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凭借其“特色”在经济危机的阴霾中仍能保持稳定增长,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备受世人瞩目。虽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但这并不影响其稳定性。下面这篇经济学人封面文章为您解读中国“特色”的强势经济。
尽管近期经济增长放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然比评论家们想象得坚挺。
中国凭借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比如,截止到到四月份的一年里(译者注:意思是“到今年四月份为止的这一年”与“上一个对应时期”相比,比较的周期是“一年”。),中国的工业产值、房屋建设和电力输出量增长大幅放缓,该消息对全球股票市场和物价产生了重大影响。再比如,本月该国央行放宽货币政策,此举产生的影响不亚于美联储宣布一项决定。又如,上周末中国总理温家宝强调保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对于市场来说,同样是强调保增长,他的话可比从那些欧洲领导人嘴中说出来的话更有分量。由此可见,从未有哪个国家的工业革命比中国的更受广泛关注了。
但就如本期特别报道所述,仔细观察可能会发现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可能会显的杂乱不堪。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经济发展十分低效,且过程并非那么合理。但外界最大的担忧——如果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比如欧元崩溃,其经济增势就可能毁于一旦——并非有充分根据。眼下中国经济要比抨击者们所担忧的要更有韧性。但不久之后,隐藏其中的巨大困难将一一浮出水面。
是不合理,不是不稳定
外界往往把中国当做出口指向效率的典范,但其中却另有文章。对机械,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一大半力量。而净出口却一点忙也没帮上。其中有太多投资由国企(SOEs)完成,它们往往得益于隐性补助,受保护的市场和政策鼓励性的贷款。从北方大草原上的鬼城到南海岸的奢侈景点,糟蹋浪费的例子随处可见。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型对中国人民来说也并不公平。利率管制让银行可以付较低的利息,从而榨取储户。阻碍竞争的壁垒使得国企可以将产品高价卖给消费者。中国的户口制度使得农民工不能平等地享受到公共服务,原因就是他们虽在城市工作,却仍背着一个农村户口。专横的土地法使得地方政府可以欺诈农民,其通过从农民手中低价购买农地用于开发,且其许多收益流向了官员的腰包。
这种任人唯亲和恣意挥霍的行为不免使评论家将中国和其他快速兴起的经济体做比较,这些经济体之后都经历了突如其来的衰落。近期有个比较,是与发生1997-97金融危机前的亚洲四小龙做对比。四小龙的高投资率只维持了一阵子的经济增长,但这也使得金融系统变得十分脆弱,且当出口受挫,投资衰退和外资撤离时该脆弱性便一览无余。评论家指出,不仅中国政府投速度比四小龙还快,而且国内银行和借贷者都在大肆放贷,2008年信贷额是该年GDP的1.22倍,2010年的信贷额却飙升到该年GDP的1.71倍,这是政府推行一轮“借贷刺激”计划的结果。
然而正是凭借着中国这个不合理的体制,中国经济才显现出不寻常的耐挫性。跟四小龙不同,中国几乎不依赖外债。其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对本国人民的压榨,而非外国投资者,他们既靠不住又能随意撤资,比如类似撤资行为就曾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发生在过,如今这一幕正在欧元区重演。 
中国的储蓄率为51%,甚至比其投资率还要高。在高压性的国家主导型金融系统下,那些存款被妥善保存起来以应以还款延迟与还款违约。
最明显的是,中国的银行资产具有高度流动性。它们的吸收存款的能力远远高于发放贷款的能力,并且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这使得银行不惧怕展期,而且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减记不良贷款。但是后面还有中央政府做后盾,其正式债务大概只占GDP的25%。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可能是50%,但中国显然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对任何一家资不抵债的银行进行资产重组。
一旦对欧洲出口锐减,该财政空间也能给政府再次进行经济刺激的余地。在西方遭受信贷危机冲击的时候,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量投资。但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有很多投资对象。比如,它可以加倍努力扩大乡村卫生保健范围。在中国,仍然是平均1名家庭医生面对22,000个人的局面。如果中国老百姓知道他们年老之时仍然可以受到国家照料的话,他们可能就会多消费,少储蓄了。而目前,中国家庭消费只占其GDP的1/3多一点。
主动权在我这
与此同时,上述现状凸显了中国所面临的长期问题。但同样是帮助中国抵御未来几年冲击的种种巧合与不合理性,最终却会反过来阻碍中国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与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的极高的储蓄率将会开始下滑。资本也已经开始变得更加难以控制。厌倦了存款低收益的储户正在寻求其他资金增值方式。其中一部分人正寻找将资金转移到国外的方法,这将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截止到4月份的一个年度里,中国的银行储蓄增长率达到历史最低点。
因此中国将不得不学着如何更加聪明地运用资本。这就将要求政府降低私人投资利润丰厚领域的门槛,而这些领域仍然被效率低下的国企所主导。并且还要减少政府对银行系统的干涉,并完善社保体系,即使未来10年内需要进行各项政治和社会改革也在所不惜。
中国改革发展的“设计师”们任重道远,但他们还有时间去作出改变。悲观主义者可能会将中国与日本做比较,在1991年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跟中国差不多,也是一个债权国。但不同的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时候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1.2倍(根据市场汇率计算)。如果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那个水平的话,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是美国的5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泛华网滾动新闻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全部目录
- ► 2013 (4408)
 
