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6月21日星期四

中国经济为什么减速?

中国有很好的增长空间。需要重新考虑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就是劳动生产率在下降。由于竞争性行业工资水平在持续上升,开始挤压非国有和中小企业,这导致总供给下降以及经济减速。大量的竞争性行业,面临着它们无法控制的成本不断上升的局面,而向高生产率行业流动的障碍越来越高。生产要素流动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国有经济集中到高附加值的垄断行业,而且采取托拉斯化的战略,压制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空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空间并不小,关键是要打破垄断,撤销管制,加大金融自由化,让更多银行改变风险管理模式,鼓励资源的跨行业流动。

6月20日,2012年英国《金融时报》国际经济高峰论坛在青岛举行,主题为“蓝色战略•智慧增长”。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军表示,中国有很好的增长空间。由于竞争性行业工资水平在持续上升,开始挤压非国有和中小企业,这导致总供给下降以及经济减速。大量的竞争性行业,面临着它们无法控制的成本不断上升的局面,而向高生产率行业流动的障碍越来越高。生产要素流动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国有经济集中到高附加值的垄断行业,而且采取托拉斯化的战略,压制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空间。

张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从需求角度思考对经济减速的应对策略,就可能出错,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总供给减速的现象,背后因素是国有与非国有经济之间的通道受阻,甚至被关闭。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空间并不小,关键是要打破垄断,撤销管制,加大金融自由化,让更多银行改变风险管理模式,鼓励资源的跨行业流动。

以下是张军演讲实录:

张军:今天不谈病,今天谈中国经济。跟青岛还是有缘分,我还记得上个月青岛电视台制作青岛工业100年的纪录片,邀请我来担任嘉宾。所以在我的家里拍摄了两个小时,今天又有机会参与FT青岛国际经济论坛,我觉得还是非常开心的。

我还是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无论是在学术界、媒体界,大家都关心经济的减速。经济的减速在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现象?是不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减速的周期或者或减速的区间?经济减速是需求的原因导致的呢?是从需求不足导致的呢?还是由于供给方面的原因?我觉得这些问题,对我们政策制定的方向,治理的方向都非常地重要。今天时间很有限,25分钟,我希望能够非常简单地来共享一下我的看法。

第一,大概描述一下现在经济减速的基本情况跟态势。第二,我想对经济减速的解释做一点评论,特别是对现有的大家看待经济减速的这样一些看法,我想做一点简单的评论。然后我想问自己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经济减速时代有没有到来?然后我来做一些关于经济减速现象原因的讨论,最后我想对中央政府的政策做一点建议或者批评。

“减速”这一现象现在在全球是很普遍的,发达国家,OECD国家经济都在减速,美国跟日本经济也在减速,亚洲最有活力的一些经济体也在减速,印度经济也在减速,“金砖四国”也在减速。今年大家的市场预测应该不会低于8%,但我们仍然认为这是一个减速的现象。政府在今年的目标当中,把经济增长率设定为7.5,给大家一个提醒,中国经济不可能增长得更快。现在业界很多投行做的估计,有的比较比较悲观的估计是7.8,比较乐观的估计大概是8.4、8.5。这个速度当然比我们过去30年经济增长的均值要低,均值刚才秦晓先生说是9.3,到8.4的话也是减掉了一个点。

