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显示标签为“三中全会”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三中全会”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3年11月12日星期二

聚焦中国: 中共三全雷声大雨点小 成立深化改革小组了事

普通话主页
 
Don't wait in line!

Buy your movie tickets online. Find reviews, trailers, and more at Fandango.
From our sponsors
中共三全雷声大雨点小 成立深化改革小组了事
Nov 12th 2013, 11:58

中共18届3中全会周二下午闭幕,据会议公报,中共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据中共官网报导,为期4天的中共18届3中全会听取讨论了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聚焦中国: 三中全会今闭幕 各方解读热议集锦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ntdtv 
Eventbrite makes it happen

Create an event and sell tickets online through Eventbrite. It's simple! Sign up and get started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三中全会今闭幕 各方解读热议集锦
Nov 12th 2013, 06:16, by www.ntdtv.com

【新唐人2013年11月12日讯】中共三中全会今天结束,由于是闭门会议,更发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解析。对于中共新政的改革策略,会议期间商定的如何?中共下一步将如何推进改革,以及推进怎样的改革,海外媒体给予了很多的解析。

名嘴解读三中全会

中共三中全会11月9日在北京开幕。虽然在会前中共高层竞相高谈改革,但眼下会期即将结束,改革的具体内容却迟迟未予披露。

〝孙大泡老窝〞说:据说,一个决定什么命运的会议召开了,在哪儿开,讨论什么,决定什么,中国人是不知道的,开会的鬼鬼祟祟,国人茫然不知所云,连特么拍马屁的都不知往哪儿拍,真是一个奇葩国家奇葩党!党啊!你,在哪里?

严真真言:有句网友语录,说:如果几百个小偷突然聚在一块开会,肯定是在交流犯罪经验;若是几百个常年说谎的家伙们聚在一起开会,那一定是在编造一个天大的谎言。在天安门和山西省府爆炸的硝烟中,在上海深圳两个股市的跳水比赛中,中共为期四天的十八届三中帮主黑会在北京秘密召开。

据传,由于不同利益山头的寨主们发生了激烈争吵,会议第一天开到深夜才结束,而官方喉舌媒体低调得几乎没有声音,就连自封收视满意度第一名的新闻联播在第一天也没有这次帮会的任何消息。雾天霾地,月黑风高。令人不安的是,这几百个人——其实其中大部分也只是陪衬——确切地说,是这其中的几十个人将拿出一张表面秀丽风光、底下却布满陷阱机关的过河地图,引诱或驱赶13亿中国人一块下河摸石头。

闭门会议 外媒热议

《看中国》报导说,虽然会前中共高层纷纷强调改革的决心,但迄今具体改革内容未出台,官媒也未透露出任何实质性细节。

会议召开首日当晚7点,新闻联播仅播报了一句话新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今天开幕。〞但没有透露诸如会议画面等其它相关信息。

而周日及周一,党媒《人民日报》各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难走的路是上坡路》、《那么一股子劲不能松》,文中均提到了改革面临巨大困难,深化改革可能是难走的〝上坡路〞。这与会前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高调释放改革信号形成了截然的反差。

《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系教授胡星斗接受采访表示:〝据说三中全会会有激烈的争论,因为涉及到很多特权利益。383方案也讲到在8个领域做改革,但改革力度有多大,现在很难说。比如土地改革,集体土地如果能进入市场,能引起巨大变革,地方土地财政就要终结,那么地方政府靠什么维持生存?再比如户籍改革,市长和市委书记大多都是反对户籍改革的;再比如金融改革也许比较容易,但要推广到全国,风险有多大?再就是像财税改革,都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博弈。这383方案并不是中央的方案,到底能采纳多少?我估计最后肯定是一个折中,如果采纳得过少,人民会失望。〞

呼声虽高 改革步履维艰

《美联社》在会议召开时评论称,任何威胁特权集团利益的改革都将面临中国共产党内的巨大反对。改革呼声虽高,进行起来却步履维艰。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正进入增长放缓的时期。  

据香港《明报》周日报导,对于这次外界抱有极大期待和希望的会议,可以预期,包括简政放权、激发民间投资、城镇化改革、金融领域开放等多领域改革,将获〝强心针〞。其中最大的突破将来自于管理层是否能简政放权,否则,其余各项改革都难有突破和落实。

对此,深圳作家朱健国表示,目前的简政放权更多是通过中央层层下压,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职员并未减少,解决不了政府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不管它搞多少行政体制的改革、松绑,实际上都是一套新的形式主义。

美国《彭博社》27日报导引述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高路易的话称,〝我不期待这次会议能宣布具体的措施,但我期望看到中国改革的清晰方向和目标〞。

一连四日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在多大程度上实施改革,又将制定什么样的金融和财政政策?日本《产经新闻》11月10日的报导说,预计三中全会将讨论行政改革和土地制度等政策,值得关注。

西班牙《国家报》11月9日报导说,国内外舆论一致认为,如果不实行深刻的改革,中国将坠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遇阻碍 闭门会变争斗会

英国《路透社》称,十八届三中全会预计将重点讨论金融和税收改革,此外,中国社会一些顽固课题,如改革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以促进城市化的课题也将被提及。不过批评者认为,中国社会的既得利益团体对改革形成阻碍。

11月11日,中国财经信息网报导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房产税改革方案已经冲破既得利益者的重重阻力上报给中共高层,预计中共第18届3中全会之后,具体实施方案很快会出炉。

但在中共此次三中全会之前,曾经多家媒体称〝土地改革〞就是农民土地直接上市交易的问题。这将直接断掉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但是,中共中央和地方分离的财政体制使地方经济相对独立,为了自身的利益,地方政府一向对中共中央的决策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对。外界认为,到时候就会造成地方政府对中央权威进行挑战。

为此,香港《明报》说,第二天(周日)的大会,应是由中共总理李克强作关于《决定》稿起草的说明,然后再分组讨论,由于《决定》是本次会议的重点,所以讨论持续一天半到两天。因是闭门小范围会议,发言都会很〝放〞,也难免有争执,故外界猜测三中全会关起门来〝吵架〞。

文章说,发言虽不会录音,但各组都有工作人员记录,每日简报呈送高层,故各人态度层峰亦略知一二。

文章特别指出,闭门分组讨论,争执难免。因为第二天(周日)的大会,应是由中共总理李克强作关于《决定》稿起草的说明,然后再分组讨论,由于《决定》是本次会议的重点,所以讨论持续一天半到两天。因是闭门小范围会议,发言都会很〝放〞,也难免有争执,故外界猜测三中全会关起门来〝吵架〞。

三中全会依然会让民众失望

《德国之声》中文网报导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因其将具体确认习、李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层的施政纲领更引发人们的特殊兴趣。中共当局发出的大量信号显示,深化经济改革是未来数年中共政策关键取向,亦是本次全会主旨。

但德语媒体在诸多相关报导和分析中强调指出,就技术层面看,中共新领导层对所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分析并不为错,但若缺乏政改,深化经济改革的愿望恐难实现,由此,本次全会唤起的期待或许最终会被失望所取代。因此,习、李能走多远?本次全会是否有意义,颇让人怀疑。

《明报》今天发表评论文章说,与每年的中共人大、政协〝两会〞和5年一次的党代会(如去年的十八大)不同的是,中共每届中间的中全会,历来都是闭门进行,今年的也未能例外。不过,从中共一些人士对历来各次中全会的忆述,仍可对会议大概开法一窥端倪。

