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7月15日星期一

国务院参事夏斌:中国已存在事实的经济危机现象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于 2013-07-15

稳住经济局势 合理引导预期把握底线思维 促改革调结构

  作为决策者,现在应该不是去一般性地议论系统性风险防范的抽象问题,而是应尽快去寻找如何逐步刺破泡沫,逐渐冲销实际损失的具体对策,以防范大面积危机的突然爆发。

  目前的地方平台偿债缺口、房地产泡沫、过剩的产能,三个系统性风险是相互联系、互为传导的。只要某一环节出现较大的事端(包括若宏观金融政策去实施紧缩性刺激),风险会瞬间传导,资产价格即刻大幅缩水。

  要在确保不引起整个金融系统发生恐慌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纪律,统筹安排好信贷与理财两个市场的规模,逐渐稳住货币的增速。针对经济中不断提高的高杠杆、高负债状况,减轻危机因素的基本态度应是在稳住甚至下降利率中降低全社会的债务成本。同时运用包括暂时行政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限制地方政府、国企滥用资金。要特别把握好汇率和资本账户管理的改革力度。不要在汇率、资本管理改革力度方面,给国内消除泡沫、调整结构,制造额外的压力和负担。

  创新是持续保持增长的唯一动力。应全面梳理中国创新体系建设及一系列政策制度的调整。核心是打破国企的各种形式垄断和加强市场的制度建设和监管,真正塑造有效的竞争市场环境;想尽办法,减少各级机构的中间层层“盘剥”,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直接分配到第一线搞科研的个人手中,以全

  调动“体制内”、“体制外”各类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一、经济与货币形势分析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正趋于合理减速。

  由于过去几年经济改革的滞后,加上新近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效应显现还要有一定的时滞,因此,当前的经济增长轨迹总体上一时还难以摆脱由货币总量所左右的局面。但是,尽管增长轨迹未变,经济增速与货币的关系却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要看清楚未来经济的走势,是泡沫破灭、复苏反弹、还是降中趋稳,已不能仅仅根据前4年经济数据周期波动循环的特征来分析。恰恰相反,在多年累积的由过多货币投放所形成的中国泡沫经济中,货币调控的边际效应已出现明显的下降。今后货币政策如稍有不慎,中国经济走势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是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所必须持有的重要视角。

  当前的货币与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一是企业和政府的杠杆率在明显提高,货币总量是宽松的。今年一季度与去年一季度相比,广义货币M2增长由13.2%上升到15.8%,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长由-7.4%上升到58.8%,整个非金融部门的债务,由2012年的76.4万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91.5万亿元,增加15万亿元,增长近20%。由此静态地看,毫无疑义,货币总量总体上是非常宽松的。

  二是在杠杆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经济增速不是在加快,而是在放慢。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由去年一季度的8.1%下降到今年同期的7.7%。工业增加值由去年1-5月增长11.5%,下降到今年同期的8.5%。

  三是这么多钱到哪里去了?即根据以往的数据推测,同样的甚至更高的货币增长为什么不能推动同样的经济增速?有人认为,金融统计中存在重复的计算。但这是极少量的,主要的、大量的货币投放不可能在银行体系内“空转”,不管是用票据还是理财、影子银行等金融形式融通的资金,最终都是流向了实体经济。

  四是为什么货币总体上是宽松的,而一些企业、地方政府的资金却相当的紧张?甚至出现了6月20日同业利率一度升到30%的现象?表面上看这是金融问题,实质反映的是背后总体经济出了问题,国民经济的资金运用效益在明显下降。据测算,2005-2008年,1元社会融资量能带动4元GDP,到了2012年,1元社会融资量只能带动1.93元GDP。2012年,未扣除利息前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收益率为8.88%,但银行一般贷款的加权利率却为7.07%,如果算上各种理财、影子银行中的高利率因素,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实际上已接近其融资成本,有相当部分企业已低于融资成本。而在2013年5月,居民与企业的债务却已超过82.9万亿元,若仅以7%的利息测算,每年的利息就高达5.8万亿元(有人以非金融企业债务合计算利息,利息高达8万亿元-9万亿元),分摊到每月为4840亿元。也就是说,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企业除本来需增加一定的正常贷款外,在企业资产收益率接近甚至有些企业已追不上融资成本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其日常生产和投资活动而不“崩盘”,还需另外增加一块以偿还利息为目的的新贷款,才能维持整个资金链的不断裂。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2013年一季度GDP增速比2012年一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但社会融资总量的增速却是同比上升64.2个百分点的原因。

