大油砂开采商对这两种方法的青睐程度几乎一样,但是未来的开采似乎会倾向于使用就地开采法。一旦沥青抽提出来了,油砂开采商必须向沥青中加入较为轻质的石油以保证其在管道内的流动性。然后沥青就输送至油品改质装置加工成合成原油。当前一些油砂项目已集成了沥青改质装置,而另一些油砂项目必须将沥青产品输送至另外的改质装置。

  位于阿尔伯特省北部的Athabasca油砂储藏是全球最大的油砂储藏之一。此外在加拿大北冰洋的Melville岛也拥有相当规模的油砂储藏,在阿尔伯特省北部靠近Cold Lake和Peace River还有两处较小的油砂储藏。

  在Athabasca地区的所有大型油砂项目均利用地表开采方式。由加拿大油砂有限公司运营的Syncrude项目在2004年时的油砂产量达到28万桶/天。Suncor公司的油砂项目的总产能为28万桶/天,不过2005年发生的火灾导致公司的油砂产量下降,2005年的平均产量下降至17.1万桶/天。由壳牌加拿大公司运营的Athabasca油砂项目(AOSP)自2002年起开始投产,当前的产能为15.5万桶/天。

  Athabasca地区采用就地开采方式的油砂项目在规模上均小于采用地表开采方式的项目。2004年,Suncor开始运营其Firebag油砂项目,该项目采用相对先进的就地开采技术蒸汽辅助重力驱动生产法(SAGD)。2005年Firebag油砂项目的产能达到3.5万桶/天。其它采用SAGD技术的油砂项目包括Petro-Canada公司的MacKay River油砂项目(3万桶/天)和Dover项目(1400桶/天);EnCana公司的Foster Creek项目(4万桶/天)和Christina Lake项目(1万桶/天);Nexen公司的Athabasca项目(1300桶/天)和Long Lake项目(2500桶/天)。Petro-Canada公司的Dover项目还包含了一个试验项目,该项目采用一种叫做蒸汽抽提(VAPEX)的新型就地开采技术。VAPEX使用溶剂如丁烷而不是水蒸汽去抽提沥青,该技术可以显著节省生产成本。

  Athabasca地区还有众多的油砂项目正在进行扩能,大多数项目预计在2006?2007年投产,这些项目包括康菲公司的Surmount油砂项目(2.5万桶/天)和道达尔公司的Joslyn项目(1万桶/天)。Petro-Canada公司5万桶/天的Fort Hills油砂项目计划在2009年投产。2005年2月,加拿大自然资源有限公司(CNRL)决定继续推进投资达110亿美元的Horizon油砂项目,该项目预计到2012年投产,届时的产能将达到21.2万桶/天。

  除了Athabasca地区,加拿大最大的油砂项目就是帝国石油公司的Cold Lake项目,该项目采用的是就地开采方式,设计产能为14万桶/天。同样在Cold Lake地区,CNRL运营着5万桶/天的Primrose油砂项目,而赫斯基能源公司计划在2006年将其3万桶/天的Tucker油砂项目投入生产。在Peace River地区,壳牌加拿大运营着Cadotte Lake油砂项目(1.1万桶/天)。

  尽管加拿大油砂项目的开发前景非常鼓舞人心,但仍然困难重重。第一个困难是油砂生产合成原油的成本较高,据分析师们预测来自油砂的合成原油只有在油价达到30美元/桶以上的水平才是经济可行的。不过未来随着油砂技术的进步应该会降低油砂合成原油的生产成本,到时只要油价维持在较高水平,油砂项目就有利可图。第二个困难是油砂工业对水和天然气需求量非常大,这两者在从油砂中抽提出沥青以及将沥青改质成合成油过程中都是必须的,因此天然气价格的增加以及天然气供应的减少对油砂工业的影响都非常大。第三个困难是油砂项目的兴起使得阿尔伯特省石油业劳工缺乏,这促使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建设项目的延期。

  尽管困难重重,但众多全球石油市场分析师估计加拿大油砂将日益成为全球石油供应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估计到2025年加拿大来自油砂项目的合成原油产量将达到350万桶/天。

