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6月21日星期五

泛华网内幕:内部报告:中国已经濒临恐怖主义社会

【泛华网2013年06月21日讯】泛华网的一位曝料人向泛华网透露,他在三个月前曾机缘巧合读到了一份由一家中国公共安全研究机构作出的机密报告,警告政府现时中国已经濒临恐怖主义社会,如果政府不立刻采取有效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针对无辜的人的反社会报复行动。

这份报告认为造成这种民众绝望局面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地方政府缺乏有效机制确定可以让屋主接受的合理拆迁价格。第二是司法体系被地方政府利益左右,不能公正地维护个人的合法利益,最终导致人民在司法体系之外寻求公正。第三是上访制度被抛弃,使得社会诉怨体系被完全封闭。泛华网注意到中国上访制度的建立其实非常符合中国国情,中国人天性懦弱并且极度依赖政府,如果中共可以充分发挥这个制度的优势,实在有机会可以长期对抗民众对宪政的诉求。抛弃上访制度显示中共集团不仅不具备自我修正能力,甚至连把握社会核心矛盾的能力也已经丧失。

这位曝料人还对泛华网说,令人恐怖的是,该报告确认了四种人将成为这种不含政治理念、由冤情驱使的新型恐怖主义的对象:

1,各级官员和公务员,首当其冲的是公安和城管人员。
2,无需安检的大规模人群集中场所,包括商场、电影院和公交车等。
3,幼儿园和小学校,包括接送孩子们的校车。
4,白种外国人。

泛华网报道。

经济恶化迹象考验北京改革决心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13-06-21

中国政府决意在不使用常规干预操作的情况下走出不断加深的经济阴霾,这令全球市场的担忧加剧。



此前公布的一项预览指数显示,6月份中国关键的制造业萎缩速度较5月份加快。这令市场愈发担心中国领导人不会通过刺激措施或其他方式来应对越发明显的经济疲软。

与此同时,本周流动性短缺情况加剧,债市一度突然遭遇大规模抛售,企业纷纷转向香港寻求资金。流动性吃紧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对中国增长前景的质疑吓跑了部分外资,不过这些外资也是正在撤出新兴市场的全球流动性中的一部分,这一势头主要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暗示希望退出定量宽松措施所致。

中国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的迹象加上美联储的行动共同令全球股市、债券和外汇市场受到打击。新兴市场的阵痛尤其剧烈,它们严重依赖对中国的出口,与此同时也受到资金流动改向的影响。此前美国的超低利率推动投资者纷纷涌向新兴市场。而现在资金流出正在推动其股价和货币双双走软。
中国央行本可以通过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简单干预操作来缓解压力,但央行到目前为止仍按兵不动。分析师们称,中国央行是在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即不会去鼓励高风险放贷和过度放贷。

但是市场动荡正在蔓延,债市的大规模抛售推动短期债券收益率升至长期债券收益率之上,也就是出现了罕见的收益率曲线倒挂的反常现象。

经济学家们通常将收益率曲线倒挂视为经济将陷入衰退的信号,因为这通常是投资者逃向更安全的长期国债所致,但是中国出现的收益率曲线倒挂现象是受到现金短缺以及短期债券遭遇沉重抛压的推动。中国央行若实施干预,就可以轻松推低中国债券市场的短期债收益率。目前外资基本上无法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短期利率也在飙升。周四早间一笔单独交易的七天期回购利率达到了25%的高位。七天期回购利率是银行间融资成本的基准。

金融市场压力和近期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让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面临挑战。他们此前暗示,将致力于控制信贷和改革经济,即使这意味着将产生短期内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之前的刺激措施导致目前杠杆化程度较高,引发了对坏账的担忧情绪,刺激措施还导致了钢铁和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说,近几周高层领导人已重申将致力于经济改革,而非刺激经济,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吃紧之际,中国央行的政策立场也与这一计划保持一致。