  银行资金紧张背后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出了问题。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实体经济过去大量的投入,其产出在显着减少,有的没有现金流,有的企业收入不用说本金连利息也抵付不了,有的甚至已资不抵债。但是现在这些企业没有破产,仍能维持,靠的是央行事实上在支持金融机构道德风险下的信用过度扩张。

  具体说,在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在库存指数创今年最低位47.4%的情况下,4月份应收账款上升到8.5万亿元,同比增加13%。产出形不成收益,企业为维持最低限生产,靠的是银行不断增加贷款。

  在基础设施领域,过去的在建工程要继续,新一届政府的新项目又已开工,而长期以来可以靠土地收入作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最近由于新供地指标未能预期实现,土地收入在减少,只能转向高息债券、理财市场,有的地方甚至伪造假财务报表进行“非法集资”。这些项目投入基本没有收益,只能靠不断从银行“借新还旧”来维持。

  在房地产业,相比前两项投资领域,情况相对好些,但这是在房地产市场的长效调控机制未到位、政策“乱象”较多,整个社会对房价不断上涨的预期基本还未消除的情况下勉强实现的。其中,不排除有些房企有利润,继续扩大土地储备、以土地抵押扩展贷款。同样不排除像北京等地,在政府强行限价售房政策下,银行、开发商却共同看好周边房价预期,导致旧楼盘未竣工,新楼盘又开工,旧贷款未收回,银行仍愿意增加新贷款。但是,这一切如果遇市场预期一变,情况马上就急转直下。

  二、观察与判断

  1、当前中国已存在事实上的经济危机现象。危机爆发意味着一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失业增加、企业与居民财富缩水、经济萎缩。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事实上已资不抵债,有些企业明显在玩庞氏骗局,靠借新还旧在维持。这些问题已不是日常所说的“不确定性意义”上的风险问题,而是本应在危机中解决的缩水资产负债、“市场出清”的问题,现在只是危机没引爆,坏账未暴露而已,靠的是多发货币来掩盖。因此作为决策者,现在应不是去一般性地议论系统性风险防范的抽象问题,而是应尽快去寻找如何逐步刺破泡沫,逐渐冲销实际损失的具体对策,以防范大面积危机的突然爆发。

  2、泡沫为什么没破、危机为什么没爆发?因为目前整个中国社会存在相当程度上的道德风险。即市场、投资者、企业包括银行都普遍认为,地方融资平台的偿债缺口,中央政府最后会救的;对于房地产市场,不相信政府敢一步调控到位;央企的垄断地位和地方政府导致的资金错位配置又一时难以撼动;迄今央行的货币供应不敢也并没有完全回归常态。这些决定了市场、投资者、银行、企业对经济增长轨迹的预期都没有改变。大家心照不宣,靠着这个可怕的预期,想搞项目的照样敢去大量借钱,有钱想投资的照样敢把钱大量借出。但是,银行同业市场“6·20事件”表明,流动性最终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预期,信任和预期是可以瞬间变化的。一旦预期一变,传统的流动性即刻烟消云散,危机马上爆发。

  3、危机爆发会怎么样?目前的地方平台偿债缺口、房地产泡沫、过剩的产能,三个系统性风险是相互联系、互为传导的。只要某一环节出现较大的事端(包括若宏观金融政策去实施紧缩性刺激),风险会瞬间传导,资产价格即刻大幅缩水。其结果,将对全国城市居民和中产阶层经过30多年改革积累的大量财富形成巨大的威胁。若财富严重打折,将会对整个社会、政治的稳定带来难以想象的冲击。

