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11月18日星期日

习近平的升迁之路

Ian Waldie/Bloomberg News
习近平副主席(中)于2010年在澳大利亚堪培拉。

本文最初发表于2011年1月24日。

北京——本周末,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结束访美,回到中国。他此次出访是想修复同美国的关系。然而,当白宫下一次再为迎接中国领导人而出动仪仗队并擦拭饰品时,就不太可能是他了。

根据几年前就大致定好的秘密接班计划,胡锦涛已经开始准备离任,将接力棒交给预计将接替他的前省级领导人、现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尽管习近平预计明年将正式接掌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现代化速度最快的军事大国,但即便是在中国,他对大多数人而言仍是一个谜。


他的履历记录中没有什么迹象表明,他打算引领中国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但一些政治观察人士也表示,他在党内比胡锦涛享有更广泛的支持,这可能让他有 更大回旋余地,可以尝试新的构想。同时,对于他将如何在一个权力日益分散的体制内部行使权威,还存在不确定性。习近平同军方的关系也比两位前任(胡锦涛和江泽民)上任时深厚。

在其从政生涯的相当大部分时间里,现年57岁的习近平都在繁荣的华东沿海地区主政,这些地区处于中国的市场威权主义实验的前沿。这场实验包括吸引外 国投资、在民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扩大政府对模范企业家的支持等。这为习近平提供了政治和经济经验,而这些经验是胡锦涛在出任最高领导职务时所缺乏的。

作为一名官员,习近平没有胡锦涛那么阴沉。高大健壮的他是一名所谓的太子党——党内革命精英的后代,他的第二任妻子是知名民族声乐歌唱家、解放军少将彭丽媛。

与刻板的胡锦涛不同,习近平在最近几次讲话中发表了针对西方的尖刻言论,警告批评中国崛起的人“不要对我们的事情指手画脚”。但他又让自己的女儿用假名入读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升迁过程

认识他的官员和其他一些党员称,习近平一方面在党内高官(特别是江派高官)圈子中凝聚人气,另一方面尽管享有显赫的家族关系,却努力塑造谦逊、自立的形象,以此一步一步向上攀升。

2002年,习近平还是沿海省份福建的省长。从他当时对一个发电厂项目的处理方式中,就能看出他细腻、务实的风格。那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 当时濒临失败。美国柏克德公司(Bechtel)和其他一些外国投资者向该项目投入了近7亿美元(约合44亿元人民币)。但这些投资者与规划官员陷入一场 争端。

在回避了外方高管反复提出的会晤请求后,习近平在某日晚上终于同意在省政府大楼同该项目的一名美国商业顾问谈谈。该顾问的父亲和习近平的父亲在上世纪40年代就成为朋友。

习近平解释说,他不能插手涉及其他大权在握的官员的争端。但他显示出,他对那个项目很了解,也很支持,他承诺“在双方达成一致后”会晤投资者。此言推动达成了妥协,使发电厂得以投入运行。

“我当时就想,‘这人是一个出色的政治人物,’”那名顾问表示。他名为小悉尼·里滕伯格(Sidney Rittenberg Jr,其父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是第一个加入中共的美国人——译注)。

去年10月,习近平的政治技巧赢来了最丰厚的红利,他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此举意味着他基本上肯定将在2012年末接替胡锦涛出任党总书记,2013年出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可能会留任中央军委主席几年。

清华大学的政治学学者张小劲表示,多年来,习近平借助“他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构建起自己的魅力。

“在经济改革和发展方面,事实证明他很有效,”张小劲说。“在政治改革方面,他没有冒任何将会招致批评的风险。”

习近平也是党内相互竞争的两派(一派忠于胡锦涛,另一派与江泽民结盟)均能接受的妥协人选。在中国的集体领导制度下,江泽民在任命胡锦涛的接班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习近平的精英血统以及在沿海富裕地区的任职生涯,让他更紧密地同江泽民结成了盟友。但和胡锦涛一样,他的性格形成时期是在内陆度过的。胡锦涛曾和习近平的父亲、中国内战时期的中共高级领导人习仲勋关系密切。

习仲勋是观念比较自由的党领导人之一,在毛泽东时代受过多次整肃。上世纪80年代初,他策划在深圳创立中国首个经济特区。在幕后,他支持有自由派倾向的领导人胡耀邦,后者于1987年被免职。他还谴责1989年天安门事件中对抗议者进行军事镇压。

习近平小时候住在北京,曾入读最好的军队高中。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中,他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15岁时,他被送到陕西省,在黄土高原上和农民们一起劳动。他在梁家河村待了7年,最终成为该村的党支部书记。

习近平变得痛恨意识形态斗争。在2003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写道,“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相当深的,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

即使在那么年轻的时候,他的和解式领导风格就很明显。80岁的吕能中(音译)说,“人们有了矛盾,就去找他,他就说,‘过两天再来吧。’到时候,问题也就自己解决了。”习近平曾在吕能中的窑洞里住了3年。