由于资金压力可能会蔓延到经济的其他领域,央行不采取任何行动的代价越来越明显。

民生银行(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首席经济学家李志强说,由于央行拒绝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银行间市场融资成本短期内有可能继续上升。

利率不断上涨同时也在给企业带来问题。一家铜电缆制造商的一名高管说,银行为其设定的贷款利率已经上升到高达8%,而正常水平应该在4%左右。他补充说:如果利率继续上涨,我们可能会出现大麻烦。

流动性紧张的状况最早始于上个月底,当时外资流入开始放缓,而银行则需要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但这也可能反映出缺乏自律的商业银行杠杆使用过度造成的问题。分析师们说,如果央行愿意的话,它拥有充足的储备来缓解流动性短缺的局面,但央行的目的是控制银行的肆意融资行为,防范金融系统的长期风险。一些担忧情绪集中于监管不足的“影子银行”上。

与此同时,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也打击了投资者。美联储可能放弃支持美国经济的迹象已经让这些投资者担心。中国基准的上证综合指数下跌了2.8%,美国和欧洲的股市也出现了下滑。

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中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的吸引力也正在减弱。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头五个月,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增长几乎停滞,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了1.03%。而2012年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此前一年相比则出现下降。

汇丰(HSBC)经济学家屈宏斌说,过去的大约五年时间里,稳增长是首要任务。只要经济放缓,政府都会推出某种政策,确保增长保持稳定。但是越来越显而易见的是,新政府更愿意实施改革而不是刺激经济。

尽管如此,经济陷入停滞将会促使政府倾向于放宽政策。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下降到7.7%,许多经济学家预计第二季度将进一步下降。去年经济出现类似放缓时,有关部门下调了利率,加快了基础设施项目。

周三,中国国务院承诺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防范系统风险,并重申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国务院还承诺严禁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提供新增授信。

瑞银(UBS)经济学家汪涛说,由于经济数据令人失望,通胀率较低,市场上的许多人预计中国央行会维持流动性,但是央行过去10天已经表明,将不会允许信贷过快扩张。

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指数下降到48.3,为九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5月为49.2。该指数用于衡量全国范围的制造业活动,低于50意味着制造业处于萎缩状态。

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高路易说,这样的数据将考验政府保持目前宏观政策立场的决心。

终结美元霸权是危险的系统性工程

(原文发表于【联合早报】)

(前言)近几年很多人都在讲美元的垄断地位已经到了倒计时,更有甚者言说欧元或者人民币将取而代之。

他们的根据无非是美联储一直在采取弱化美元的政策,还有就是美国的赤字问题,财政悬崖等等。笔者思考这个问题良久,发现美元不是日元,也不是欧元和英镑,因此不能用一般的标准去分析美元的未来。美国发生财政悬崖的时候,标普降低了美国的信用评级,有朋友问我是不是要抛掉美国国债,我说不能抛。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日本或者某个欧洲国家,答案就相反了。因为美元与众不同,所以那个时候抛掉美国国债就要蒙受巨大损失。结果标普逆龙鳞的行为不但没有挫伤美元,反而给美国国债行情带来了一波不大不小的高潮。

在经济学里,一个人的债务就是另一个人的资产。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美国成功的把他们的赤字债务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避险资产(Safe Haven),所以同等数量级的赤字问题对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可能都是致命的,但对美国而言就无伤大雅。债务货币化往往会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但债务金融化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美元债务的金融化是一个关键,而要认清美元债务金融化的本质就必须认清美元债务金融化能够被全球市场普遍接受是因为购买金融化的美元债务其实就和购买保险(Insurance Policy)一样。分析这个Insurance Policy的宏观结构和基础就成了判断美元未来和美元资产前途的关键。金融化的美元债务为全球提供了一个规模最大的风险管理和对冲的资产池(Asset Pool)。

