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谭浩俊:为何13年逃犯能“当”上党校副校长?

13年前,史宝月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843万余元,是轰动全国的“金华税案”嫌犯。案发潜逃后,他伪造身份,历任多家报纸的新闻编辑中心主任、副总编,辗转多省,频繁跳槽。2010年调任张家港市市委党校副校长。(529《钱江晚报》)
 
虽然史宝月非常精明,行事也十分谨慎、小心,但是,他的骗术并不高明。无非就是通过造假,将自己的身份造“靓”、造得很吸引人。
 
正是这种不高明的骗术,竟然让他整整潜逃、潜伏了13年,不仅没有被识破,而且在多家报纸的新闻编辑中心任主任、副总编,最后还担任了一个地区党校的副校长。
 
有网友说,如果将其拍摄成电视剧或电影,一定十分精彩,不仅故事迭宕起伏,而且演员阵营也非常强大。只是“反面”角色实在太多,作品的正面教育意义太少。
 
在案件侦破中,经常使用“火眼金睛”这个词。意思是说,要侦破案件、识别坏人,必须有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但是,在史宝月面前,所有的部门、单位和组 织人事管理人员,似乎都成了猪八戒,不仅没有“火眼金睛”,反而都成了史宝月一路走高的“伯乐”。不然,一名嫌犯,怎么可能走上党校副校长的位置呢?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当今官场,很多人都是很会察颜观色、为人处世的,领导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反复揣摩、翻来覆去地分析和思考的。不然,溜须拍马怎么可能在官场很流行,溜须拍马的人怎么可能在官场很吃相呢?
 
问题是,这些高明的“识辩术”、“观察技”,到了史宝月身上,几乎全都失灵了。以至于他“闯荡”了那么多地方、那么多单位,竟然没有一个能够识别,没有一个 对他的身份、证件等产生怀疑。如果不是“清网行动”的展开,史宝月仍然可以安心地在他的党校副校长位置上呆下去呢。搞不好,还能继续升官、继续在官场游刃 有余。
 
这里,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一是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干部提拔都需要进行公示,且不是在部门、单位贴张纸,而是媒体,特别是网络。那 么,史宝月的提拔任用,有没有经过公示呢?在哪公示的呢?要知道,如果公示了,就有可能会被“有心人”发现,他就不可能潜伏那么长时间;二是按照现行管理 规定,公务员必须有相关的档案和材料。史宝月作为一名逃犯,应当不会档案跟着个人走。那么,他有没有档案呢?档案又是如何从各部门之间转来转去的呢?概不 会凭着他的身份证就录用、提拔和任用吧?三是在史宝月迟迟不能将相关证明材料和证件提供出来的情况下,为什么张家港市委组织部能够不闻不问,直到史宝月把 假材料放“旧”了才上交给组织部门呢?组织部门就是如此管理干部和对待干部的相关证明材料和证件的吗?
 
能够让史宝月辗转多个省、若干个部门和单位,并不断变换身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文凭”之“硬”——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正是有了对文凭的过度依赖,才使得史宝月能够一路畅通地完成他的逃亡之路。
 
史宝月是一个十分精明、十分聪明的人,但他的骗术,并不高明。但是,正是这些并不算高明的骗术,却轻而易举地通过了十分擅长察颜观色的官场和官员,可以说是 莫大的讽刺。再联想到最近官场连续发生的超常规提拔干部、超常规安排人事、超常规“吃空饷”等现象,可能就会让人产生这样一种印象,那就是史宝月案件,既 正常,也不正常。至于正常在哪、不正常在哪,就需要好好反思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