  海洋油田

  加拿大在其大西洋沿岸拥有三个石油项目,均位于Jeanne d’Arc盆地。这三个石油项目分别是Hibernia油田、Terra Nova油田和White Rose油田。其中Hibernia油田发现于1979年,2004年时的石油产量为20.4万桶/天。Terra Nova油田于2002年开始生产石油,2004年的石油产量为11万桶/天。2005年6月,Terra Nova油田的大股东Petro-Canada向管理层提出,同意其将油田的生产扩大至Far East,这样的话将新增4000万桶可开采石油储量。White Rose油田是在2005年底投产,作业者是赫斯基能源公司,该油田的最终产量将达到9万桶/天。

  加拿大同时还在Orphan海洋盆地进行勘探作业,该盆地位于Jeanne d’Arc盆地北边的深水区域。不过大西洋油田的作业者必须面对严峻的自然条件,包括风大浪急的海面、季节性的冰山和极端的温度。这些因素增加了该地区石油开采的难度和成本。

  业内专家相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大平洋沿岸也含有大量的石油储量。然而由于联邦政府禁止在太平洋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及开采活动,因此加拿大太平洋沿岸至今没有进行石油开采。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一直在游说联邦政府废除该禁令,希望能在2010年开始生产石油。

  管线系统

  国内管线系统

  加拿大国内拥有广阔的石油管线系统,将西加拿大的石油输送至国内其它地区和美国市场。加拿大有两大石油管道公司:Enbridge Pipelines公司和Kinder Morgan Canada公司(先前的Terasen公司)。其中Enbridge公司运营着长达9000英里的管线和终端,将来自阿尔伯特省埃德蒙顿的石油输送至加拿大东部和美国的大湖地区。Kinder Morgan运营着Trans Mountain Pipe Line (TMPL),该管线主要将来自于阿尔伯特省西部的石油输送至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地区的炼油厂和石油终端。

  阿尔伯特油砂工业的扩能已经促使加拿大必须新建几条管线来运输沥青和合成原油至埃德蒙顿地区的下游设施。1999年,Enbridge建成长达920英里,设计输送能力为57万桶/天的Athabasca管线,该管线连接了Suncor公司的油砂田至Enbridge位于阿尔伯特省Hardisty的终端。Kinder Morgan公司运营着一条长达280英里,设计输送能力为26万桶/天的Corridor管线,该管线连接了临近Muskag River油砂矿区至阿尔伯特省Scotford的壳牌炼油厂。2005年8月,Kinder Morgan开始进行前期的工程准备工作计划在2009年前对Corridor系统进行加倍扩能。

  出口管线系统

  加拿大有大量的石油管线连接至美国。Enbridge公司运营着连接加拿大主要城市和美国芝加哥之间的石油管线。同时Enbridge还运营着Spearhead石油管线,该管线长达650英里,设计输送能力为30万桶/天,将原油从俄克拉荷马的Cushing输送至芝加哥。Enbridge在2004年底获得管理机构的同意,计划将该管线进行反输,这样的话可以允许将加拿大的石油更加深入地出口至美国市场。Kinder Morgan通过扩展的TMPL管线已可以将加拿大石油输送至华盛顿北部。该公司同时还运营着Express管线,该管线长达790英里,设计输送能力为17万桶/天,连接阿尔伯特省Hardisty至美国怀俄明州的Casper;然后从Casper起公司还运营着一条长达930英里,设计输送能力为12万桶/天的Platte管线,将石油输送至伊利诺斯州的Wood River。

  Enbridge已经得到管理层的同意,计划新建一条从加拿大埃德蒙顿至Kitimat或Prince Rupert的Ga eway输油管线,该管线长达720英里,设计输送能力为40万桶/天。Kitimat和Prince Rupert均是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深水港口,均有能力支持超级油轮(VLCC)的进出港。Gateway管线的建设将方便向亚洲和加利福尼亚出口油砂。Enbridge宣布将于2009年完成这条投资达20亿美元的输油管线建设。2005年4月,中石油已承诺购买这条管线至少一半的输送能力。此外,Kinder Morgan已讨论计划准备新建一条同样的管线以及对TMPL进行扩能。

