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6月8日星期五

日经新闻:中国经济政策乱了阵脚

中国到底采取还是不采取经济刺激措施?最近这样的疑问在世界各地似乎都能听到。温家宝总理刚刚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就有国家级媒体表示没必要采取雷曼危机之后4万亿那样大的动作。从外界似乎看到中国高层好像有点乱了阵脚。

        新华社报道温家宝在湖北的讲话是在5月20日星期日。温家宝表示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首次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所 有的人都将这番话理解为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的序言。这番讲话后,不仅上海和香港,全球股市都应声上扬。谁都清楚在世界经济减速倾向日益鲜明的态势中,这是 对中国经济成为支撑的期待。

       在新华社报道之后,中国政府随即批准了由宝钢集团和武汉钢铁集团投资的两个大型钢厂项目。两个项目的投资额合计约达1300亿元。在21日星期一之后的5天内,政府批准的工程数目超过110个,与到5月上旬和中旬合计批准的项目120件相差无几。 

        但是,5月30日的《人民日报》以介绍专家学者观点的方式刊登了没有必要像2008年雷曼危机之后那样采取4万亿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的内容。受报道影响,30日的香港股市大幅下跌,全球的中国概念股也纷纷下跌。

        当然也有观点会认为市场人士对中国媒体一字一句反应过敏,但我认为从混乱中可以隐隐看出中国高层的苦恼。实际上,中国高层极不愿重蹈2008年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的覆辙。这使得经济政策的方向摇摆不定。

       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由投资主导。虽然根据计算方法不同会稍有出入,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成左右来自企业和政府的投资。在GDP中个人消费的比例只有3~4成。不用说美国的7成,即使与日本的6成、韩国的近5成相比也非常低。

       增加投资肯定会拉高增长率,但也有可能导致多余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厂过剩。为走出1997年开始持续了数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曾鼓励投资,但进入 2000年代前半期就开始深受产能过剩之苦。2008年的雷曼危机后中国政府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时,有先见的经济学家就曾警告:这将重蹈产能过剩的覆 辙。

       2008年底以后,在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下,企业和地方政府掀起了投资热潮。投资额不只是4万亿,已经达到了几倍。不出所料,钢铁、化学、药品和汽车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2015年中国的汽车需求预测最多是3000万辆,但预计产能将达到4000万辆。

       如果欧美经济形势良好,可以将过剩的产品出口消化,但在全球经济整体减速的情况下,这条路行不通。基建项目也一样,铁道部的铁路项目和地方政府的道路建设 都面临着资金难以回收的风险。虽然通过投资主导可以实现高增长,但无法让平民切实感受到经济增长的实惠,只有企业和银行的投融资风险越来越大。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之前由投资主导的增长不稳定,无法持久。在今年3月召开的人大上将经济增长率目标从之前的8.0%下调到7.5%就体现了这一思路。中 国政府开始着手实施经济结构改革,将经济增长的重心由投资移向民间消费主导。如果只顾着眼下,再次加大投资力度,将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也正是在《人民 日报》给过度投资热泼冷水的背景。

       但除投资以外,中国的确还没有找到其他拉动经济的火车头。仅仅靠提高相对薄弱的个人消费能否渡过此次难关,谁也不清楚。经济刺激措施应该到什么程度?放在哪些领域?预计中国高层内部也会有各种意见。当然当各种信息通过媒体传递来时,一定会让市场时喜时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