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5月7日星期一

译者时评:陈光诚的意义

    当陈光诚与坎贝尔两手紧握,走出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时候,这张照片本应定格为一出外交大戏的光明结尾——危机被成功化解,三方皆赢。中方可以用 陈"自行走出"挽回面子,再动用国营媒体高分贝谴责美国表达"内政不容干涉"的严肃立场;美方则维护了"美国价值观"以及救人于危难之中的道义形象;陈光 诚也按照他在进入美领馆时候一再陈述的愿望"与家人团聚,留在中国"。
   
    熟悉美国影片的观众简直可以从中看出好莱坞的影子。不过,这场"外交大戏"居然没有按照导演的意思完美收场,而是加演了朝阳医院病床上的一幕。这 一场可谓让中美两国都措手不及,现在,美国国会要求对陈光诚进入美领馆及与中国谈判的过程进行调查,且不论调查结果如何,就现已披露的信息来看,美方在处 理过程中存在明显失误,比如协议没有文字记录,这些失误无疑是奥巴马政府"送"给正在进行的总统大选的竞争对手的把柄。而中方则出乎意料地发表声明,表示 陈光诚可以"依法通过正常途径到有关部门办理出国手续"。这一声明固然是积极的表态,不过也拒绝了这位山东男人出于保护家人的本能在病床上提出的愿望—— "乘坐希拉里的专机尽快离开中国"。
   
    这句剧本中本来没有的台词,让台面上的两个大国尴尬不已。美国,这个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在上演飞车接陈光诚进入美领馆之后,本来可以活生生地展现" 美国价值观",但接下来的现实正如《经济学人》中的评论(原文)所言:美国最好的外交官们是否让一位勇士失望了?如果他们被中方人员所愚弄,或太急于接受 中方的保证,那他们就是傻瓜;如果他们在计算了汇率、关税、贸易、就业、国际外交等等好处之后想快点搞出一个协议,而牺牲了一位盲人的权益,那他们就是帮 凶。现在希拉里的专机已经离开中国,可以确定的是,里面没有陈光诚的一家。这大概最能体现官方说法——"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 许多重要共识,取得积极成果。"不过,回到美国之后,奥巴马政府一再宣称的"巧外交"不免要被讥笑为"弄巧成拙"的"拙外交"了。
   
    如果说美国的失误主要还是在操作层面,那么,是什么让一个历经磨难的勇士在病床上再也难掩恐惧?这其中揭示的是中国的"维稳"体制的血腥和野蛮, 这种体制被一个盲人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展现在了全世界的聚光灯下——雇佣秘密警察、以黑社会手段践踏法律、罔顾人权的"家丑"被外扬,变成了让中共颜面尽失 的"国丑"。这个口口声声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兴大国被扯下了遮羞布,在如沂南县双堠镇东师古村这样的基层,一个县政法委的书记可以雇佣数 百人,在几千万"维稳经费"的支持下长期迫害一位 并未受到任何指控的盲人。同时,这种"维稳"体制现在面临的困境也一览无余,利用极高的成本,牺牲公义和程序,凭借完全不受约束的暴力,以利益和恐吓来维 持表面的"和谐"。并且,这种维持也远远不是无懈可击的,层层包围的严防死守也看不住一个盲人,最后只会带来更大问题,激化矛盾,还会演变为更多层次的冲 突,这就是早就被学者和社会观察家提出的"越维越不稳"的困境。
   
    现在,这个"维稳网络"已经随着陈光诚的转移笼罩到了北京市朝阳医院,就在此时此刻,那儿正在变成第二个东师古,被便衣包围、被搜查证件的外媒记 者,现在不仅是新闻的旁观者、记录者,也是"正在体验"维稳体制的亲历者。而陈光诚这个已经获得了中美两国政府协议保障的"自由公民"还不能会见任何他的 朋友、不能接受记者的采访、甚至他的名字也在微博上被屏蔽,这依据的哪一条法律?这又是什么样的自由?
   
