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泪按:2011年2月29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培训班提出“社会管理”概念; 5月30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8月21日,“中央综治委”即“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社会管理”概念的提出,是中共从革命党角色向执政党角色持续转变的表现,是对“稳定压倒一切”的反思与纠偏,对中共在新形势下探索如何既保障公民权益又保持有效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而中央综治委从“治安”更名为“管理”则是这个转变的具体体现: “治安”是事后行为,强调以强力手段,通过高压管控暴力维稳;而“管理”则是预防行为,强调以科学手段,通过人性化举措柔性维稳。
然而遗憾的是,因为中共体制的巨大惯性和党内根深蒂固的官僚意识,加之中央、地方、官员、群众对社会稳定的不同认识和利益博弈,这一转变未能有效贯彻实施。
正因为此,重庆的“打黑”变成了“黑打”、山东的陈光诚避难美国使馆、湖南的李旺阳非正常死亡、陕西的产妇被野蛮摧残还被打上“卖国贼”的烙印,整个社会因为长期的高压管控和民意反弹而充斥着一股狂躁与戾气。只有在些许局地和个案处理上才体现了一点进步,如乌坎骚乱的柔性处理和陈光诚事件后期的妥善解决,总算让人看到了一丝曙光。
因为政法体系在中国社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能否成功实现这一转变尤其引人关注。一方面,中共政法体系顶层设计正被悄然改变,政法委在中共权力架构体系中的位置正在变化,功能正在回归本位,国内公安、国安等部在处理具体问题上正越来越具有现代法治意识和柔性观念。另一方面,政法体系人员素质又参差不齐,很多政法官员和地方政法机关的思维方式还未能及时转变,执法过程中的野蛮原始、粗暴过激、上纲上线现象还时有发生。
老牛这篇文章就谈谈这个问题,文章共分四个部分,以下是先写完的前两部分。
一:转变过程
关于转变过程,老牛不做过多评价,这里仅列举了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自2012年3月8日以来的历次公开讲话。因为周负责掌管中共整个政法体系,他的讲话最能体现中国政法系统的思维变化,各位从他最近三个多月来公开讲话的基调变化,应该就能窥见这一转变过程。
3月8日,周参加重庆“两会”代表团审议,基调挺薄。周在讲话中并未提及胡对重庆的“三一四”部署,而是力挺薄的”五个重庆”。周永康指出:“去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多项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五个重庆’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我们知道,以运动式打黑为核心的“平安重庆”是“五个重庆”的重要组成,周在此时的政治立场和中央后来在薄熙来事件上所持有的立场具有明显差异。
3月19日,周在“中央政法委第22次全体会议”上讲话,基调强硬。这个讲话未提胡的任何讲话或指示精神,而是理直气壮的为政法工作取得的成绩辩解。周说:“全国两会审议批准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对司法工作以至整个政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3月26日,周在“全国政法委书记首期培训班”上讲话,基调强硬。周在这个讲话也未提任何胡的讲话或指示精神。相反,对政法干部所提“6点希望”,在中共政治词汇中早已过气不用的保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一说高调提出,外媒广泛认为这个词语气息颇重。
4月06日,周参加“全国公安机关‘清网行动’先进事迹报告团座谈会”。周出席这场座谈会,但党媒主标题引用的却是2011年5月到12月,胡、温、贺等三人对“清网行动”的批示:“胡锦涛温家宝贺国强对公安机关‘清网行动’做出重要指示”。
5月09日,周参加“中国政法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并发表书面讲话,开始向胡全面靠拢。这篇讲话的全文于5月15日才在《人民日报》全文发布。周在这次讲话中一反前态,6次强调胡的政治地位,3次大段引用胡的指示。老牛认为,这是周系列讲话基调的转折,表明周已开始向胡靠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周的讲话在《人民日报》延迟6天全文刊登。有媒体解读,说《人民日报》刊登此文表明周已摆脱薄案影响,但老牛关注的恰巧是为什么推迟6天刊发。这种有违常规的做法,是在等待中央批准?还是在等待审查文章内容?
5月25日,周主持召开“实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座谈会”,基调软化。对政法机关提出“5点要求”,竟破天荒地提出“要强化人权意识”,“要强化监督意识,防止刑事司法权滥用。”“要认真吸取发生刑讯逼供行为、出现冤错案件的教训。”各位如果对比这个讲话与上述3月19日的讲话基调,可曾发现显著不同?可曾独到歉意与反思?
6月12日,周出席“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汇报会”,基调进一步软化。对广大政法干警所提“4点要求”:一要讲政治,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讲宗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要讲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四要讲操守,维护政法机关良好形象。
6月21日,周主持召开“中央综治委第二次全体会议” ,向胡进一步靠拢。周强调指出,中央综治委要“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深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成效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老牛在按语中说过,中央综治委改名,是因为胡锦涛在去年提出的“社会管理”理论,那么周在此时召开中央综治委全会,并提出要“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成效迎接十八大胜利召开”,到底有没有摇动橄榄枝的意思?
