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一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低政治议题,出乎意料地将本已紧张的中美双边关系推向了公众的视野。两个超级大国居然就北京市区的空气质量问题大打口水仗。中国环保官员暗批(美国)驻华使领馆,上网公布北京等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有干涉内政之嫌;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随即也争锋相对地表示,美国不会停止公布数据,并且欢迎中国也公布美国城市的空气质量。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次中美交锋中,中国网络媒体没有因为民族主义情绪而站在中国官方立场一边,反而大幅转载美方反应,并批评国内空气指数不能反映真实污染情况。
北京等中国大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在很久以前就是海内外关注的热点。这不仅因为这一问题直观可见(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中国许多城市经常像是笼罩在一层灰灰的薄雾之中),而且也关系到当地居民和外来常驻人口的日常健康和生活舒适度,是实实在在的国家“软实力”标志之一。
客观来讲,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环保方面的形象,在过去10年时间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单就首都北京来说,为了迎接2008年的“绿色奥运”,政府就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的资金来治理环境,并关闭了市区内大量的工厂。然而,各大城市在政府如此投入的情况下,仍然未能解决空气问题。虽然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空气达标天数每年都在增加,但民众的直观感受是空气污染没有有效缓解,政府在民众中的公信力受到较大影响。
中国环保和外交官员公开批评外国独立公布内地空气数据,说明这一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已超越传统低政治领域,变为具有影响政权合法性和双边外交关系的高政治议题。究其原因,在于受中国独特政治经济架构支撑的“中国模式”,虽然在高速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等方面具有强大魅力,但在环境污染、腐败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留有硬伤和严重副作用,而这些问题已成为关系到中国发展模式能否持续的决定性变量。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方面的进展不大,人民失望和不满情绪在快速增长。以空气质量为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排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都市,而且也比不上一些经济发展程度不如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国一些部门和学者,习惯将空气污染与各地特殊的气象和地理条件相挂钩(一些城市喜欢把空气污染归咎于当地风力太小),然而现实情况是,在中国大规模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同时,由于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激增的城市人口和汽车数量,以及出口加工工厂污染的扩散效应,中国污染物的排放,伴随着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的增加而增长。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也纷纷“外包”转移到中国,中国3万多亿美元巨额外汇储备的背后是巨量的污染。
美国是否“别有用心”
从中国官员的反应来看,美国“故意”在网上发布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有干涉内政之嫌,似乎美国外交机构如此作为,绝不仅仅只是在提醒本国侨民,中国的空气有多“毒”,更可能有某种政治目的,属于唯恐天下不乱的外交“小动作”。事实是否如此,外界不得而知;然而一个客观现实是,解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连北京奥运、上海世博这样的国际盛会,都未能提供有效契机,来解决这些地方的空气污染,政府确实需要反思环保和经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从中国政府“十二五”规划来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这些尖锐环保问题的提出,不仅不会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而且有利于中国的长远持续发展。从相对中立、权威的国际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来看,垫底的中国大城市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回顾中国环境保护事业,30多年来一直得益于国际交往与合作,中国官方环保部门的成立,就与早年参与联合国等环境会议的外交需求密切相关。大量国际先进的环保理念和环保技术,通过交流和对话传入中国,改变了官方和民间对环境问题的既有认识和做法。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最初认为,这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阴谋,然而通过多年的国际谈判与学习,中国政府逐步认识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仅能够避免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也有助于中国自身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缓解能源短缺。
从技术层面上看,中国的环境监测者逐步加大对PM2.5数据的收集,也来自于海外研究和网上舆论的推动。事实表明,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治理问题,古人云:“闻过则喜。”如果中国政府能够正视环保问题,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中国的发展模式将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这一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已超越传统低政治领域,变为具有影响政权合法性和双边外交关系的高政治议题。
陈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共识网
泛华网滾动新闻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全部目录
- ► 2013 (4408)
-
▼
2012
(6717)
-
▼
六月
(927)
-
▼
6月 08
(56)
- 重庆大足双桥群众抗议 防暴警察镇压,传闻有人死亡
- 资中筠:文化与制度——鸡与蛋的关系
- 余英时:中共政权转移的困难
- 法新社:人行降息显示中国经济疲软迹象明显
- 博讯时评:“六四”屠杀与迫害还在继续,维稳办与政法委难辞其咎
- 北风:香港民意对李旺阳事件反应非常强烈
- 朝韩统一是否指日可待?
- 中外諜戰疑雲 北京輸掉輿論
- 以習李為班底的九常委接班模式難打破
- 经济学人:“二代农民工”的麻烦
- 依法審薄? 孔傑榮:祕查優先
- 要再動張德江很困難
- 谢国忠:中国楼市泡沫已爆 降息无法提振
- 郭永丰:习近平维系党专只能做垂死挣扎!
- 凤凰网疑深圳市纪委书记非正常死亡
- 李旺阳可能已被尸检,李旺阳家属及邵阳维权人士受到严密控制
- 纽约时报揭薄熙来和王立军翻脸新版本:互相斗智
- 公審薄熙來 高層投鼠忌器
- 独裁者的性命之忧
- 空气质量角力,击中中国模式“软肋”
- 刘荻:上证指数与共时性现象
- 柴玲改口:宽恕不代表免除李鹏或任何其他领导人的责任
- 关心李旺阳案的各界人士都被警方施加压力
- 海外民運怎麼慘敗的
- 孔傑榮:中國法治社會何時實現?
- 湖南公民网络论坛:“6.4”硬汉李旺阳亲属急需外界关注帮助
- 这是最坏的时代?中华民族五千年前所未有之困局
- 胡温有能力没魅力 政治局九常委格局的前世今生
- 唯色:CCTV对藏人自焚的解释
- 中国政府世界笑柄
- 中国人特色离奇死法不完全报告
- 新鮮空氣 中國人不配
- 周日黑衣遊行 7.1上街追究 全城怒火要胡錦濤交代
- 友:李旺陽性格剛烈 六四後屢勸拒逃
- 王立軍料月底北京受審
- 李旺陽家屬稱警方施壓催火化
- 處置薄熙來 審判機率大
- 人民銀行突降息1碼 恐前景堪慮
- 大陸降息背後...經濟數據恐怕很難看
- 极左极右重回中国
- 中国增长的极限在哪里?
- 重庆近失控 张德江整饬薄时代遗患
- 关于李旺阳事件的独家消息
- 六四民運人士李旺陽死因 港籲徹查
- 中国网络实名制将从微博推广至博客和论坛
- 力抗中共 旺陽妹決不火化哥哥
- 于靖:中國國安部美諜案撲朔迷離
- 胡锦涛借骆家辉透露王立军事件细节向改革派发难
- 林保华:手抄毛毒 作家堕落
- 冒犯朝鲜“尊严”,当心被“跨国定点清除”
- 宋祖英、董文华、汤灿:权力背后的民歌天后
- 维权人士要求重新调查李旺阳死因真相
- 日经新闻:中国经济政策乱了阵脚
- 回应柴玲的公开信 吾尔开西表态称自己目前“无法原谅”
- 薄熙来案将得到公开审理?北京观察人士:按惯例不会的
- CNN:目前三股势力使胡锦涛限制薄熙来案的调查范围
-
▼
6月 08
(56)
-
▼
六月
(92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