  4、如何评估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增长?根据以上分析,讨论当前的经济形势,焦点与担心已不能仅限于增速下滑后的就业问题。因为如果政策不当或增速过度下滑本身,就会引起除失业问题之外的一系列企业破产、不良贷款突升等危机现象的突然爆发,这是更可怕的。所以当今讨论增长问题,不要为经济增速增加或减少0.5个百分点困住自己。而是要有“底线思维”,要有“预期思维”,要有“危机思维”,即既要加快改革,通过改革尽可能地去挖掘一切合理增长的需求潜力,又要准备好危机爆发或逐步刺破泡沫时的对策。因为目前的经济局势及增速已不简单取决于出口、投资、消费等变量,在预期很脆弱的时期,完全可能由于金融政策的稍有不当而引起形势的急转直下。即偶然的、个别的事件都会马上改变人们的预期,会即刻引起资金链中断的连锁反应。一句话,当前的中国经济,不整顿,早晚要出事,但是整狠了,马上就出事。

  5、如何防范市场预期的突然转向?防范市场预期的突然转向,应是下一步经济工作的首要考虑。政府应通过各种措施,向市场明确地表明,在总体政策把握上,会想方设法采取包括运用巨额外汇储备、巨额国有资产和“国退民进”等措施,稳住经济局势。同时,会坚定不移地加快改革,挖掘中国仍存在的相对较高的潜在增长因素,以时间换空间,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首先,不让整体泡沫破灭。其次,确保在整体泡沫不破的同时,大力整顿经济,真心实意加快改革步伐,培育新的增长因素,以引导社会形成合理的预期。即通过整顿与改革,在逐步消除泡沫、消化多年累积的包袱中,在大国经济体中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率。

  6、稳住经济局势的基本对策。首先,政府应基于对经济中危机因素作出客观的、不回避的判断基础上,向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深刻的结构调整时期。要让市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调整,意味着经济增速要合理下滑;调整,意味着要付代价,要过一段“苦日子”,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要破产;调整,意味着要改革体制、培育新的增长因素。为此,政府的政策信号要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不宜再从“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防风险”这一体现统筹思想和全面布置工作任务的角度,提面面俱到的要求,这容易让人引起误解,继续存有幻想。

  未来明确的信号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政府将会尽可能采取各种改革措施,包括运用巨额外汇储备、“国退民进”、扩大财政赤字提高民生水平、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等措施,扩大各类有效投资,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以挖掘中国增长的潜力。二是考虑到央行不能再无节制地提供流动性、美国已准备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3),国内外经济环境给我国主动进行整顿与调整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必须主动地、逐渐地去释放泡沫风险。遵循市场规律,严肃市场纪律,对一些资不抵债的工商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坚决实施并购、关闭措施。三是对拟关闭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公众债务问题,借鉴1997年亚洲危机后我国政府关闭一批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农信社、互助基金会等机构的经验,依法处置。处置中会讲究策略,分类部署,安排好对个人合法债务的救助政策,将整顿经济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在最低的范围内。通过整顿与改革,慢慢引导市场预期向合理的方向转变。