文章说,如无意外,今晚的中共中央电视台将会公布会议公报,但今天不会公布全文。

《路透社》引述中共政府高级智库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学家的话说,三中全会不太可能看到什么令人惊奇之举。

这位经济学家参与了三中全会的准备工作。他被引述说〝不认为〞三中全会的〝最后文件会超过人们的预期,达不到预期的可能性更大〞。

相关标签:  三中全会    闭幕    外媒    解读    

延伸阅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聚焦中国: 三中全会前的北京之行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三中全会前的北京之行
Nov 12th 2013, 00:02, by 加藤嘉一为纽约时报中文网撰稿

10月中旬,我回了一趟北京,呆了一个礼拜。

我是10月14日早晨抵达北京的。这天是星期一,我搭乘出租车,窗外雾蒙蒙的,堵车堵得一塌糊涂。从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到北三环的马甸桥花了一个半小时。我对出租司机说:"我在北京住过九年,今天是我遇到的最严重的堵车之一。"

"堵车是越来越严重的,没有好转过。"这位礼貌的司机告诉我。

"这两年以来,油价怎么样?"我接着问。

他说,"比较稳定吧"。

"您收入呢?涨高了?"我问。

"怎么可能?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堵在路上的时间,只能用观察街头政治来打发。

"保护大气环境人人有责,改善空气质量人人可为"

"同呼吸,共责任,齐努力,为美丽北京加油"

"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我在三环路沿线看到这些口号。听到我念出声,司机先生唉声叹气地说,"就是这些口号,有什么用呢。" 老百姓的抱怨不是一两天累积下来的。他的反应,对我来说毫无意外。

污染,堵车,牢骚——我的第一感受是,北京还是北京。

街头标语从来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政治的一扇窗。这次吸引我的新词汇是"永远跟党走"、"中国梦"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大概是习近平时代特有的吧。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标语牌,肯定与中国现任领导人的施政目标与风格有着联系。而且,这些口号经远远超出了口号本身的范畴,习近平的很多执政方针,甚至具体决策中都有这些口号的影子。

"永远跟党走"五个字,我在胡温时代的10年间真不曾见过,也许是我没有看到。至少,根据我的调查,这几个字在十八大之前并没有经常出现在北京街头。这一次,反复见到"永远跟党走"这句颇为煽情的话,又回想起最近一段时间网络言论管制加强,不同政见者被打压等迹象,我在北京产生一个切实的感受:政治在收紧。

这一次在北京出差恰逢中国共产党纪念习仲勋诞辰一百周年。打开电视就能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放大型纪录片《习仲勋》;在书店里也看到《习仲勋传》被摆在显眼位置。官方媒体开足马力宣传"习仲勋同志给中国革命和改革所做的杰出贡献"。

我跟一些自由派知识分子交流,一名出版人对我说,"我今天早上在电视上看到习仲勋诞辰一百周年的一系列活动的宣传画面,哪一个领导人把自己的父亲宣扬得如此夸张?我觉得很危险。至于言论空间,情况日益变得糟糕,看不到什么希望。"这种看法在自由主义中很有代表性。我这一次见到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和商人中,没有一个人积极评价当前的政治气氛,他们都觉得高层在收紧对社会的管制,在中国自由表达、传播思想的空间越来越小。

中共十八大闭幕快一年了。

无论是"永远跟党走"、"群众路线"运动,还是纪念习仲勋,都可以视为习近平试图巩固权力的动作。不少中国知识分子,还有我在哈佛大学交流过的美国学者,都据此认为"习近平领导的政治正在左倾化",甚至断言"习近平是左的"。

在我印象中,支持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和以民主法治为方向的政治改革的人,或多或少对习近平抱过希望。大家认为他是个强势人物,有利于客服阻力,推动改革。这也与他们对胡锦涛执政十年的失望不无相关——不少人把2003年到2012年的胡温时代评价为中国"失去的十年"。不过,一年过去了,我发现不少人的希望似乎变成了失望,甚至绝望。

离开北京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我有机会同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作为前国家领导人亲属的"红二代"交流。

我们隔着一张桌子,没有酒,只喝茶。这是一次认认真真的面对面。我把过去一周与自由派知识分子的交流与他分享。

他听完后静静地说,"习近平是左的?哪来的结论?"他接着说,"团派出来的人的理论水平都很高,嘴巴又厉害,哪一个例外?但他们缺乏实干能力。习近平是实际干事的人,少说话多干事,很朴实。"

我问他,"有人说,习近平纪念自己父亲诞辰之举过于夸张、高调。您怎么看?"

他回答说,"你看过10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习仲勋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吗?刘延东(副总理)主持,李敏(毛泽东女儿)在,邓朴方(邓小平之子)在,胡德平(胡耀邦之子)在,刘源(刘少奇之子)在。这说明什么?这是习近平的精心安排。"

"习仲勋是执行胡耀邦思想的人。胡耀邦出于维护大局,为共产党做出了自我牺牲。习近平这一次纪念父亲就是为恢复胡耀邦合理地位和历史定位做铺垫。这一点在上层是存在共识的,靠得是习本人的权力和地位,否则毛家、邓家、胡家、刘家怎么能在这样的场合凑在一起呢?习要平衡各家,照顾各方,为的是推动改革,现在还需要一点时间和过程。平反胡耀邦也意味着总结邓小平的开始。不是评价,而是总结。中共还没到能够重新评价邓小平的时候。"

这场对话后几个小时,还没能好好消化这位"太子党"的高见,我又踏上前往首都机场的路。

吸取一周前的教训,这一次我选择乘坐地铁十号线和机场快轨,非常拥挤却很便宜、很省时间。总结过去一周在北京的体验,我发现自己对中国政治的实况与走向,从来没有如此迷茫过。闻到的味道、听到的观点、看到的场景,都让我感到困惑。信息是多的,声音是杂的,线索是乱的。

这里我想把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北京政治气候的亲身体验,归纳为两点思考。

第一,习近平初步掌权的今天,"政治气候趋于收紧"的普遍感受基本反映了目前的现实。接下来,言论、出版等意识形态领域将继续受到自上而下的日趋严格的政治管制。习近平麾下,刘云山和王岐山分别操盘的"群众路线"与"反腐斗争"走向深入,势将带来"公民社会"与"制度改革"的滞后。

举世瞩目的三中全会难以改变政治保守化的大趋势,讨论中的市场化经济改革议程本身也不会为政治改革提供养分。不管李克强把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到何种程度,都不会直接牵涉政治改革。何况,李克强与他的前任不同,他不会轻易触及政治改革,哪怕是仅仅是空谈。我本人不完全认同"政左经右"的说法,但对李克强在没有政治改革配合,面对利益集团阻力,推动经济改革的前景难言乐观。

第二,从"政治趋紧"的近况得出"习近平是左的"的结论为时尚早,可以说有些草率。习近平等领导人当前对"党"字的强调与执着,使我感觉到中共高层对党政关系和党国关系有很深的危机感。"若再不改革,就亡党亡国"的忧患比胡锦涛这一代领导人更浓厚。这也许与习近平一代"老红卫兵"的亲身经历相关。"经济现代化也好,政治民主化也好,如果共产党的权威与地位不够巩固,任何改革都难以推行",这样的认知在习李这一代领导人中似乎占据主导。

我至少认为,看不到高层政治真相的局外人不应该低估党内权力斗争的复杂与深远,把当前领导人对"党"的强调,盲目地同文革时期个人崇拜与独裁的"毛"式路线划等号,也不应该过早地排除当权者先抑后扬——在巩固权力后推进改革的可能。习近平在未来一段时间能否做到这些是个大问号,值得拭目以待。

加藤嘉一(Kato Yoshikazu)是"80后"日本作家,曾在中国学习、生活近十年,著有《中国的逻辑》、《爱国贼》、《日本镜子》等,现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三国+1"是加藤嘉一在纽约时报中文网的专栏,记录他对日本、中国、美国三个国家及其互动的观察与思考。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2013年11月11日星期一

聚焦中国: 三中全会政经改革的期许

普通话主页
 
Eventbrite makes it happen

Create an event and sell tickets online through Eventbrite. It's simple! Sign up and get started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三中全会政经改革的期许
Nov 11th 2013, 21:20

为期四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从上个星期六已经拉开帷幕。为了这次会议的召开,中国官方媒体可谓造势颇大,使人们对会议在政经两个方面的改革都充满了不少希望。然而,这些希望也好,期许也好,最终有多少能成为现实?

