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11月6日星期三

聚焦中国: “中国梦”是对中共十二大以来国家战略的颠覆

明鏡新聞 - 最新要聞
 
Learn Adobe Illustrator CS6 Master Techniques from an Adobe Guru!

With over 25 years of experience teaching, Robert Farrell has been a trusted instructor for individuals and companies who want to improve their Adobe skills.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梦"是对中共十二大以来国家战略的颠覆
Nov 6th 2013, 23:00

2012年11月29日,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足半个月的习近平,带领一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的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新口号。

当时就有外国记者让我评论"中国梦",我说:这三个字是个筐,还要看往里面装什么东西,看它有什么样的指向性、针对性。如果它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意在化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之间的价值观差异和制度差异,重现凝聚同一个"中国梦",就是有意义的口号。

《南方周末》2013新年献词《中国梦,宪政梦!》的作者显然与我有着类似的思路。宪政,可以成为改革的升级版,成为大陆朝野和海峡两岸的底线共识。用 "宪政梦"来诠释"中国梦",是经过慎重选择的。"法治梦",分量似乎还不够,毕竟当局已经讲了几十年法制和法治;"民主梦",又怕吓跑一些患有"民主恐 惧症"的权贵;"宪政梦",正好介于二者之间,照顾到方方面面。

然而,《南方周末》很快就受到整治,酿成一起严重的媒体事件。此后,9号文件、8月宣传工作会议接踵而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梦"原来是用来进行"舆论斗争"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是反宪政、反公民社会、反新闻自由的,一言以蔽之,是用来针对"普世梦"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牛军最近发表《政策研究不能被激进外宣绑架——〈中美战略互疑〉读后》,文中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国家战略是 否在被国内力量牵动,我也认为已经到了需要认真对待的程度,……在这里不妨提出这个问题:如果考虑2012年中国对外政策的剧烈变动,我们就相信中国走和 平发展的道路是确定无疑的吗?如果不少中国人都不敢确信,外国人还会坚定不移的相信?……实际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口号同样包含改变中共十二大 以来国家战略的内在逻辑,因此这个口号非常值得关注和讨论,它的内涵需要尽早解释清楚。"

牛军教授说得比较含蓄。我这里可以说得更加直白一些:8月宣传工作会议版本的"中国梦",是对"中共十二大以来国家战略"的颠覆性改变,或者说"颠覆性错误"。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历史。

由于中国文明的相对封闭性,古代中国人只能做"中国梦"。这种梦通常是指向过去。孔子的"中国梦"是"尧舜梦",他说那时候"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宋代以后汉人的"中国梦"是"皇汉梦"、"盛唐梦",希望能够恢复昔日的国力与国威。等而下之的则是"南柯梦"、"黄粱梦"。二十世纪之前中国没有类似于 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这种指向未来理想社会的梦想之作。

从最早使用"新中国"一词的梁启超开始,中国人开始做"普世梦"。所谓"新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国",即融入世界文明的中国。胡适在1933年指出: "在三十年前,主张'维新'的人,即是当日主张现代化的人,对于所谓'新',决没有我们今日这样的迟疑与矛盾。当日虽然也有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争论,但 在他们的想象中的西洋文明,却没有多大的疑义。试读梁任公先生的《新民说》,他那样热烈提倡的新民的新德性,如独立、自由、自治、自尊、自立、冒险、进 步、尚武、爱国、权利思想,……无一项不是那十九世纪的安格鲁撒克逊民族最自夸的德性。那时代的中国知识界的理想的西洋文明,只是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西欧 文明;精神是爱自由的个人主义,生产方法是私人资本主义,政治组织是英国遗风的代议政治。当时的知识领袖对于西洋文明的认识本来还没有多大异议,所以当时 能有梁先生那样热烈的、专一的信仰崇拜。"

为什么梁启超、胡适这些人的"普世梦"至今没能实现?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胡适所说五四之后在何谓"新文明"上的"迟疑与矛盾"。五四前夕引入的马克 思主义号称历史发展有五个必然的阶段,西洋的资本主义是第四个阶段,社会主义进而发展到共产主义才是最高阶段。至此,"普世梦"阵营分裂了,一部分人继续 做"维多利亚时代的西欧文明梦",另一部分人开始做"苏维埃梦"、"共产梦"。

另一个原因是有权势的人顽固坚持"中国梦"。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或曰"中体西用"),袁世凯要登基做"皇帝梦",都是要维护中国的传统政体与政治文化。

