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自1985年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地方统计总和一直高于全国的GDP总量,不断呈现出“1+1>2”的局面。 例如,2009年上半年各省GDP超出全国1.4万亿元,全年相差2.68万亿元;2010年上半年各省GDP之和超出全国1.45万亿元,全年相差 3.2万亿元;2010年全国31省市区GDP加总之和为43.27万亿元,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总量39.80万亿元多近3.5万亿元,相差近 8.8%;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GDP总和为51.8万亿元,比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多出4.6万亿元,相当于一个山东省2011年GDP总量。
关于央地GDP之差为何屡屡出现,有统计专家曾列出三大因素:首先是统计口径不同。国家层面的统计抽样系统相对独立,因而相对更客观;其次是技术 原因。地方核算的样本是按照生产的最新产品来计算,而全国作为一个大市场,产品的跨地区流动使得一地的最终产品成为其他地区的中间产品,这体现在GDP中 会使得部分地方数据超过总体,这样的技术原因导致的差异属于合理范围;此外,行政干预导致某些地方存在数据虚高现象也是地方高于国家的原因之一。
为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可谓“大动作”频频,除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多次在正式场合强调预防和严惩统计数据造假行为的严厉表态外, 从今年2月18日起,全国70万家“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或国家认定的省级数据中心报送统计数据。马建堂在接受 访谈时曾表示,不用层层汇总,将避免数据可能存在的造假干扰。
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3月份设立曝光台,首次曝光重庆永川区和山西河津市干预企业独立上报数据、涉嫌违反统计法的行为。在众多的措施下,各地上报数 据造假依然频繁发生。日前,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全国仍有不少市、县、区通过成立“统计改革小组”或印发文件的方式对企业直报数据采取行政干预。甚至有地 方政府正在运作与直报数据并行的另一套汇总数据,实施数据双轨制。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