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6月9日星期六

學者:大陸管制言論 難成超級大國

記者林琮盛/綜合報導

     中共官方積極在國際上形塑中國的正面形象,大舉從事「公共外交」。但有外國智囊學者近日在大陸開會時,卻大潑冷水說,只要中國官方繼續「割聲帶」,管制言論,中國要成為超級大國,仍有「最後一哩路」要走。

     多維新聞網報導稱,近日,春秋綜合研究院主辦《媒體與政治,中國的公共外交》研討會。

     會中,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高英麗發表《中國的公共外交可以更開放》的演講稱,中國政府在公共外交的各個層面上,主導型很強,通常由外交部門或政府高層直接控制,這導致非政府的組織、元素很難參與其中。

     但至少,中國的公共外交已傳遞出正面訊號,政府高層開始意識到,外交主題還是該從政府走向普通大眾。

     承擔這一趨向轉變重任的,便是作為「第四權力」的媒體。在中國的媒體環境中,喉舌論、黨性第一等觀念尚且占據主流。中國媒體的集體噤聲及官方對國際媒體的限制措施,反而使得西方媒體有題材發揮。

     高英麗認為,站在西方媒體的立場上,中國拉起紅線設限,本身就是「心虛」的直接反應。基於新聞價值作出判斷,此類受到限制的新聞必有料可爆。所以便極易形成「一擁而上」的局面。

     但對中共而言,出於「穩定民心」的考量,自動放大了開放言論帶來的後果。中國媒體根植於「政治家辦報」,所以要步入國際化媒體軌道,還尚待時日。

     南加州大學公共外交中心主任菲利普.賽伯更直接點出媒體受限帶來的外交弊端。他說,當今中國是世界上對公共外交最重視、最主動的國家,在國際傳媒領域投入非常大,但是效果卻很一般。

     究其原因是,很大程度上,中共仍抱著20世紀的媒體觀念。賽伯建言,中國應汲取二戰中英國的經驗,較諸通過中國的媒體直接對外施加影響,更好的方式是通過境外的媒體加以引導。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