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

從黃岩島到釣魚島中國突然強硬背後

張倩燁、童清峰

中國與律賓爭奪黃岩島主權對峙超過一個月,中國更派出了以「崑崙山號」領隊的五艘艦艇向南海開進。黃岩島之爭也對日本產生戰略震懾,日本關注中國「黃岩舞劍,意在釣島」。中國在十八及軍委換屆前夕,對外強硬路線與內部政治博弈微妙互動。面對薄熙來、陳光誠事件之後的政局,黃岩島事件也轉移內部民意視線,以外部的緊繃形勢,化解內部的緊繃局面。


中 菲爭奪的黃岩島海域,近日一度戰雲密布,雙方劍拔弩張的對峙局面超過一個月。中國派出了以「崑崙山號」領隊的五艘艦艇編隊向南海海域開進,並發動猛烈宣傳 攻勢,狠批菲律賓。而黃岩島之爭,也客觀上對日本產生戰略震懾。日本方面關注,中國「黃岩舞劍,意在釣島」,日本防衛廳對中國軍艦進行緊密監視。中國處理 黃岩島之爭的模式,為釣島爭端提供戰略借鑑。中國對菲強硬態度,也解讀為向日本發出警告。

同時,中國在十八大及軍委換屆前夕,對外強硬路線與內部政治博弈出現微妙互動。面對薄熙來、陳光誠事件之後的政局,黃岩島事件也轉移內部民意視線,以外部的緊繃形勢,化解內部的緊繃局面。

黃岩島是一場中菲都心知肚明很難打起來的戰爭。

中菲黃岩島之爭,起因於今年四月十一日,十二艘中國籍漁船在黃岩島瀉湖內作業時,遭菲律賓軍艦企圖扣押,被及時趕到的中國軍方拯救。在隨後的一個月中,中菲雙方在黃岩島海域展開緊張對峙。

衝突發生後,兩國官方隨即展開了軍事、外交、輿論等層面的鬥法。在兩國國內,民間也展開熱烈討論。中國方面,從網絡民意來看,對此次中方對菲表態強硬多持肯定態度。從以往中國與周邊鄰國在東海與南海的領土紛爭記錄來看,此次中國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強硬立場。

現場執法方面,中國公務船和漁政船保持對黃岩島海域的警戒,同時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強調,「中方也做好了應對菲方擴大事態的各種準備」。中國軍艦,以及海洋漁業執法船、海監船在內的中方船隻在該海域內增加至十三艘。

針對菲律賓的全球華遊行,中國媒體則宣傳報道華僑華人的反菲示威。《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官方報紙連日發文,提醒菲律賓「無權對黃岩島提出領土要求」、對菲律賓「忍無可忍就無須再忍」、「搶我黃岩島,軍隊不答應」。

軍隊方面,解放軍少將、軍事科學院世界軍 事研究部副部長羅援撰文稱,對待黃岩島問題,「談,我們奉陪;拖,我們不怕;打,我們正好練手,南海艦隊可以牛刀小試」。五月十五日,廣州軍區政委黃善春 在與中國網民在線交流時也表示,「中央、我們的軍隊完全有能力、有決心守衛好黃岩島」,被視為是中國向國民的承諾與對菲發聲。

持續了一個多月的黃岩島之爭在五月中旬平息下來。隨著中方宣布在黃岩島海域休漁,而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也表示,相信菲中之間關於斯卡巴洛礁(即中國黃岩島)的緊張局面將會很快解決。此輪中菲海上對峙,似乎慢慢駛出漩渦中心,暫時風平浪靜。

從輿論的硝煙初起,中國方面的一些戰略觀察就認為,儘管中方立場堅定,對菲律賓屢次表態都出乎意料地強硬,但這註定是一場停留在外交辭令與現場執法層面的局部衝突。衝突背後,中菲雙方都有深刻的內政因素影響外交決策。

一些政論家分析,由於近期薄熙來和陳光誠等一連串事件,讓內部政局緊繃,因此當局也有意借黃岩島事件淡化內部矛盾,轉移社會焦點。台灣退役海軍中將蘭寧利認為,確有這樣的作用,「免得被美國人看穿了」。

