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

走进今日仍被印度占领的藏南重镇 六世达赖故乡门隅达旺

  走进今日仍被印度占领的藏南重镇 六世达赖故乡门隅达旺(图)

  中印战争


  走进今日达旺镇

  距中国边境仅有40公里的达旺位于印度东北部, 一片中国称对其享有主权的土地。50年前达旺曾战火纷飞。如今随处可见的除了朝圣者和游客,就是驻守在此的印度军队。

  达旺位于喜马拉雅山脊海拔约3千米处。这里的山脉和峡谷间经常回荡着佛教僧侣的圣歌。达旺的僧人信奉大乘教,佛教的三个主要流派之一。达旺寺是印度最大的佛教寺院,长期以来一直是佛教在世界范围最重要的精神中心之一。(倍 可亲编辑注:达旺寺为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于1681年下令修建的。当时达旺地区仍在西藏地方噶厦政府控制范围内。作为德国媒体,在本篇报道中,德国之 声采用了许多对中印领土争端有鲜明立场偏向且与客观史实不符的文字,诸如指责中国“入侵”、直称达旺为“印度领土”等。)

  其实,达旺是一座安静而偏僻的小镇。然而50年前中印战争爆发之际,作为军事重镇的达旺成为中印冲突的焦点 。1962年10月20日中国军队占领印度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的大部分地区后,达旺遭到机枪大炮的狂轰乱炸。中国对达旺占领了一个月,直至11月20日中方宣布停火,才从印度领土撤出。(倍可亲编辑注:事实上,1951年2月,印军侵入达旺并赶走西藏旧政府的官员,切断了达旺与西藏地方的行政联系,并于1953年赶走从拉萨派驻达旺寺的绛村尊珠总管,同时禁止达赖建政的母寺哲蚌寺按照西藏旧例派去达旺寺的堪布进入达旺。)

  记忆犹新

  战争爆发时,山戈茨仁(Sange Tsering)才25岁。对如今75岁的他来说,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中国军队正式占领这里时,来势汹汹如群鸟扫荡稻田,双方皆死伤惨重。居民们 都被吓坏了,他们逃往树林,藏进山洞,躲在树下。" 茨仁继续说道:"我祈求上帝,请再也不要让我们经历这样的战争了。"

  
走进今日仍被印度占领的藏南重镇 六世达赖故乡门隅达旺(图)


  中印战争时,山戈茨仁25岁


  这段历史成了达旺很多老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扎西贡布(Tashi Gombu) 就是其中一位,他曾亲历50年前的那场入侵。该市档案馆内保存了一段2004年贡布去世前几天录制的采访,贡布在采访中讲述说:"中国军队包围了我们,到 处扫射。当时一小支驻扎在这里的印度军队发起了反攻。在枪林弹雨间我的手忽然中枪,很快我就昏了过去,当我醒来时,周围是死一般的寂静。和我一路的士兵全 部阵亡。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一片逐渐逼近的嘈杂声,等我挣扎着地站起来,便发现中国士兵正在刺扎已阵亡的印度士兵。" 扎西贡布被抓去做了战俘,几年之后虽重获自由,但心灵受到严重创伤。

  独特文化

  达旺的大部分居民是门巴族。这个族群分布在中印边境两侧,共约8万人。他们都对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印度国家文化部官员科商顿珠(Keshang Dhondup)介绍说:"这里的人都是佛教徒,主要靠农业和家畜养殖为生,此外,造纸艺术、木雕和地毯也很有名。"

  
走进今日仍被印度占领的藏南重镇 六世达赖故乡门隅达旺(图)


  达旺寺内


  如今的达旺是一个颇受欢迎的旅游胜地。达旺寺始建于1680年,鼎盛时期拥有600多位僧侣。2009年寺院经全面翻修后,达赖喇嘛也到访此地,当时约有3万信众前来倾听他的讲经。

  噩梦完结

  表面看,战争对达旺造成的创伤似乎已经愈合。只有大量的印度驻军才会让人想起那段硝烟战史。中国仍称该领土为中国的"藏南"。目前大约有18万印度士 兵驻扎在阿鲁纳恰尔邦区。在仅有1万人口的达旺镇上,印度军队为对其士兵进行高原训练而设立了一所军事学院。达旺的居民也已习惯了随处可见的士兵:人们在 集市上旁若无人地谈天说地,孩童在大街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玩耍。

  
走进今日仍被印度占领的藏南重镇 六世达赖故乡门隅达旺(图)


