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王岐山沒有放棄競爭總理的野心

 《明鏡月刊》田橫

2012年初,前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經濟室主任、經濟學家羅小朋發撰寫出“黨天下的總理難題——獻給2012和中共18大”一 文。在這篇四萬多字的長文中,羅小朋對毛澤東和周恩來,鄧小平時代的胡耀邦和趙紫陽,江澤民和朱鎔基,胡錦濤和溫家寶時代黨天下的歷任總理的執政得失作出 精彩點評,更對18大後破解“宰相”困境甚至中共體制難題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羅小朋說,2012年的世界與中國,均處在一個重大的歷史關口。對中國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比即將召開的中共18大更受關注。

他認為,雖然習近平接班胡錦濤已成定局,但總理人選至今仍留有讓人猜測的空間。李克強接任溫家寶雖是大概率事件,但王岐山等沒有放棄競爭總理的野心。事實 上,由於中共政權面臨空前的合法性危機,尤其是各種危機在未來十年全面爆發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即便李克強能夠接任總理,他能否像溫家寶那樣做完兩任,也是 一個巨大的問號。因此,未來十年,總理問題將是中國政局發展面臨的極大不確定性最集中的表現。

 

如何來分析這個問題,對於所有中國政治的分析家來講都是一個難度不小的挑戰。羅小朋把這個問題放在一個歷史的大視角中來解讀,以圖超越目前主流的分析框架 之局限。目前的主流分析框架主要有這樣兩個,一種是從權力鬥爭,尤其是從中共派系鬥爭的角度來解讀中共的總理問題。另一種就是從路線和意識形態鬥爭的角度 來分析這個問題。“這樣的分析框架當然是極有價值的,但對於解讀處在生死存亡之際的中共政權來說,就十分不足了,”羅小朋說。

羅小朋認為,總理問題之所以在中國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源自中國特殊的國家形態傳統。中國皇權至上的帝國傳統,派生出了自己獨有的宰相問題。這一點許多人都能感覺到,但是,為什麼宰相或總理問題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21世紀的今天都非常重要,則是許多人並沒有認真思考過的。

在論述“趙紫陽與後毛澤東時代黨天下總理難題之解”一節中,羅小朋說:胡趙精誠合作,對推動包產到戶,對外開放和地方財政包幹三大歷史性的改革均起了十分 積極的作用。不過,包產到戶和三來一補(對外開放)是地方首創,最關鍵的政治決策者實際上是地方大員和鄧小平。唯獨地方財政包幹一項,是由趙紫陽自上而下 推動的改革。這一歷史性的改革,充分展示了趙領導經濟改革難以替代的才幹。推動地方財政分權,是趙紫陽對後毛澤東時代黨天下總理難題給出的歷史性解答,這 個解答奠定了趙紫陽在中國宰相傳統中的歷史地位。

對於胡耀邦和趙紫陽的缺點,曾是帳下智囊的羅小朋也沒有迴避。

在“後鄧小平時代黨天下的總理難題——江朱時代”一節中,羅小朋由分稅制展開詳細分析了朱鎔基時代“三農問題”的不可避免、朱對農村問題的“無知”、 1998年“糧改”失敗後死不認錯又搞出退耕還林“噱頭”的前因後果,在闡述朱在位時中國經濟取得顯著成就的政治和歷史背景時也發出“幸運”、“偶然”等 獨到的點評。

在“後鄧小平時代黨天下的總理難題——胡溫時代”一節中,他對胡溫被鄧小平選中的原因有如下分析——

【胡溫兩人的政治弱勢和無能,不僅與他們個人的品格和能力有關,更與他們被選拔的政治環境之演變有關。在江朱之前,中共的最高領導人都從職業革命者中產 生。這些人的成長過程,伴隨著他們積極參與政治的過程,因此,他們有自己的政治基礎和政治盟友。江朱已完全不同,他們本來都不是搞政治的,沒有任何屬於自 己的政治勢力,但作為一個普通人,他們有自己的社會交往圈子,也有正常交往的能力。胡溫則發生了進一步的退化。他們都是中共黨天下扭曲的政治和社會生活孕 育的畸形兒。

