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多维新闻重新梳理中国政坛派系构成

【多维新闻】中共承担换届重任的十八大渐近,中国执政党的第四代领导核心将由第五代领导核心取代,中国政坛派系之争的话题再度被炒热。对于派系的存在,中共的缔造者及最重要的领导者毛泽东并不讳言。“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就是他的著名论断。【多维子网站:中共十八大:变则进 进则兴】

通常认为,派系,是权力的衍生品。派系激化权力斗争,权力斗争催生派系。中共从她创建初期,党内斗争几乎没有中断。例如中共历史上被定性的十一次路线斗争,政治思想路线的主张不同,大都形成组织上派系的不同。这些“路线斗争”几乎贯穿于中共夺权时期到文革结束。名称虽然各不相同,但每一次斗争都可以看到党内派系斗争的影子。

权斗不能解释中共所有派系的形成:事实上,即使是党内斗争曾十分频繁的中共,“权力斗争”之说,也不能涵盖其派系的生成和组合。如果说中共内部的一切派系都同权力斗争密切相关,也不尽然。比如,在中共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于环境的恶劣,中共势力在全国只能形成若干互不相连的“革命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常常同中央联络困难,需独立操作,各自为战,在中共阵营中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山头主义”的温床。以致中共中央多次将反“地方割据势力”、“山头主义”,作为党内整肃的主要内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红军时期的所谓“中央红军”派、“地方红军”派,以及未进行长征的刘志丹的“陕甘宁”派。在抗日战争年代,不同的根据地也在中共干部中形成不同系统。如华北根据地的“太行派”(山西河北为主的太行山根据地)、坚持江南抗战的新四军派、东北抗日联军派等。中共“解放战争”时期,依据野战方面军的组成,“某野”系统的干部也在地方和军队中形成一定派系。

不可否认,这些特定条件下形成的派系,可以被一些有野心的人利用进行权力斗争。例如林彪在同毛泽东的斗争中借用“老嫡系”38军同当年四野(第四野战军)的老部下。以致在“林彪事件”后,四野的势力受到最大打击。毛泽东更亲自主导“八大军区换帅”。但大部分这些派系只是一种当时中国政坛的特殊形态,更多的表现在相互沟通及任用时的亲疏上,而不是参与权力斗争。

学识经历背景成中共政坛生态要素:中国政坛的派系,一直受海内外关注,每每被炒作成为“权力斗争”话题是其重要原因。每临中共高层改届时更是如此。但如果只从这一种角度看待中共派系问题,就难免失之偏颇。中共今日,特别是文革结束后,不再沿用“路线斗争”概念。而且,领导核心的轮替开始显现正规化的常态,权力斗争的痕迹较之以往大大减弱,权力斗争亦不再是形成派系的主要基础。所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基础也不应该单一建立在“权斗”上。

今天谈中国政坛的派系,实际上是分析中共权力结构的“政坛生态”。更主要的是探究中共今日的官员格局以及未来可能的转变方向。其中,工作经历、知识结构、学识背景都会成为政坛派系纠合、组成的基础。而且可能是中国政坛新派系的重要成因。

为了方便理解,文中仍然会借用一些目前流行的中共政坛派系称谓,但会进行尽量合理的划分,同时也会提出一些尚未被人们普遍认识,但很可能在将来影响中国政坛的新势力组合。

中国政坛派系新说之一:太子党:http://18.dwnews.com/news/2011-10-24/58245066.html
中国政坛派系新说之二:团派:http://18.dwnews.com/news/2011-10-24/58245203.html
中国政坛派系新说之三:江派:http://18.dwnews.com/news/2011-10-24/58245093.html
中国政坛派系新说之四:地方实力派:http://18.dwnews.com/news/2011-10-24/58245371.html
中国政坛派系新说之五:精英派:http://18.dwnews.com/news/2011-10-24/58245402.html
中国政坛派系新说之六:中央官僚派、秘书派:http://18.dwnews.com/news/2011-10-24/58245408.html
中国政坛派系新说之七:清华帮、北大帮:http://18.dwnews.com/news/2011-10-24/58245440.html
中国政坛派系新说之八:职业官员:http://18.dwnews.com/news/2011-10-24/58245442.html

结论:

以上两部分九类官员中,太子党、团派、江派,为时代产物,随着中国政治的清明,不会在中国政坛长期存在。地方实力派、精英派、中央官僚派、同职业官员,则应该成为今后中共政坛官员组成的重要途径。而清华帮与北大帮,则是观察中共用人科学的尺度之一。但秘书派,如果今后获得较大发展,而且真正达到“成帮结伙”,亦将标志中国政坛走向腐败。


(多维中国议题组 撰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