    按照"维稳"的思路走下去,现在,可以把朝阳医院周围的道路也一一标记,分配更多的便衣和警察,然后分成小组,以网格化的方式看住每一个路人,以 防他们突然拿出一张"支持光诚"的A4纸来;还有美国驻华使馆,从此,那儿也必须升格为重点维稳区域,骆家辉的出行更是要享受最高级别的"维稳"待遇,他 所见到的人、停留的地方都得层层防范,才能避免更多以"非正常"方式出现的外交危机。或者,还有一个选择是,至少在陈光诚个案上,维稳思路必须破局。如果 后者成真的话,那么这可能也是一群人数不多的松散的"救援网络"第一次改变"维稳-维权"的游戏规则。
   
    上面提到的这个"救援网络"主要活跃在中文推特社区,这是一个被严密监控但仍然保持了活力和行动力的社区。是他们持续不懈的努力和几名甘愿以自己 的自由换取他人自由的行动者,冒着巨大的风险,才完成了陈光诚飞跃东师古这一"惊险动作片",并在他走出美领馆后,再利用一条一条的推把他的真实心愿传递 出来,经过国际媒体的接力,突破了单向的政府信息的传播模式。
   
    不过,这种"无组织的组织"模式也远非尽善尽美。从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陈光诚在十天之内经历的种种惊险情节,背后并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方案或策 略,也没有方案A失败后的方案B,很多关键性的决策只能留给陈光诚及其家人,在经历了肉体和精神的高度紧张之后,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凭感觉做出。这对陈光诚 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陈光诚面临的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中国过去对异议者的处理手法不适用于他。首先,他不是如魏京生、方励之和刘晓波这样的政治犯,也不是如赖昌星这样 的经济犯,甚至他也不象艾未未那样是所谓的"偷漏税"嫌犯,处于"取保候审"期。在法律上,他是一个完全合法的自由的中国公民。在陈光诚自己的叙述中,当 他被软禁的时候,当地的"维稳人员"用尽各种方式,比如安装探照灯、没收手机卡、以及以暴力手段骚扰他和他的家人,就是希望他发怒,一旦他采取冲动过激的 行为,就会被安上罪名、再次投入监狱。因此,也可以说,他目前的"自由人"身份是他以长达七年的忍耐和理智才保住的。那么,是否如他的导师和朋友孔杰荣教 授所言:有可能存在这样的空间,让陈光诚在一定范围内能继续推动乃至迫使中国政府遵守它自己同意的外交协议、遵守它自己制定的法律?对一名活动家来说,他 是否能抓住这样的机会,让中国政府不得不接纳他的存在,无法 彻底消除他的社会影响力?只有这样,他的这种"自由公民"的身份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让他不仅可以在中国境内迁徙、居住、学习和工作,也可以让他如愿地 出境和入境。否则,他只能和不少之前的"异议者"一样,放弃中国公民身份,自我流放。
   
    其次,在他的案例上,中国政府第一次与美国外交官就某个中国公民的意愿如何达成进行谈判,之后又迅速地作出了声明,表明他的"合法公民"的身份, 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从这一点上来看,陈光诚事件没有以希拉里的离开而告终,也未必会以他迅速出国而告终,他的未来之路尚有更多可期。
   
    同时,任何一个对中国的法制现状有所了解的人,包括孔杰荣教授在内,都知道,要利用这种脆弱的史无前例的以外交手段达成的承诺在中国"走钢丝", 从事社会活动是一件多么困难、多么危险的事。此时,"陈光诚事件"又已经是一起涉外事件,今年还是美国的大选年,中国也将迎来十年一度的领导人更替的"多 事之秋",即使他能如愿到达美国,也不一定就能安静地生活,他的话会被当做政治对手之间相互攻击的工具,这是他无法改变的大背景。这也就意味着,暴露在世 界媒体的聚光灯下的陈光诚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如果他为了避免身处这种困境而拒绝采访,或者是在中国就被强制消音的话,那么他的处境在经历了这么多磨 难,在获得了这么多外界的帮助下,也不比在东师古好多少。与那时相比,可能希望还更渺茫了一些。陈光诚选择的是一条困难无比的道路,是一条从没有人走过的 路,这位依靠良知的指引一路颠簸来到北京朝阳医院的盲人,能否再次以他内心的光明照亮晦暗不明的未来?


    【译者时评】是由译者成员根据平时了解的信息,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给出我们的观点,版权采用cc3.0协议,欢迎注明来源转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