中国官方媒体近日借助外电的报道说,这次会议将为中国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政策"定调,预示中国即将启动的改革范围和力度,都将是"空前的"。

然而,深圳杂文家朱建国认为, 凡是事先大肆宣传和造势的中共会议最后大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重大突破。

"从历史经验和外观上判断,如此会前高调宣传反而说明主持会议者的心虚,没有什么真东西。就像是一个穷人,穷却要装富,真正的富人反而低调。这次会议这样高调宣传和造势让人感到奇怪,让有历史经验的人断定会议不会有真改革的东西出台。没有政治的改革,没有思想的解放,经济体制的真正改革不可能进行。"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被有的媒体描绘成是"指导中国未来5年到10年决策"的大会。

法新社星期一的报道引述相关分析人士的话说,中共会继续经济改革,但在政治改革方面则会让人再一次失望。

对此,旅居瑞典的中国问题观察人士黎原野先生表示赞同。

"经济改革大部分应该集中在更加开放方面,比如说金融领域的开放,以前对外资有限制的方面,等等。然而,由于四项基本原则的限制,中共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不会是伤筋动骨和翻天覆地的。话句实在话,经济改革也不容易进行,因为中国的几大垄断企业基本都有所谓红色家族掌控,经济深化改革要动他们的奶酪和蛋糕,他们怎么会干?经济改革况且不易,政治改革则更是难上加难。"

黎先生表示,中共迄今不仅没有显现丝毫的政改意愿,而且还变本加厉,控制更严。

虽然如此,美国《华尔街日报》预计会议结束后将发布"最关键的"会议公报。

朱先生表示,会议其实无非就是制定几个愿景,就像你看到的地平线永远也走不到一样,"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就像习近平所说的中国梦,大家不能否定,但也不能实现,非常虚幻。我觉得,当局现在就是做一些表面工作,什么八项规定啊,治党治风啊,都是些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我预计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看上去很美,但是不可操作。"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星期二结束。会议究竟会对中国的经济未来和政治未来产生什么影响?以上两位受访者都表示,别指望有什么惊喜。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聚焦中国: 三中全会改革内容曝光 三大内容被指〝收权收钱〞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ntdtv 
Microsoft Excel 2010 Training Course

Beginner / Intermediate self-paced online course of Microsoft's spreadsheet application. Enroll for just $99.
From our sponsors
三中全会改革内容曝光 三大内容被指〝收权收钱〞
Nov 11th 2013, 09:12, by www.ntdtv.com

【新唐人2013年11月11日讯】(新唐人记者韩梅综合报导)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还在闭门进行中。此前,据《新纪元》周刊第345期援引来自北京某核心部门的消息说,三中全会改革方案内容提要,9月中已经下发部委和省(市)讨论,全文大约有三万字。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央将从地方收回相当多的事权及财政权,以及继续通过反腐进行派系整顿。学者认为,一系列改革的目的还是要巩固习李新政,但这场以〝收权、收钱〞为核心的改革注定还是失败。

报导引述北京消息人士透露,这份三万字的改革提要由李克强直接负责,主要助手为马凯和汪洋。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

首先是通过三个方面实施新型的反腐机制:各地法院独立出地方当局和地方政法委,由北京通过最高法直接领导,拨款、人事都由最高法院决定;监察局和反贪局变成一个由上至下的独立机构,不受地方当局和党委领导,由中纪委直接管理,拨款和人事由总局决定,各地方反贪腐局官员采取三年任期,定期调换;三是加强人大的作用,并立法赋予更大的弹劾权力。

其次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其中也有三大重点:一是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发债行为。二是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市场。三是重新调整分税制,由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财政,调整为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地方自主事权必须和财政收入匹配。准备开征遗产税和房地产税,补充地方收入。

最后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减少地方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并在未来九年内,精简五分之一的地方政府机构人员。

报导援引国家行政学院的一位教授分析说,本届三中全会对地方政府职能权力的调整,〝极具突破性〞,是〝最近四十年以来最大〞的动作,也是引起争议最多的部分。

一位北京的经济专家对《新纪元》承认,8月底一次对各地主要官员的吹风会上,有关的方案受到了巨大质疑和反对,一位中部省分的省长甚至提出辞职,因此后来草案作出了修改。但新提要在各地仍然存在极大疑议。他也表示,李克强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壮士断腕〞的讲话并非无所指,因为他知道三中全会将掀起巨大波澜,无法避免地触及很多利益集团的特权。

时政观察人士唐靖远分析,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简单说就是习李一派从地方当局及江系手中收钱、收权,〝从骨子里说,这实质是地方官员利益与中央几大家族之间的利益博弈。双方既是争权,也是争钱,在中共的体制,权钱一向是紧密结合的。〞

他预期,这注定引发强烈反弹,〝中共艰难维持至今,实际全靠放任官员贪腐才能勉强笼络住这帮人,否则早垮了,这些官员对此亦心知肚明。习李要动真格收钱,对这些指着这个体制搂钱的官员来说,等于收他的命,这当然会导致令不行禁不止。〞同时,江泽民一派〝永远不可能真正放权,习李只能靠反腐来武力解决,这必然导致最终图穷匕见。〞他因此认为,此次提出的以巩固习李体制并救党为目地的改革,注定是要失败。

相关标签:  三中全会    

延伸阅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聚焦中国: 法广 | 北京话题: 明知三中全会政改无望 网民依然纷纷进言坦陈利害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法广 | 北京话题: 明知三中全会政改无望 网民依然纷纷进言坦陈利害
Nov 11th 2013, 18:45, b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作者民主斗士的文章说,当今的历史教科书对于"洋务运动"的定性是"只改经济,没改政治",使得中国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以致于在"甲午战争"中,被自己曾经的学生打得满地找牙;第二次是"戊戌变法",由于清政府内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势力的阻挠,再加上目中无人的改革领袖康有为,犯下了"民主幼稚病",使得改革功亏一篑;第三次则是清末的宪政改革,人们相信这次改革原本最有可能成功,然而,中国人却再也没有给清政府机会,却把机会给了闹革命的孙文。

清政府最终覆灭的结局给了我们一个教训,那就是:改则生,不改则死,而且要抓住机会尽早改革,迟了也是个死。然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似乎又走上了清政府的第一次改革之路,也就是洋务运动,或许有人会说,洋务运动怎么能够跟我们的改革开放相比呢?我要说的是,拿它跟洋务运动相比,这还是在夸你呢,而事实上它就连洋务运动都不如。经济上的半市场化,再加上政治上的毛化,使得中国到现在已经是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可能陷入各种无法预料的灾难之中。