  炼油工业现状

  据OGJ统计,截止2006年1月,加拿大拥有200万桶/天的原油加工能力。由于阿尔伯特省占据了加拿大大部分的原油产量,因此加拿大的炼油产能也主要集中在该省。据悉阿尔伯特省共有四家炼油厂,总炼油能力为447400桶/天。而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合计拥有八家炼油厂。据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加拿大最大的炼油厂是Irving石油公司位于New Brunswick的28万桶/天加工量的St. John炼油厂。

  天然气工业现状

  据OGJ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6年1月,加拿大拥有探明天然气储量56.6万亿立方英尺(Tcf)。2003年加拿大的天然气产量为6.5Tcf,同年天然气消费量为3.2Tcf。加拿大是美国主要的天然气来源国之一。2005年前11个月共计向美国出口约3.9Tcf的天然气,约占期间美国天然气进口量的85%。加拿大出口至美国的天然气主要通过管线输送。

 天然气勘探和开采

  同石油工业一样,加拿大的天然气生产主要集中在WCSB,特别是阿尔伯特省。即便在WCSB已发现了一些新的常规天然气储藏,但众多分析师预测在WCSB的常规天然气产量已达到顶峰。加拿大未来新增天然气产量应该来自煤层气储藏、北极圈天然气储藏、Deep Basin区域以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天然气田。

  西加拿大沉积盆地(WCSB)

  WCSB包括该盆地大部分位于阿尔伯特省,部分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萨斯喀彻温省、马尼托巴省和西北地区。WCSB的天然气产量在1990年代出现快速增长,在十年间增长超过60%。2004年该地区的产量水平达到166亿立方英尺/天,其中约80%来自于阿尔伯特省。近年来北美天然气价格的居高不下已刺激了WCSB地区的天然气钻井活性。

  WCSB地区的天然气生产已开始从阿尔伯特省转向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新发现的天然气储藏。2004年该省的天然气产量已从1996年时的19亿立方英尺/天上升至约26亿立方英尺/天。WCSB地区的萨斯喀彻温省、马尼托巴省和西北地区也生产少量的天然气。

  Deep Basin是潜在的弥补WCSB地区天然气产量下降的地区之一。据业内分析师们估计Deep Basin至少拥有15Tcf的可开采天然气储藏。2005年底,壳牌加拿大公司位于Tay River的天然气田投产,产量为5000万立方英尺/天。

廉价石油的时代不会结束
2011-06-07 11:45  Admin5 网友评论

沙特阿拉伯地区的石油储备可以维持65~70年,而全球的其他国家也都在努力发展可替代能源技术,我们总有一天会发展出可替代能源技术,供给和需求层面都表明廉价石油的时代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结束

孙卓

日报:请各位先就全球能源目前的总体前景做一个大致的梳理。

佩基:我想先说一下目前美中两国国内能源生产方面的趋势和未来前景。首先,如果政府的政策推进合理,并且私有投资随之到位的话,美中两国国内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可能会在中长期对全球能源价格产生潜在并且显著的影响。

美国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2%,根据BP的预测,在近些年有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国占全球石油消费的11%左右并且一直在显著增加,仅仅2009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就增加了6.7%。

在天然气市场方面,在2009年,美国消耗占全球份额的22%,中国占3%。

美国的天然气消耗量在近几年比较平缓,并且从中期看,因为新技术和政策等因素等会有所上升。中国的天然气消耗出现上升的趋势。大家可能都知道,天然气因为运输费用以及相关的技术方面的限制,所以以市场本地化为主要特点。毫无疑问,美国和中国是界定能源价格趋势的主角,分析人士都认为两国将代表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影响未来全球能源市场的方向。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此前做出的评论非常有助于我们理解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面临的一些挑战。

王岐山副总理提出了中美贸易逆差以及日本和美国贸易逆差的五个不同点,以此来阐述双边关系的状态,他所说的每一点都同重要的政策以及贸易主张紧密相关,这也对界定两国在未来几年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关系有很大帮助。而中美两国的这些决策也将对全球能源市场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王岐山副总理援引萨默斯的话说,日本的制造业技术同美国持平或者比美国更高,而中国的要比美国略为落后一些。这点揭示了为什么中国的公司前来美国,并对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投资感兴趣,这样的投资对双方来说都是绝好的机会。

