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9月21日星期六

要闻转载: 躲“反腐”浪尖?中秋公款礼宴风势减弱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Free Bestselling eBooks

Free national bestsellers for your eReader - Fiction, Nonfiction & more! Join 1.5 million book lovers now. Sign-up in under 10 seconds to get the free daily email.
From our sponsors
躲"反腐"浪尖?中秋公款礼宴风势减弱
Sep 21st 2013, 03:11, by 墙外仙

中共中央颁布禁止奢侈浪费的《八项规定》后,今年中秋期间中国各地礼宴吃请之风有所减弱。有评论认为,这是中共官员躲避严打"反腐"风头的后果。

今年8月21日至9月3日期间,中共中央连续发布三道禁令,严禁各级党政官员在中秋、国庆期间公款消费、奢侈浪费。中纪委网站也在9月13日,开始接受有关官员公款吃喝、公款送礼的举报。

虽然上述举措只限制公款消费,但与往年中秋期间行政部门出现的宴请及送礼风不同,一批党政高官落马及多项"反腐"条例出台,似乎为今年官方的"三公"消费套上紧箍咒。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毛寿龙就此表示,今年中秋请吃、收礼现象有所减弱,这与当前官场处于"反腐"风头的政策环境有关:

"大家所看到中央发出这样的通知后,风比较紧,顶风作案的人一般来说就比较少。所以,请吃饭一般不会去,送礼也是不会被接受。在这么紧的情况下,为了吃一盒月饼、吃顿饭、唱首歌就把自己的政治前途、职业前途当儿戏,这样的情况应该不会发生。"

毛教授指出,调查显示,虽然今年中国市面上高档次月饼的销量与往年相比下降了,但因对办公费发票等的管理薄弱,宾馆、酒店列入会务、住宿及餐饮等公费报销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变化。消费场所票据方面的灵活运用,也难以对党政机关和官员的实际公款支出去向进行统计。

中国党政机关涉及公款吃喝、公款出国及公款使用车辆等"三公"消费问题,长期受到民众诟病。中国财政部在今年六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显示,仅由财政拨款开支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2012年的三公经费达到近75亿元人民币,而这一数字在2011年竟高达近94亿元。

毛寿龙教授指出,中国节日期间公款吃喝、送礼现象目前虽受到行政条例及网络曝光等双重约束,但往年禁而不止的现象也显示,"严打风"过后,利益驱动的礼宴请吃仍难以杜绝:

"公款消费一方面内部管理紧了很多,但有些支出方面,由于发票管理的问题总是有一些漏洞。这次'八项规定'以来以及针对中秋的几个规定加在一起,之所以执行力比较强而且比较普遍,实际上不仅是中央本身执行力强的问题,还有微博、微信合力夹击腐败行为的结果。过去类似比较紧的情况往往是一阵风,中央很紧、执行力很严的情况下,一般持续几个月。节日过去了,可能还是以其他方式出现。"

在深圳的"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则认为,在中国公务支出不透明、法制监督欠缺的前提下,以行政条例约束官员腐败的方式很难起到持久的成效:

"实际上,中国过去几十年这种运动式的反腐或压缩所谓过节的送礼,是有反复地出现而且也有反复地回潮。并没有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管机制,对官员三公消费有效监督。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商家要给官员送礼就是因为官员手中的权力太大。另外,为什么官员有那么多的三公消费?是因为我们的公共财政开支非常不透明。所以,要建立长效的机制必须建立法制的监管体系。如果不能有效地监督,很难能够达到长期的效果。"

据北京中秋节当天出版的《新京报》报道,一位企业负责人因每年送礼,今年部分官员拒收不送又不合适。为了躲避中纪委有关"赠送月饼"的重点打击名单,这位商人转而花费2万多元,给10多名官员送了长白山"6年极品红参礼盒"。

中国人民大学的毛寿龙教授指出,今年恰逢新的"反腐"政策出台,官员吃请现象虽有所减弱,但网络购物、变相收受礼金的现象却日趋常见和隐蔽,这也为纪检部门的反腐取证提出了新的难题。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采访报道。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