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8月15日星期三

十八大前后的政经格局

温克坚   

【微博怎样改变政治、进而改变中国?】张志安认为这种影响主要包括四方面:1、公民新闻崛起,挑战信息管制。2、改变传播格局,降低传媒权威。3、推动信息公开,改变政府话语。4、生成网络舆论,推动社会改革

【2012年地方政府面临偿债高峰】专家分析,今年既是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到期的高峰期,也是2009年中央代地方发行的2000亿元地方债的偿债高峰期,2013年数万亿元城投债也将进入还本付息阶段,地方政府压力剧增。

对中国这种中央集权国家来说,现代的中央银行以及货币金融手段是实施中央控制的重要手段,货币金融政策直接影响地方的财政收入(土地财政就是显例)。中国的出口和外资经济为中共提供了稳定的货币金融手段,从而便利其对地方的掌控,有利于体制的稳定和扩张

出口和外资经济为大大提到了经济的效率,为货币金融和财政政策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这让中共过上十年的好日子,也让中共的中央集权发展到了一个暂时的高峰(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跑部钱进)。可以预期,出口和外资经济的衰落会导向相反的结果,也即中央集权的衰落

外向型经济的衰落必然伴随着中国经济总体效率的下降,中央货币金融和财政政策空间被压缩。在过去十年中不断扩张的地方以及各利益集团却可能继续张开血盆大口吸食财富和资源,地方、部门和家族利益集团的挤压将反过来迫使中央采取符合其利益的货币金融政策

如果中央不加大力度放水,地方会通过增收税费让企业普遍陷入困境,造成大规模失业。中央为应对经济下滑和失业,必然会放松货币金融政策。可以预 期,每一轮银根放松的边际效率会越来越差,对私营企业的挤出效应也越来越大,直至彻底停滞和崩溃,这就是我设想的中国未来经济路线图

当然,新符换旧符之后,在新的政治官僚接替之后,起码给了新的政见可能的机会,面对不同的社会情势,新的政治官僚可能会采取不一样的应对和管控举措,从而带出更大的社会变化。

综上所述,笔者甚至想得出的结论是,其实18大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18大前后的经济社会格局会有哪些变化, 从而反过来逼迫政治领导层如何应对变化?

分析中国的政经格局,可能需要一套更加精细的参照体系。把政治的中庸之道给引入,也就是中庸资本主义,融和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形态,但是又具有许多反市场的由权力设置的利益格局,也就是通常说的官僚资本主义。

上述分析有一个假设是,民间社会在整个社会进程中是完全被动的,因此如果引入民间社会主动权的变量,那么这个游戏的复杂性就陡然增加。

一般看来,民间社会在政治议程上,没有太多的设置权,不过在观念表达,社会结构,以及经济形态上,民间社会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主导力量。

不过,这个问题引发我的思考是,陈希同和陈良宇被体制甩出不同,那几乎是路人皆知的权力斗争,而薄熙来不一样,通过将近几年红歌,重庆模式的渲染,薄熙来已经成为某种政治路线的符号性人物,直白的说,就是铁腕下的中左路线。 薄熙来的政治生命的完结,并不意味着薄熙来路线或者重庆模式的终结。因为重庆模式分为两个部分,其政治内核其实是中共正统的意识形态和权力架构,只不过这些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邓小平主义的包装下,政治内核有些化妆,在不争论或者和谐社会等化妆品下不再那么扎眼,而薄熙来的不同凡响之处就是重新祭出传统的政治神器,试图以此来聚集那些体制内的对邓小平路线不满但同时更加对抗自由主义的那股力量。

薄熙来倒塌后,宣传上重庆模式可以不提,重庆带有黑打特征的社会治理模式可以纠偏,而经济也可以对民营企业有安抚和怀柔政策,比如对非法没收的财产进行一些返还,或者说原来重庆模式应该由邓小平主义为内核的所谓中国模式回归,但是重庆模式中的红色甚至也可以不提,但是要否定红色路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就是中共政治结构下的某个黑煤窑,薄熙来试图攫取这个黑煤窑的政治资产,可惜失败了,薄熙来是否能卷土重来,不得而知;但是谁又能保证没有新的野心家,重新利用这些黑煤窑?

虽然这种政治主张在社会中产阶层中,基本没有市场,但是历史是充满偶然性的,历史经验表面很多支流的意识形态,完全可能借助特殊的事件,挟持社会主流。当年的共产主义就是一个惨痛的历史教训。

因此,18大前后的政经基本格局是,政治上僵局继续,不管是新任政治领导层,还是幕后的各色大佬们,都无法形成一个新的有代表性的政治意愿,来推动政治改变。

所谓促进经济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涵蓄经济发展动力等等,这些也许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相信中共高层对此也多少有所耳闻,问题是为什么这些议题无法进入高层议程?无法被采纳?

其实以我的揣摩,那是因为存在另一个北京共识,那就是动摇党国根基的经济改革绝不能讨论,更不能启动。这个所谓北京共识,缺乏企业界的达人或大腕串场,一个在微薄上经常慷慨陈词,要求变革的时候,他们心照不宣的把就是政治改革肯定不能搞,共同利益需要照顾,权力共享,共治规则不能变。日前御用学者胡鞍钢提出一个集体总统制的概念,为这种寡头共治的理念进行合理化,甚至辩护,当然反映了其低廉的学术见识和学术人品。

不过胡鞍钢的吹捧的确道出了一些道理,那就是高层的确在以某种默契的方式进行着利益护盘,进行着权力之约,然后忐忑不安的期待崩盘局面的形成。

其实质就是维持现状,维持共同利益,隐蔽的北京共识的政治源头。因此,归根结底,北京共识是不作为的共识,是维护现状。

一个勃烈日涅夫走了,一群勃烈日涅夫来了,这也许就是胡鞍钢所谓集体总统制的所传递的信息吧。

因此,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18大什么的都是浮云,真正变化的是民间社会。

【新世纪新闻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