胡溫的社會人格和知識結構,基本是在中共黨天下的社會和政治環境中形成的。這是一個完全失去了社會自主性和政治自由,同時又充滿政治迫害危險的生存環境。 兩人的家庭都屬政治弱勢階層,因此,為了適應這個表面上高度政治化、實際上政治風險四伏的“新社會”,他們從家庭和社會獲得的生存本能就是“假積極”。這 就要求他們學會自欺欺人,不用自己的語言思考,也不用自己的語言去交往。胡溫在這方面高度一致,堪稱一絕。即便與同代人相比,他們自欺欺人的道行之深,少 有人能出其右。】

溫家寶重用“六四”人物

羅小朋認為,相比於胡錦濤,雖然家人備受貪腐指責,但溫家寶還是有一點能力,更重要的是,溫有一點胡錦濤所沒有的天下關懷,也有胡所沒有的歷史感和時代感。

【在直接關係中共黨天下安危的三農問題上,溫家寶比朱鎔基有了明顯長進。這並非偶然,除了溫比朱對底層民眾的疾苦更加關注之外,溫比朱更善於學習也是一個 重要因素。早在溫任總理之前,他就意識到自己缺乏對三農問題的知識。他知道杜潤生手下的人對中國的三農問題最瞭解,因此,他頂著一定的政治壓力,多次把因 六四而受到懲處的前發展所所長陳錫文招到身邊巡視地方,一邊調查三農問題,一邊向陳錫文討教。這樣,溫就對改革以來農村政策的演變以及三農問題的政策要 點,有了比較全面和深刻的瞭解。由此,我們看到了溫比朱的高明之處。】

羅小朋認為,溫家寶掌控經濟的思路其實很簡單,就是儘量刺激增長,儘快增加中央財政收入,在此前提下,不要讓底層民眾,尤其不讓農民絕望,不逼百姓造反。 打動人心的話要說夠,政治語彙要與時俱進,但口惠不能實至,改革不能動真格,不能像趙紫陽、戈爾巴喬夫那樣做蠢事。溫家寶還精明地意識到,必須保住總理對 經濟決策權的壟斷,讓別人無法插手,難以接手。為此,他刻苦學習,也儘量不擋別人的財路,讓大家都發財。

【溫家寶這一套保護自己相權的策略非常成功,原因有幾個。第一是胡錦濤無能,其他常委寡頭無知和自私,因此,在能力,尤其是在專業知識上,溫有難以挑戰的 優勢。胡錦濤對此很無奈,他私下找經濟專家討教,但發現水太深,自己把握不了。第二,溫確實精明刻苦,自制力強,又善於辭令,在高層一對一的人格交鋒中, 常佔上風,再加上溫在民眾中的形象優勢,令其他中共寡頭對他心生畏懼。第三,溫家寶敢賭,尤其是在經濟政策上敢賭,敢走險棋。這樣一來,衹要他賭中了,或 不出太大失誤,別人就很難挑戰他了。
當然,這也就意味著,溫家寶要保住自己的權位,不僅自己要冒很大風險,而且要讓中國經濟冒很大風險。但溫家寶非常幸運,他遇到了中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這個機遇與冷戰之後的世界大格局有關,與胡趙、江朱堅定貫徹鄧小平對外開放的國策,推動中國全面加入世界經濟分工體系有關,同時,也與911這個偶然事件 刺激美國犯下大錯有關。】

羅小朋指出,溫家寶在其任期的最後兩年,以中共領導人前所未有的方式,對中共黨天下的危機發出了警告,對執迷不悟的胡錦濤和其他中共寡頭,溫宣示了與之決 裂的態度。他應該知道,他想撇清自己是徒勞的,且有大言惑眾之嫌。但毫無疑問的是,溫對空喊話的政治遊戲明白無誤地告訴世人,中共黨天下的危機,已臨近生 死存亡之際。(《明鏡月刊》第25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