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就在谷开来杀人案即将开庭之际,始建于1999年,坐落在大连技术高新园区、占地近三万平方米的哈根斯公司,投资一亿多圆人
民币的大连尸体加工厂的背景和黑幕再度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从1999年建厂至2003年间,大连尸体加工厂一跃成为世界最大,人体标本出口全球
获利最高的“特殊工厂”。为掩盖真相自称“尸体从国外进口”。但全世界人都知道,中共从1999年开始迫害法轮功后,大批法轮功学员被抓捕或失踪,直至
2003年辽宁省沈阳苏家屯医院活摘法轮功学员器官被曝光。人们才从惊愕中发现,这期间正是薄熙来在辽宁主政,谷开来在大连的律师“事业”如日中天的时
候。以下这篇文章实地调查是新浪网2005年10月26日转自2003年11月27日出版的《了望东方周刊》第2期。
关于人体标本的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分析的语言仍然在公开场合出现
“你的报道会造成什么影响你应该最清楚。”9月2日,德国独资企业、大连冯·哈根斯生物塑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峰在电话里对《了望东方周刊》记者说,“你又来大连了吧?哈根斯董事长现在德国。”
刘晓峰拒绝继续回答记者有关人体标本进出口以及展览的任何询问,“新闻采访的事情请与行政部芦淑华部长联系。”
2003年11月27日,《了望东方周刊》在创刊第二期以封面文章《尸体工厂调查》为题,对号称全球最大人体标本加工企业的大连冯·哈
根斯生物塑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根斯公司)及其董事长、德国公民哈根斯进行了采访;并披露了南京市苏艺生物保存实验工厂与江苏省部分医学院校及医院存在
地下尸源交易的事实。
其时,据南京市公安部门问询调查,2001年6月,日本解剖技术研究所以学术研究的名义与南京苏艺工厂签订了总价为338.4万元人民币的销售合同,购买人体不同部位的塑化标本162件。这批标本于2001年9月18日在日本东京银座展出,引起轩然大波。
而在中国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投资1500万美元的冯·哈根斯生物塑化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尸体收集、加工、运输和展览的全球化网络。
事实上,从生物塑化技术的创始人哈根斯2002年在英国伦敦亚特兰蒂斯艺术馆首次举行“人体世界”展开始,其所涉及的法律、宗教、伦理、科学和艺术之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产物,生物塑化技术在中国已经飞速发展,早在本世纪初,山东、上海、重庆、广东、湖南以及辽宁大连等地已有多家生物塑化标本厂,而中国却存在着相关立法空白:遗体捐献者立法,人体器官捐赠法以及人体生物塑化器官的销售立法等等尚未提上日程。
这种状况在《了望东方周刊》报道两年后,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关于人体标本的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分析的语言仍然在公开场合出现。
神秘工厂仍不为人所知
“七贤岭的人体标本加工厂?我从来没有听说过。”9月3日,大连市出租车司机老范告诉《了望东方周刊》。当天上午10时,老范开车带着记者在大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七贤岭一带转了两圈才找到这座工厂。
和两年前一样,占地近三万平方米的哈根斯公司仍是一个静悄悄的所在,红色的六层行政办公楼孤零零地矗立在荒草丛生的院落里,看不到人走动。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改变,哈根斯公司围墙外的大门上仍然没有挂一块厂牌。
两年前,哈根斯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雄心勃勃,计划在五年内追加投资2000万美元,并在厂区内再盖一座生产大楼。但从记者观察到的情况看,哈根斯公司似乎已经停止了基础厂房的再建设。
在大连采访期间,《了望东方周刊》曾随机在大连高新技术区附近抽样调查了十几名来往市民,几乎没有人知道在大连还有这样一家“独特”的外资企业,虽然,两年前《了望东方周刊》报道后,全国媒体曾广泛转载并作了后续报道。
“我是大连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我知道我们学校有一个生产生物塑化产品的公司,也去那里参观过。但我不清楚七贤岭还有一家德国公司,其实
生物塑化这种技术应用于解剖学领域对临床医学的教学来说是一项变革,我们学医的这些都懂。”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二年级研究生李玉玲告诉《了望东方周
刊》。
“我知道这家公司,听说生产什么人体标本,我拉过好几个外国人,他们都在那里上班。我一个哥们儿也在那儿开过班车,干了不长时间就换人了。听他说他们那里的班车司机经常换。”出租车司机老赵说,“既然是合法企业,搞得那么戒备森严干什么?”
