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11月9日星期六

聚焦中国: 美国之音 | 三中全会开幕当天 数千民众北京表诉求

中国数字时代
- 在这里,了解祖国 
The Best Way to Manage your Money.

Start using Mint today to set a budget, track your goals and do more with your money.
From our sponsors
美国之音 | 三中全会开幕当天 数千民众北京表诉求
Nov 9th 2013, 17:17, by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华盛顿 — 中国境内外几家维权网站报道,11月9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的当天,来自中国各地的访民和维权人士不顾当局对他们的围堵,来到监察部和三中全会会场外,表达诉求,递交《公民建议书》。已有数百人被警方带走。

*访民监察部门前静坐 被送久敬庄*

据六四天网、民生观察工作室、权利运动和维权网等网站消息,11月9日上午十点左右,2700多来自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和天津、上海等地的上访维权人士聚集在国家监察部大门前静坐抗议,要求最高当局查处地方各级政府抢夺民田、强拆民房、贪赃卖法、侵犯人权的所作所为。
民生观察工作室网站消息,大量访民本以为声称要大力改善民生的最高当局会倾听民意,体恤民情,特意选在这个敏感的日子到监察部门前静坐。不过,不少坚持静坐、拒绝被警察带走的访民,却受到不同程度的粗暴对待。

报道特别提到一位坚持静坐的郭姓东北访民,他和女友受到尤其恶劣的对待。维权网说,监察部静坐现场的维权访民高唱"国际歌",警察将郭姓访民等现场的访民拉上停在路边的公交车,送到久敬庄。

美国之音按照民生观察网站提供的郭姓访民电话,希望了解他们受到了什么程度的恶劣对待,不过他的手机一直处在关机状态。

*会场京西宾馆也有大批访民聚集*

同一天,大批访民还聚集到三中全会会议所在地京西宾馆附近,和平表达诉求。六四天网说,他们接到现场目击者电话称,截止到下午,部署在宾馆附近的警察已经用大巴车从会场周边带走16车访民。每车大约装40人。也就是说当天在京西宾馆周边被带走的访民不下600人。

*青岛林秀丽被连夜送回原籍*

也有的访民在11月9日的凌晨就被警方控制,被强行送回原籍。山东青岛访民林秀丽就是其中之一,她当地时间9日傍晚对美国之音说,原本计划9日去监察部参加静坐,但是凌晨在朋友的住处被查身份证的警察发现,连夜将她送回青岛。

林秀丽多年坚持上访,去年5月在北京南站在候车大厅巧遇当时的总理温家宝,她将信访材料交给了温。随后,她被青岛警方带回青岛,把她送进精神病院,关押一年。

林秀丽告诉记者,这次静坐,本想让中央领导知道访民久拖未决的问题。她说: "去静坐,也有的人想喊会场,找中央领导人。你说,我们的问题久拖不解。有法律,但是不按照法律做。就是司法不公,执法不严。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没有法律,有钱就是法,有权就是法。"

说到因见到温家宝,并向他递信访材料而被精神病,林秀丽说,我就是想问问中央领导,我想见你们有错吗?

*叶红霞等人京西递请愿 被送宾馆*

北京居民叶红霞等人9日去京西宾馆三中全会会务组递交《公民建议书》,建议书倒是递上去了,人却被现场维稳的警方控制。叶红霞接听美国之音电话时还在被警方送去宾馆的路上,电话里声音嘈杂。她说:"我现在正在去宾馆的路上。我可能要到12日以后才能够自由。"

叶红霞说,接收建议书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帮助转交。公民建议书是由几十位中国公民去年年底发起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中国205名部级以上高级官员在2013年全国人大期间,将其本人、配偶及子女的财产和收入等予以公示,以实际行动反腐。

中国当局在每次政治敏感事件前后都围堵各地访民,力图将他们控制在本地,这次的三中全会也没有例外。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Loading…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 Against Internet Censorship for 中国数字时代, 2013. | Permalink | No comment | Add to del.icio.us
Post tags: ,
订靠谱新闻 获穿墙捷径 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至:sub@chinadigitaltimes.net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