另外,王岐山副总理还援引萨默斯的话说,日本的品牌在美国非常知名,比如尼桑(日产)和本田。在很多的领域,美中经济关系中有一个特点就是,中国的品牌在美国能源市场的认知度非常有限。在美国非常常见的品牌通常是BP和壳牌,在美国从来没有看到过中国石油[10.71 0.09% 股吧]和中国石化[7.90 0.51% 股吧]的加油站。

另外,日本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还没有得到认可——这是双边关系中一个有争议的地方。在这点上,双边政府都在能源问题上予以介入,而非常难以否认的事实是,美中两国在能源市场上的共同利益要远远大于分歧。

班克斯:2011年有关全球能源方面是由两起事件展开的,一起是日本的核泄漏,另一个是中东和北非的政治动荡,这两起事件都对全球石油价格以及能源方面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

我首先谈一下日本核事故问题。毫无疑问,这起事件立即对全球寻求核能源以及能源安全的问题产生了更多的影响,许多国家都对他们的核项目的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重新的审视,比如说欧盟各国能源部长都对各国的核反应堆进行了压力测试,包括美国和中国等很多国家都对本国的核设施进行了检查。

日本核事故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中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可能没有那么大,但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大的多。原因在于,首先,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能源需求和环境上面临着很大挑战。IEA最新的估计显示全球电量在2011~2030年间会增长80%,而其中的80%都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以中国为例,IEA预计中国的电量需求在2011~2020年间将增长8.5%左右,中东国家也将达到双位数,这些都是很惊人的数字,说明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这样的能源需求增加的挑战。

再有,日本的地震也让很多发展中国家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核反应堆项目,从长期来看,发展中国家还是会把核电作为重要的电力能源来源。而目前发展中国家的核反应堆建设要远远领先于发达国家,大多数核反应堆的建设都在发展中国家发生。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核反应堆建设数目占全球核反应堆建设总数的75%左右,还有很多国家都有加强核反应堆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

如果核事件真正对全球核政策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因为核事件而把核能取消的话,如果工业国家将所有的核设施关闭的话,这将让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在2030年前增加6%左右,这将为全球气候变化带来巨大的挑战。另外,在碳排放因素的方面也将为其他可替代资源,比如煤炭、天然气等带来很大压力。

史密斯:我想把注意力转回到中东和北非的政治动荡对全球能源和石油市场的影响上来。影响到底在哪里?

首先,全球能源和石油市场的生意照旧,不会因为这些因素而受到严重冲击。全球石油市场的发展道路从未平坦过,包括之前2007年尼日利亚的国内冲突,以及BP深海漏油事件等,这些都被认为是对石油供给产生了严重影响的事件,但我认为这些事件都成为了一种“常事”。

首先我们必须要区分影响石油供给的范围和对价格能够产生多大的价格影响。比如说,利比亚的石油占全球产量的2%,那么如果这个产量被中断,全球价格应该如何调整,上调以保证不至于出现短缺的现象?我的研究发现有这样的一个“10倍理论”。

“10倍理论”指的是,全球石油价格的涨幅是占全球产量多少的10倍,也就是说,如果利比亚占全球产量的2%被中断,全球石油价格要增长21%才可以保证全球供给的正常,也就是说,要达到85~102美元。

再有,需求因素方面也会影响到价格。比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全球石油需求也有所下降,原油价格一度降到了2008年年底的每桶35美元,还是反映了那个10倍理论。

纵观未来,下一个需求方面的重要变动会来自于哪里?

瑞银总裁在今天早晨问了一个问题:中国经济会不会一直以10%的速度增长下去,尽管这已经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吃惊了,实际上,中国在石油需求上的增加更是难以预计,在过去的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在2%~17%之间浮动,比任何其他石油主要消费国的变动都要大。所以,专家们都预计中国将是未来在能源需求方面变动最大的一个国家。而且,中国的需求也不仅仅是推动能源价格上涨的一个因素,同时还增加了其他不确定因素。

日报:纵观目前的全球能源市场我们会发现,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对富裕国家和贫困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看,中东以及北非的动荡将到底会对全球的能源供给产生多大的影响?