孙中山最初提出"三民主义"的时候,是以美国为榜样的,但后来却加入了更多的"中国特色",逐渐变味了。国民党政权在1934年成立了以CC派首领陈立夫 为理事长的"中国文化建设协会",发行《文化建设月刊》,刊载了王新命等十教授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鼓吹"中体西用"。1943年,十教授中的 陶希圣为蒋介石代笔《中国之命运》,书中写道:"五四以后,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思想,流行国内……其流风之所至,一般人以为西洋的一切都是的,而中国的 一切都不是。他们崇拜外国是一样的,其所以各成派别,是由于外国不只一国,外国的学说也不止一派。他们各仿一国,各宗一派,因而各立门户,入主出奴。…… 至于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之争,则不外英美思想与苏俄思想的对立。这些学说和政治,不仅不切于中国的国计民生,违反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而且根本上忘记了 他是一个中国人,失去了要为中国而学亦要为中国而用的立场。"

毛泽东的笔杆子陈伯达在《评<中国之命运>》中抨击,"一言蔽之,反对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实际上主张买办的封建的法西斯主义或新专制主义(虽然形式上仍戴着'三民主义'的帽子),……其中心思想,在实质上说来,即'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

尚未掌权的中共与已经掌权的国民党不同,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始终坚持"普世梦"。从一大到六大,作为共产国际支部的中共都是拥护"苏维埃梦"和"共产 梦"的。中共七大有些特殊,受《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13日,罗斯福与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同年9月,苏联等国表示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和共产 国际解散的影响,在"苏维埃梦"的底色上强化了"美国梦"的渲染。1945年9月,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问》称:"'自 由民主的中国'将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无记名的选举所产生,并向选举它的人民负责。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中共八大抹掉了"美国梦"的痕迹,重新回到 "苏维埃梦"和"共产梦"的轨道上来。

从九大开始,"中国梦"出现了。中共与苏共彻底破裂后,中共在世界上再也没有了榜样和师兄。九大政治报告称:"半个世纪以来,毛主席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完 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在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在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现代修正主义、反对各国 反动派的伟大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哲学等各个方面,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毛泽东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红太阳"——他提出了"世界的农村"包围"世界的城市"的世界革命的新战 略,他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新理论,他提出了不同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新道路("五七道路")。十大与十一大,仍然是"中国梦"的延续。但是 随着基辛格与尼克松访华后的中国对外开放,"美国梦"开始逐渐侵蚀一部分中国人的思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转折点。毛泽东的"中国梦"拖了中国现代化的后腿,成为党内外的一种共识。邓小平说:"我们还有其他错误,例如'大跃进'和'文 化大革命',这不是搬用别国模式的问题。……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 多大的发展和提高。"

到中共十二大,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即牛军所说的"国家战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 社会主义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和赵紫阳都说搞不清楚。但是邓小平曾在1980年提出过一个检验标准:"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 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 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上述"总任务"与"检验标准",成为中国十三大所谓"全面改革"的基调。在抛弃毛泽东的"中国 梦"之后,中共重新回到"普世梦"上来,但这一次更接近七大时的路线,"欧美梦"的分量掩盖了"苏维埃梦"的基底。

中共十二大所确立的"国家战略",在1989-1991年间几乎动摇,但经过邓小平"南巡讲话",重新得到肯定。2001年"入世",是沿着这个既定方向 迈出的一个重要步骤。中共十四大至十八大,都没有质疑这一"国家战略"。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所说的24字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可以说与普世价值观并无显著相悖之处。但是十八大刚刚结束,习近平就提出了"中国梦",其政治含义和指向究竟是什 么,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思。

"中国梦"这个口号,最早是由一名解放军大校刘明福提出来的。这个口号有"战斗性"而非"包容性",在8月的宣传工作会议上得到充分显现。"网络就是捍卫 国家利益的上甘岭",已经从戴旭的个人话语转变为军报的官方话语。邓小平的"搁置争议"、"韬光养晦"被抛弃,从去年以来钓鱼岛争端的不断激化可以得到确 认。"中国梦"的推动力来自何处,已经愈来愈清晰了。

"中国梦"的理论支撑是"中国模式论",其鼓吹者是由"1990年代新左派"转化而来的"21世纪中国国家主义派"。在他们看来,中国已经没有也不需要有榜样和赶超对象,中共领导下的国家制度与政治文化,已经成为全世界景仰和学习的范式。

回顾20世纪的中国历史,曾经有过蒋介石牌号的"中国梦"、"复兴梦"与毛泽东牌号的"中国梦"与"复兴梦"。虽然中共现在的领导人与毛泽东有着更多的历 史渊源,虽然他们现在正在借用越来越多的毛氏话语,但是他们的"中国梦"、"复兴梦"更接近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是个理想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 他需要"不断革命"才能实现理想;而当下的"中国梦"有着更多的政治保守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只需维稳就可以确保既得利益。借用陈伯达抨击蒋介石的说法, 他们实际上主张新专制主义(虽然形式上仍戴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帽子),"其中心思想,在实质上说来,即'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

陈子明,《中国人权双周刊》第117期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