怎么样去解决这种困局?道路只有一条:改革。当局似乎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从上台开始就在喊着要改革,但是改革却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在政治层面上依然是原地踏步,甚至还在某些方面有所退步。顽固派似乎还抱有某种侥幸心理:不改是不是也可以呢?然而,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一再地向他们发出警示:肯定不可以!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必须立即有步骤地尽快推行,任何掩耳盗铃式的阻碍政治改革的行为,终将被历史证明是大错特错的。

作者扬瞿和平的文章说,事实上,能否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关键取决于当局是以什么为执政原则?如果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原则,那么,任何"高难问题",在十三亿民众的才智面前,实在是小菜一碟!不管伟人还是贱民,他们的智力商数其实相差无几,所以当局最好别用那些自欺欺人的'权宜'之计,倘若指望于某种所谓"高超"的政治权术可以绕道走,那就是太小看人民大众了。要是仍以中共执政党自已的利益为最高原则,那么,不管什么样的"改革",都是毫无意义的,也毫无指望。

答案就是如此清晰、明了,无可争议。因此,在还没有最终决定是以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还是以党的利益至上的时候,中共对"政改"是没有底气的。几千年来,中国为何黑暗,人民为何总是遭受盘剥、欺压?其罪魁就是专制独裁之下的权力腐败;就是没有人民的话语权;就是没有社会的民主。如今,在政治上,民众至少是又回到了一百年前,那个为"三民主义"而奋斗的时期,这也就意味着,其间,中华民族为之所付出的一切高昂代价,都白废了。

一个世纪已经过去,多灾多难的中国民众,却仍在为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前赴后继地进行抗争……。 与此同时,也有评论写道,不容否认,这30多年来,确实是大多数中国人千百年来物质生活最好的时光。但可悲的是,吃饱穿暖的老百姓却没有任何幸福感和安全感。原因很简单,社会不公平不公正,官员不作为不亲民,但核心问题还是,政府和官员体制已经极其腐朽,可谓是一潭死水。

作者晓军博客的文章说,比如,官员的来路不透明不公正,没有正常的吐故纳新的机制,管理官员的机构更是形同虚设且效率低下,甚至官官相护,最终定将难逃被亿万民众所唾弃的命运。君不见,如今在大街上,谁要是发生了一点点麻烦或是纠纷,只要当事人是官员,马上就会被越来越多的民众围攻辱骂。今天的政府官员可谓是过街老鼠,难怪如今的警察军人上街都不敢穿制服鼠,官员下班面对百姓也不敢透露身份,这些非正常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

期盼这次三中全会在习近平的主持下鼠,能够出台真正让百姓惊喜的一系列举措,如果还是老一套泛泛而谈、空洞无物、轻描淡写,甚至是歌功颂德,那么在2013年这个十字路口年代,后面的局面将会是什么,我相信关注国家命运的人们都不难想象。 此外,历史的教训一再提醒我们,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安全,取决于良好的政治制度。如果中国的改革只是为了继续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掠夺敛财格局,大多数人分享不到任何的改革成果,即使没有外敌入侵,中国也会陷入巨大的社会动荡或灾难之中。

作者蔡慎坤的文章说,不过,我们目前面临的各种困境,正是习近平等新一代领导人打破改革僵局、树立自己名望,甚至奠定自己历史地位的好机会。毕竟,与1978年邓小平那一代领导人,所面临的百废待兴的文革乱局相比,今天的中国在思想观念、国际环境,特别是经济实力方面,都要远远强过35年前。因此,新一代领导人没有任何理由前怕狼后怕虎,而继续玩什么"击鼓传花"的游戏,甘做那种无所作为、四平八稳的"维持会长"。

作者老徐时评的文章说,中国人有改革情节,一聊改革就兴奋!前几天,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搞出个"383"的未来改革宏伟蓝图,据说那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框架。同时,也不断有最高层领导借出镜机会大谈改革,畅谈三中全会美景。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要把国人的胃口吊起来,把国人对改革的期望鼓弄起来。有些人看了"383",又像打了鸡血似的热血沸腾起来。也有人不以为然,"383"等于"散吧散",洗洗睡吧。以前也曾经有过,只不过鸡血后来都变成冷血了。

毋庸置疑,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放风,都是在投石问路。三中全会到底有哪些真东西?我的观点是:还真不好说!在中国,改革是个时髦词。不管意识形态左中右,恐怕没有人反对"改革"两个字。但是,改什么,那里面的差距可就大了去了。很多人都在说: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连任志强都在微博里说:不改革就没有19大了。这样惊人的言论竟没被删掉,着实令人纳闷。

最后,有网友调侃说,为配合十八届三中会全的胜利召开和圆满闭幕,本人决定自我禁言半个月,但坚持了一个星期,还是忍不住要蹦出来,万一我不出来操心,三中会全开砸了怎么办?根据我党一贯作风,会议往往都要开成"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和"奋进的大会",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全部会议都是这么开的,结果只能是祸国殃民,这也是本次大会必须汲取的重要历史经验教训:

作者一点五的文章说,三中会全不要开成团结的大会,要开成多元的大会;不要开成胜利的大会,要开成妥协的大会;不要开奋进的大会,要开成灰色的大会。多元需要智慧,妥协需要气魄,灰色需要眼光。而团结、胜利、奋进只需要激素,只需要本能,只需要奴才。没有争吵的会议,没有任何争议和争端的会议,就是一场失败的大会。

如果代表们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只是为了鼓掌,只是为了通过,只是为了听报告,只是为了表扬领导,只是为了回去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命运,很可能有点不妙 。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聚焦中国: 三中全会进入第三天改革方案仍不透明 民众多方解读外媒持续热议

普通话主页
 
Eventbrite makes it happen

Create an event and sell tickets online through Eventbrite. It's simple! Sign up and get started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三中全会进入第三天改革方案仍不透明 民众多方解读外媒持续热议
Nov 11th 2013, 17:55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星期一进入第三天。虽然在会前中共高层竞相高谈改革,但眼下会期即将结束,改革的具体内容却迟迟未予披露。正因如此,本次中共闭门全会更加吸引舆论关注。中共下一步将如何推进改革,以及推进怎样的改革,国内外各界都在拭目以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入第三天,虽然会前中共高层纷纷强调改革的决心,但迄今具体改革内容未出台,官媒也未透露出任何实质性细节。

会议召开首日当晚7点,新闻联播仅播报了一句话新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今天开幕。"但没有透露诸如会议画面等其它相关信息。

而周日及周一,官媒《人民日报》各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难走的路是上坡路》、《那么一股子劲不能松》,文中均提到了改革面临巨大困难,深化改革可能是难走的"上坡路"。这与会前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高调释放改革信号形成了截然的反差。

而相对"高调"地出现在公众眼前的只有会前约一星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起草的、揭示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行动的"383方案",因出自官方智囊机构,在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成了会场内消息被封锁后,唯一可供外界参考的文本,引来了专家、媒体、民众极大地关注和细致的解读。

但据山东《齐鲁晚报》报道,一位主笔坚决拒绝了该报记者的采访,称"一切等三中全会结束后再谈"。而一位内部人士透露,"383"方案公布后引起了各种解读,甚至出现误读,他们感受到巨大压力,甚至连出版"383"方案的出版社也保持了沉默。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系教授胡星斗周一向本台表示,"383"方案只不过是一份研究报告,不是中央精神,难以判断有多少实际意义。

