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十八大召开前夕,军事委员会四总部主帅同步换班。赵克石履新总后勤部部长之后,将与政委刘源上将一起「搭班子」。后者曾副省长。进入军界后,历任武警总部副政委,军军事科学院政委等职。2011年1月19日,出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本文揭秘其从政界到军界转型。
本文摘自《党史纵览》2010年第4期,作者︰余玮,原题︰《刘少奇之子刘源:在特殊环境下成长(下)》
一波三折的高考
1977年8月21日清晨,北京长安街沿途的高音喇叭里传出头条新闻︰恢复高考。
很快,北京起重机厂召开正式会议传达相关文件,报考条件就张贴在车间的墙上。刘源经过仔细研读,发现报名的政审条件中不涉及出身,只说了本人不能有 历史问题、政治问题。他决定报考,但内心深处对会不会被允许参加考试仍然非常怀疑。毕竟,他的父亲刘少奇头上,还压着「全国最大走资派」的帽子。
报名后,刘源开始认真准备高考,且苦苦等待准考证。可不久,他却得知自己的报名被厂组织部门退回,理由是「超龄」。那年,刘源26岁,而据非正式的 传达里有「最好25岁以下」一说。刘源不服气,因为自己初二辍学,是「老三届」的初中生,而高考对「老三届」的高中生都是放开的,「他们的年龄肯定比我 大」。
日后,刘源分析道︰「当年高考报名,也不能说我本人有什么问题,就说我年龄不行。当时的环境中,不让我考,不会犯错误,让我考,就可能冒风险。」
于是,当时以刘源的年龄划线,厂子里9个年龄大过他的工友一律被卡下。一气之下,刘源给邓小平写了封信。今天,刘源仍然能很清晰地复述信的内容︰ 「我管他叫小平叔叔,开头就自报家门,说我是刘少奇的儿子刘源。我这几年从农村又到工厂,听说您恢复工作抓高考,很高兴,大家都很振奋。我想考大学,现在 厂子里不让考,如果因为我父母的原因、我的出身不让我考,我很不服气,何况你这个招生简章并没有这么讲。让我考我考不上,是我自己的事情,谁也不怨……」
刘源记得,信不长,就一页纸,用钢笔书写工整,在信封上写着「中共中央邓小平副主席」,然后贴了4分钱邮票,在自己的住处北京永安里附近随便找了一个邮筒投了进去。
信是寄走了,但到底有没有结果,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刘源心里没有底。10余天后,来了回音。刘源和9个情况相近的工友,全部被放行。
邓小平的批复,刘源至今没见过,「具体怎么批的不知道」,只知道邓小平批给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吴德,吴德转批给北京市负责高招的同志,最后由厂里教育处通知刘源,说是可以报考了。
报考的时候,刘源认真地填了政审表。父亲一栏填「刘少奇」,母亲一栏填「王光美」,本人成份一栏填「工人」,籍贯、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等等一概填了一个「众所周知」。
刘源他们拿到的,是当年北京市高考考场里最后10个考号。当时,离高考举行,仅余一个星期。他记得,当年每个考场是40人,而自己所在的最后一个考场显得相当空荡,只坐了不到20个考生,其中10名来自北京起重机厂。刘源他们中的7位,后来成为幸运的七七级大学生。
高考过后是招生。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周兴旺当时在北京崇文门内旅馆招生。他住的房间里,床上摊满档案袋。他所能接触到的档案,都是经北京市高招办筛选过的。高招办当时掌握着一份20个典型「可教育好子女」的名单,都是被打倒的中央一级领导人的子女。高招办领导让周兴旺在刘源和薄一波的儿子薄熙来这两份档案中选一份。周兴旺想︰那就选个「大」的吧。
于是,周兴旺拿了刘源这一份。尽管档案就几页纸,但拿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周兴旺清楚,自己不能做主,必须带回学校汇报。因为怕丢失,这份档案就在他家防震棚里架高的双人床上过了一夜。
录取还是不录取考生刘源的问题,一直报到当时师院的领导机构「北京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并为此专门开会研究。革委会副主任崔耀先是1937年参加 革命的老干部。在讨论会上,他拿着刘源的档案,说,这个学生在农村插过队,是因为肝炎被退回北京养病的。这个身体呀,能过关吗?得让他去医院复查。身体行 的话,没有理由不让他上吧?
