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7月4日星期三

人民幣國際化最大阻礙

近年來人民幣愈來愈吃香,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就連本港亦有人提出港幣應同人民幣掛鈎。但政局混沌不清,社會難以穩定,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阻礙。

中國經濟過去十年飛速發展,尤其是金融海嘯後,中國經濟更是一枝獨秀,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美元因為濫發而不斷貶值,歐元因債務危機而舉步維艱,日圓因日本經濟無起色而難有作為,惟有人民幣受到各國的青睞,且不斷升值。

從○八年開始至今年初,中國先後與南韓、馬來西亞、印尼、阿根廷、泰國、蒙古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金額達到一萬多億元。另外,中國亦不斷推動外貿進出口本幣結算的方式,推動人民幣走出國門。今年三月,中國與金磚國家簽訂貿易本幣結算的協議。對中國而言,每年從俄羅斯、巴西等國進口大量石油、大宗商品,同時也大量出口各類商品,如果用本幣結算,那麼對於雙方而言,無疑是雙贏之舉,雙方的貨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也有望上升,尤其有助推動正在起步中的人民幣國際化。

但闊步向前的人民幣國際化並不是沒有隱憂,除了美國的打壓之外,最大的阻礙就是中國本身,尤其是政治風險不斷升高,使人民幣的含金量不斷貶值。假如中國有一天爆發大規模的社會動亂,經濟一瀉千里,人民幣很可能變成廢紙。以蘇聯盧布為例,在蘇聯政局穩定、經濟發展的鼎盛時期,一盧布的幣值曾高達兩美元,但蘇聯解體後,社會混亂,政治動盪,通貨膨脹非常迅速,盧布的幣值急劇下降,最低時達一千四百盧布兌換一美元,蘇聯中產階級變得一貧如洗。

太子黨用腳投反對票

一個國家的貨幣體現一個國家的信用,貨幣堅挺與否,除了與經濟息息相關,與政治風險也是緊密相連。當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該國貨幣自然堅挺,但如果人心渙散經濟崩潰,該國貨幣便不值一文。現在中國貧富分化,官民對立,群體性事件無日無之,不斷衝擊執政當局的基礎。更堪憂的是,很多官員尤其是高官太子黨們,紛紛將財產和子女轉移到國外,用腳給自己的祖國投了反對票。

這些高官掌握大量資訊,對中國局勢的發展瞭如指掌,他們尚且如此缺乏自信,如何讓別國對中國有信心?又怎麼可能會持續不斷地買進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呢?

馮海聞

太陽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