后来,习近平靠家里的关系入读北京清华大学。他的从政生涯始于担任耿飚的秘书。耿飚是习仲勋的盟友,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

20世纪80年代早期,党内“老同志”已确定习近平为未来的接班人之一。他的第一个京外职位是在河北省。他在那儿推动当地旅游业和乡村企业的发展,但被保守的省级领导阻挠。随后,党把他派往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17年期间,习近平曾在3个城市任职。

他在那儿争取台商投资。他还担任福建的军事领导职务14年。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的中国政治学者梅瀚澜(Alice L. Miller)说,他对台湾地方问题的了解“可能使他对海峡两岸关系的看法比较灵活。”

习近平在福建省会福州担任市委书记时,一些雄心勃勃的投资项目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市领导与香港房地产大亨李嘉诚签订了改造老城区的合同,却在公众的强烈抗议下不了了之。新的国际机场也严重超出预算。

习近平也不能完全摆脱腐败丑闻的阴影。他离开福建几年后曝光的消息显示,在党对宁德和福州的受贿行为进行的一次调查中,两位他提拔的前市级领导落马。

获得北京关注

但在北京,最高领导人护着习近平。1997年,党内代表们投票选举党的中央委员会344名委员及候补委员时,由于人们普遍仇视太子党,习近平其实票 数最低。但是他还是作为候补委员挤了进去。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中国政治学者李成说,时任党总书记江泽民及其权力掮客曾庆红支持习近平,帮助他一路上升。

他随后担任同样是沿海省份的浙江省的省委书记。这个工作轻松一些。浙江的经济发展也很活跃。习近平响应中央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倡议。他也把自己的名望押注于一些当地的民营初创企业,这些企业后来成为全球公司。

他在2002年末上任不久后,就参观了当时浙江省唯一的汽车制造商吉利公司(Geely)。该公司不屈不挠的创始人李书福刚开始从国有银行获得一些资金。习近平评论道,“像吉利这样的企业,如果我们不加以大力扶持,那我们还去扶持谁呢?”

去年,吉利从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手中收购了沃尔沃(Volvo)。

习近平也很早就看重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现在的阿里巴巴是一家电子商务巨擘,也是雅虎(Yahoo)在中国的合作伙伴。2007年他离开浙江,出任上海市委书记之后,曾对马云发出邀请,“您能来上海帮助我们发展吗?”

当时,党的有关部门正在推动民营企业成立党支部,这是江泽民拉近企业与党的关系这一核心思想的一部分。习近平手下的官员把一些虚职分配给企业家,让 一些人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人大代表。习近平也谨慎地支持在浙江省开展小规模的政治改革,在那里,当时基层正冒出民主实验的事例。

县级领导项汉武说,武义县有个村子,那里的干部们允许村民选举产生一个3人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领导,习近平注意到了这件事。他发出一些重 要指示,帮助推广了这个不起眼的试点项目。这套制度赢得中央党校(培养有前途的干部)的赞许。8月,浙江省同意在全省推广这种做法,尽管党也安排了附加的 控制机制。

通过推动浙江省与内陆贫穷省份建立经济联系,习近平的仕途也得到了重要提振。他率领富裕的浙商团队与西部省份的官员们见面,赢得其他省份领导的好感。

升至最高职位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召开之前的几年里,习近平并不被视为接替胡锦涛出任党总书记的热门人选。最受关注的是胡锦涛的门生李克强。然而,2007年3月原上海市委书记因为养老基金丑闻下台,由习近平出任这个职位后,他的政治实力开始急速增强。

上海是江泽民和曾庆红的权力大本营。习近平在进入最高层的小圈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之前,在上海任职七个月。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习近平在他们的地盘上帮助淡化了丑闻的影响,同时强调中央政府有关胡锦涛所提倡的适度增长的指示。

几十年来,这种平衡做法给他带来了很多好处。

自从进入北京的权力核心后,习近平强化了自己长期保持的团队成员的姿态。作为中央党校校长,他最近把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基础的政治道德教育放在了重要地位,这一趋势正在官僚体制内复苏。

他对西方的态度仍然很难预言。维基解密(WikiLeaks)获取的外交电文显示,他曾在晚宴时告诉美国驻华大使,他很喜欢好莱坞 (Hollywood)关于二战的电影,欣赏美国人的那种善恶观。他对著名中国导演张艺谋持批评态度,说某些中国电影导演忽视了他们本应推崇的价值观。

但是在2009年访问墨西哥时,习近平在一群海外华人面前为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表现进行辩护时暗示,外国人担心中国在世界上拥有的新的实力,这使他不耐烦。

“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画脚,”他说。“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黄安伟(Edward Wong)和安思乔(Jonathan Ansfield)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Li Bibo和Benjamin Haas对本文有研究贡献。

翻译:陈亦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