为此,一个可能被上升到政治层面的、大是大非的问题,就此降到了一个很普通的、可度量也能执行的标准上,即政治问题变成了体质问题。不久,刘源去崇文门内旅馆,找周兴旺老师体检。
周兴旺带着刘源去了同仁医院。这是一场只有一个学生的特殊体检。直到此时,刘源开始相信,上大学真的「可能有戏」。
1978年初的一天,刘源终于收到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有些激动。此时,距离父亲刘少奇辞世已近10年,母亲王光美还被关押在秦城监狱。刘源清楚地记得,3月8日,自己正式入学。
怀着对失去青春岁月的强烈补偿心理,带着10年动乱中留下的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无数疑问,刘源在中外历史中忘情徜徉。同学们待他平等、友好,他的身心感受到了一种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平静。
文化
1978年,对于中国而言,意味着一场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变革的开始;而对于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后人们而言,则意味着一场持续10余年噩梦的终结。 这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大革命」的错误。这年12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决定,王 光美被释放出狱,随后彻底平反。
见到母亲王光美时,刘源的眼圈红了︰母亲脸色苍白,眼角已经布上细细的皱纹,那曾经黑得像墨玉一样的头发已经失去光泽,几丝白发刺目地显露出来。
在和邓小平的一次会面中,王光美提及了儿子要求参加高考的信和邓的亲自批复。邓小平微微一笑,没有作答。
其实,当年刘源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北大哲学系,第二志愿才是北师院历史系。考试结果虽然超过了第一志愿的录取线,但北大当时不敢招收这个身份特殊的学生。刘少奇被平反后,北大曾经派一位老师专程找到刘源,问他︰「你还想上北大吗?这是你原来报考的大学。」那位老师话说得很真诚︰「当时没收,确实不对,现在也许可以补救一下吧。原来你报的哲学,现在上的历史,你愿意上哲学还是历史?」
刘源没有选择转校。对北京师范学院,他心怀感激。
刘源简历︰
1951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师大历史系,当过知青、做过铆焊工。他的从政生涯自公社副主任起步,历任副县长、县长、副市长,36岁时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
1992年,刘源调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第二政委兼副主任,后任政委,由此进入军界。同年晋升武警少将警饺。
1998年,刘源任武警总部副政委。
2000年晋升武警中将警饺。
200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委。
2005年12月,刘源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
2009年晋升为上将军饺。
2011年1月19日,出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
1978年12月,中共为薄一波“平反”。
在文革中曾因盗窃罪而被关入监狱、与刘源竞争被淘汰出北师院历史系、原本在北京市二轻局五金机修厂当工人的29岁的薄熙来,却被“意外”地招收到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本科学习。
一年后,薄熙来又火箭般的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
资料图片:刘源(左)向毛新宇颁发少将军衔命令状
本文摘自《党史纵览》2010年第4期,作者︰余玮,原题︰《刘少奇之子刘源:在特殊环境下成长(下)》
一波三折的高考
1977年8月21日清晨,北京长安街沿途的高音喇叭里传出头条新闻︰恢复高考。
很快,北京起重机厂召开正式会议传达相关文件,报考条件就张贴在车间的墙上。刘源经过仔细研读,发现报名的政审条件中不涉及出身,只说了本人不能有 历史问题、政治问题。他决定报考,但内心深处对会不会被允许参加考试仍然非常怀疑。毕竟,他的父亲刘少奇头上,还压着「全国最大走资派」的帽子。
报名后,刘源开始认真准备高考,且苦苦等待准考证。可不久,他却得知自己的报名被厂组织部门退回,理由是「超龄」。那年,刘源26岁,而据非正式的 传达里有「最好25岁以下」一说。刘源不服气,因为自己初二辍学,是「老三届」的初中生,而高考对「老三届」的高中生都是放开的,「他们的年龄肯定比我 大」。
日后,刘源分析道︰「当年高考报名,也不能说我本人有什么问题,就说我年龄不行。当时的环境中,不让我考,不会犯错误,让我考,就可能冒风险。」
于是,当时以刘源的年龄划线,厂子里9个年龄大过他的工友一律被卡下。一气之下,刘源给邓小平写了封信。今天,刘源仍然能很清晰地复述信的内容︰ 「我管他叫小平叔叔,开头就自报家门,说我是刘少奇的儿子刘源。我这几年从农村又到工厂,听说您恢复工作抓高考,很高兴,大家都很振奋。我想考大学,现在 厂子里不让考,如果因为我父母的原因、我的出身不让我考,我很不服气,何况你这个招生简章并没有这么讲。让我考我考不上,是我自己的事情,谁也不怨……」
刘源记得,信不长,就一页纸,用钢笔书写工整,在信封上写着「中共中央邓小平副主席」,然后贴了4分钱邮票,在自己的住处北京永安里附近随便找了一个邮筒投了进去。
信是寄走了,但到底有没有结果,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刘源心里没有底。10余天后,来了回音。刘源和9个情况相近的工友,全部被放行。