对我们来讲,一个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这个现象再往前回放,减速的现象不仅仅是说宏观调控这两年有减速的现象。实际在07年或者07年之前,可以看到减速的这样一个苗头。每一次受到外部需求振荡的时候,中央政府都会采取刺激需求的政策。这个需求的政策就像雌激素一样,没有经济回升,反而会导致通货膨胀,比如脸比较肿。这个现象不是这一两年才看到的,05年、07年都出现过。等看到总趋势有下降的时候,或者由于外部的金融动荡,国内要用内需来补上的时候,发现通胀的压力都会非常大。所以这就提醒我们,其实中国经济在悄悄地发生原来不曾有过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呢?经济有减速的苗头,减速不是因为外部需求振荡引起,这个减速是跟我们成本的变化有关系。最常识的经济学,任何一个企业当劳动力成本在上升,原材料成本在上升的时候,短期会减产,不会生产这么多。其实减速不光是因为需求的原因引起。如果整个经济在静悄悄地发生着一个成本开始逐步上升的这样一个趋势的时候,我想我们的总供给会下降,不会一夜之间下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这两年,我刚刚讲其实在05年以后实际上已经开始。这一判断有很重要的统计上的证据,很多做中国的收入分配研究的学者发现,中国国民收入当中分配结构在04年以后,因为工资开始静悄悄地上升,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很多基尼系数的统计,实际上有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04之后收入分配变动的格局当中,特别是劳动收入占比,开始止跌回升,下降的速度开始减慢,开始出现拐点。2000年通货紧缩工资是下降的,2004年以后转为正增长。所有在座的都有感受,中国是一个很贵的国家,相对于过去五年十年,所有东西都变贵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关于中国实际汇率的报告当中,认为中国人民币已经没有低估了。现在搞金融的遇到了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他们一直在讲人民币被低估。他们调整了2008年的数据,用人民币的购买力来衡量是没有低估了。中国经济减速现象,实际上不只是今年,到2010年甚至2010年之前几年,我们都发现有这个苗头,因为每一次需求的变化,你都会发现它会对我们的价格产生推动。这已经是涉及到供给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个需求。

这是中国年度的GDP(PPT),从比较粗的数据看,2007年以后中国GDP增长率是有明显的减速现象。把每年分成四个季度,看得非常清楚。总体上这个趋势已经是非常明显。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同样也是这样认为,无论是世界银行IMF或者联合国,大家认为中国经济2012年会比较差,实际是有个减速的趋势。2013年会好一点,估计2013年欧债危机情况会好,美国经济会好一点,但是有不确定性。

现有的经济增长减速的现象,很多人都看到了,只是大家看法不一样。第一种看法,认为这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中国经济跟发达国家差距在缩小,总量上已经是超过日本,超过六万亿美金GDP的增量。按照这个速率的话,我曾经做过一个比较保守的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应该可以跟美国持平,人均GDP是美国的1/4。现在我们在跟发达国家,跟所谓前沿国家的差距在缩小。经济学有一个说法是“收敛理论”,越靠近这个墙速度越慢,离这个墙越远可以跑得更快。发展中国家有一个空间可以追赶。他们认为减速很正常,中国的分母已经很大了,六万亿美金了,不可能跑那么快,减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第二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外部的振荡。我们的减速是因为外部的原因引起的,全球现在经济都不好,中国经济有一块是出口的。当然这部分我一直做研究认为,出口的功能被夸大了,中国经济出口总量很大,大概占GDP40%,但是附加值只有12%。

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实际上这个影响不大,大概影响三、四百万人的就业,对GDP的影响不是那么大。现在有一种看法,外部的需求在下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因为一直是靠外部需求,我一直痛批“三驾马车”论。现在三个马车都不行了,拉不动了,所以经济自然就减速。第二跟这个逻辑是一样的,只是把重心转移到了国内,认为是货币政策导致的。紧缩就不能放贷,就抑制了国内的需求,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受到抑制。政府现在把它放开,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减速的趋势就会制止。我现在还是要说,即使货币政策放开的话,通胀的压力马上又会起来,背后还是有减速的原因。

现在来回答中国经济减速时代有没有到来?现在要纠正一个看法。中国是一个大国经济,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是尺寸特别大。当然我们说尺寸大,是经济很重要的特点。人均水平相对就比较小。所有进行经济增长预测的理论,都不是用上一次来预测的,我们是用人均水平。前面提到收敛的理论,也是用人均来预测。现在有很多讨论说,中国经济减速是不是已经到来?因为中国经济分母已经很大了,已经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了。哈佛大学的教授2010年发表了一篇论文,经验上有一个统计特征,人均收入达到一万到一万六千美金的时候,都是使用购买力,所以叫“购买力评价”。国际上所有关于国家经济指标都是换算成购买力,不然不能进行国际跨国比较的。用这一指标,人均收入在一万到一万六经济会减速,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会下降到5%以下。按照他的估计,中国现在大概人均GDP水平,官方是五千美金,按购买力评价,这个是两年前的数据,那个时候估计中国是七千到八千的人均购买力。比如理发很便宜,美国很贵,很多服务不能贸易,国内价格低,所以必须有购买力,不用购买力会低估这个水平。推算一下国际的经验,中国高速的增长期应该还有十年。亚行也公布一个预测,中国目前GDP水平差不多就是在一万不到一点。中国大概在2030以后,GDP增长下限大概是5.5。