美元霸权就像一座房子,要拆掉这所房子,必须深刻的理解这所房子的支撑点在哪,否则,房子拆不好,反而把自己人砸死了也不一定。本文并不是美元的颂歌,而是美元霸权拆除过程的安全手册中的内容。

(正文)

近几年来,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美联储数轮规模空前的量化宽松,以及赤字失控的财政悬崖。这一切都使得全球经济无比恐慌,并加速去美元化。这种情况是如此严峻,以致矛盾重重的中日两国会为了保护自己的资产不受美元缩水的苦恼而决定联手,在两国的贸易和投资中逐渐摒弃美元,改用人民币和日元直接交易。那么美元的统治地位是否真的岌岌可危呢?其实美元并没有这么脆弱,其主导地位是由美国在全球的领袖地位来背书的。不喜欢全球领袖这个名词的人也可以使用“霸权”和“美利坚帝国”的字眼。有些学者甚至畅言就全球影响力而言,近现代只有“美利坚帝国”可以和罗马帝国媲美。只要“美利坚帝国”的宏观基础完好,美元的主导地位便无可动摇。

首先,对许多国家而言,维护美元的主导地位就像购买保险一样,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在美国的帮助下更好的去对冲地缘政治,经济和外交的风险。为了有效的担负起这些对冲的责任,美国维持着全世界最庞大最先进,也是唯一一支全球化的军事力量,而这台军事机器的良好运转有赖于强大坚实的美元基础。

仔细解读美国的联邦预算你会发现,美国的军费开支长年以来占据联邦支出的一半左右。也许有的人会觉得不得其解,美国的军费开支不是占预算的20%左右吗?这是因为一般人们说到军费主要是指国防部支配的经费,而实际上维护美国军事机器的良好运转需要的远远不止国防部的投入。(如下图所示)这里以2009年为例,美国的军费开支可以分成两大块,第一块是当前军费,其中包括国防部的6530亿美元,其他部门的军事支出1500亿美元,反恐战争相关1620亿美元;第二块是上溯军费,其中包括老兵福利支出和军费债务的利息支出。这两大块加在一起占当年整个联邦支出的54%。


2010年,美国情报部门的全球开支是800亿美元。2011年,除了国务院和国际开发总署之外,联邦政府另拨了546亿美元的外交和外援经费,用于诸如和平工作队( Peace Corps),广播理事会(成员包括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等),千年挑战公司之类的项目。上述这些天文数字的费用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军事、外交和地缘利益,而且也是为了帮助盟国和战略伙伴对全球经济和军事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比如在东海和南海,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就在不断要求美国在他们和中国之间保持力量均衡;在中东,以色列和沙特长期以来都在要求美国遏制伊朗的核野心。

为了在经济,地缘和外交风险面前获取美国的对冲支持,许多国家往往都要大量的吸纳美元资产,一方面是为“美利坚帝国”昂贵的全球运作提供货币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关系微妙的时候示好以缓解关系获取支持(这一招中国经常运用)。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的联邦债券会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避险资产。

再次,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经济表现都和美国的贸易赤字成正相关性,说的朴素一点,也就是美国越负债越超前消费,这些国家的出口及经济发展的就越好。因此为美国的贸易赤字提供融资支持就成了这些国家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2012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达到了3151亿美元,是有史以来美国对任何国家最大数目的一个贸易赤字。(如下图所示)仔细的分析一下数据你会发现如果没有了美国,中国的全世界贸易结果将是赤字,想起中国是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这几乎让人不可思议。



