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尊鉴:
值贵党十八届三中全会行将召开之际,给您写这封公开信,一则预祝全会圆满成功,二则坦诚地交代一个共和国公民对时局的困惑和忧虑。
记得十八大闭幕之际,作为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您的沉稳、敦厚、亲切、朴实、坦诚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您深圳行表明的坚定的改革态度、您关于"将权力放进笼子里"等反腐败的一系列讲话、您关于"宪法的权威在落实"等法治主张,都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拥护,国人对中国的改革事业充满期待,充满信心,世界也向中国投来友好的目光。
但是,近一年来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一些动向,却令国人陷入深深的困惑。改革的坚定态度和意识形态的严厉要求形成了巨大的张力,似乎南辕北辙,令人无所适从,甚至深感忧虑。故给总书记写信,希望总书记解疑释惑。
困惑一,关于"道路论"
总书记先生在十八大召开两个月后,提出了著名的"道路论",您指出道路问题最重要,强调不能割裂改革前时期和改革后时期,认为两个时期本质上都是社会主义实践,既不能以改革后时期否定改革前时期,也不能以改革前时期否定改革后时期。
您的"道路论"是一个多年未见的新提法,值得高度关注。
记得毛主席他老人家当年也最重视"道路",例如谈到文革,他斩钉截铁地要求:"这次运动,是整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还说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整个过渡时期"都充满了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那么请问总书记先生,毛主席提出的"道路论"和您提出的"道路论"是什么关系?您提出的"道路论"当然绝不会是对毛主席这个"道路论"的继承,那样就回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就违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就颠覆了改革。但按照您论证"道路论"时提出的"两个时期不能否定",您的"道路论"却必须继承毛的"道路论",这未免令人大惑不解,无所适从。
按照"两个时期不能互相否定"的指示,是否不能用改革来否定文革?不能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不能以发展就是硬道理否定批猫论?不能以发展民营经济来否定割资本主义尾巴?不能以科学发展观来否定大跃进?不能以家庭联产承包来否定人民公社?不能以不争论来否定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来否定九大?
按照"两个时期不能互相否定"的指示,是否反胡风、反右、人民公社、大跃进、反彭德怀、抓习仲勋、直到文化大革命反彭陆罗杨、反刘邓陶……即便上亿人惨死、即便知识精英被扫地以尽,即便几乎所有和毛出生入死的战友全都被关被整被杀害,即便国民经济陷入崩溃,即便出现封建法西斯恐怖专制,也都不能否定,因为那都是社会主义实践,本质上都是好的?
学习总书记"道路论"还有一个困惑要请教:
如果道路论成立,如果不能以改革后否定改革前,那么,怎样理解邓公讲的"积重难返"?怎样理解邓公的"拨乱反正"?改革究竟是改什么?
这里不揣浅陋地提出个人看法,请总书记先生指教。
我认为,从一个人到一个党,自我否定没有那么可怕。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就是在自我否定中走向胜利。想当年遵义会议时期,正是由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地进行自我否定,从根本上扭转左倾冒险主义那一套做法,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文革末期,也正是由于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地进行自我否定,放弃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而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走出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危机,挽救了国家,挽救了党。相反,如果一味地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甚至连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文革十年浩劫这样的大灾难、可怕错误都以"动机是好的"加以掩饰、曲为之辩,只能使党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其实,中国共产党只要领导人民坚定地全方位地推进改革,朝着自由民主法治公正繁荣的目标前行,党的执政地位就坚不可摧,似乎没有必要用"道路论""两个时期论"等意识形态论证来强化党的历史合法性和现实执政地位。
困惑二,关于宪政讨论
关于宪政的讨论,是学术界首先是法学界为落实中央建设法治国家的号召,深入开展的学术讨论和政改探索,这个讨论和探索发扬思想解放的精神,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从法理层面和政治结构层面揭示了建设法治国家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提出了很多值得重视至少值得参考的意见,是十分正常、应该鼓励的学术讨论和政治建议。讨论的参与者以富于建设性的态度、充满诚意的合作精神提出依据宪法治国,落实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依宪法精神设计国家法治体系、政治模式等等,完全符合十八大强调法治的根本精神。但这样一些充满善意的温和的法治建议和政治主张,却遭到强烈地反弹和批判。一段时间以来,几家主要党媒连篇累牍地攻击宪政讨论,给其扣上可怕的政治帽子。有的文章甚至一上来就将关于宪政的不同看法上升为政治斗争,断言"宪政只属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法兼容",甚至称"宪政潮"是对十八大精神的挑衅,让人立刻想起文革大批判最热衷的"两条路线的斗争"。
在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国家战略目标时,多家核心党媒却倒行逆施,对宪政讨论进行大规模的政治围攻,令人大惑不解。
这里不揣浅陋地提出个人看法,请总书记先生指教。
对宪政讨论进行政治批判的人以为给宪政贴上资本主义标签就判了宪政死刑,就剥夺了宪政主张的政治合法性。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主张,社会主义也要继承资本主义的全部合理遗产,包括它在制度建设、依法治国方面的历史经验。如果一种思想、模式、体制、系统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就与其不共戴天,那么现代市场经济也产生于资本主义,我们还搞不搞市场经济?从宪政自身的理论逻辑和政治性质看,根本没有理由说宪政就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它是近代以来人类通过数百年政治实践形成的政治文明成果,精髓是立法依据公民意志、宪法至上、依法治国、法律之上无权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很多法学家、政治学家及其他学者反复明确指出,宪政就是依宪法执政。当代中国讲宪政的政治出处来自胡锦涛先生,胡当年明确指出"依宪执政",也就是"宪政"。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并强调中国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习总书记更明确要求维护宪法权威,并强调指出宪法的权威在落实,都是要求依宪法执政,都是宪政的题中应有之意,反宪政论者反对的实际上是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建设法治国家的战略决策,直接颠覆十八大精神,最粗暴地公然否定建设法治国家的文明诉求。
宪政其实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底线,给这个底线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是将社会主义妖魔化。只有资本主义才讲宪法?才讲法治?才讲依宪法执政,也就是讲宪政?社会主义就不讲宪法?不讲法治?不讲依宪法执政,不讲宪政?那么社会主义怎样治国,像毛泽东说的:"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社会主义既然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制度,理应比资本主义更好地落实宪政,反宪政论者却操起陈腐不堪的阶级斗争论拼命将宪政概念妖魔化,完全丧失理智地反宪政,制造混乱,意欲何为?