- 
        ▼ 
      
2012
(6717)
- 
        ▼ 
      
五月
(1525)
- 
        ▼ 
      
5月 29
(46)
- 被禁出版的温家宝传片段摘录
 - 浙江嫌犯逃亡13年后成张家港市党校副校长
 - 纽约时报:中国曾火热的经济正逐渐冷却
 - 朝鲜遭遇50年不遇严重干旱
 - 绕也绕不开的中国市场
 - 中共为什么同意放走陈光诚?
 - 陈光福计划提出行政诉讼 律师重申当局违反刑诉法
 - 胡平:回顾陈光诚事件的若干问题之二
 - 五分之一的欧盟在华企业考虑说"再见"
 - 中国在拉萨两藏人自焚后加强控制
 - 美媒:美国只是中国人心中的“二号敌人”
 - 经济学人:中国的经济有多坚韧?
 - “六四”定性三步走:动乱、暴乱、风波
 - 解放军总参驻日本外交官窃密失败 逃回国
 - 解放军驻日书记官疑为卧底间谍 警方约谈前兔脱返回中国
 - 章子怡傳言 粉絲心疼
 - 恐薄去政息 外資停聽看
 - 紛傳常委候選人進行投票,李克強等竟然出局
 - 傅申奇:悲哀!流亡美国是维权人士的最后归属
 - 郎咸平:新一轮经济刺激让中国陷入日式大萧条
 - 老实人如何在夹边沟变成贼:亲见留美博士饿死
 - 中国对外援助金额曝光:五年豪砸将4700多亿
 - 美媒称越来越多华人加入美军 发誓效忠美国
 - 章子怡淡然回应四起流言:造假都造上天了
 - 他们像一群猪一样被驱赶着上了手术台
 - 李逸轩:我在等待一把火
 - 耶鲁前校长说:中国教育“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
 - 蔡仁赐:谁才是中国人民的头号敌人
 - 情感驿苑:国家一旦没了正义,就沦落为最大的匪帮
 - 荣剑:价值一千元的灵魂
 - 看来国内刺激经济的行动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 美国没搞QE3,中国却推出了经济刺激方案,为什么呢?
 - 时代周刊:中日战争或只剩1至2年 已无妥协余地
 - 刘志军判定四宗罪 高铁业大洗牌
 - 中国作家价值千元的灵魂
 - 《经济学人》:“蛮夷”再临中国
 - BBC:“发展是硬道理”彻底破产
 - 为什么说薄熙来要危险得多?
 - 《环球时报》: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
 - 中共以做代说 “六四”政治风波定论难“翻案”
 - 胡溫有膽把薄熙來抓起來,只怕沒膽把他殺掉
 - 薄熙來案「孤立論」意味深長
 - 胡力漢:平反六四心結何時了?
 - 胡錦濤總理為何放過薄熙來餘黨?
 - 捲入薄熙來案 章子怡「賣肉」受查禁出國
 - 谷开来毒杀铁证 传王立军在太平间解剖台上取得海伍德验体
 
 
 - 
        ▼ 
      
5月 29
(46)
 
 - 
        ▼ 
      
五月
(152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