二:转变背景
这一转变的背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社会矛盾正大量积累,有些矛盾已经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二是中国的社会价值观正在多元化,人权观念有了很大提升,中共已经不能再要求民众无私奉献却对民众的合理诉求予以压制;三是中共党内已经没有了像毛邓这样的绝对权威,重要方针政策、思想理论、甚至是政治斗争等都需要通过酝酿协商,达成共识之后才能付诸实施;四是十八大召开在即,而今年上半年频繁发生的震撼事件,尤其是薄熙来事件、陈光诚事件等造成的冲击,促使中共党内高层,特别一些退休元老认识到政法体系维稳意识已经到了必须立刻调整的程度。
在上述大的背景之下,我们再来分析微观层面发生的一些个例。有分析认为,以下微观层面发生的个例,既体现了中共党内目前特殊的政治氛围,也可构成中央政法体系高层转变思维方式的最直接动因。
一是周最近从未出访。按中共外访制度,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出访要经由“中办”调度批准,由国家外事系统预先报请,并与到访国政党、政府或领导人协调双方日程。最近两个月来,其他八位常委纷纷出访,周却从未进行外事访问,这既不符合中共惯例,也容易引发舆论猜忌。
二是周在国内的超高出镜频率。从中共官媒的公开报道看,周永康最近一段时间保持了很高的露面频率。这或许可以解释他为何没能出国访问,大概是国内工作太忙的缘故。但另一方面,过高的露面频率也会引来正反两面的解读:正面的解读是安然无事;反面解读则被认为是刻意为之。
三是党媒对涉周新闻的特殊处理。老牛调阅中共官媒对周永康的公开报道,在最能体现中共政治立场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上,老牛发现自进入4月中旬以来对周永康有过数十次的超常规报道。这些报道中,周的个人新闻、周和9常委共同参加参与的新闻被悉数保留,但周和个别常委共同出场的报道则悉数不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5月18日胡、温、习、周等4人共同出席“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的新闻,这在当时被广泛解读为胡、温、习共同挺周的标记,媒体认为此举标志着周已彻底走出危机。
但蹊跷的是,这一重要新闻无论在胡、温、习的报道集锦,还是周的报道集锦中都被摘除。同样被摘除的还有周3月8日参加“两会”重庆代表团的新闻,以及贺国强“两会”前看望重庆团的新闻报道。如果说贺、周参加“重庆团”的新闻被摘体现了中央与薄熙来切割的政治态度,那么上述胡、温、习、周共同出席“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的新闻被摘到底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
对上述转变与背景分析,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出很多耸人听闻的结论。但这并不是老牛撰写此文的目的。老牛只想由此启发各位,如果我们换种思维,正面看待此事,不管是主动也好被迫也吧,中央政法体系最高领导的这个积极变化,对中国社会的有效治理来说是不是一件好事?
泛华网滾动新闻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全部目录
- ► 2013 (4408)
-
▼
2012
(6717)
-
▼
六月
(927)
-
▼
6月 28
(33)
- 周永康严打腐败 持续释放十八大治吏信号
- 叙利亚恐怕是在劫难逃
- 中國民主人權聯盟呼吁当局立即释放王炳章
- 專門鑒定官員手錶的鑒別師,網友力挺,官員痛恨
- 温夫人发话 国电总会计师成中纪委箭靶子
- 蒙古:经济繁荣 民众贫苦 中国人依旧不受欢迎
- 韩寒:我要郑重辟一个流传多年的谣言
- 薄熙來必然會被開除黨籍
- 梁振英再否认为共产党员
- 江澤民又搞大龍鳳
- 罵薄熙來網友求翻案明開審
- 中国为可能的克林顿总统的未来投资
- 博訊募款 迎戰章子怡 堅稱報導真實 法庭對質
- 传李鹏家族掌控国电集团涉薄熙来案 专案组秘查
- 孔捷生:像狗一樣去愛國
- 经济学人:残酷的中国
- 卖国是“以民为本”吗?
- 薄家英国豪华地产曝光
- 中共政法体系维稳意识正在发生质变
- 薄熙来辞人大代表之职 司法程序将启?
- 中央军委八委员亮相 要求部队稳定坚决跟党走
- 传王立军亲笔请辞人大代表 进入司法程序越来越近
- 华尔街日报:名下的150项专利是有关王立军的另一个谜团
- 我們窮得只剩下遊行這武器
- 贺国强:没有特效药 胡锦涛:党处于非常时期
- 王立军以叛国罪被起诉 成都审理
- 中国官员的收入—— 一份令人震惊的调查报告
- 廖亦武演講答問:無恥是中國人的生存秘訣
- 李平:可預見的打砸結論
- 團派和太子黨只是暫時現象
- 中共十八大政治局常委之懸
- 纽约时报的匿名信源
- 淡水河谷靠岸谈判无果卖船自救 中方称谁犯错就由谁付代价
-
▼
6月 28
(33)
-
▼
六月
(92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