外 交是內政的延伸,這一理念早已被當代國際政治實踐所接受。復旦大學中國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儲昭根認為,中菲雙方借用南海局勢緊張,轉移國內視線,「可 能性是非常大的」,外交措辭的強硬意在表明各自的基本立場,但在主權問題上不會妥協,否則「國內肯定要炸開鍋了,肯定不利於國內民意的安撫,包括對權力的 整合都不利」。

儲昭根認為,中菲發生戰爭的機率不是很高。「因為從菲律賓方面說,他們的實力和外交都跟不上去,從中國方面來說,中國對外 的姿態一向都是比較清楚,向來不會主動發起戰爭,再加上國內的矛盾也比較尖銳,另外還有一個領導換屆的問題,中國對外的政策肯定是以穩為主。雙方都沒有打 的意願。」

再從大國勢力對地區的干預來看,就連被視為菲律賓戰略盟友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也表示,不會在海洋對峙中選邊站。蘭寧利認為, 中國對黃岩島立場不可能讓步,一旦退讓的話,黃岩島附近的小島都會比照,這個臉丟不起。他說,解放軍這次表現得很節制,讓美國看出中國是「極有理智的」, 不會亂動手。他認為,「美國現在要重返亞洲,也要好好管管那些跟美國友好的國家」。

菲律賓方面,官方可與中國抗衡的底牌有限,又受中國的旅遊、農產品貿易政策掣肘,此時與中國叫板並非明智之舉。那揦是否菲律賓在中菲衝突中存在對美國協防力量的誤判與幻想?

中國著名戰略學者趙楚表示,不認為菲律賓存在誤判,「我認為這是它的一個宣傳策略。菲律賓不是要進行對抗,因為它不具備何的對抗本錢,它要挑起對抗的目的,在於要把這個問題國際化,簡單說,就是國際話語戰、眼球戰。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認為,雖然它沒有力量,也在相當程度上達到了效果,包括來試探中國的底線,達到了目的」。

儘管熱戰並未爆發,此輪中菲對峙仍具有戰略新意。對長期觀察中國與鄰國在南海地區的島礁爭端的學者與媒體來說,此次中菲衝突,中方對菲採取了全方位的逐步實壓,標誌著南海對峙局勢的新一輪升級。

分析認為,與以往相比,此次對峙局勢的升級,有三點新意:

首先是執法船出動。執法船是公務船,公務船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和軍艦是一樣的,代表著國家主權。這表明中國在從過去外交為主的鬥爭方式,向執法鬥爭轉變。

此外,中國過去一直奉行睦鄰友好政策,追求和平崛起,在南海問題上牽涉到地區權力格局的問題上非常謹慎。但這一次軍方將領的表態,表明中國在借黃岩島事件顯示底線和國家意志。

第三,過去幾年來,菲律賓、越南等國考慮到在與中國的力量對比中非常不成比例,一直在奉行把議題國際化、把局面國際化的政策。趙楚認為,美國在中菲爭端中自身的超然態度,令菲律賓藉以炫耀的美國牌無計可施,「是中美戰略關係裏,包括亞太的戰略關係裏,非常有深意的」。

中國發展出新應變模式

此次的黃岩島之爭體現出,中國大陸方面對於海權糾紛,已經逐漸發展出一套應變模式:先派漁政船至現場阻撓捕魚作業,緊接著噸位較大的海監船伺機而動,最後出動軍艦。但由於海監船即能擺平紛爭,軍艦並不需要露面。蘭寧利將軍表示,北京方面這次充分發揮心理戰的嚇阻之效。

對這一套應對模式,趙楚將其概括為「以現場執法鬥爭為主,外交鬥爭為輔,以軍事鬥爭或國防武力作為後盾」的黃岩島模式。

黃岩島模式中的最後一個層面,「國防武力為後盾」是黃岩島模式的政策效果能否對菲方構成可信威懾的關鍵。對於奉行「不打第一槍」的中國軍隊而言,有朝一日能否真正實現威懾?