佩基: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这些紧张的局势,市场方面的反应主要是各国政府如何回应这些事件。美国以及北约盟友的反应可能是一个主要的方面。有一个说法是,“石油的价格就像天气一样难以推测。”

史密斯:我认为这应该分别从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来看。

从短期看,在过去的3个月中,全球石油价格有所上涨,但是长期的影响还很难确定,因为目前很多重要的产油国的表现还不是很“给力”。比如伊拉克,他们是有产油的潜力的,但因为战争等原因,从目前产油的结果来看,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利比亚也是,如果政权出现交替,石油产量也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日报:在中东局势波及到利比亚之后,作为重要的一个产油国,利比亚局势有什么担忧?

班克斯:现在重要问题是这些动荡的政治局势还要进行多久,这种动荡还要波及到哪些国家。

史密斯:我的观点仍然是,就市场来讲,这些事件并不会在长期范围对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看看两伊战争、伊拉克和科威特战争等那些重大的事件,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件了,市场有对抗和回应这些政治事件的能力和经验。

日报:你刚才谈到了日本核事件的影响,我们对这起事件的影响有没有一个全面的评估?

班克斯:现在还很难做一个整体的评估,因为很多的工作仍在继续,而且目前情况还没有得到一个整体的控制。这起事件为全球,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作了一个很好的提醒,敦促各国都应该加强在包括核电系统以及监测系统等方面的工作。

日报:那么,这起事件是否会在全球能源政策层面,比如说在核能源政策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班克斯:会的。目前欧洲很多国家有很多停止或者不考虑继续发展核电的计划。比如意大利在1990年停止使用核电发电,曾有一度他们想重新考虑再次使用核电发电,但最近这个想法还是被否决了,然后瑞士也终止了进一步发展核电的计划,最近,看来德国好像也想关闭目前还在运行的17个核电站,这将是很重要的决定,因为他们需要的能源不会减少,因此,他们可能要大量发展清洁能源。

佩基:我只想补充一点,就是全球核政策的回应肯定不会像全球石油价格市场对这些事件的回应那么快,在政策上的再平衡以及调整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日报:就能源价格,同其他国家相比,以及同美国国内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油价危机期间相比,现在的美国油价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史密斯:很好的问题。同欧洲的很多国家相比,因为欧洲国家在石油零售价格方面的高税额等因素,美国的价格还是没有欧洲高。同上世纪70、80年代比,排除通胀等因素,现在的油价其实还是没有当时高,并且现在到达的制高点也很难超越了。

佩基:这要从美国国内的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能源的供给来看,而且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也会有更多的可替代能源产生,也会对控制油价上涨有所帮助。

日报:在有问题产生的时候,我们总喜欢从政策的层面找原因。我想问一下有关美国能源政策的问题。首先是,美国是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能源政策?

佩基: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奥巴马总统最近发表的一次有关美国能源安全未来的演讲,虽然这个演讲的相关细节还有很多争议,但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美国的能源独立的概念。美国政府在能源政策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并且一直在进步。

班克斯:美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的清洁能源以及环境变化的政策,但是单从清洁能源的层面看,美国的能源政策还是一直在推进的,在风力、太阳能等可替代能源方面都在向一个全面的能源政策方向靠拢。

日报:约翰·亚当斯在两个世纪前说过,事实是固执的。我认为固执的事实却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现实和感知未来。想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便宜油价的时代是不是结束了,永远的结束了?

佩基:我还是认为科技的发展以及可替代能源的发展会在帮助控制油价的上涨上起到很大的影响。

史密斯:1971年,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文章是:廉价石油时代结束了;1994年,《财富》杂志的封面文章是: 廉价石油时代结束了;2年前,《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文章是:廉价石油时代结束了。所以我今天希望第一财经不要发表题为“廉价石油时代结束了”的文章。

目前无论从全球石油供给还是需求方面的变化都不意味着廉价石油时代的结束。沙特阿拉伯地区的石油储备可以维持65~70年,而全球的其他国家也都在努力发展可替代能源技术,我们总有一天会发展出可替代能源技术,供给和需求层面都表明廉价石油的时代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结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