  三、具体政策与建议

  配合国务院和监管部门近期已出台的财政金融支持结构调整等各项政策措施,在此补充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金融政策。1、在确保不引起整个金融系统发生恐慌的前提下,强调市场纪律,统筹安排好信贷与理财两个市场的规模,逐渐稳住货币的增速。2、针对经济中不断提高的高杠杆、高负债状况,减轻危机因素的基本态度应是在稳住甚至下降利率中降低全社会的债务成本。但考虑到目前地方政府、国企软预算的关键是不计较资金价格的现状,为了在减轻社会总负债成本过程中不导致资金配置新的不当,同时应大胆运用包括暂时行政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加强信贷、理财资金的各种结构性配置。3、面对美国经济复苏形势的趋好背景,近期要特别把握好汇率和资本账户管理的改革力度。市场化是该两项改革的方向,但在未来若干月内外部美元经济看好、中国内部泡沫隐患未基本消除、正处破灭边缘之际,短期内,应取震荡中基本稳定的汇率政策、更为谨慎的资本账户开放态度。不要在汇率、资本管理改革力度方面,给国内消除泡沫、调整结构,制造额外的压力和负担。4、应准备好个别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而不影响金融大局稳定的预案。5、资产证券化方向应鼓励,但要防止浑水摸鱼。对已确定的贷款损失,应按规定抓紧核销,严格把关,不允许将坏账搞资产证券化。对已形成实际损失的资产搞资产证券化,名为分散风险,实际上只能是扰乱金融秩序。

  财政政策。面对中国经济高杠杆、高负债率下的弱增长态势,面对企业税负和利息成本占GDP的30.6%的畸高状态,在结构调整中,财政政策要优于货币政策。一是国家财政要为个别地方政府已造成的实际损失买单作好政策准备。否则,整个市场难以“出清”,经济难以正常运行下去;二是要想法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在企业筹资、民营投资等各个环节,“放水养鱼”,抓紧降低税负,刺激生产;三是若现有制度下的财政收入规模仍难以支撑结构调整的支出需求,应抓紧合并安排财政预算与国有企业资本预算,启动局部“国退民进”改革的试点。

  投资政策。在目前简政放权的同时,应通过一定的手段(或发动“体制外”力量),全面督查各部委对国务院曾公布的“新非公36条”的落实细则,限时出台《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改革版,尽快刺激民间资金扩大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领域,以替代、弥补短期内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投资不足。同时对长期议而不决的PE等私募投资政策,“快刀斩乱麻”,在尽短的时间内,明确一律按成熟市场体做法,放宽税收、监管等政策。

  出口政策。加快放宽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以外汇、人民币的双币对外特别是对东盟十国、非洲、拉美各国的投资与贷款限制,尽可能鼓励绑定对方国进口中国货物,从需求方面扶植中国出口(即无需公开的“类马歇尔计划”)。

  消费政策。在农村,应加快推广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试点,让农民的土地收入尽快回归农民。不能一步到位的,可以制定分步改革的办法。在城市,应明确有关部门制定解决提高城乡居民医疗、养老、教育等保障水平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与时间表。

  控通胀政策。适当加快个人居民用人民币换汇、境外投资与消费的步伐,以释放国内过多货币存量和转移巨大通胀压力,同时提高国民的净福利。

  房地产政策。坚持坚决打击投资炒房、确保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确立中国房地产市场走以消费品为主导的发展道路,应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建立长效制度的坚定不移的方向。但是,在中国经济泡沫破灭即在边缘的时机,当前稳住房价、不让其出现暴跌,是一种无奈的、也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必须坚持的首要方针。在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不失时机,抓紧对第一套购房等刚性需求,在首付比例、利率上的大幅优惠支持;加快对低收入群体租房保障的各种形式补贴制度的落实;加快相关供地指标的及时供给;加快住房信息的全国联网。同时,不排除看准时机,逐步推出加大持房成本和卖房交易成本的政策,立足于长期,从根本上遏制过度投机炒房的行为。

  就业政策。针对今年699万及今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政府除采取鼓励大学生的创业补贴、贷款担保与贴息、创业税费减免的一次性求职补贴、见习期间生活补贴政策外,政府应在总结过去若干年高等院校大跃进式“扩招”、专业设置滞后市场需求教训的同时,紧急拨付一定的资金,鼓励毕业生参加1-2年改变求职方向的“回炉”教育,一方面延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改变大学生求职方向,重点培养经济建设中急需的大批操作技能性人才。