可是他们这个预测总体上都是看你这个国家人均GDP的绝对水平,然后看国际的参照,然后做对照。根据“收敛理论,要看中国人均GDP跟发达国家的差距,是距离而不是水平。我有一次到牛津去,学生逃课老在两个楼之间跨,他们关心的不是距离有多少,关心的是有多深,因为他们怕掉下去。“收敛理论”只是关心跟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人均GDP实际有多高。目前中国GDP按照购买力大概是美国的1/4。我们看历史上有多少国家曾经在人均GDP是美国1/4的时候,他们保持的平均增长速度是多少。有一个智库,去年做过一个研究,发现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30%,或者是美国的1/4,全球用购买力评价来测算所有的国家。找了25个经济体,曾经人均GDP是美国的1/4,看它们在这之后达到美国的人均30%或者1/4之后,能保持多快的增长。有8个经济体可以保持超过5.5%,有6个经济体基本上可以在之后的20年保持之前的平均增长率。这主要是在东亚,东亚是一个很不同寻常的经济体,中国跟东亚非常相似。

最近有三位加州大学的经济学家,发表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叫《什么时候快速增长的经济开始减速》。他们想知道快速增长的经济最终会减速,但什么时候减速,能不能发现一个规律?他们也用了佩恩表,按照购买力评价算出各个国家的数据。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减速几率发生在人均GDP是美国58%的时候,减速概率是75%,这之后平均减速2个百分点。这是一个统计规律。当然他有解释,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假如我们相信他的一个研究结论,用中国的数据来看。

中国07年的数据,人均GDP按照PPP换算是8511美金,只有美国的19.8%,离他们增长减速必须是美国的58%,这个距离很远。假设中国保持9%,美国保持2,有7个点差距的话,按照这种来测算,中国减速时间发生在2023年,也就是10年以后。因为那个时候中美两国人均GDP水平相差这样一个倍数,中国是它的58%,减速概率是75%。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未来十年,是不是可以维持9%的增长率?我相信这个问题提出来,很多的人会认为不可能,我是比较乐观,我认为减速可能会提前,但是也未必。因为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未来十年维持8%-9%,可能性非常之大。

中国跟发达国家人均资本存量的差距非常巨大,所以赶超空间非常巨大。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当前的经济或者过去五年已经开始减速了,需要重新考虑减速在中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中国总量大了,开始出现收敛的现象吗?我认为不是。我的看法,中国每年有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什么过去五年经济在减速?我想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就是劳动生产率在下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在下降。因为投入多了,经济在减速,一定不是因为投入的原因,一定是因为生产力下降了。劳动生产力是可以拆开看的,一部分可以用人均资本存量,也就是装备率,新的投资,新的装备,当然劳改生产率会提高。还有一项就是秦晓先生前面提到的,所谓全要素的综合生产,投入不增加但是生产力也可以提高。中国在过去30年当中,全要素生产增长还是不错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我们要素可以很自由地,相对自由地从低生产率部门流向高生产率的部门。比如我们的农民,大量从农业部门出来了,出来了3亿多,农业的投入是减少的,但是农业的生产率是提高的,农业的收成没有下降。这种现象叫做“结构变化”。中国过去30年作为一个发展中快速增长的经济,投入虽然在增加,但是在投入过程当中由于同样的投入水平,由于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生产力部门之间相对自由地流动,包括跨地区的、跨行业的流动,所以中国可以维持生产率相对比较快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还是非常不错,比东亚四小龙平均对GDP的贡献都高。什么原因?不是因为中国的教育比他们做得好,不是因为中国的科技比他们发达,而是因为我们要素可以在行业地区之间相对自由地流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增长率的源泉。

