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5月23日星期三

《环球时报》挑拨中朝关系要认账

【多维新闻】被掳走的28名中国渔民在5月21日获释了,对此,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一批中文媒体在22日发表了文章,并称“外媒挑拨中朝关系”,但分析人士指出,在这一事端中真正挑拨了两国关系的反而是以《环球时报》、《联合早报》等为首的中文媒体。

他人何曾有意

《环球时报》在5月22日发表了一篇“独家报道”《外媒挑拨中朝关系 朝方回应抓扣事件强调两国友好》,文中称,“日本TBS电视台21日的评论解析外国媒体对中朝关系的挑拨”。该文还不具名的列举了美国媒体与欧洲媒体,同时指出美国媒体“显然希望此事令中朝关系恶化,最好是决裂”,欧洲媒体更是认为“朝鲜政府策划了这一事件,用来报复中国阻止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云云。

立论的关键就是要举证,但《环球时报》亮出题目夺人眼球并虚晃一枪之后,并没有指出到底是哪些美国媒体“希望中朝关系恶化”,哪些欧洲媒体制造了如此的舆论了。这还不够,因为《环球时报》在不予举证之余,还把这点内容如扣帽子般的顺带丢在了所有美国和欧洲媒体的脑袋上,待帽子扣完,便草草收笔,以为万事大吉了。诚然,某些西方媒体固然是出于对中国或朝鲜的情况缺乏了解,继而率尔操觚以致贻笑大方。但就此次黄海渔船劫案而言,西方媒体对于此案虽然密切关注,可其中相当数量报道内容却是异乎寻常的严守中立。

众所周知,报道这一事件的西方媒体基本上是在5月17日和21日间发稿。于是这两天也便成了西方媒体报道这一事件的两个高峰期。其中,在5月17日的报道中,包括BBC、FOX新闻、法新社、《纽约时报》等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均对此案表示“不明确(unclear)”、“含混不明(murky)”、“不确定(Unidentified)”,同时在细节上均采用中国外交部及《环球时报》等提供的信息。到了21日众渔民获释当天,包括BBC、《纽约时报》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依然坚持17日的观点,并继续采信《环球时报》等的报道,并未对这一事件妄加揣测,更不用说什么“挑拨”中朝关系了。

当然,西方媒体对这一事件采取中立态度终究是因为两点,其一是对中国与朝鲜了解不足,不敢轻率下笔。其二则是他们对这件事也并无太大心思涉足,比起28名胼手胝足的中国渔民,在纽约亮相的陈光诚和逃得一命的吴英才是近一时期西媒的宠儿。于是当《环球时报》高声鼓吹西媒“挑拨”时,他人对此却有何曾有意呢?

切勿贼喊捉贼

其实,倘若《环球时报》的读者们稍稍有心,循着日本TBS电视台的链接找过去,他们大可以发现TBS电视台在5月21日的报道中对《环球时报》是青眼有加的:在该电视台21日的报道《中国媒体因渔船遭绑案批评朝鲜》里,环球时报当天发表的社论《中朝友谊应当看得见摸得着》便赫然登场了,日媒就文中字句指出,这是中国媒体批评朝鲜的罕见例子。

诚然,就《环球时报》的言论而言,TBS的发现可算一条异例。但就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中文媒体而言,他们所做的绝非简单的“批评朝鲜”。就在《环球时报》在5月18日的社评《中朝须快速解决我船员被绑案》里,尽管该报起初还做出中立姿态,称“如果媒体的报道属实”,但该报很快便在文内指出“中国应通过解救这些被绑船员在东北亚立威”。同时又强调,“中朝友好应当有承受力”。当这句话经了《环球时报》之手,公然出现在中国民众能见到的任意场合时,发生在黄海上的这起剪径案件便已然提升到关乎两国友好关系的层次上了。以此为原点,包括《联合早报》在内的一大批中文媒体便纷纷效尤。

于是,此后的事情就正如BBC在5月22日所指出的,中国网民在随后的几天里为之群情激愤,两国之间的关系不消说是遭到挑拨了,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环球时报》竟于22日刊发了如此的一篇稿件,指出挑拨两国友好的竟是什么“西方媒体”,这等以黄色新闻愚弄民众的贼喊捉贼的行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曾说过,“当这些不愉快的消息传到英国时,帕麦斯顿派的报纸就立刻跨上不列颠狮子,一致怒吼着要求实行大规模报复。”而今,以《环球时报》为首的一些中文主流媒体正也做着类似的工作,但他们是跨在谁的头上,怒吼着要对朝鲜施加颜色呢?


(茅岳霖 撰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