  创新政策。创新是最终决定一国谁能最快走出全球经济危机并持续保持增长的唯一动力。尽管创新转化为生产力有一定的时滞,但是当下的中国,同样应抓紧反思全社会科研投入不少、创新不足的教训,全面梳理中国创新体系建设及一系列政策制度的调整。核心是打破国企的各种形式垄断和加强市场的制度建设和监管,真正塑造有效的竞争市场环境;想尽办法,减少各级机构的中间层层“盘剥”,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直接分配到第一线搞科研的个人手中,以全面调动“体制内”、“体制外”各类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作者:夏斌。本文成稿于2013年7月5日,作者为国务院参事、南开大学国家经济研究院院长)

周永康平安到站下車,就萬事大吉了?

《調查》徐長發 方延鴻

周永康保薄、王是爲了保自己

知情者稱,周永康一再竭力降低對薄熙來的刑事指控並保護王立軍,甚至要與令計劃結盟,是有其原因的。

周永康和薄熙來在北京、重慶和成都五度會面,詳細商討薄熙來接掌政法委並在兩年內,迫使習近平下台的計劃,包括媒體抹黑、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動用安全力量對習下手。周永康支持薄熙來和王立軍從德國購買最先進的竊聽裝備,監聽常委很多交談;他還同意薄熙來收集習近平、溫家寶、汪洋和賀國強的黑材料,準備進行輿論抹黑和攻擊。薄熙來和王立軍定期和周永康分享竊聽來的關於常委及其秘書和家人的信息。

四川和中石油的信息來源稱,在薄熙來大力幫助下,周永康的兒子周斌攫取了200億人民幣的財富。僅薄熙來就在重慶給了周斌價值400億人民幣的項目,使周斌賺了近100億的利潤。周斌還收取巨額的賄賂、商業交易佣金以及他幫助的官員送上的現金。這些賄賂不包括他轉移到海外賬戶的現金和地產。周斌在北京一地就有18處房產,包括東、北、西郊區的宮殿式豪宅,其中一處豪宅,未裝修就價值高達2億人民幣。周斌投桃報李,大力促成了中石油系統、重慶和四川眾多官員的陞遷。

周永康夫人賈曉燁在央視二台做編輯,比周年輕28歲。她也是幫別人陞官而撈了15億元。已經被捕的前公安部長助理鄭少東在廣東時,為了陞遷,通過黃光裕和連釗送給賈10億,鄭、連兩人對此已經供認。在節假日和賈曉燁的生日,薄熙來和王立軍都送過賈現金和珠寶作為禮物。

周斌還涉嫌介入司法案件收取錢財。在甘肅、山西、遼寧,他“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使一些難以置信的重大案件未獲應該的審理。例如,最高院有個案子,警察用開水從頭到腳的澆嫌犯,致其被活活燙死,但周斌在拿到1億元好處後,擺平此事,涉案警官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薄熙來和王立軍掌握著周永康參與政治密謀的衆多證據,也掌握著周和女人淫亂的音頻和視頻證據,還掌握着周永康的兒子周斌涉經濟犯罪的證據。因此,受到他們的要挾的周永康不得不保護薄熙來和王立軍。

博訊網援引消息人士報導,薄熙來被“雙停”後,周永康向中共高層和幾位元老遞交了書面檢查,承認在薄熙來問題上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沒有認識到薄熙來夫婦犯有如此嚴重的刑事罪行。不過,他也聲稱,他並未參與薄熙來夫婦陰謀,他與薄之間的關係並未超出正常的工作關係。

但消息人士表示,中共高層已經掌握一些周永康與薄熙來夫婦特殊關係的證據,包括在王立軍出逃美領館之後,他立即私下通知薄熙來,要薄立即不惜代價將王撈出來;之後,又將中共高層對薄熙來的處理分歧,密報薄;甚至在2012年“兩會”期間,公開力挺薄熙來。

周永康雖然在書面檢查中承認,他向薄透露了王立軍出逃美領館情況,要求薄立即將王弄出來,不過卻說自己這樣做,是出於維護國家形象與安全,而不是為了幫助薄熙來掩蓋真相。

在政治局會議上,周永康做檢討時甚至還流下眼淚,但他仍試圖為薄熙來所涉嫌的謀殺、經濟犯罪、篡權、政變企圖等等罪名開脫,同時,還試圖以“有立功表現”來為王立軍求情。

平安著陸就萬事大吉了?