  远看达旺镇


  这座小山城里的生活与印度其他地方相比并无区别。老百姓身为印度人而感到自豪, 军队的驻扎给他们带来了安全感。像居民索朗茨仁(Sonam Tsering),他最近才花费了几十万卢比为家人盖了新房,他说:"我很高兴,因为我相信类似50年前的那场入侵将不会再次重演。如今,许多达旺人用自 己的积蓄在这里成家盖房。这表明,我们已完全信赖驻扎此地的士兵了。"




  
走进今日仍被印度占领的藏南重镇 六世达赖故乡门隅达旺(图)


  中印战争

  中印边境战争始末

  1962年中国和印度之间爆发的那场短暂而激烈的战争有着久远的历史根源。主要原因是一条从未明确划分的国界。50年后,关于这条国界的争执依然存在。

  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在印度输掉那场战争后变成了替罪羊。人们指责他太过草率、太幼稚,没有认清局势。印度媒体更是充满了各种刻薄挖苦的语言。德国汉堡全球与区域 研究所亚洲问题专家贝茨(Joachim Betz)表示:"尼赫鲁从来都没有承认自己对情况的判断有误。"他指出,印度军方当时不断强调自己的军事装备太差。"而且战地地形也对中国更有利。因为 印度从军事战略上来讲处于低地,必须爬上山顶才能够进入战区,而中国军队则可以从高处展开行动。"

  据估计,中国军队1962年10月20日从边境的东西两处同时发起进攻时,军力是印度军队的5至10倍。中国军队当时一直深入到印度今天的阿鲁纳恰尔邦省和喜马拉雅地区。整个战争延续了一个月,总共造成2000人丧生。

  
走进今日仍被印度占领的藏南重镇 六世达赖故乡门隅达旺(图)


  1962年11月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新德里发表讲话

  复杂的历史

  打响这场战争让印度有点措手不及。中印两国此前经历了一段长达数百年的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18世纪下叶,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疆土囊括今天的印度、 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缅甸的部分地区。1835年,英国和俄罗斯进入了所谓的"大博弈"时代,争夺对中亚的控制权。俄罗斯曾试图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向南延 伸。西藏当时处于博弈双方之间。

  20世纪初,西藏成为英国的保护地。但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宣布对西藏拥有主权,而西藏则于1913年宣布独立。英国随后在1914年举行的西 姆拉会议上宣布放弃对西藏的主权,当年中国和西藏都参加了此次会议。时任英属印度外长麦克马洪和中国在边界上达成了一致:并将其命名为"麦克马洪线"。中 印双方对这条3500公里长的边界有不同的理解。中国认为这只是暂时的一种界定。贝茨指出,中国将麦克马洪线视为殖民地的界限,随着英属印度殖民地的消 失,该边界也就已经过时。

  
走进今日仍被印度占领的藏南重镇 六世达赖故乡门隅达旺(图)


  中印有争议地带

  从兄弟变成敌人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印度新德里尼赫鲁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切诺伊 (Anuradha Chenoy)指出,中国和印度在建国初期都想摆脱两国的殖民历史,也非常愿意维持友好关系:"尼赫鲁的设想是,中国和印度应该成为朋友。"理由是:两国 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历史中都经历了磨难,所以也可以成为亚洲的核心国家。当时"印中是兄弟"的口号得到广泛传播。

  1954年,中印两国签署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甚至愿意接受麦克马洪线作为两国的边界,作为交换条件,中国要求印度放弃阿克赛钦地区。中国在兼并 西藏的时候获得了对这片地区的控制权。印度不愿意接受中方提出的条件,并在言辞上予以强烈回应。亚洲专家贝茨解释称:"这不是获得领土的问题。阿克赛钦直 到今天都没有什么经济意义。"更多的原因是中国需要这片地区来建设其连接西部和其他省份地区的交通要道。政治学者切诺伊总结称:"事实是,两国当时的民族 主义都有所抬头。"从此,两国在边界地带不断上演小规模冲突。1959年达赖喇嘛逃出西藏,印度为他提供难民庇护:这也是扎在中印双边关系上的一根新刺。

  
走进今日仍被印度占领的藏南重镇 六世达赖故乡门隅达旺(图)


  中印战争期间印军在调动

  避免冲突升级

  有趣的是,中国和印度从未正式宣战。双方都试图尽量限制冲突的规模。全世界都曾密切关注两国的争端,因为当时古巴危机也愈演愈烈。冷战以及民主制度和 共产主义的对峙局势也给中国和印度带来了新的问题。1962年11月20日,中国单方宣布停火,并撤至麦克马洪线后20公里处。中国专家切诺伊特别强调这 是中国"采取的主动"。印度在此之前曾经向美国发出军事求援。是害怕冲突升级、还是担心这一世界海拔最高战场逐渐恶劣的天气情况?或是中国觉得让印度知道 自己的短处已经足够,所以才愿意握手言和?这是历史学至今都无法明确解释的问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