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

汪洋、王岐山联手改变中国!

汪洋在广东做了不少,但政治理论上尚有所欠缺;而王岐山意识形态方面的造诣恰好弥补这一不足。二人联手,必将为中国政改打造一个光明的未来。

有人说汪洋在广东的做法有些假。其实也不能都怪到汪洋身上。比如最近有新闻披露,深圳书记王荣和汪洋的争论。

这个争论,也算好事,通过两个人的对话,人们可以看到,深圳,乃至广东改革的问题根源。对于深圳来说,它受限于广东这个中气候。而对于广东来说,受制于中央这个大气候。

其实,问题已经说清楚了——还是中央最高层的政治和思路,限制了广东和深圳的改革发展深度和力度。其实,无论是深圳还是广东的公民社会建设,本身对汪洋和王荣来说,都是有体制内的巨大政治风险的。

说实话,在中国,真正搞改革的,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即使汪洋的做法也有些朝三暮四,但还是需要一定的理解。只有改革家,才会真正理解中国社会的体制惯性和现实环境的巨大阻力。

汪洋不是邓小平,他没有在体制内一言九鼎的权力地位。何况即使邓小平也要面对体制内的巨大阻力。

因此,在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方面,形式大于实质,但问题不能都怪到深圳和广东当局头上。无论如何,汪洋和深圳的社会体制建设,是胡锦涛裹足不前10年里,少许出彩的地方之一。

汪洋,可以说,他的特点类似于中共的另一个改革家——赵紫阳。当然,这样比喻对汪洋来说未必是好事。

赵紫阳属于外科医生式的,敢于直接的做大手术。而不是局限与理论上的争论不休。可也符合邓小平当时的猫论观点。

赵紫阳知道中共体制运作的本质,因此,他也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解决。

但赵紫阳也有个缺点,就是当时他的政治意识形态还没有跟上,他没有从政治理论高度,从整体的架构上着手解决问题。这实际上导致了他在物价等问题上,面临的体制内外的压力和攻击,特别是六四事件的出现。

而汪洋,目前也存在这个弱点。汪洋在广东做了不少,但没有在政治理论上说明,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这对其本人的政治形象是不利的。现在已经不是不争论的年代了。而是要占领新的意识形态高地和话语权的时候了。这是一场改革的决战时刻。

对于汪洋或者是别的中共改革家来说,必须要注意这个问题,要用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来整合社会的任何进步的力量和呼声。否则,改革必将是过独木 桥,难成阳关大道。也就是说,你汪洋也哈,还是中共别的改革家也好,要注意借用社会的力量。要和社会力量打成默契或协调。而当初胡耀邦是在这方面是很成功 的,甚至是被邓小平嫉恨的。

而胡耀邦和赵紫阳的下台,其实是两个人的力量没有真正配合到一起,是错位的。否则,如果赵紫阳有胡耀邦的人格号召力,那六四完全对赵紫阳来说是可控的。

得人心者得天下!其实今天的薄熙来比汪洋更聪明,更知道这一点的重要性。

温家宝也在打民心牌,否则10年的政绩也是够他受的。但他否定了薄熙来,就为他争取到了民心和舆论支持。
而另一个中共高官,王岐山,则基本上和汪洋相反,他的政治理论思维比较发达。当然,我不是说王岐山是个旧时的保守的毛泽东或马列教条主义者。

王岐山类似当年的胡耀邦,胡耀邦本身是从政治道德上着手的拨乱反正,当然,把王岐山和胡耀邦类比,对其本人的体制生存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不要忘记了,即使邓小平在六四后也不会否认,胡耀邦和赵紫阳是他的左膀右臂。没有这两个人,邓小平的改革可能早就夭折了。

汪洋是个敢于对体制痼疾动手术的人。而王岐山是个意识形态方面有一定进步造诣的人。

当然,中共的体制升迁,往往是遵照其自身思维和运作模式的。

但我认为,如果中共在迫在眉睫的社会危机全面爆发之前,能够,或者有意愿搞主动改良的话,在目前显露的高层干部里面,汪洋和王岐山确实是值得注重的两个人。

而这两个人的配合,恐怕是非常合理的。其他一些人,他们是实干家,缺乏对体制和意识形态的深远把握。他们善于在既有的体制内进行运作,但并不一定具备体制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而且,胡锦涛保守的10年,其实已经透支了中共,乃至中国长远发展的很多资源。习近平如果接任胡锦涛的职位,恐怕很难有在一个10年时间让他浪费。

本文摘自:多维逢场作戏博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