"据说三中全会会有激烈的争论,因为涉及到很多特权利益。383方案也讲到在8个领域做改革,但改革力度有多大,现在很难说。比如土地改革,集体土地如果能进入市场,能引起巨大变革,地方土地财政就要终结,那么地方政府靠什么维持生存?再比如户籍改革,市长和市委书记大多都是反对户籍改革的;再比如金融改革也许比较容易,但要推广到全国,风险有多大?再就是像财税改革,都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博弈。这383方案并不是中央的方案,到底能采纳多少?我估计最后肯定是一个折中,如果采纳得过少,人民会失望。"

与中共高层的"低调"相反,在全会召开期间,民间依旧保持着讨论的热情,且持续批评关系到十几亿人利益的会议竟然"闭门召开",不少网民更形容三中全会像地下党搞聚会。与此同时,海外媒体也纷纷就外界关注的中国的改革能否落实进行分析和揣测。 

美联社在会议召开时评论称,任何威胁特权集团利益的改革都将面临中国共产党内的巨大反对。改革呼声虽高,进行起来却步履维艰。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正进入增长放缓的时期,国家主席习近平要追回失去的时间,扭转经济结构,转向由消费及创新推动的更可持续经济模式,同时亦会改善分配机制,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减轻社会矛盾。  

据香港《明报》周日报道,对於这次外界抱有极大期待和希望的会议,可以预期,包括简政放权、激发民间投资、城镇化改革、金融领域开放等多领域改革,将获"强心针"。其中最大的突破将来自於管理层是否能简政放权,否则,其余各项改革都难有突破和落实。

对此,深圳作家朱健国周二表示,目前的简政放权更多是通过中央层层下压,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职员并未减少,解决不了政府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不管他搞多少行政体制的改革、松绑,实际上都是一套新的形式主义。就像《南方周末》最新一期的报道,山西省贯彻中央解决领导办公室人员超标的问题,结果看似查处办公室超标,结果带来更大的浪费,那些办公室并没有收回去,只是换了一个名称,变成了领导干部的资料室,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由于缺乏真正的民主机制,他都只能成为另类的形式主义,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三中全会,也只能做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尽管现在会议还没结束,公报还没出来,但可以肯定,它不会有实质性的改革。"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忻霖的采访报道。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聚焦中国: 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失之交臂〞的中共高官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ntdtv 
Fun with Brazilian Portuguese

Learn the tips and tricks to speak colloquial Portuguese in a natural and confident manner. Enroll today for just $69!
From our sponsors
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失之交臂〞的中共高官
Nov 11th 2013, 08:28, by www.ntdtv.com

【新唐人2013年11月11日讯】(新唐人记者马宁综合报导)本月9日,中共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在北京召开。原本有可能参加此次会议的原中央候补委员如蒋洁敏李春城王永春和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却纷纷落马。纵观这些高官的背后,似乎都涉及前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和前中共总书记江泽民之流。

三中全会前 中共内部的角斗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首先,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在2012年12月初被中共当局查处;随后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2013年5月被被免去领导职务。2013年8月8日,刘铁男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永春涉嫌严重违纪被查处;最后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蒋洁敏又被查处。

这么多的中央委员在一年间先后落马在中共的政治舞台上实属罕见。在这之前的20年间,仅有三名中央委员落马,分别是陈希同、陈良宇和薄熙来。

纵观这些高官的背后,都涉及周永康和江泽民。李春城被外界称为是周永康的心腹。蒋洁敏和王永春又是中国石油界的大佬和周永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刘铁男被外界称为是江泽民的财政大管家。

有媒体报导说,蒋洁敏就是一只大老虎。刘铁男、刘志军,也都是老虎级的人物。在一只大老虎的背后,还有许多小的老虎。蒋洁敏后面就有大庆油田总经理王永春、昆仑能源董事会主席李华林长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冉新权和中石油总地质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王道富4只小的老虎。

但也有分析认为,蒋洁敏、刘铁男、刘志军这些也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大老虎。如周永康曾任职的石油系统和四川省的高官纷纷落马,似乎显示中共当局正在逐步清洗周永康的盟友和利益集团。

三中全会前 中共军队异动

在中共即将举行三中全会之际,中共军队出现异动,同时官方媒体高调报导中纪委进入前中共党魁江泽民的势力范围内整顿。

11月2日,据中共新华网报导,济南军区某师一千多身披迷彩的各式车辆冒雨前往千里之外的集结地,进行实兵演习,因济南是中共当局宣判薄熙来的地方,引发外界关注。此外北京还从外地又调来两个武警总队戒备。

对此,中国问题专家、中国事务总编伍凡对《希望之声》表示,如此重兵把守,最大防范的其实是中共内部自己的敌人。

中共喉舌新华网10月31日头条报导,中纪委派遣〝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已经进驻商务部、新华社和三峡集团。众所周知,中宣部和商务部一直是江泽民的〝地盘〞,而所有关于989年以后的三峡工程的大决策,也都是由江泽民主持制定的。

对此伍凡认为,这是高层在主动出击,清除薄党等江派残余势力。他并指出,不算已如火山口的当今中国社会矛盾,仅仅共产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程度,就足以令中共倒台了。

相关标签:  三中全会    失之交臂    中共高官    蒋洁敏    李春城    王永春    刘铁男    

延伸阅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聚焦中国: 陈毅之子对三中全会放惊言:政改要等一百年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ntdtv 
Join Delanceyplace

Sign up to receive a free quote from a non fiction book every weekday.
From our sponsors
陈毅之子对三中全会放惊言:政改要等一百年
Nov 11th 2013, 09:28, by www.ntdtv.com

【新唐人2013年11月11日讯】(新唐人记者李剑综合报导)中共三中全会正在北京〝闭门〞召开,已故中共十大元帅陈毅之子陈小鲁近日在接受外媒访问时,公开评论三中全会说,中共高层讨论重点仍然在于经济改革,直指中共的政制改革〝可能还要多等一百年〞。不过有评论指,中共能不能走过5年都是问题。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说,针对外界认为三中全会或讨论改革议题,陈小鲁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在于经济体制改革,譬如土地流转、金融改革等,因为各地为高速发展欠债太多,〝环境债,污染债,水资源短缺,产能过剩,怎么办?就是要调整结构,就是咬牙忍住。〞

陈小鲁表明对三中全会〝没啥期待〞,因为〝队伍还是原来的队伍,也没有换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可能要一百年,你得培养几代人〞。

其实早在去年,曾为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博士论文导师、被戏称为〝国师〞的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就曾指出中共的治国理念与法治格格不入,而且认为中共要转型、要处理历史问题,唯一办法是与历史切割。

他还预言说,中共当局如果错失切割的历史机会,中共的统治模式不可能维系多久,〝10年可能到不了,5年可能差不多〞。

三中全会高层博弈的重点

香港《苹果日报》认为,中共300多名中共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多是地方诸侯(省委书记、省长)及部门首长、央企负责人等,当他们面临地方或部门利益受损、权力削减甚至大权旁落,未必心甘情愿,出声表〝异议〞势所必然。国企、司法、行政和土地改革应该是在会上引起激辩的方面,也是博弈的重点。

报导引述国情专家、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观点称,国企改革阻力非常大,因国企领导人多是太子党担任,他们握有重权,家族影响力大,涉及庞大既得利益,要改革等于从他们手中抢蛋糕。

