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滨
今晨俺响应网民们的号召,开始砸日货! 俺在家翻箱倒柜,清点了一下。 俺吃的穿的都不是日本货,没啥可砸。 俺开的车是傻大笨牢的美国油老虎,免砸(松了一口气)。 俺的电脑是美国造,但那里面有几个晶片是日本造。 今晚准备先把这篇反日檄文发出去后,琢磨一下如何砸掉那些日本晶片。 比较头疼的是俺那台日本造的相机,我还要拿去拍照反日示威游行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呢。 砸了,俺拿啥去拍照? 所以俺要等反日游行都完了再砸。 从今以后俺再也不下日本餐馆了。 日本餐本来就吃不饱,不去也罢。 今后俺也不再听日本歌曲,看日本电影了。 反正俺本来就嫌那些玩意儿没劲。
清点到最后,俺发现俺日常生活中日货含量最高的,最不好砸的,居然不是电器,不是家具,不是食品衣物,也不是影视作品,而是俺们中国人每天说的中国话。 现代汉语里,居然有高达70%的词汇是日本货。 可以说,俺每天一开口说话,一提笔写字,就在使用日货了。 这个日货要不要砸?
我们都知道日语中使用了很多汉字,也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但今天的中国话里有多少词汇是日本货? 可以说,我 们整天挂在口头上的大多数词汇都是日本进口的,比如科学、干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人权、特权、背景、化石、环境、艺术、医学、交流、否定、肯定、假 设、反对、高潮、解放、供给、说明、方法、共同、阶级、公开、希望、法律、活动、命令、失踪、投资、抗议、化妆品、银行、空间、 警 察、景气、经验、经济恐慌、现实、元素、建筑、杂志、国际、时 间、市长、失恋、宗教、集团、新闻记者、接吻、蛋白质、抽象、通货膨胀、电子、电报、电话、传染病、投资、图书馆、悲剧、否认、舞台、蜜月、本质、无产阶 级、领海、领空、领土、冷战、论坛、批评,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日货。 甚至就连我们网上的许多流行语,如“爆笑”、“写真集”、“汗”、“给力”等也都是日货。 大家把这些词砸了吧。
这些日货是如何造出来的呢? 据说西 方列强在东亚的出现,对日本社会的刺激远超过中国。 日本“改革开放”先中国一步,开始大量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法律知识。 但当时的片假名拼读方法尚未建立起来,翻译西方文献还是主要依靠汉字,因此当年的日本鬼子按照日本汉字的含义,生造出许多词汇。 虽然汉字是中国的,但日本鬼子生造的那些新词就不能算是中国的了。 打个比方,日本人拿中国的稀土去生产出科技产品,你能说那是中国货而不是日本货吗?
那么,那些“日货”又是如何进口中国的呢? 在明治维新前,一直是日本从中国输入文化。 但在明治维新以后、尤其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从日本倒过来输入文化了。 这就是日货充斥汉语的开始。 甲 午战争后,国人大量留学日本,寻找强国之道,就把日本鬼子生造的那些新词带回中国了。 例如,第一篇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就是李大钊从日本人的译本再翻译成中文而得到的。 那个中文译本里面就夹杂了大量的日货。 今日的译本,依旧是日货充斥。 例如,“共产党”和“宣言”,这都是来自日语。
您也许会问,既然国人对日本如此痛恨,为什么还要引入他们的词汇呢? 咱们汉语这么丰富,干嘛不自己直接翻译西方典籍中的词汇,为什么要用日本人的词汇呢?
不错,当年对于大量日语词汇涌入中国这事,是有人抵制和反对的。 中国学者也曾尝试过用已有的古汉语翻译西方国家的科学著作。 严复、梁启超曾把economics(经济学) 译成“计学”或“资生学”或 “富国学”、把philosophy(哲学)译成“理学”或“智学”、把sociology(社会学)译成“群学”、把physics(物理学)译成“格致学”, 等等。 这种引经据典、从古汉语中寻找对应的译法,最终未能行得通。这两种词汇曾经共存了一段日子,结果是日本造的词汇取得最终胜利,梁启超也就不得不使用“经济 学”、“哲学”“社会学”、“物理学”等日货了。 国人也曾有直接使用西文音译,不用日文的。 例如在五四前的文献中,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民主并列存在。 最终民主战胜了德谟克拉西,延续至今。
日本不断创造的新词源源不断流入中国。 现代汉语中,日货随处可见,而且成系列,例如:
词尾是“化”的词多为日货:多元化、大众化、公式化、电气化、革命化……词尾是“炎”的词多为日货:气管炎、关节炎、胃炎、肠炎……词尾是“力”的词多为日货:生产力、消费力、想象力、劳动力、记忆力……词尾是“性”的词多为日货:可能性、偶然性、放射性、原则性、创造性……词尾是“的”的词多为日货:大众的、自然的、必然的、偶然的、秘密的……词尾是“型”的词多为日货:新型、流线型、标准型……词尾是“论”的词多为日货:方法论、唯物论、认识论、结论、推论……词尾是“观”的词多为日货:主观、乐观、悲观、世界观、宇宙观……词尾是“法”的词多为日货:辩证法、分析法、归纳法……
要彻底砸烂现代汉语中的日货,就必须reinvent现代汉语。 我为什么使用“reinvent”而不使用“发明”这个词眼呢? 因为“发明”这个词也是日货。 而古代汉语中没有与“发明”词义相同的字眼,所以我只好使用英文。 当然,假若明年中美关系紧张,要抵制美货了,俺真不知道怎么去说“发明”了。
甚至,就连“抵制日货”这句话中的“抵制”一词,也是来自日语。 我们中国的古书中是没有“抵制”这个词的。 日本人从英语中看到“boycott”这个词,于是就造了“抵制”一词。 如何不用日语说“抵制日货”呢? “拒东瀛”?
可以说,没有大量的来自日语的词汇,现代汉语几乎无法存在。 不信你就试试写一篇不带日语的中文文章吧。 所以,现代汉语是日货的最大集散地。 要抵制日货,咱们就先抵制现代汉语吧!
明早起来,俺说啥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