事实上,与在国外进行人体标本展览时的高调宣传相比,大连冯·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在国内一直非常低调,很少在国内媒体上曝光,更不会做任何产品宣传。而哈根斯公司的企业网站也是英文网站,并没有中文版本。
质检部门的困境
“两年前,你们杂志对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的生产情况进行报道以后,引起了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大约是在2004年
过年过后,相关部委下派了一个调查组。对哈根斯公司的生产、产品进出口等环节进行了调查。”9月4日,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处李建训处长告诉
《了望东方周刊》。
据李建训介绍,该处对辽宁省进出口商品的生物安全性负责,主要对产品有无传染病进行检验检疫。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针对哈根斯公司入
境的尸体和出境的人体标本曾专门请大连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和辽宁省疾病控制中心的解剖学、传染病学、消毒学、生物学专家进行过生物安全性的调查和论
证。“论证表明,这些物品没有传染病,符合进出口生物安全的国家标准。”
《了望东方周刊》从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大连哈根斯公司自在大连市建厂以来,共从国外进出境人类尸体及人体标本13个批次,其中入境尸体八个批次。
“2003年11月《了望东方周刊》对大连哈根斯公司进行过报道之后,该公司只有两个批次的人体塑化标本出境,至今为止还没有人类尸体
再入境。其实对这些敏感物品的出入境,谁都不敢松懈,检验检疫部门是严格按照国家230号文件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特殊物品出入境的管理规定进行的。”李建
训告诉《了望东方周刊》。
李建训介绍,质检部门对哈根斯公司入境的人类尸体在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过程中,对每具尸体都标了号,人体标本出境时也特别注意是否与入境时的尸体数目相符。
“质检部门这样做是希望藉此能够监督该公司是否会有偷运中国尸源出境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不可能。因为出入境的尸体和人体标本都是按重量
计算批次的,而且该公司出境时的人体标本已经并不完全是一具完整的人体标本,也会有人体器官标本、器官或骨骼、肌肉切片标本等等。即使是完整的人体标本,
厂家进行生物塑化制作过程中也不一定完全采用这具尸体的器官,而很可能把另一具尸体的器官安上去。”李建训说。
他表示,事实上对厂家尸源及是否存在地下尸体交易这类问题的监管应该是公安部门的管辖范围,质检部门只对出入境的这类特殊物品的生物安全性负责。
据李建训介绍,目前哈根斯公司的尸源及人体标本在出入境过程中已经严格按照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进行,需到卫生部及国家质检总局办理《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单》和准出境证明;地方质检部门凭此受理报检,经检验检疫合格后,再发给《出入境货物通关单》。
关于本刊有关2003年11月时止哈根斯公司未拿到卫生部及国家质检总局的出入境批文就得到《出入境货物通关单》的报道,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解释是,“国家230号文件是2003年8月26日下发的,在此之前没有此规定。”
争议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生物塑化技术的国产化过程发展非常迅速。
1994年,大连医科大学教授隋鸿锦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研修,师从生物塑化发明人冯·哈根斯博士,专门研修生物塑化技术,隋最后也促成了哈根斯公司落户中国大连,担任哈根斯公司与大连医科大学合作的国内首家生物塑化技术研究所所长。
1999年,隋鸿锦出任大连哈根斯公司总经理,但一年后辞职,致力于民族生物塑化事业的发展,2002年6月,隋鸿锦成立了大连医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
据该公司网站介绍,隋鸿锦曾先后赴奥地利、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参加国际塑化技术学术研讨会,全面掌握并改进了生物塑化的各项技术,先
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厅、教育厅科技进步奖多项。2004年末,隋鸿锦被中国科学院下属的《科学时报》和科学网评选为“科普十大公众人
物”之一。
事实上,关于生物塑化人体标本的争议除了尸体及人体标本进出口是否符合中国现行法律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人体标本的来源是否合法;人体标本进行商业或科普展出捐献者是否知情,是否有悖于人类伦理道德等。