在 南海問題這樣一個已持續多年、未來還會持續甚至局部惡化的僵局中,從政策邏輯上講,中國應會採取行動兌現軍事威懾力,但其目標未必是黃岩島和菲律賓,威懾 的形式也未必是戰爭,「也許是一種自衛性的短暫的衝突,或者一種力量展示行動」,趙楚說,「這種行動我們今天很難預測,但從邏輯和政策理念上講,新的政策 理念引用,要確保新的政策可行」。

幾位分析家都認為,目前看來,中菲爭議逐漸平息,短期內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雙方各自的政策 目標都已經達到。菲律賓方面的反華遊行,包括外長的強硬表示,被認為是菲方迎合國內政治需要而尋找台階。而中方宣布休漁,恰恰表示中國在備戰島礁的爭議當 中,既然顯示了要施加更大壓力的堅定意志,也是對菲外長的強硬回應。趙楚認為:「南海更進一步的執法鬥爭,會一路提升情勢,這種情況會常態化。」

黃 岩島四周為距水面零點五米到三米之間的環形礁盤,島嶼本身對雙方的實際意義並不大。從中國角度看,關注黃岩島事件的意義更多在於探究未來中國在與亞洲鄰國 的海上領土紛爭,尤其是與日本之間的釣魚島之爭中,可否創造新的應變方式?中菲衝突中的「黃岩島模式」是否也適用於釣島衝突?中方表態強硬,是否可被解讀 為中國借黃岩島向日本發出警示?

儲昭根認為,不排除中方有警示日本方面的考慮。「因為中國以前的海權意識不夠強,維權動作不夠大,造成了周邊小國認為有機可乘,對中國的挑釁也就越演越烈。中國現在可能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黃岩島事件體現出的強勢,可能代表了中國的一種傾向或者趨勢。」

但與黃岩島問題相比,中日釣魚島爭端更複雜,也存在多層次的歷史與現實問題。

從歷史上看,釣魚島曾隸屬於台灣,而兩岸至今尚未統一;第二,美日同盟在亞太中的地位要遠遠超過美菲同盟,這使中國在與日本抗衡中處於劣勢。此外,日本的海空軍事實力超過中國。

而對中國方面有利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羅宣言》等一系列宣言、文件明確規定釣魚島屬於中國,「在國際法的法理上日本是站不住的。中國可能要從最容易的地方開始解決問題,釣魚島問題可能要稍微放到後面一點」,儲昭根說。

在過去的南海爭議中,中國方面基本主張以外交手段解決問題,包括在民間引起頗多爭議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政策。這一政策最早於一九七九年提出,當時的中國剛剛改革開放,提出在「主權在我」的前提下對釣魚島附近海域進行「共同開發」,有助於中國打開外交局面。

中國軍力難威懾日本?

時隔三十多年後,隨著局勢變化,這一政策對於解決雙邊關係的效力在日趨減弱,中國的釣島政策也面臨調整,但黃岩島模式並不完全適用於解決中日釣魚島之爭。在中菲衝突中,中國的底牌在於軍事力量做後盾,但這一底牌無法對日本構成有效威懾。

中 日在釣島的軍力,主要考察海軍、空軍與導彈力量的對比。澳門國際軍事會會長、資深軍事研究員黃東認為,雖然由於二戰的歷史原因,日本戰後受美國節制,只能 利用愛國者導彈進行被動、局部的防禦,但其海、空力量不容低估。目前兩國海軍、空軍處於兩國間的防禦態勢,但萬一有突發性的局部衝突,日本的軍事能力很強 大。

空軍方面,「日本現在有二百多架F15戰鬥機,還在逐漸升級改良,每年十架,改良的速度很慢,但達到了三點五代戰鬥機的世界水平」,黃東說,「可與中國殲十進行同等質量的戰鬥」。

此外,日本的飛行員素質也得到世界認可,其空軍飛行員訓練常超過每年二百小時,且美日聯合作戰能力強大。相比之下,中國飛行員素質仍有提高空間。

海 上力量方面,日本在潛艇與反潛能力上佔優。「日本(潛艇)數量不多,但性能是世界一流,素質超高」,黃東說,「中國對日本潛艇性能的核心技術,沒辦法完全 了解」。在美國的技術支援下,日本的反潛能力已達到與美國平起平坐的世界頂尖水準。「中國潛艇要對付日本的海上自衛隊,還有相當的困難,要視情況而定。」 基於中日海空力量對比,黃東指出,一旦爆發釣島衝突,目前中國國內的主戰派與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網民對戰果不應過於樂觀。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