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空气之中?——中美PM2.5纷争的背后
谈起北京,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如今,在目的地为北京的交通工具上,天安门和奥运会早已不再是旅途话题,见多识广的旅客们更多的会像英国人那样,开始讨论、预测即将遭遇的糟糕天气。
一个月前的6月5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宣称,一些外国驻华使领馆(主要指美国)监测并发布PM2.5数据的做法不严谨、不规范,也不符合国际公约和中国的相关法规,是干涉中国内政的表现。
针对指责,美国国务院随即回应,将坚持继续公布数据。同时强调,美国公布中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数据,主要是为在华的美国人服务,“不反对中国也公布美国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
紧接着第二天,外交部表示,“没有兴趣”公布美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希望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尊重中国的法律法规,停止“不负责任”的行为。中美就PM2.5问题的争议因此升温。
时至今日,在大陆的微博、手机应用上,美国驻华使馆PM2.5监测数据仍在照常发布,并且得到大量转发。在现实生活里,民众普遍在对空气质量表示担忧 的同时,也对国内有关环保部门的“不作为”感到失望。——正如官方媒体所言,美国驻华使馆公布自测空气质量数据,是对中国的“软攻击”,利用民众的不满, 使中国政府陷入被动。
环保部、外交部与驻京美使馆,三方在PM2.5上“一来二去”的交锋并不是首次发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美国大使馆就在其院 内建立空气监测站,并在Twitter上实时发布PM2.5数据。最严重时,美国大使馆用“crazy bad”(超级糟糕)一词来形容北京的空气质量。
民众的意见不是没有道理,中国政府这几年整治环境投资很大,但是成效到底如何?
从2011年10月开始,包括京、广、沪、深在内,中国多数城市持续出现大雾,无论晴天雨天,雾霾经久不散,进而引发民众对空气质量的普遍担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PM2.5严重超标。
生活在北京的市民,印象中已经在浑沌无边的雾霾里生活了半年多的时间,只有在刮风的日子,才能看出那么一点天空的“本色”。
于是,大街上越来越多的人戴上了口罩;在CBD上班的白领当中,有很多都流行去苹果的软件商店,下载一个名为“Beijing Air Quality”(北京空气质量)的应用app,在每天上午出门前对自已进行“独家”天气预报。而这个应用程序的数据供应方,正是美国大使馆。
白领谢姗姗是一名南方人,她告诉记者,2005年刚来到北京的时候,天空都还是蓝天白云,7年时间过去了,北京城的汽车越来越多,空气也越来越差。去 年秋天,她患上了严重的支气管炎,至今仍未痊愈。现在每天上午出门前,她都会打开手机,查阅美国大使馆在早上7点发布的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基本上都是不 健康,但是不能不看,国内天气预报里面没有PM2.5,没有特别大的参考价值。”
事实上,在饱受空气污染的北、上、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空气而焦虑,很多“北漂”“南漂”仅因为这一点,开始萌生退意。
“打架”的数据——空气质量“罗生门”
“中国的环保具有叠加、多因素、压缩式的特点,所以希望大家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暖风吹得游人醉,莫把中国当美国。”在今年的“6.5”世界环境日,环 保部部长周生贤坦言,中国PM2.5标准与国际实行了低水平接轨,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外国经验的结合,不要听到PM2.5就“谈虎色变”。
按照美国标准被判定为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空气质量,在中国标准衡量之下却属于良好。那么目前中国大陆空气质量指标的选取有何考虑,PM2.5指数的采用到底有何难点?
