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9月13日星期四

林保华:习近平可能在东海前线

未来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日后就失去踪影,并且取消多项重要的外事活动,引发许多流言,但是我认为都不可信。

例如说他被谋杀,包括制造车祸或被行刺。且不说对中共领导人的安全防卫是如何的严密,如果是谋杀,全国一定大搜捕,然而未有这些迹象。如果说是受伤,也不见得,因为一般受伤,不会这样多天,何况背部受伤,一点不影响出席一些活动的“正面”形象。

我本来认为他可能到深圳,处理香港的反对国民教育运动,以及立法会选举以后的形势。然而9月10日选举揭晓后,习近平还没有亮相,所以也可以否定这个想法。

然而随着中日围绕钓鱼台出现的日益激化的矛盾,以及过程中一些怪异现象,我觉得习近平应该是在东海前线处理钓鱼台事务;而需要他亲自出马,不留在北京进行中央控制,就是他要处理具体的军事问题,将军事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8月29日日本时事通信社报导,多名中国负责对日外交的官员透露,中国将接受日本对钓鱼台的“国有化”,但是有“三不”原则:一是不登岛,二是不在岛上进行任何资源或环境的调查,三是不在岛上建任何建筑。北京做这个决定,是因为了解到,如果由东京都购岛成功,知事石原慎太郎将会展开观光、调查和建造设施等改变现状的举动,使情况更加复杂。

相信这个决定引发高层争议,尤其是军方。因此9月1日习近平以中共中央党校校长的身分出席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后就失踪了。估计是习近平也不满胡锦涛这个决定。有多个消息说,习近平对胡锦涛的“维稳”越来越不耐烦,不但换掉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在对外关系上,也要走自己的路。这就是采取军事行动取代胡锦涛的软弱。

9月9日,胡锦涛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海参崴举行的亚太经合会(APEC)高峰会的会场上,以站立方式进行15分钟短暂的非正式会谈,而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对胡锦涛的谈话,却出现了两度修稿的情况,外媒评论,究竟是中方尚未统一言论口径,或是先前的日中默契已经生变。

因为新华社最先发表的报导,是胡锦涛反对日本购岛行为的强硬讲话,但是半小时就撤销,改回只是表明了中方立场的模糊报导。可是到了晚上,又恢复最先发的稿子。显然这是反映了胡锦涛对背弃原先对日承诺的尴尬。本来想息事宁人,但是党内强硬派不同意,于是再度恢复原先报导。伴随强硬讲话,就必须有强硬行动。因此估计这些日子,习近平就是抛开胡锦涛,亲自到东海前线坐镇,熟悉情况。

促使习近平强硬起来有两个因素:第一,习近平的太子党伙伴,以刘源上将为主,刘源的智囊就是主张“新民主主义”的张木生,这批太子党主张对内可以宽容一些,实行一些改革,但是对外则是强硬的国家主义立场。

第二,习近平被人视为“弱主”,相信他的上述伙伴,说服他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不惜引爆军事冲突来树立他在党内的强势地位。而他借军事冲突,熟悉军务,其他军头也就不敢小看他。

选择在钓鱼台而不是南沙群岛,除了对日本更容易煽动民族主义外,负责钓鱼台作战任务的是东海舰队,而东海舰队驻地的宁波,就在浙江省。习近平从2002年到2007年在浙江担任省委副书记、省长与省委书记期间,也兼任南京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国防委员会主任与浙江省军区党委书记,因此对军队事务不会完全陌生,也有人脉。

有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习近平就可以显一显身手。如果这个猜测没有错的话,日本误信胡锦涛的条件而真的将钓鱼台国有化了,除非日本认为上当而向中国示弱,否则这场冲突不可避免。不管日本怎么做,习近平都是赢家,胡锦涛是输家,而日本则看它如何应对了。

也因为如此,大家都应该有发生军事冲突的准备,尤其是金融市场。还好中国也不是真想打仗,因为真打起来,中国内部会如何,习近平也不会冒这个险。因此只要美国出来劝架,冲突就会逐渐平息。但也因为要拿捏冲突的时机与规模,习近平就得亲临前线,否则一旦那些将领来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冲突就难以收拾,习近平就不一定是赢家了。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