初通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最迟从清末新政开始,就已发动了宪政实验,从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就是要建立一个自由民主法治文明富强的现代国家。回首当年,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条条都讲宪政,<新华日报>对国民党专制的抨击,条条都依据宪政。如今社会主义的中国却要反宪政,这不是要倒退到慈禧太后之前吗?这不是陷社会主义于不义吗?谁在诋毁和糟蹋社会主义,难道不正是反宪政论者吗?
困惑三,关于普世价值
同样受到大规模政治批判的,是对所谓普世价值的探讨和提倡。已经有甘肃省委书记公开表示拒绝普世价值,湖北省委宣传部长指责宪政民主普世价值都是美丽谎言,《环球时报》主编则揣测说主张普世价值背后有政治动机,还有所谓"不给普世价值留空间"等等。这样一些表态显然具有高层背景,因此格外引起关注。
什么是普世价值?不外乎是人类应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普世价值的形成,有来自于人类数千年社会生活形成的价值认同,有来自于当代世界文明的价值共识。前者如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督教的金律"己所欲,施与人",这些话都刻在联合国总部大厅的墙壁山,昭示着人类应共同尊奉的行为准则。后者如自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繁荣等,均为当代世界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地提出了这些价值诉求)。不言而喻,普世价值是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付出无可估量的代价形成的共识。
在我们所处的全球化时代,追求普世价值本来十分正当、十分自然、十分必要。普世价值是全球化时代人类共生共荣的基本前提,全球化自身恰好就正是一种普世价值。习总书记在美国发表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正是对普世价值的生动表述。记得您在与奥巴马会晤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没有普世价值,焉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没有共同追求,夫妻间也要同床异梦呀!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主动积极投入全球化的时代,对普世价值的激烈批判同样令人大惑不解。
这里不揣浅陋地提出个人看法,请总书记先生指教。
对普世价值的批判,往往出于这样一个理由: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不过是对我们搞渗透的口号,不过是和平演变的阴谋。这是过去我们与西方社会长期冷战所形成的一个有历史原因的理由。但时代已经发生巨变,冷战体系早已瓦解,特别是我们国家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可以拥有起码的自信,十八大不是讲了那么多自信吗,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么自信,就没有必要再十分紧张地防渗透反和平演变。我们完全拥有能力和胸襟面对世界、投入世界,同时又维护我们的国家权益,包括我们的价值观。
实际上,我们国家的社会生活包括意识形态准则,在在体现着普世价值的诉求。国内有些人,刚开完北京奥运就攻击普世价值。北京奥运的口号是什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不是普世价值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不正是一种普世价值吗?过去我们经常讲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正是普世价值和具体国情的结合吗?我们一直到今天还在坚持这个普世价值,怎么能一提到普世价值就视若洪水猛兽呢?
当然,讨论普世价值,不能忘记我们国家有自己的国情,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我们讲国情也好,讲特色也好,恰好是为了更好地推行落实普世价值,而不应是对抗排斥普世价值。就是说,我们对普世价值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阐释,但不应简单粗暴地否定拒绝普世价值。
总之,正确的态度不是反对抵制普世价值,而是为推进普世价值的实现作出中华民族的贡献。例如中华传统文化对普世价值的建构就可以做出很多贡献。初步梳理一下,至少以下六种文化取向,可以为未来人类文化的培育、为普世价值的发展提供思路、启示、资源和模式:
1包容的(对异质文化采取包容态度)
2人间的(对宗教世界采取人间态度)
3共赢的(对人际社会采取共赢态度)
4中庸的(对思想实践采取中庸态度)
5亲和的(对自然万物采取亲和态度)
6大同的(对人类未来采取乐观态度)
普世价值是人类共同崇奉的文明价值,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同诉求。特别在全球化时代,普世价值的认同对于各民族国家和谐相处无疑是一个文化前提。一般地绝对地拒绝和批判普世价值,恐怕要陷中华民族于不义之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