与此同时,日本和德国也对美国保持数量可观的贸易顺差。 2012年,美国对全球的贸易逆差为5404亿美元,没有一个国家的贸易赤字能靠近美国的这个级别。说句不夸张的话,经济评论员经常讲的全球贸易失衡其实就是美国贸易失衡。美国把他的消费需求出口到全球,全球把他的产品卖到美国。美元的主导地位在贸易上就是美国消费需求在全球主导地位的体现,说白一点,一个出口立国的国家绕不开慷慨的美国消费者,因此他就必须接受美元。而这些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国必须大量购买美元资产(联邦债务等)以此来为慷慨的美国消费者的贸易赤字提供融资,而且购买美元资产有利于本币对美元贬值,增加本国出口竞争力。如果贸易顺差国抛售美元资产,美元就会大幅贬值,这对他们的出口行业将会有致命的打击。美元霸权是出口大国追求出口竞争力的必要条件,除非有一个国家的消费者能取代美国消费者在全球贸易版图中的主导地位,而唯一一个有此潜力的国家就是中国,只不过中国离内需型国家还有很漫长的一段道路要走。



再者,全世界主要贸易大国共有10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全球资本市场中只有美国联邦债券市场达到足够可以容纳下他们。有人会说日本国债市场比美国的大,但日本国债90%以上都是对内销售,封闭性太强,所以美国联邦债券市场便成了不二选择。有人会说,德国国债,英国国债和黄金不可以吗?他们的规模都太小,说句幽默的话,光中国的外储全部进去就可以把他们的价格送上月球了。



最后,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联邦债券)是全球金融体系最主要的流动性工具和风险管理和对冲的资产池。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联邦债券)的崩溃将会导致全球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危机,这一点可以从欧洲债务危机中的主权债务资产崩盘所引发的银行危机中鸟瞰。美元资产(特别是美国联邦债券)的崩溃将会导致围绕美元资产展开的套利交易(Carry Trade)的崩溃。另外巴塞尔协议Ⅲ使得货币市场(money market)的重要性更加显著,而美国联邦债券是流动性最高的货币市场证券和最重要的抵押资产。美国联邦债券的崩溃将会造成回购市场瘫痪,大大推高融资成本,导致流动性枯竭和窒息套利交易的空间。由此而产生的系统性市场恐惧将会使雷曼兄弟事件大规模出现,这也许将是全球金融体系所无法承受的金融海啸。



总而言之,只要“美利坚帝国”的宏观基础完好,美国消费者继续主导全球贸易版图,美元霸权就无法动摇,美国联邦债券就依然是最炙手可热的避险资产。美元霸权的终结是“美利坚帝国”衰弱的结果,而不是反过来。终结美元霸权就想拆掉一所房子,必须深刻的理解这所房子的支撑点在哪,否则,房子拆不好,砸死的可能是自己。

作者:公民经济学家吴迪

中国人的祖国情愫很成问题

如果查阅当年清兵入关以后,平荡中原的历史资料,会发现有很多当地人带路引领清兵抄灭地主大户的记录。大清三百年是中原汉人“祖国”沦丧的三百年。及至民国,那些前清遗民被迫割辫子,无论满汉又都嚎啕大哭、以头呛地、如丧拷妣。抗日战争八年,大部分国土被日军占领,伪军、汉奸几百万,还有伪政府。

仔细考查中国的历史,中国的版图大部分是由外族入侵合并而来的。秦统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从那时候起这个中央帝国就开始失去了扩张的活力,而转向保守。从秦开始建设的万里长城,长城就是中国人民屈辱的历史。国家残酷奴役人民,企图建立一道坚固的防线,保住国土和中央政权。一切以保住中央政权为目的,人民的福祉是在其次。以宗族为社会亚结构,宗族内部人口的持续膨胀,一方面是企图通过增加农业劳动力来提高产量,另一方面是排挤和压迫其他宗族,抢夺生存资料,造成村落间的械斗。在人口被迫不断膨胀,人口与耕地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国家整体走向贫困。国家人口的无法调节的增长、整体的贫困,造成社会的动荡、造成国家的军队维护稳定的开支增加、造成官僚体系膨胀、造成贪污腐化恶性发展,失去控制。这一切最终都仰赖于自然调节,比如大规模、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导致社会底层的暴动,导致平民对官宦地主财富的抢夺,导致新的王朝的建立和轮回。