邓小平的批复,刘源至今没见过,「具体怎么批的不知道」,只知道邓小平批给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吴德,吴德转批给北京市负责高招的同志,最后由厂里教育处通知刘源,说是可以报考了。
报考的时候,刘源认真地填了政审表。父亲一栏填「刘少奇」,母亲一栏填「王光美」,本人成份一栏填「工人」,籍贯、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等等一概填了一个「众所周知」。
刘源他们拿到的,是当年北京市高考考场里最后10个考号。当时,离高考举行,仅余一个星期。他记得,当年每个考场是40人,而自己所在的最后一个考场显得相当空荡,只坐了不到20个考生,其中10名来自北京起重机厂。刘源他们中的7位,后来成为幸运的七七级大学生。
高考过后是招生。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师周兴旺当时在北京崇文门内旅馆招生。他住的房间里,床上摊满档案袋。他所能接触到的档案,都是经北京市高招办筛选过的。高招办当时掌握着一份20个典型「可教育好子女」的名单,都是被打倒的中央一级领导人的子女。高招办领导让周兴旺在刘源和薄一波的儿子薄熙来这两份档案中选一份。周兴旺想︰那就选个「大」的吧。
于是,周兴旺拿了刘源这一份。尽管档案就几页纸,但拿在手里觉得沉甸甸的。周兴旺清楚,自己不能做主,必须带回学校汇报。因为怕丢失,这份档案就在他家防震棚里架高的双人床上过了一夜。
录取还是不录取考生刘源的问题,一直报到当时师院的领导机构「北京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并为此专门开会研究。革委会副主任崔耀先是1937年参加 革命的老干部。在讨论会上,他拿着刘源的档案,说,这个学生在农村插过队,是因为肝炎被退回北京养病的。这个身体呀,能过关吗?得让他去医院复查。身体行 的话,没有理由不让他上吧?
为此,一个可能被上升到政治层面的、大是大非的问题,就此降到了一个很普通的、可度量也能执行的标准上,即政治问题变成了体质问题。不久,刘源去崇文门内旅馆,找周兴旺老师体检。
周兴旺带着刘源去了同仁医院。这是一场只有一个学生的特殊体检。直到此时,刘源开始相信,上大学真的「可能有戏」。
1978年初的一天,刘源终于收到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他有些激动。此时,距离父亲刘少奇辞世已近10年,母亲王光美还被关押在秦城监狱。刘源清楚地记得,3月8日,自己正式入学。
怀着对失去青春岁月的强烈补偿心理,带着10年动乱中留下的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无数疑问,刘源在中外历史中忘情徜徉。同学们待他平等、友好,他的身心感受到了一种十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平静。
文化
1978年,对于中国而言,意味着一场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变革的开始;而对于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后人们而言,则意味着一场持续10余年噩梦的终结。 这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大革命」的错误。这年12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决定,王 光美被释放出狱,随后彻底平反。
见到母亲王光美时,刘源的眼圈红了︰母亲脸色苍白,眼角已经布上细细的皱纹,那曾经黑得像墨玉一样的头发已经失去光泽,几丝白发刺目地显露出来。
在和邓小平的一次会面中,王光美提及了儿子要求参加高考的信和邓的亲自批复。邓小平微微一笑,没有作答。
其实,当年刘源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北大哲学系,第二志愿才是北师院历史系。考试结果虽然超过了第一志愿的录取线,但北大当时不敢招收这个身份特殊的学生。刘少奇被平反后,北大曾经派一位老师专程找到刘源,问他︰「你还想上北大吗?这是你原来报考的大学。」那位老师话说得很真诚︰「当时没收,确实不对,现在也许可以补救一下吧。原来你报的哲学,现在上的历史,你愿意上哲学还是历史?」
刘源没有选择转校。对北京师范学院,他心怀感激。
刘源简历︰
1951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师大历史系,当过知青、做过铆焊工。他的从政生涯自公社副主任起步,历任副县长、县长、副市长,36岁时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副省级干部。
1992年,刘源调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第二政委兼副主任,后任政委,由此进入军界。同年晋升武警少将警饺。
1998年,刘源任武警总部副政委。
2000年晋升武警中将警饺。
200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委。
2005年12月,刘源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
2009年晋升为上将军饺。
2011年1月19日,出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
1978年12月,中共为薄一波“平反”。
在文革中曾因盗窃罪而被关入监狱、与刘源竞争被淘汰出北师院历史系、原本在北京市二轻局五金机修厂当工人的29岁的薄熙来,却被“意外”地招收到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本科学习。
一年后,薄熙来又火箭般的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