资料显示,现时垄断且暴利的央企掌门人多是太子党;十八届中委、候补中委和中纪委委员中,至少有近20人是来自央企。

胡星斗还认为,司法改革要法院脱离地方归中央管理,有利司法公正,必然招致地方政府的不满,因为他们再不能把司法当作地方行政帮凶。

报导还指出,土地改革变相制止地方政府随意掠夺农地,各级政府目前赖以支撑的财政来源将中断;而行政机构改革意味大量官员下岗,这些改革都对地方官员不利,必然遭到阻力。

中共正在溃败慢慢地烂掉

中共人大退休教授张同新对《美国之音》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共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总结走过的路程,根据现在形势发生的变化,那种希望三中全会上看到中国有一个'重大改变',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不会有根本性变化。〞

人大另外一位教授周孝正对《美国之音》表示,他接触的知识界人士对三中全会根本就不关心,大家起码嘴上没有表现出兴趣:〝我身边这些知识份子根本就不谈(三中全会)这事。我也没有听任何人说过。我想跟他们说,他们也不说。〞

周孝正说,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提出了所谓中国社会〝溃败论〞,并说很多中国知识界人士赞同这种分析中国社会现状的观点,而〝三中全会〞医治不了中国社会的这种疾患。

周孝正:〝清华大学有一个教授叫孙立平。他有一个观点叫'溃败'。他说,这个社会不会动荡,因为动荡需要有理想主义。现在的社会是烂掉了,所以叫溃败。溃败阶段,大家'抬头向钱看,低头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

周孝正指出,对于改革大家就没有什么信心了。贫富差距这么大,官员越来越腐败,看看社会上这些事情,包括北京这个污染,雾霾都成为常态了。不刮风,肯定雾霾。孙立平的话是对的,现在是溃败,慢慢地烂掉。

相关标签:  三中全会    陈毅之子    陈小鲁    政改    等一百年    

延伸阅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聚焦中国: 揭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面纱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纽约时报中文网 国际纵览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揭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面纱
Nov 11th 2013, 11:34, by 储百亮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希望拥有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魔力。在上周六开始的领导层会议上,习近平将提出提振经济的计划,官方媒体也把此次会议和1978年的一次历史性会议相提并论。根据它们的报道,在那次会议上,邓小平开启了市场化"改革开放"的时代。

但是,想从邓小平那里得到启发和指导的人应当小心:关于1978年会议的常规叙述,不过是由一些经过挑选的记忆片段集合而成。对于中国究竟是如何走上经济改革道路的,那些叙述也并不真切。

在接受一名中国研究者采访时,曾担任赵紫阳助手的鲍彤说,"把这次会议人为地挂上光环说成是'改革开放的大会',这是编造出来的一个神话。"这份采访发表于2008年。被迫下台的中共总书记赵紫阳是20世纪80年代动荡的中心人物之一。

根据中国共产党广泛传播并一再重复的那个版本的历史,在1978年末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抓住了控制权。根据这些叙述,受到邓小平的启发,官员们开始在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摒除毛泽东时代的意识形态残留,并将当时的保守派总书记华国锋排挤出高层,而华国锋一直捍卫毛泽东,抵制经济改革,并且阻碍为那些被毛泽东打倒的官员平反。

自那以后,接下来举行的三中全会均在中国的政治议程中占据了特殊地位。这些会议大约每5年召开一次,会上领导人会制定政策重点。在每个领导人任内召开的第一次三中全会尤为重要,这次会议对于习近平也正是如此。党的宣传部门引导人们把本次全会与1978年的那次著名会议相提并论,对其大加赞扬。

不过,通过采访、文献和回忆录研究那段历史的学者们对于改革的叙述,却并没有那么简单明确,过程中的犹豫踌躇也更多。其中邓小平的形象也更像是一个精明的政治人物——他随着事件的发展做出反应,并一步步调整立场——而不像是一个远见卓识的设计师。

"对三中全会的官方叙述,夸大了会议本身的意义,这种叙述在国外的研究里也经常得到附和,"在共同准备的邮件回复中,澳大利亚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的政府学荣休教授弗雷德里克·泰韦斯(Frederick Teiwes)和莫那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历史学者孙万国(Warren Sun)表示。他们二人正在合著一本有关那段历史的书。

"它忽略了华国锋在带领中国远离毛泽东思想教条,并将重心重新放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果,对三中全会前进行的初步改革轻描淡写,并把接下来两年邓小平成为最高领导人的复杂过程过度简单化叙述,"两名教授写道。

"市场"一词并未出现在1978年会议的官方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两次。而在大约6年后,"改革开放"的口号才被广泛使用,泰韦斯和孙万国教授写道。

在中央委员会正式会议之前召开的一场工作会议上,1978年的巨变就已开始上演;通常这两次会议一起被称为当年的三中全会。到会的官员本应讨论经济政策,但一些人开始敦促领导层着手解决毛泽东时代遗留的问题,并且为那些被毛泽东打倒的官员在政治上平反。

这一转变的发起人既不是邓小平,也不是华国锋。他们事先取得共识,这次会议应该关注于改善经济,而且会议上爆发出平反呼声的时候,邓小平正在国外访问。

曾是党内幕僚的鲍彤在2008年的那次访问中称,"这实际是一次失控的会议,是出乎华国锋、邓小平意料"的会议。

在位于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任历史系教授的韩钢表示,邓小平回国后,支持平反被打倒的官员,但划定了界限,而且不想破坏毛泽东的地位。韩钢正在撰写有关那段时期的研究文章。"他希望关注未来,不想纠缠于过去的细节,"他说。

1978年的会议支持对国家计划进行调整,进而重振经济,但转变其实已经在进行了。在较早的官方文本中,华国锋被描述成了一个不幸维护毛泽东思想教条的人。不过,泰韦斯和孙万国表示,他的确认识到了变革的必要性,尽管他因为对意识形态转向做出的调整过于迟缓而受到了批评,而且这些批评让他受到了很大伤害。

韩钢说,另一方面,邓小平也逐步接受了由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的观念,而不是在国家计划中进行调整。三中全会前,邓小平和华国锋在经济问题上有类似的看法,即需要加快经济增长步伐,引进更多技术。

韩钢说,"转变是逐步逐步来的。"

"并不是说在三中全会上,他突然产生了改革的灵感,"他评价邓小平说。"把市场经济改革的想法追溯到那次会议是过早了。"

实际上,1978年的会议上原则同意的一份文件曾明确反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制度后来成为了分水岭,让农民从公社的束缚中解脱了出来。这一变革将土地分配给了农民,允许他们承包生产,这样他们就可以把余粮留下来自己食用或者卖掉。

邓小平等领导人花了几年时间才转变立场,明确支持这项政策;在实践中废除公社来得并不容易,因为公社是毛泽东式社会主义的象征。泰韦斯和孙万国称,家庭承包政策到了1981年才成了决定性的方向。

1978年的会议标志着邓小平在领导层中的崇高地位正在增强,尽管他从来没有正式得到过党中央总书记的头衔。1980年底,华国锋实际上被免除了职务。当时,党内对他产生了很强的不满和不耐烦的情绪。

韩钢表示,1978年会议的过程,以及邓小平"摸着石头"接受市场驱动的改革的经历,应该能打消人们对于习近平的三中全会抱有的过于乐观的期待。

"很多人都有一种对高层决策会议或文件抱有期待的心态,"他说,"然而现实中,在中国突然做出重大转变是很困难的,是个过程。"

