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11月14日星期四

聚焦中国: 亚洲市场对三中全会公报反应冷淡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Speak Up - Stand Out!

Learn how to be a confident communicator. Transform the way you experience public speaking with this $39 online course taught by Alexa Fischer.
From our sponsors
亚洲市场对三中全会公报反应冷淡
Nov 14th 2013, 02:41, by 白天娜

香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日前发布了关于如何调整中国经济的公告。周三,亚洲商界对这个备受期待的公告的最初反应基本上是:"目标长远,缺乏细节"、"粗线条"、"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满足"预期。

周二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现身。此前,他与其他党领导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闭门会议,获得了相关授权,决定让市场在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发挥"决定性作用",并要让改革在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国还计划创设一个高层工作小组,推动改革。

然而,这次看似有利于投资者的会议未能赢得人心。上海综合指数以1.8%的跌幅报收。在许多大陆企业挂牌上市的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9%。

中国领导层的许多工作重点,比如提高中国13亿居民的收入,已在过去一年的讲话和评论文章中得到了展现,也得到了分析人士的欢迎。分析人士称,中国迫切需要改革过时的经济增长模式。

因此,关于领导人商讨内容的概要陈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老调重弹,分析人士迫切想知道有关改革时间和方式的更多细节。

"大家都比较失望,"澳大利亚墨尔本IG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克里斯·韦斯顿(Chris Weston)说。他表示,将2020年设为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最后期限,提供了有用的时间参考,但"人们还期望更多"。他补充说,市场希望得到"更多可以下口的肉"。

春华资本(Primavera Capital)创始人、前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Fred Hu)看好中国的前景。但他周三在香港的一个投资者论坛上警告称,"很明显,发展自由市场经济的这个政治承诺还有待于转化成具体举措,法律、法规和政策都有待观察。"

从来没人期望这次领导人会议的最初公报会详细介绍改革涉及的千头万绪。要让中国经济走上更均衡、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必须进行这些改革。这促使分析人士研读公报的精确措辞,并继续长期以来的猜谜游戏,揣摩会宣布什么样的具体改革,以及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那便是改革的彻底程度和速度。

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驻香港经济学家姚炜称,这次会议制定出了大方向上的路线图和大致的时间表,可能标志着向好的方向转变的新开始。

不过,姚炜补充说,"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中国决策者面临的任务相当复杂。经济学家说,领导人需要断绝经济对信贷和政府主导投资的依赖,尽管它们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多年的动力。不仅如此,他们说,中国需要减少对出口和制造业的依赖,提高民众的国内支出,还要和过去几十年里与强劲经济增长伴生的腐败及环境恶化作斗争。

对许多投资者而言,公报中最让人看好的因素之一是措辞的变化。

之前,共产党已经提到市场要扮演"基本"的角色。大和证券(Daiwa Securities)驻港办公室经济学家赖志文(Kevin Lai)说,这次的措辞变成了"决定性"角色,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它"似乎暗示,深化由市场驱动的改革,同时避免接纳根本性的资本主义变革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分析人士周三提到的另一个潜在的重要进展,是当局计划组建一个新的党内经济政策领导小组,统筹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政策的出台。

关于领导小组由谁主持的细节还没有宣布。不过,分析人士于周三表示,如果此举能给中国打造一个高层次的机构,成功绕过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可能提出的反对之声,这种进展就可能是正面的。国企和地方政府一直在从现行体制获利,他们想维持现状。

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 in Hong Kong)驻香港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领导小组还有助于加快改革进程,目前,改革时常会陷入"官僚制度和利益集团的泥沼"。

周二公布的公报表明,重要的变革可能会体现为税收政策改革、削减繁琐程序,以及加快社会保障改革。

公报还表明,农民会被赋予一定程度的权利处置自己生活的土地。长期以来,分析人士一直表示,这一变革对增加消费和城市移民至关重要。

然而,分析人士和投资者必须等待更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公告出台,才能找到领导人将如何推进改革的具体迹象。这些计划和公告很可能会在今后几周和几个月内推出,在此期间,为期四天的全会上制定的各项决议将会有更完整的版本面世。

白天娜(Bettina Wassener)是《国际纽约时报》(The 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 驻香港记者。

Neil Gough自香港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陈亦亭、张薇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