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星期一进入第三天。虽然在会前中共高层竞相高谈改革,但眼下会期即将结束,改革的具体内容却迟迟未予披露。正因如此,本次中共闭门全会更加吸引舆论关注。中共下一步将如何推进改革,以及推进怎样的改革,国内外各界都在拭目以待。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入第三天,虽然会前中共高层纷纷强调改革的决心,但迄今具体改革内容未出台,官媒也未透露出任何实质性细节。
会议召开首日当晚7点,新闻联播仅播报了一句话新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今天开幕。"但没有透露诸如会议画面等其它相关信息。
而周日及周一,官媒《人民日报》各发表了一篇评论员文章:《难走的路是上坡路》、《那么一股子劲不能松》,文中均提到了改革面临巨大困难,深化改革可能是难走的"上坡路"。这与会前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高调释放改革信号形成了截然的反差。
而相对"高调"地出现在公众眼前的只有会前约一星期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起草的、揭示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行动的"383方案",因出自官方智囊机构,在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成了会场内消息被封锁后,唯一可供外界参考的文本,引来了专家、媒体、民众极大地关注和细致的解读。
但据山东《齐鲁晚报》报道,一位主笔坚决拒绝了该报记者的采访,称"一切等三中全会结束后再谈"。而一位内部人士透露,"383"方案公布后引起了各种解读,甚至出现误读,他们感受到巨大压力,甚至连出版"383"方案的出版社也保持了沉默。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系教授胡星斗周一向本台表示,"383"方案只不过是一份研究报告,不是中央精神,难以判断有多少实际意义。
"据说三中全会会有激烈的争论,因为涉及到很多特权利益。383方案也讲到在8个领域做改革,但改革力度有多大,现在很难说。比如土地改革,集体土地如果能进入市场,能引起巨大变革,地方土地财政就要终结,那么地方政府靠什么维持生存?再比如户籍改革,市长和市委书记大多都是反对户籍改革的;再比如金融改革也许比较容易,但要推广到全国,风险有多大?再就是像财税改革,都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博弈。这383方案并不是中央的方案,到底能采纳多少?我估计最后肯定是一个折中,如果采纳得过少,人民会失望。"
与中共高层的"低调"相反,在全会召开期间,民间依旧保持着讨论的热情,且持续批评关系到十几亿人利益的会议竟然"闭门召开",不少网民更形容三中全会像地下党搞聚会。与此同时,海外媒体也纷纷就外界关注的中国的改革能否落实进行分析和揣测。
美联社在会议召开时评论称,任何威胁特权集团利益的改革都将面临中国共产党内的巨大反对。改革呼声虽高,进行起来却步履维艰。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正进入增长放缓的时期,国家主席习近平要追回失去的时间,扭转经济结构,转向由消费及创新推动的更可持续经济模式,同时亦会改善分配机制,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减轻社会矛盾。
据香港《明报》周日报道,对於这次外界抱有极大期待和希望的会议,可以预期,包括简政放权、激发民间投资、城镇化改革、金融领域开放等多领域改革,将获"强心针"。其中最大的突破将来自於管理层是否能简政放权,否则,其余各项改革都难有突破和落实。
对此,深圳作家朱健国周二表示,目前的简政放权更多是通过中央层层下压,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府职员并未减少,解决不了政府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不管他搞多少行政体制的改革、松绑,实际上都是一套新的形式主义。就像《南方周末》最新一期的报道,山西省贯彻中央解决领导办公室人员超标的问题,结果看似查处办公室超标,结果带来更大的浪费,那些办公室并没有收回去,只是换了一个名称,变成了领导干部的资料室,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由于缺乏真正的民主机制,他都只能成为另类的形式主义,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三中全会,也只能做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尽管现在会议还没结束,公报还没出来,但可以肯定,它不会有实质性的改革。"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忻霖的采访报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