这样的一个国家,整体的贫困、国家机器对贫民的恶性盘剥,官民的对立,导致了国家军队的主要功能是镇压暴乱。这几乎在中国历朝历代上演。在一次次农民起义成功建立新的王朝的背后,是无停无熄被镇压的暴乱,比如明朝的闯王李自成,消耗了国力以后,最终让北方小民族20万八旗兵吞没;比如太平天国洪秀全,消耗了国力,导致此后一系列外敌入侵;比如共产党毛泽东,武装暴动、武装割据,国民政府5次反围剿,消耗了国力,日本入侵。

这种暗无天日的生存环境和历史,首先表明在今天的大陆这块土地上,人活着的艰难,政府的昏溃无能、玩忽职守、只以掠夺百姓为业,毫无国家利益、人民福祉的责任感。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概只有毛左30这短短的时期里,国家政府一方面以更加严酷的剥削人民为手段敛集财富,另一方面明确告知人民,这些财富都属于人民的。历朝历代,国家和政府对人民的掠夺和剥削一刻没有停止,而且都是收刮到人民的生存线上,达到社会稳定线以下。在邓右30年间,一切回到既往的历史轨迹之上,毛左30年,一切国家通过一切财富属于人民的欺骗口号,巧取豪夺而来的财富,一夜之间变成权贵和其子女的私有财产。当人民站起来说不的时候,就刀枪坦克车的招呼。

在中国,国家和政府对待人民的态度,永远是防贼一般地防范暴动,高压压服一切怨言,人民只有任由宰割。中国人世代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世代都是抗官受辱的心态。这样的历史,能够榨出几滴祖国的乳汁呢?

这样的历史,能够榨出几滴祖国的乳汁呢?

来源: 文学城todayonly 于 2013-06-20


中国政府正在发动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

据外媒报道,昨天,中国银行间市场的交易参与者们经历了史无前例的一天:钱,从来没有这么贵过。

早盘,各大商业银行的同业市场交易部门开始以10%以上的利率吸纳存款,于是11点公布的隔夜利率和七天利率双双超过10%——创历史新高。短期资金近乎枯竭的情况下,场内场外的资金贩子们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借钱,如同泥牛入海。中午11点左右,隔夜同业利率一度在25%的位置成交,而隔夜回购利率(repo)更一度达到30%。“把高利贷直接搬到同业市场了?”一位基金经理感叹。

与资金紧张相对应的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价格暴跌,国债、央票收益率急升,交易所部分企业债跌幅超过1%。《华尔街日报》援引一位银行交易员说,多数机构早上只有一个任务:平仓。连中小投资者都开始用闲置资金参与国债逆回购——有的品种年化收益已经突破20%。

利率之高,吓到了所有参与者,托管银行不愿轻易结算。大额交易延迟,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券款对付(DVP)交易延迟,最后交易系统再次延迟半小时关闭,给银行提供时间找钱——这已经是一个月来的第三次。

高度紧绷的市场环境下,一点点流言蜚语也会让局势失去控制:中国当地媒体21世纪网爆出消息,称中国银行出现资金违约——作为银行间市场的出借方四大行之一,如果中行违约,其严重性将远远超过此前传闻的光大银行违约。

晚间21点,中国银行在微博上发布消息否认违约,21世纪网接近12点时,撤回新闻并致歉,几乎同时,同在21报系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下午资金已经以低利率从工行或国开行流出,相信是在央行指导下“维稳”。

在恐慌,谣言和绝望中,银行间交易市场的20日这天过去了,对很多银行交易员来说,今天大笔资金以惊人的利率借入,这也意味着过往积累的利润可能已经灰飞烟灭。

这场“钱荒”是从初夏6月6日开端的——那天,被认为是中国基准利率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开始突然飙升,隔夜利率从6日的5.98%飙升到8.29%,七天利率升至6.66%。

