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9月21日星期五

“中国制造”优势不复 美制造业重回本土

【大纪元2012年09月20日讯】(大纪元记者周凤临综合报导)“中国制造”这个曾令美国公司以低人力成本而取得全球价格优势的代名词,可能正在逐渐失去它的光环。中国因滥发货币而造成的高通货膨胀,加上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原因,导致海外公司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业)重回本土,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据波士顿谘询集团预测,到2020年,将有20到60万个制造业工作从中国迁回美国,同时可以带动上百万个辅助制造业的工作机会。

即使今天,说到中国,很多人马上会反应出“劳动力价格”成本的优势,这也正是曾让跨国公司趋之若鹜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上月经济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估计,在2001到2011的十年间,由于在中国制造、及从中国进口,美国丢失了210万个制造业工作机会。

出于思维的惯性,这一印象有点根深蒂固。然而,却有不少精明的投资者,通过计算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而“中国制造”支付的劳动力成本正迅速上升,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公司重新选择“美国制造”。

根据波士顿谘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 2011和2012年的两项独立研究,这些将制造环节移回美国的公司包括:Coleman、Sleek Audio、Peerless Industries、Outdoor Greatroom和总部在马林县的ETwater Systems等。

在高科技公司林立的旧金山湾区,这样的企业也正在悄然增多。

自动化降低劳动力成本差距

总部位于圣荷西的无线数字标价牌制造商阿尔提纳(Altierre),去年10月就关闭了中国的制造厂,改为直接在本地生产。

该公司的最高执行长(CEO)萨西那(Sunit Saxena)算了这样一笔账:在加州劳工成本是每小时10到17美元,在中国需要4美元;但在中国劳工成本上升很快,两年后这一数字就会翻番,涨到每小时8美元。但如果引入自动化生产,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就将与中国的劳工成本差距缩小到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萨西那表示,自动化是所有人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可以让美国一个工人完成在中国好几个或者更多工人做的事情。

中国劳动力成本增加迅速

与湾区的人力成本上涨速度相比,中国的人力成本上涨速度很快,这也是造成制造业回流到本土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波士顿谘询集团近期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工资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中国制造”所需的工人工资占“美国制造”工人工资的百分比也在快速攀升,这一数字在2000年为3%,2005年为4%,到2010年涨到9%,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7%。

中共滥发货币造成的通货膨胀,加剧了工资的上涨。同时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上升,外国公司须支付给中国员工的工资由美元结算,无形中也加剧了成本上涨的态势。“中国制造”的人力成本神话已经开始逐渐破灭。

成本非唯一影响产地选择因素

总部位于马林县的ETwater Systems是一家电子灌溉控制系统提供商,近年也将生产车间从中国大连转移到了圣荷西。该公司的最高执行官麦金泰尔(Pat Mclntyre)通过计算发现,对于他们基于微处理器、传感器和云计算等软件系统的高科技灌溉系统而言,圣荷西的制造成本仅比在中国制造略高。麦金泰尔表示,这听起来有悖常理,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制造的成本要低的多。

制造成本并非为工厂选址的唯一考量,产品响应周期、资金运作等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对麦金泰尔而言,工厂离得比较近,可以缩短公司付给制造商和卖掉产品资金回笼的时间,而且一旦产品有设计上的问题,要解决起来会方便快捷的多。若选择在中国制造,遇到问题交流和判断都需要时间,而且通过数字图像来判断毕竟不如开一个小时车去现场看效果好。

iPhone美国制造尚不现实

与小型的高科技公司不同,对于象苹果这样大规模供货的高科技公司而言,已经形成了跨国大规模生产的产业链,要将设在国外工厂承担的组装生产线等任务转为“美国制造”,现在还是不现实的。但十年后情形如何,大家就见仁见智了。

苹果在中国大陆的代工厂因为对员工的压制和不人道导致多人自杀,已经在人们心目中造成了“血汗工厂”的印象,其产品一度受到部分公众抵制。作为象苹果这样的大公司,承担保护制造国员工的人权,也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责任编辑:任一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