一些民众发现,北京、上海环保部门发布的PM2.5监测数据,与美国使领馆发布的监测数据在日均值上基本一致,但评价结果却相差很大。
记者在北京市环保局网站上看到,在滚动播报的7月2日12时至3日12时的空气质量日报中,包括“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远郊区县在内的 27个监测子站,空气质量都在“良”级以上。其中,“奥体中心”作为可吸入颗粒物最高的监测点,污染指数达到了77,但是空气质量仍然是“良”。
记者随后于3日下午6时赶赴北四环奥体附近实地观察,发现所有的建筑均笼罩在无边无际的灰霾之下。
同一时间,位于北京西城区车公庄的北京环境保护检测中心,这家目前北京市唯一一家公开发布研究性PM2.5数据的机构里,仅反映出0.009 mg/m3的指数,无论是从数据采集地,抑或是解释性上来说,对普通百姓而言仍不具太大的说明和指导意义。
事实上,在现行的国家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主要污染物指标仅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而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PM2.5,却一直未能纳入其 中,致使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中缺乏对灰霾天气的评估。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明明肉眼都能看出雾霾,环保监测数据却依然显示“空气质量优良”。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的一位张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空气质量国标(API),全国70%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如果增加PM 2.5,则全国将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不达标。
同时,该工作人员透露,北京市包括各科研机构在内的40多个大气监测站,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对PM 2.5进行监测,但是从未向公众公开。
迫于美国大使馆的“叫板”,环保部于今年5月公布《空气质量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全国74个城市在10月底前完成PM2.5监测点的试运行,并在12月底前公布监测并发布数据结果,从而进一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74个城市中,包括北京、上海等直辖市,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部分城市,以及各省会城市。
除旧标准中规定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之外,新标准中增加了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的监测。根据要求,这6项监测指标要发布实时的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空气质量评价指数以及该监测点位的代表区域。
记者同时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2012年底前,北京市将完成PM2.5监测网络的建设,预计2013年按新标准评价空气质量。
“凭什么要我们改变生活方式?”——骑虎难下的发展政策
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评论中美PM2.5纷争时强调,北京面积大到1万6000多平方公里,要做好空气监测仅靠一两个点不行,依靠外国驻华使馆这样一些 非专业机构也不行,并且“这已经完全超出了驻华使馆的职能”,“(治理PM2.5)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努力,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些外国驻 华机构身上,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也超出了他们的意愿。”
在国际产业分工上,中国是传统的“制造中心”,而且是比较低端的制造业。制造就得消耗能源、排放,这成为了中国排放居高不下的客观原因。
相关研究表明,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作为中国 第二大能源消费城市,北京市大气中的PM2.5,约60%来源于燃煤、机动车燃油、工业使用燃料等燃烧过程,23%来源于扬尘,17%来源于溶剂使用及其 他。目前,普通民众在这几个里面能参与到的,基本只有“汽车尾气排放”这一项。
官方在环保问题上对民众的宣传中,“改变自身生活方式”“公众参与共同减排”是常用的标语,但在治理PM2.5,首先把责任归咎到全市500万辆机动车这一点上,民众有坊间的意见。
一位常年行驶在路上的北京的哥告诉记者,“最早的时候(政府)说要发展汽车产业,玩命的发展,又是补贴又是减免,搞得家家都买,有钱没钱都买,家家都有,现在开始说环境污染了。”“把车当自行车用了,一公里路都开车,那能不堵车吗?能不污染吗?”
另有市民言辞激烈的表示:“全北京的公车全都停驶,PM2.5立马就降下来了,你们(政府)自己不做出表率,别老拿我们老百姓说事。”
除此之外,另有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市燃煤消费总量达到2635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的30%,煤炭污染占到PM2.5来源的16.7%,是北京大气第二大污染源。
业内专家指出,北京城区相对分散、天然气管网建设还未通达,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上百万吨的燃煤改造工程,任务十分艰巨,应加速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应用,逐步替代燃煤、燃油,加速实现北京无煤化,从而减少PM2.5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中国已将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半岛、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台湾海峡西岸等三区9大城市群,作为未来国内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区域。
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进行限制、关停,企业自身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在治污、科研等环保成本上投入大量资金——带着“工业惯性”的阵痛,防治PM2.5 已变成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具体防治行动。即使在这样总动员的条件下,根据国家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分析,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仍需30年的时间。
“我们只是提供参考,无需对任何团体负责”——侨报专访驻京美使馆
在记者发稿前,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发言人柯英豪(Nolan E. Barkhouse)先生就PM2.5一事对本报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答复。
一,使馆最早公布PM2.5数据时有何想法?柯英豪:大使馆之所以决定监测空气质量并且向公众发布相关数据,是为了大使馆工作人员、在京的美国团体、公民,可以根据使馆每天发布的空气质量播报,来更好的安排每一天的户外活动。
二,使馆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手段和科学依据是什么?柯英豪:使馆的空气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依靠美国环保部的相关规定和条款制定。
三,对于公布PM2.5数据后,北京市民对空气质量的抱怨,以及对政府“不作为”的负面态度,使馆有何看法?柯英豪:空气质量数据的提供,仅仅出于对美国政府使团,以及在华美国公民的健康和安全考虑。对于当地市民的反映,不置评论。
四,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抗议“干涉内政”一事,使馆有何回应?柯英豪:我们不认同发布空气质量是干涉内政的表现。
世界污染形势图 颜色由蓝至红 表示PM2.5浓度逐渐升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