现在的问题是过去几年我个人的看法,由于在竞争性行业工资水平在持续上升,开始挤压非国有和中小企业。非竞争行业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国有企业大部分都退出了,留出生存空间跟中小企业。即使有金融危机,97年、98年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跟现在完全不同的结果,刺激内需中国突然出现通货紧缩。今天的局面是工资在下降,竞争在加剧。今天的局面是导致总供给在下降的主要原因,总供给下降是减速的主要原因,刺激需求没有用,刺激需求通货膨胀会上去,供给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对大量的竞争性行业来讲,大量的企业一方面成本在持续上升,是不能控制的;另外一方面,向高生产率行业移动或者流动的障碍越来越高,它进不去了。过去没问题,十年以前,十五年以前,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退出,非国有企业大量进入,活得很好。但是由于扩张比较好,中国经济在98年保持了平均9.7的增长率。现在的情况就非常非常糟糕,因为一方面成本在上升,竞争性行业工资上涨非常快。另外一方面,它的要素流动收走了。什么原因?国有经济退出以后,大部分集中到了高附加值的垄断行业,财大气粗。竞争性行业越夸张越发达,利润越转移到上游,被国有企业垄断掉。国有企业进行托拉斯化的战略,不仅做主业还做辅业,什么都去做了,就不再留下任何可以让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进入的这种空间。

这个现象过去从99年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战略重组以后,这种格局就已经埋下了。

经过过去十年的发展,非竞争性行业越来越挣钱,它的钱是竞争性行业的资金转移上来的,是垄断之外。非竞争性行业之所以挣钱是因为竞争性行业在亏钱,这种情况下要素在行业之间,低生产率跟高生产率行业之间的流动,这一渠道基本没有了。也就是现在说的,这些行业大部分被国有资本垄断了。这一现象是导致中国经济在过去这么多年以来,即使我们不断刺激需求,为什么经济还在减速,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怎么产生的?因为你不断地刺激需求,货币投放越来越大,但实体经济不能吸纳,因为实体经济在微缩。这些钱最后都进入了国有行业,他们拿这个钱可以做房地产,做金融,所以资产泡沫就越来越严重。这一现象提醒我们,特别是04年以后,大量的竞争性行业工资在持续上升的时候,又不能够很容易地在行业之间和地区之间进行跨行业的流动,生产率只能是减速不可能增长。这是今天我认为经济减速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来思考这一政策?首先要理解经济减速现象发生的原因。现在的政策导向还是认为这是一个需求原因导致的,国际形势不好,国内的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统计上有严重的问题。服务业为什么在统计上看不发达,因为服务业都在制造业当中,没有分离出来,都被大企业垄断了。一个巨大的企业里面有巨大的服务业,但统计的时候行业仍然是制造业的行业。统计上是严重低估中国的服务业,消费也是严重低估中国的家庭消费。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比较低,即使收入再高,对消费影响很小;中等收入消费倾向比较高,即使基尼系数比较大,对消费应该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统计上现在有非常混乱的这样一种统计。我始终不理解这个现象,假如中国经济的结构因为消费跟投资的失衡,能够维持20年高速经济增长而不出事情吗?不可能的,逻辑上不通的。以至于我现在起了一个名字,不是“中国模式”,是“中国混乱”。没有人说得清楚现在统计跟这个现象是对不起来的。

你要减速的话,首先要想明白这是一个成本现象,是一个总供给减速的现象,是一个劳动生产率的现象,背后是国有跟非国有通道被关闭的现象,受阻的现象。中国完全有很好的增长空间,要纠正减速的话要打破垄断,要撤销管制,撤销对垄断性行业的保护,要加大金融的自由化,让更多的银行改变风险管理模式。现在的银行没有风险,零风险管理,世界上没有过的。因为它没有竞争压力,不需要改变回报与风险之间的风险组合。要把治理的政策架构从总需求的管理调整到供给方面的管理。大家知道美国总统里根在上世纪80年代接管美国政府以后,美国经济通货膨胀严重,经济严肃得很严重,没有用总需求管理的政策,换了一个思路,有人帮他建议用别的政策。这个政策后来被发现创造了美国的经济奇迹,里根的奇迹。总结为工业学派的革命,更多地把政策放在供给。这一政策对我们有启发,鼓励资源流动、资本在行业之间流动,鼓励打破垄断,鼓励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释放出更多空间给那些在工资上涨情况下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的那样的企业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具体展开,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目前中国政府需要在防止经济持续减速重要时刻要改换的一种思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前景我还是非常看好,现在人均资本存量只有美国的1/10,要达到美国一半的人均资本存量,中国高速增长8%十年二十年没有问题。关键是要把生产率提高,进一步增长的结构性障碍彻底打破,中国经济未来就会进入到继续高速增长的空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