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

翻译:谷菁璐、王童鹤

纽约时报中文网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聚焦中国: 爱思想|巩胜利:看中共“三中全会”怎样“壮士断腕”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爱思想|巩胜利:看中共"三中全会"怎样"壮士断腕"
Nov 11th 2013, 06:16, by Chinese Netizens

  

  

   要想真正推动中国领导层所提出的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和目标,仅靠经济层面的改革是不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例如被称为”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指的是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在生活水平上存在64年至今很大差距的根源问题,造成该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城市和农村划分开来的国民待遇与非国民待遇户籍制度;中国的土地制度存在64年的弊端之一,在于农民对土地只有耕种的权利,而不能通过在市场上买卖来取得适当的收入,全球国家几乎都是公有与私有制度并举;这些都是触及中国社会基础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市场体系”,表现出了希望打破这种二元结构的愿望,但要具体实施却并不容易。

   还有中国司法制度改革也应被提上历史日程,与当代市场经济体制很不适应、甚至悖论。要想发挥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根源作用,离不开值得依赖且具有高透明度、文明的各种规则,但在现实中人们对司法的不信任却根深蒂固加剧。习近平一上任开始就反反复复强调要实现”司法公正”,但中国司法公正是中国社会一直偏颇、64年至今的一种社会惯例。10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APEC演讲称,改革是”难啃的硬骨头”,打破既得利益藩篱成最大看点。党报媒体透露了三中全会改革路线图,即从以往的经济改革倒逼其它改革开始,发展为政治、行政改革推进深度经济改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G20峰会、亚太领导峰会,都强调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经济兼容的决心。现在,新领导层已经启动大半年时间,2013年也只剩下不到有60天。中国倡导扩大内需等经济结构改革、经济升级的李克强总理能否确立中国未来稳定增长的新路线?而以习近平为首的领导层能否成为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推动者?在预测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终结的中国经济前景之时,全球都密切关注的是将于11月9-12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三中全会”)。在将未来中国确定中长期改革路线上,中国领导层是否会对改变中国35年来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动真格、建树起一种长久中国经济发展未来将当然得到根源的印证、怎样与全球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地位国”(又称”高收入国家”,全球约40个左右,却占全球经济总量超过80%)兼容、融合、共同发展?

   将于11月9-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共18届三中全会,引起全球各界关注。10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APEC演讲称,改革是”难啃的硬骨头”,打破既得利益藩篱成最大看点。党报媒体透露,三中全会改革路线图,即从以往的经济改革倒逼其它改革开始,发展为政治、行政改革推进经济改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G20峰会、亚太领导峰会,都强调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与世界各国经济兼容的决心。现在,新领导层已经启动大半年时间,2013年也只剩下不到100天。中国倡导扩大内需等经济结构改革、经济升级的李克强总理能否确立中国未来稳定增长的新路线?而以习近平为首的领导层能否成为中国经济结构改革的推动者?在预测高速增长时代已经终结的中国经济前景之时,世界密切关注的是将于11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三中全会”)。在将会确定中长期改革路线上,中国领导层是否会对改变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的增长模式动真格将当然得以印证。

   10月23日,习近平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时再次表示,大家都很关注中国改革进程,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创新活力。从中可以看出”习李新政”与”胡温十年”不同的是,要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在没有”政治改革”的大前题下,中国”经济改革”只能矛盾重重、蹩脚曲折的一瘸一拐前行了……

   本文题目及中共领导人”壮士断腕”词语考证:出自唐朝?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原意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而不保性命。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截断手腕,也要成就大业,决不可迟疑、姑息。这与原任总理温家宝任上所说”我可以对大家讲,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出自一辙。但”胡温十年”在过去经济改革上又有多大进展?值得国人来认真反思考。

   “国家经济总管”传递的信息

   中国国务院总理,从第一任、终生总理周恩来开始至今,一直都是”国家经济总管”的角色。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1日出席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经济形势报告”上指出,眼下中国经济复苏乏力,许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都期待政府会再出台某种形式的刺激措施,但李克强显然决意与此前的”刺激模式”告别。一是他把GDP增长底线从今年稍早提出的7.5%,再次降到7.2%,显示政府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容忍度进一步提高;二是他明确表示,”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余额3月末超过了100万亿元(作者注:到6月末,中国央行公布广义货币(M2)余额达105.45万亿元人民币。见7月13日央行上半年的金融”中报”),已经是GDP的两倍了,’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这一表态基本排除了放宽货币政策的可能性。

   首先要明确的是,相比于此前几届政府,习李政府对经济增长的关注并没有明显区别,只是把”增速目标”变成了”增速底线”。相比于上届政府的”四万亿”,这届政府更倾向于小规模且有针对性的”微刺激”。但从第三季度数据看,投资对中国反弹的贡献度仍然偏高,国内消费、出口等依然萎靡(统称: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显示旧有增长模式依然顽固、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其次,李克强在调低增长下限的同时,仍然强调”保就业”。他表示,今年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也就是说,虽然7.5%降到了7.2%,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即中国经济平稳运行,不危及就业和社会稳定。

   从李克强”经济形势”可以看出,本届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思路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虽有微调,也是受限于现实情况以及在改革中遇到的的阻力。中国经济改革仍然停留在”市场经济地位”的最低级、初端阶段,而高质量、高品位的”市场经济地位”服务业、而瞄准高级别TTP、TTIP规格经济之路,中国还没有启步。

   有鉴于此,投资者、发达国家和地区似乎不应对本届三中全会寄予过高期望。历届三中全会一般都会被看作中国发展进程上的”节点”,但中国的重大经济变革并非都出自”三中全会”,比如中国WTO就没有写进任何三中全会决议,而即便写进决议的改革举措,更重要的也在于之后的落实。比如十六届三中全会早已提出”中国经济需向更平衡、可持续增长的模式转型”,但”胡温十年”过去,中国经济模式转型仍停滞不前、国企垄断甚至更甚。全球各国最关切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否能带来实质性的、可操作的经济制度性突破(如中国上海自贸区就不符合中国系列经济法规的规定)。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已35年、WTO等的红利已经用尽。那么,怎样释放中国与国际接轨的红利?如果有,那么改革红利才会真正对中国股市构成长期稳定的重大利好。不过从现在流传坊间的各种改革版本中,似乎看不到任何实质性新突破。

   党政已看到要害待决

   中国经济政策的总指挥、李克强于9月11日在辽宁省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会议的演说中表示要”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这是温家宝时期政要实施的继续。但中国新领导层提出的”兼顾增长和改革”与世界各国”分享红利”(李克强10月8日在东盟年度峰会上特别强调)的口号,但与他国分享中国红利、保持平衡并非易事。中国需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利用市场力量提高效率,改变依赖过剩投资的经济体制。如果不推进这些改革,中国很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目前,中国国内的经济危机感也很强,但意见往往容易偏向于要推进改革需要保持增长。

   在李克强发表演说的10月5日后,中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其中包括建设完成污水管网7.3万公里、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等截至2015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方针的具体案例。内容没有提及新增财政支出,显示要与经济刺激政策划清界限,但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减速日趋明显的7月以后,中国政府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支撑经济增长。