三年以来,中国短期资金市场的利率飙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年末季末或者春节,各大商业银行总会因为存款考核或者季节原因出现资金紧张——但极少在资金原本并不紧张的6月出现。过去,每每遇到这样情境,中国央行都会投放资金,平抑利率。但是,事情开始起变化。

消息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在两个月前向各大银行吹风:“不仅要过好日子,还要过紧日子”。6月银行间资金开始紧张后,有关央行将恢复逆回购或动用SLO工具投放资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传闻不绝于耳,更传出“四大行逼宫央行投放资金”的消息,但央行依旧淡定的持续每日20亿央票发行(回笼资金)令所有期待“放水”的交易者开始绝望。

让利率飙升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中国总理李克强两次讲话,6月8日和19日这位持有经济学博士的总理发表了“用好资金增量、盘活资金存量”观点——在讲话和随后官方媒体的解读中,明确传递出中国高层新的货币思路:放慢货币增长速率,迫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点评称:“倒逼金融机构去杠杆,挤压融资平台,在紧环境下淘汰落后产能。央行近期行为找到了高层依据。”

“央妈变成后妈了”——在这样的预期下,银行间市场的主要借款方:中小商业银行承受着最大压力,以高额利率吸纳资金,但在7月份会资金更加紧张的预期下,四大行也紧紧地捂住口袋,甚至进场争夺。即将到来的7月,将是银行转股分红、企业财政缴款之时。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如果央行继续“冷眼旁观”,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将会继续。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2013年初夏的银行间同业市场资金紧张,是央行有意为之无疑,但其形成的原因依旧有许多猜测和推论,中国管理层和央行试图进行哪种“中国式去杠杆化”,乃至进行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解释不一,可归纳为几点。

中国政府出手整顿论:在第一季度贸易出口畸形虚高,全世界都清楚背后通过贸易套利的作法后,中国外管局发20号文,严厉打击保税区和深圳香港的贸易资金套利,导致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大幅放缓,环比降七成,基础货币供应出现了下降。而上半年清查银行间市场债券违规,暂停丙类户的“债券风暴”,让银行间资金流动性再次趋紧。

热钱流出论:这个难以证实的说法几乎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5月以来,巴西、印度和东南亚诸国的股债汇市都遭遇重挫,资金正在撤离新兴市场的说法喧嚣一片,彭博报道,过去4年来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外流了3.9万亿美元。在中国高层主动调整的信号下,华尔街唱空中国的声音再起和人民币继续升值预期减弱,为热钱撤离的说法创造了语境。

美国东部时间6月20日,伯南克首次公布了QE退出的潜在时间表,这对于全球流动性的收紧,显然也影响到了中国资金市场。

央行去杠杆论:这是昨天晚上被提及最多的说法:中国央行在敲打“影子银行”。在2008年之后,通过大大小小的融资平台,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大跃进。2010年,贷款风险被警示后,各大银行通过理财计划和买入返售持有了信托权益等资产,大量同业资金投入非标准化资产。央行这次收紧,是对这些银行的“敲打”,逼迫他们尽快将表外融资回表,降杠杆,去风险。

银行期限错配论: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有些银行流动性管理出问题,热衷期限套利,造成了短期借来的钱,投入长期资产中,出现严重的期限错配,被投入到长期资产中,而因为货币乘数效应,长期资产又没有足够对应货币存放在各大银行。

另一种猜测是,在中国银监会8号文后,银行被迫动用自营资金购买投资非标准化资产,恰逢这次资金紧张,于是陷入前所未有的资金紧缺。

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监管层发动了一次压力测试,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试图逼迫各大银行将从资金空转和不良产能中释放出来,投向实体经济中潜在的优质资产,以解决中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资本错配问题。不过“演习”参与者们的表现,恐怕要令人失望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利率双轨制——存贷利率固定,但理财产品等民间融资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为求利润,受到高利率吸引,通过各种途径办法将信贷业务包装后投入高利率市场可能难以避免。发动一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会做出什么样的改革呢?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