哈根斯已在日本、韩国、奥地利、比利时、瑞士、德国、英国等七个国家的20个城市进行了“人体世界展”,并引起巨大轰动。在展览进行期间,各种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医学教授从伦理角度提出了批评意见:
“死去的人不是什么展品,我们应该敬而畏之。”也有一些人反对天主教会对展览的批评,认为展览传达了科学启蒙和人体主义的思想。
全国展览
尽管哈根斯把“全球最大的人体标本加工厂”设在了中国大连,但他在2003年11月接受《了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便表示:并没有在中国举行展览的计划。这也是这家公司不为国人所知的原因之一。
但中国解剖学会和大连医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做到了。
2004年4月8日,经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解剖学会作为中国解剖学界的最高学术团体,在北京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主办了“人体世界科普展览”,大连医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则具体承办了此次展览,两院院士吴阶平为科普展览题了词。
此次共展出人体器官标本160余件,各种造型的整体标本17具。关于尸体的出处,承办方对当地媒体的解释是,用来做标本的尸体全部是通过有关部门合法渠道提供给医科大学用于医学解剖实验的,基本上是自然死亡的、无主或被弃尸体。
此后,该展览相继在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地举行,所到之处,褒贬不一。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陈克铨表示,这项技术绝非对遗体进行人
为的毁灭,而是这些死去的人在继续用自己真实的身体来为科学的发展做贡献,完全不牵涉伦理道德的问题。而该展览经卫生部和中国科协的审批,完全是为了科学
普及和提升人们对健康的关注。-
尸体工厂调查
(节选,原文载《了望东方周刊》第2期,2003年11月27日出版)
10月14日,冯·哈根斯(大连)生物塑化公司地下尸体冷冻固化车间。
100多个巨大的铁皮箱叠摞着,排成几个纵列。这些铁皮箱里装着用酒精及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着的人类遗体,每个铁皮箱上都用红漆标示了号码。
“这些人体标本都是进口的,每个铁皮箱里平均有两具人体标本。”在哈根斯向《了望东方周刊》介绍的同时,两个工人合力启开一个铁皮箱盖,两具被白色尸布包裹的尸体在溶液里漂浮起来,看不清尸体的面部和性别。
这些尸体从海路或空中被运到大连后,便保存在这里。车间对温度和通风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严禁吸烟,因为酒精和甲醛都是易燃品。甲醛还是一种慢性中毒药物,车间的墙上贴着“严防中毒”的白色警示牌,并提示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应戴口罩。
目前,哈根斯大连公司有一个研发中心以及固定、解剖、锯切、脱水、脱脂、定型硬化六个标本制作车间。
解剖和定型硬化两个车间是公司的核心所在。
尽管预先已有了心理准备,进入解剖车间时,一溜排开的20余张解剖台还是令人有一刹那间的眩晕。
解剖是人体塑化标本制作的重要环节,所有的人体塑化标本都必须以遗体为基础“原料”,解剖后再经过脱水、脱脂、定型硬化等一系列环节,尸体就成为了一具完整的人体标本,绝非一些媒体所说的“人造”,更不是某媒体所说的“塑料”制品。
解剖人员一言不发,聚光灯打在尸体的某个器官上,触目惊心。一个老人正在临窗的解剖台前用电锯切割开一具遗体的头盖骨,老人原为大连医科大学教师,退休后被返聘到哈根斯公司,负责解剖车间的工作。
这里的解剖技术人员几乎全部毕业于国内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系,30出头的生产部负责人丁娜女士便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已在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服务了三年。
“一样拿手术刀,医生救死扶伤,我们则是人体标本加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2000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王超对《了望东方周刊》说。目前他是公司尸体冷冻固化车间的一名技术人员。
“你更想看哪一部分?”哈根斯对记者介绍完人体塑化标本的制作流程后反问记者。“当然是固化定型车间。”记者回答。
“Very good!”哈根斯竖起大拇指,“你是第一次看人体标本吧?你很有勇气,我的固化车间才是创造的策源地。”-《了望东方周刊》记者于津涛/大连、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