   当然,中国经济的第一拉动依然是投资本驱动,要保持经济增长,投资必不可少。实际上,在中国的内地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十分落后,应对地震和洪水等灾害的设施还不够完善。但是,由于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庞大的投融资资金流入了国有企业,结果导致了设备投资过剩、钢铁业依然巨亏和房地产价格暴涨。而钢铁和造船等中国重工业企业的设备开工率目前仅为7成左右,一些产业和设备过剩问题仍未得到根源解决。而依赖投资的政策运作如果稍有偏差,将导致上述问题进一步恶化。此外,资金大量流向中国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相反民间的技术革新和新商业模式无法得到扶植的问题也非常严重。

   回想起1978年举行的中共的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1993年的会议则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三中全会一直以来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承担着历史性的责任。囿于中国由政府主导进行监管的金融、城市和农村不同的土地制度、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有待完善的社会保障、缺乏透明度的财税制度等……。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涉及各个领域,根深蒂固。李克强表示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虽然渗出些许悲壮,但也表现出了要推进改革的不易和坚决的态度。

   打造公平正义社会,民心是唯一标准

   目前,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6000美元,基尼系数高达0.47的中国而言,新一轮改革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事关国家根基的稳定,其中收入分配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无疑都是绕不开的话题。据中国智库的一项课题研究建议称,”新一轮改革应以民富优先为导向,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重点,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关键,尽快形成常态化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机制”。

   习近平也在讲话中明确表态,”我们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与此同时,中国还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有评论认为:中国现在已经进入第四次发展时期,期待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把握新方向,能够给国家带来一个巨大的推动。有观点认为:未来的中国很可能是一个强政府、强市场的”双强格局”,但”两强”同步”双头鹰”则是艰难实施的一种怪胎。还有分析认为,强势中国党政绝不是指强势干预市场,而是强势的服务市场;强势市场也绝不是不公正、不公平的市场,而是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但很多经济学家担心”胡温十年”,致中国国有企业太强势,也无法与法治国家以及TTP(TPP已经明确规定用3-5年将国有企业改制)、TTIP游戏规则兼容。

而要衡量中国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客观标尺应该是民意和民心,而不是政府机构上级对下级的考评。中国新领导层习近平、李克强都是党政主张的倡导者,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应该是思想意识的转变,(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9414.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Chinese Netizens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聚焦中国: 大陆新闻解读:十八届三中黑会秘密召开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ntdtv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大陆新闻解读:十八届三中黑会秘密召开
Nov 10th 2013, 15:13, by www.ntdtv.com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2013年11月10日星期日

聚焦中国: 德媒:三中全会大家在看 习李能走多远?

新唐人电视台 - 全文推荐
ntdtv 
Fun with Brazilian Portuguese

Learn the tips and tricks to speak colloquial Portuguese in a natural and confident manner. Enroll today for just $69!
From our sponsors
德媒:三中全会大家在看 习李能走多远?
Nov 10th 2013, 14:56, by www.ntdtv.com

【新唐人2013年11月10日讯】(新唐人记者凯欣综合报导)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目前正在北京举行。德语媒体强调,习、李能走多远?本次全会是否有意义,颇让人怀疑。

11月9日中共三中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会期至12日。根据惯例,三中全会是中共中央确定未来数年大政方针的关键性会议,加上又是习李新政的第一个三中全会,因此备受外界关注。

德国之声中文网报导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因其将具体确认习、李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层的施政纲领更引发人们的特殊兴趣。中共当局发出的大量信号显示,深化经济改革是未来数年中共政策关键取向,亦是本次全会主旨。

但德语媒体在诸多相关报导和分析中强调指出,就技术层面看,中共新领导层对所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分析并不为错,但若缺乏政改,深化经济改革的愿望恐难实现,由此,本次全会唤起的期待或许最终会被失望所取代。

报导引述来自《柏林日报》记者发自北京的一篇文章说,如今,中共领导层提的是经济转型。而政治转型,它是不愿意的。这个党绝对不打算放弃手中的权力。迄今,国家以商品出口为导向,强调基础项目投资,现在,它要求扩大内需,注重服务业、实施城镇化、将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至城市。〞

文章说,在简要介绍了由智库〝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备制的被视为提供了深化改革具体内容的〝383〞计划,〝该计划在全会上会起什么作用,完全不清楚。全会不会有勇气,拿国企开刀。让农民有权得到土地的农业改革大概也不会列入讨论议题。'383计划'将只是一个愿望清单,它虽然提供了人们了解北京强人们正式思维方式的机会,却绝不是以党的文件形式出现的行动清单。全会的结束文件会是妥协产物。

《南德意志报》〝政治〞栏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说,对三中全会的成果不看好,在政治改革领域,三中全会将难有作为,根本原因在于新领导人本身。

文章指出,习近平在掌权后表明,无意政治改革,他推进的是意识形态整风。与此同时,自由派博主们受到恐吓,全国25万记者必须上马克思主义培训课程。谁要是在明年年初通不过考试,便拿不到记者证。

文章说,习近平不是能凭籍其权威指定方向,因为,他有很多反对者,多年来,产生了太多过于强势和富有的家族;他的周围有大量精英从国有产业得到了太大的利益;针对为使中国经济适应未来而必须的切割措施的抵抗异常强大。为此,他必须谈判、寻求共识、做出妥协,而且,最后,只剩下掺水分的改革?所以,大家都在猜测,即使有最良好的愿望,总书记和总理到底能走多远?

德国之声最后评论说,即使12日那天,代表们各奔东西时,全会在经济或金融领域到底还是有了大动作,最终,它仍将还是一个大问号。若无政治改革配套,经济改革不可能顺利进行。

相关标签:  中共    三中    全会    习近平    李克强    改革    

延伸阅读::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聚焦中国: BBC|三中全会召开 中国官媒为经济改革擂鼓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ypePad Has the Tools

Looking for a premiere blogging service? Start your blog today on TypePad.
From our sponsors
BBC|三中全会召开 中国官媒为经济改革擂鼓
Nov 10th 2013, 22:06, by Grass Mud Horse

中共召开十八大三中全会之际,中国官方媒体高度称赞改革35年的经济成就,重申中国领导人深化改革的决心。

官媒预测,新一波的改革"将给世界带来重大影响"。

不过,外界分析人士注意到,中国已经表明不会按西方模式搞政治改革;预计三中全会也不会出台具体经济政策。

重大影响

今天(11月10日)出版的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头版评论文章称赞改革开放"深刻改写"了中国的命运。

头版另外一篇文章则特别盛赞习李新政。称18大以来的一年间,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预调微调"适时适度",中国经济开局喜人。

新华社10日发表长篇评论文章说,三中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文章还说,中国领导人表示,这一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将是空前的,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

文章预计,像35年前那样,改革将再次改变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并给整个世界带来重大影响。

不过,《人民日报》也警告,深化改革可能是难走的"上坡路"。

政治改革

法新社注意到,虽然经济改革被推上三中全会议程的重要位置,不过,中国官员和官方媒体都曾反复表示,中国不会按西方模式搞政治改革。

有分析人士此前指出,即便中国经济能持续增长,倘若政治改革步伐跟不上趟,发展能否持续值得关注。

法新社周日还援引分析人士说,中国确实有决心继续改革,不过,在胡锦涛的领导下,改革的脚步有所放缓。

法新社注意到,习近平和李克强纷纷强调改革的决心,但是,周二闭幕的三中全会迄今透露出很少细节。

分析人士说,此类会议大多只会提出大体方向、原则,而不会出台具体政策。

研究机构"资本经济"(Capital Economics)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判断三中全会,要取决于中国领导人是否能为重整经济提出全面、连贯的计划。

(撰稿:苏平,责编:郱书)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Grass Mud Horse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 , ,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