中共十八大之前對周永康不利的傳聞一浪高一浪,顯示中央高層的內鬥到了白熱化程度,但是說到底,確保十八大順利舉行是重中之重的大局,周永康強撑著,總算熬到了在大會上平安交班。

許多人以爲,十八大落幕了,周永康也下台了,新班子新人馬的當務之急是新政開局,舊章節暫時是翻過去了。分析人士還認爲,中央新老高層與周永康達成某種交易,在逼迫他讓步的同時,對他也有所許諾,讓他閉嘴養老,不得再搞“地震”。

然而,卻突然傳來消息:李春城落馬。

李春城,是剛當選的中共十八屆候補中央委員,是四川省委副書記、成都市委書記,是周永康提携和重用的黨羽。他曾在十七大被取消中共中央候補委員資格,但是在周永康強力拉拔下,中共十八大上重新進入中央候補委員隊伍,於是有人以此判斷,周永康雖然到點下車,但是畢竟地位還沒有根本動搖。

誰能料到,十八大剛過不到一個月,2012年12月13日,新華社報導,中組部有關負責人證實,李春城涉嫌嚴重違紀已被免職!這對於周永康來講,實在是個非同小可的壞消息。

知情人透露,周永康之所以積極出手拉拔李春城,和李對周家人在四川的生意格外關照有相當大的關係。

李春城,1956年4月生,遼寧海城人。在擔任共青團哈爾濱市委書記時,結識時任黑龍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的韓桂芝,得到韓的充分信任。韓後來陞任黑龍江省委組織部長、省委副書記期間,對這位愛將一提再提,陞任哈爾濱副市長。1998年在韓的大力推薦運作下,調任成都市副市長。

不久周永康到四川任省委書記。同樣都是“外來戶”,李春城很快取得了周永康的青睞,周提拔他當四川省瀘州市委書記,接著又調回成都擔任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並讓他當上十六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六大後,又陞任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


周永康保不住馬仔李春城。

十六大後,李春城看到團派勢力強勁,於是向團派積極靠攏,但一時無法取得胡錦濤等團派大佬的充分信任。2004年,韓桂芝案發,李春城牽涉進去,落得個“舅舅不疼姥姥不愛”,最後還是周永康出面,以在十七大上取消中央候補委員資格保住了安全和職務。

《明鏡月刊》報導,周永康兒子周斌去四川,李春城必提前安排好秘密行程,悉心接待。對於周公子在四川的投資事務,李也大開綠燈,照顧有加。周永康家人在四川搞的加油站項目,可謂是“吃得準,吃得狠”,充分利用了周永康在四川、石油系和國土資源部都曾主政的資源。

海外媒體去年曾報道,原公安部長助理鄭少東向中紀委交待問題時,涉及周永康兒子打著周的旗號,在周工作過的地方或部門大搞權錢交易,包括染指石化項目、土地項目等。周便設法干涉中紀委調查,最後不了了之。

有人說過,李春城是周永康地位的晴雨計、風向標。現在這個晴雨計倒了、風向標塌了,那麽,灰頭土臉的周永康會如何?(《調查》特刊第四輯)


訂閱《調查》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store/115484?apKey=fedd22f528

王震的三兒子王之是中國IT的“教父”

《新史記》陳亦凡

王震的三子王之的官方簡介稱:1942年5月26日生,湖南瀏陽人,哈軍工導彈工程系八期畢業生,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家級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著名將領王震將軍之子。中國第一台電子電腦發明人,原電子工業部計算機工業管理局副局長、長城電腦集團公司董事長,被稱為中國IT業的“教父”。

