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13亿人口的大国,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实质是保证就业市场稳定。
中国总理李克强近日在不同场合表示,保就业是保增长的实质,保就业至少需要7.2%的GDP增幅,保增长将通过确定"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来实现。
这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前,中国经济政策未来走向的最新信号。
中新社周一(11月4日)报道说,李克强近日在中南海与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就业。
报道说,李克强强调"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间、在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而在"一系列需要平衡的要素中,就业是李克强最为关注的事项"。
同一天,《工人日报》刊发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经济形势报告,其中提到,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左后,中国需要7.2%的经济增长,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至少需要保持年均7%的经济增长。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中国不片面追求GDP、高增长,但需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所以就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
有13亿人的中国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和低廉的运营成本成为世界加工厂,出口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引擎。
中国今年9月份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但学术机构的调查则给出8%的数据;根据调查统计方式的不同,中国城镇居民、农村和农民工失业状况的数据有多种版本。
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呈正比;失业率高则可能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增加。
政策信号
李克强今年7月提出"合理区间"和创新调控方式,告别了多年来宏观政策围绕"保七争八"(GDP增幅)而波动的思路。
这个区间由通胀上限(3.5%)和GDP下限(7.5%)界定;宏观调控政策据此调整侧重点,或保增长,或防通胀。
李克强说,确定区间实际上也是要引导社会预期,市场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以保证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还将为推进各项被热议多时的改革争取空间。
其中包括金融、财税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改革。
根据李克强讲话释放的政策信号,路透社预计中国明年将会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但其积极面将更多体现在民生支出规模而不是基建投资的扩大,赤字不一定增加。
可以推测,中国政府未来的投资重点可能将包括高铁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服务业、环境保护、治理大气污染等。
中国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1-9月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2.5%。
今年早些时候,美联储、世界银行和中国财政部等不同消息来源给出GDP增6.5%的预期。
"李克强经济学"
据中新社报道,李克强就任总理后,已经连续三次于季度末在中南海召集学者和业界代表座谈,官民互动。
报道称李克强在"经济课"上强调最多的是改革,市场化改革和制度改革。
归根结底,经济与政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数月前巴克莱银行一位经济师首先提出"李克强经济学"概念引起热议;对这个类似"里根经济学"、"安倍经济学"提法的关键点,虽仁者见仁,各有侧重,但无一不涉及政府和体制。
比如,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监管创新、改革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时间因素,土地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等。
还有经济学者更关注"李克强经济学"背后的政治结构分析。
改革必定出动既得利益。
英国《卫报》日前发表社论说,体制变革难免将削弱中共一党执政基础的稳定,但改革已不容拖延。
经济学人何清涟曾撰文分析说,"李克强经济学"缺乏制度基础,兴盛一时,终将"悄悄改弦更张"。
不过,更多人预计或希望在本周末的三中全会确定的政策蓝图中看到这些及其他一些改革的路径。
(编写:郱书 责编:顾垠)
网友如有评论,请用下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