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11月12日星期一

中国步入军国主义时代

原标题:十八大报告弃“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

【多维新闻】在阐述国防军队和外交板块时,多维新闻注意到,十八大报告的措辞与十七大报告明显不同。中国看待军力增长的态度经历了由夹起尾巴做人到坦荡无所畏惧的变化。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舍弃了“中国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的说法。

在《操刀十八大报告 习近平执政思路露峥嵘》一文中多维新闻已经详细论述了习近平对十八大报告的主导。因此,可以说十八大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是习近平对未来中国的战略规划。有分析认为这种变化既与习近平的军方背景分不开,也凸显了习近平时代的世界所谓大国只有中美,中国立场变化呼应了国际格局变迁的事实。

据悉,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国防军队板块一方面多了对于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的阐述,这部分在十大报告中出现在外交板块。另一方面在表述中国将加强对外交流时,十八大报告称“中国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与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对外交流的表述相比少了加强军方对外交流。

将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放在了国防军队板块去叙述,说明军队建设是内政而非外交。中国发展军事力量奉行怎样的国防政策依据的是国家自身的需要而非要向他国表明立场。

呼应这一立场变化的还有,中国在十八大报告中舍弃了“中国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的说法。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的表述转移到国防军队板块论述的同时,对于其细节的描述还将“中国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改成了“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中国的军事实力也随之发展,承诺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显然已经不适应现实的需要。亮明自身立场自然代替对外承诺。

且值得注意的是,军方对外交流的表述虽然转移到了国防军队板块去表述,但措辞已经发生了变化。十七大报告强调的是中国将加强军队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而十八大报告则称“中国军队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前者中国主动对外军事交流凸显的是中国怕惹麻烦的小心翼翼,是中国的主动韬光。而后者直接说将增强互信则是双方或是多方行为,中国强调的是多方共同承担责任而非中国一方职责。

纵观上述措辞变化可以看出习近平在阐述军方政策时立场的变化:中国表述自己的军力发展时立场是理直气壮、理所应当;中国不再谋求左右逢源;诉说的对象不再是周边国家或是与中国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国家,直接的参照系是与中国同一个量级的美国。

观察人士指出是否受到威胁因国家而异。对于美国,中国的军力相差一定距离,当然谈不上威胁。对于日本、欧洲等国家炒作中国威胁,是因为中国的实力正在赶上和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国,承诺不威胁任何国家显然有点无法自圆其说。现在中国拒绝承诺不威胁他国,是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的变迁的印证,说明中国已经坦然接受自己的实力超越某些国家。

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既然中国发展军力时考虑的是大国地位,那么在中国的心目中就有了大国的标配。纵观世界这个标准显然已经不是日本、欧洲,而是美国。唯有与美国相比中国才没有必要承诺不威胁。这凸显了中国思考问题已经是C2的框架。

在十八大外交板块,中国在一贯论述中国与发达国家关系时首次使用了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一词。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有与美国在战略对话时谈论过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与俄罗斯以及欧洲诸国一直强调的是巩固发展原有的战略关系。这亦佐证了在中国的战略规划中,中国想要建设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关系,而所谓的大国即中美。

即便十八大报告关于军事的措辞出现重大变化最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崛起,但当习近平操刀的十八大报告横空出世,令人不禁想起的是习近平访问墨西哥会见华侨时批评少数外国人干涉中国事务是“吃饱了没事干”。

习近平作为中国现任领导人中唯一的现役军人,其军方背景也被认为将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便在胡锦涛时代,中国的发展已经足以改变国际格局,但是正是由于习近平的强势性格促成了中国敢于在对外态度上发生根本性转折。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军事的全新论述正是习近平抱负的初次施展。

(曾九平 撰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