比二哥王軍小一歲的王之,跟二哥一樣也是在1960年7月進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專業為導彈工程。1966年2月畢業後,王軍到江南造船廠工作,王之則進入航太工業部五院任技術員,後來當上工程師。

1979年,王之調到電子部電腦管理局,從此踏上了IT之路,一幹就是25年。

1985年6月,已是電腦管理局副局長的王之,率領微機開發小分隊成功研製出中國第一台中文化、工業化、規模化生產的微型電腦——長城0520CH,在全國電腦應用展覽會上正式發佈,其性能超過當時IBM的PC和NEC 980,成為中國國家電腦工業發展史上最具歷史意義的里程碑。

1986年王之從副局長的位子上“下海”,擔任中國電腦發展公司(1988年更名為中國長城電腦集團公司)總經理。此後,從總經理到董事長,王之18載將長城一手帶大,成功地把長城變為擁有四家上市公司的集團企業。

因此,王之也被外媒稱為“第一個讓Bill Gates停下腳步的中國人”。在上世紀中國IT業的起步階段,王之做出了巨大貢獻。1986年,王之籌建創辦了長城集團深圳的研發、生產基地,創建了中國最早的PC生產企業,長城也成為了中國最早的電腦品牌。1987年5月,第一台國產286微機“長城286”在北京展覽館正式發佈。

從1986年到1996年,十年時間,王之和他帶領的長城,為中國的IT業做了大量有示範性、啟發性的工作,帶領全體員工將長城集團從一個只有300萬債權的小型企業發展成為國內著名高科技企業集團。

http://a1.att.hudong.com/58/05/01200000033870123858057005452_s.jpg
王之

據說,王之的書櫃上一直端正地擺放著父親在1991年給他的題字:“向美國、日本電子科學技術比賽。爭取上進,拿到世界冠軍。”官方媒體稱,不可否認,王之是個“有背景的人”,但王之沒有向家庭伸手,他用自己的雙手打造出中國的IT巨艦——長城品牌,為國家也為他自己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在上市公司董事長持股市值排行前20名中,王之因持有總值達233萬元的深科技股票而位列其中。

2003年王之把長城PC業務過繼給神州數碼,這是王之IT生涯的一大敗筆,也是其壯士斷腕般氣魄的出彩之處。

王之的理論是:用一個新管道比改造一個舊管道成本要低得多。長城PC業務的下滑最關鍵的原因就是管道問題。改造管道不像改造工廠那麼容易,加強管理、改變流程,很快就能看到產量上升、成本下降的效果。管道改造可不這麼容易,從簡單的例子來看,戴爾的模式擺在那裡,為什麼別人都學不來,只有它能做好?一種市場模式決定一個管道,後天很難改變。
神州數碼是從聯想分出來的,它對市場的理解、對客戶的理解、對用戶心理的把握,有一整套的市場行銷的策劃,能夠很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且對經銷商的管理比較嚴格,所以神州數碼在銷售市場上比較強勢。用神州數碼的銷售管道來賣長城PC,只要能把產品賣出去,何樂而不為?王之從長城PC銷售危機中找到了商機。

王之一方面在PC業務方面打造新一代的家用電腦,另一方面放棄長城集團對“湘電腦”的控股權,徹底剝離PC業務,悄然成立筆記本事業部,意欲換個方向謀突破。同時,長城集團與另一大股東中信一起向寬頻業務增資10億,並攜手聯通,力爭要在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強大寬頻攻勢下站穩寬頻第三極的位置。

20年的打拼,使王之成為IT的傳奇人物,人們可以聽到關於王之的種種傳聞。2004年,王之卸任長城集團董事長——在長城的事業突飛猛進之際,功成身退。他說:“能夠留下一個圓滿的結局,為後來人奠定良好的基礎,是最好的離開方式。”

王京陽是王兵的兒子,是王震的長孫,被稱為中國IT界的青年才俊。有官方媒體恭維稱,王京陽“眉宇間的英氣有著老將軍的剛毅”。他受過良好的國外教育,擁有加拿大名校約克大學電腦和數學雙學位。(《新史記》第12期)

-----------------------------------------------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4/%E6%96%B0%E5%8F%B2%E8%A8%98-13%E5%B0%81%E9%9D%A2%E7%B6%B2%E7%B5%A1%E7%94%A8.jpg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华尔街投资策略师:我刚去了中国,情况不容乐观

Byron Wien:我刚去了中国,情况不容乐观
文 / kylink 2013年07月14日 来源:华尔街见闻

华尔街资深投资策略师BYRON WIEN在其最新的月报中谈到其6月为期两周的亚洲之行时表示:这段旅程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过去几年那里满是乐观情绪,如今你却能感受到忧虑和不安。
该月评主要围绕着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炙热的红色经济体”是如何冷却下来的?

以下援引BYRON WIEN文:

    亚洲的关键问题无疑是中国。尽管中国官方给出的第一季度GDP增长数据是7.7%,但有些人认为实际增长要低于这一数值。我一直密切观注中国的用电量数据,虽然这是一个波动性很大的指标,但它一直徘徊于个位数的低位区间,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比许多人认为的要慢。

    2013年前五个月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同比增长仅为1%,而2012年的FDI是下降的(自2009年来的首次下滑)。

    几年前,中国的主要问题被认为是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空城论及地产崩盘的预测被屡屡提及。但这些都没有发生,对100个主要城市房地产住宅价格的调查还显示了一个清晰的上升趋势。

    当前中国的主要问题是银行的不良贷款和所谓“影子银行”。金融体系的这一问题早已存在,但央行为保持银行正常运作一直慷慨给予流动性支持,即使相当大比例的贷款可能违约。近期银行监管当局决心限制这些不负责任的贷款,这也引申出了进一步的问题:失去了信贷宽松,中国经济是否还能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银行间拆借利率在6月上涨13%,投资者开始担心信贷紧缩时期的来临。中国资深经济观察家的普遍的看法是,对银行体系施压是中国新领导班子企图把经济拉入长期稳健轨道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措施还将包括严厉的反腐等。但即使是乐观分析人士也认为,变化将是缓慢的。

亦有其他迹象显示出中国经济的疲软,PMI从5月份的49.2下降至48.3,表明工业活动进一步放缓。中国央行调查也显示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的全线走弱。

事实上,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不只是试图清理当下经济。他们还试图让经济另寻出路以减少出口依赖。

中国两个新领导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重新平衡中国经济。为了提高出口及建立硬通货储备,中国对国有生产型出口企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和基础建设。消费占GDP的比例一再下滑,从1999年的46%下降到2010年的35%,而投资占比则达45%。2010年9月推出的五年计划中设定了一个目标:使消费者回至45%,并减少投资支出。但进展甚微。老年人为养老节衣缩食,年轻家庭为孩子教育和买房节省开支。若没有鼓励措施刺激消费,很难达到重新平衡经济的目标,将不得不继续依赖出口增长。与此同时,欧洲仍处于经济衰退,美国经济增长只有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放缓,出口数据可能继续令人失望。

中国新领导人表示,他们专注于实施改革,首要目标并不是实现较高增长水平。
从这两句话中不难看出中国在发生着什么:他们不想冒险吹破房地产和信贷的泡沫,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可持续的增长。

然而,经济平衡的措施却同样使中国处于危险之中。BYRON WIEN表示:

    总的来说,考虑到中国蒙上阴影的前景,我觉得亚洲投资者有些过于自信了。虽然他们不再显示出前些年的盲目乐观,但他们仍相信自己掌握天时地利。 潜在的威胁在于中国或面临危机:走出校园的年轻人缺乏就业机会,不良贷款和央行的强硬作风可能导致银行系统崩溃,以及政治行动……局势是脆弱的。 这与过去几年“经济会无限期强劲增长”的氛围截然不同。

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非投资建议。 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华尔街见闻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839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