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舆论高估了薄熙来的事情在中国政治中的地位。薄熙来被依法依纪查处,确实有其轰动性,但它只是中国政治生活正常节奏的一个意外,而不构成对中国政治体制和国家路线的冲击。
围绕薄熙来的事情,中国公众兴趣最集中的那段时间已经过去。社会舆论在恢复常态。在今天的中国,公众注意力很难在一件事上持续停留。
然而一些西方主流媒体却对这件事表现出罕见的热乎劲,连日推出“重头报道”,讲述把这件事展开的各种“故事”。这些充满细节的故事大多没有可信的、能够说出来的信息源,但都绘声绘色,在调查薄熙来尚无结论的官方信息空档期,它们大行其道,对部分公众的认识做先入为主的灌输。
当这种故事越积越多时,我们已经很难对它们做细节真伪上的分辨。它们形成的总印象显然更突出。
首先,西方舆论做这些报道的特殊热情告诉我们,他们高估了薄熙来的事情在中国政治中的地位。薄熙来被依法依纪查处,确实有其轰动性,但它只是中国政治生活正常节奏的一个意外,而不构成对中国政治体制和国家路线的冲击。因此这种轰动注定是短时间的。
西方一些人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偏见很深,在他们看来,中国政治就是已经爆炸的和没有爆炸的雷区总和。他们完全理解不了中国政治和国家这些年高度发展之间的正向关系,不相信中国的前进首先是中国政治强大护佑的结果。他们认为中国的发展只是这个国家的一时侥幸。
第二,西方一些人夸大了薄熙来个人对中共整体执政作风的破坏力。薄熙来是否有严重腐败行为,有待中央的最终调查结论。但薄不代表中国所有的干部队伍。这些年领导干部中确实有一些腐败分子被揪出,中央严惩腐败的态度旗帜鲜明,全社会积极参与监督。严重腐败而不受惩罚,今天的中国不会允许任何人有这样的预期,无论他的官位有多高。
西方世界知道薄熙来的人不多。知道重庆这个地名的人同样不多。西方主流媒体拿出这么多资源报道薄熙来的事情,这从新闻学和市场利益的角度看并非是顺理成章的。
也许这些西方公众很难完全听懂的故事,最适合讲述一个政治上“稀奇古怪”的中国。它们给西方公众带去的并非什么值得记住的信息,而是对中国最新的负面道德感受。
由于互联网提供了开放的信息空间,西方主流媒体对薄熙来事情的报道,将中国人也纳入了重要的预期受众。最近围绕薄熙来事情以及各种后续性传言,发端于西方主流媒体和境外网站的越来越多。境外舆论表现出影响中国人看法的强烈意愿。
薄熙来事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大体都已发酵过去了。下一步对他的查处更多涉及他本人的命运,这同样是严肃的。
没有任何西方媒体的爆料能比中央的调查更负责任。中央形成结论需要一定时间,这首先是对涉案人个人的负责,也是对党纪国法的负责。等待中央的通报,而且将中央的权威信息作为认识事件的基础,这应成为我们的理性态度。
薄熙来的事情来得很突然。希望它能给中国社会带来新的成熟和新的定力,而不是在各种似是而非传言面前的茫然和不知所措。
中共原重慶市委書記和中央政治局委員薄熙來被貶官去職之後,大陸很多網民(特別是大連和重慶的網民)對北京以刑事犯罪為名拿下薄熙來表示極為不滿,認為薄
熙來是被誣陷的,是中共政治抹黑運動和權爭的受害者。在這些網民或挺薄粉絲們眼裏,薄熙來是一個為民謀福利的「父母官」,是用實際行動遏制社會財富分配不
公的「英雄」,等等。而從這些網民的言論中,外界則可以解讀和體察到他們「挺薄」的個中原由和中國政治及社會中的一些積重難返的問題。
貧富懸殊日劇,百姓怨聲載道
薄熙來在重慶「打黑」,儘管手段很不地道,但他抓殺富豪及官吏,卻給老百姓出了一口仇富嫉官的狠氣。另外,薄熙來不僅殺富,還大打民生牌,搞濟貧運動,推
動社會福利政策,大力建設經濟適用房和整頓社會治安等,深得民眾的擁戴與支持。在重慶和大連,老百姓大都對薄熙來的政績持肯定的態度,認為薄熙來是中共領
導層中難得的一個實幹家。
從民眾肯定和擁護薄熙來推行的民粹主義政綱來看,自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結構性問題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民眾不能承受的地步。貧富懸殊和官商勾結
警匪一家等不公平不公正現象日趨嚴重,普通老百姓衣食住行和醫療等基本生計沒有保障(如有網民所稱,百姓「吃不起肉、看不起病、買不起房」),嘗不到經濟
騰飛的甜頭,且日益被邊緣化,成為社會忽視與拋棄的群落。這些嚴重的民生民權問題是中國大陸社會分裂和不穩定的源泉,如不遏制,將是中共今後政權的一個致
命隱患。
大陸很多網民力挺薄熙來,也是他們對這些社會問題和北京現行政策不滿的一種發洩。有的網民稱,薄熙來尋求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的施政綱領是在「拯救中共和中國的改革」,認為中共的高層「已經嚴重背離」了廣大民眾的利益和願望。
4月24日,博訊網站收到和發表了來自所謂「人民聲援運動」的一封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公開信。該公開信呼籲民眾簽名支持薄熙來,對中國共產黨
「違法」拘禁薄熙來的行動提出抗議,並表示「人民聲援運動」將對此展開堅決地鬥爭。可見,薄熙來注重民生民權的所謂「重慶模式」是有一定的民意基礎的,他
在中國仍有很高的人氣。這也是北京害怕和除掉薄熙來的一個原因。
官員貪腐成風,世人見慣不驚
在現實的中國官場,官員和政客貪腐是司空見慣的事。無官不貪,不貪不為官,已經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了。老百姓對中共官員的貪腐問題已經習以為常,見慣不驚
了。因為他們知道,中國已經沒有清廉的官員和政客了。不管是所謂的「新左派」的官員還是「右派」(改革派)的政客,他們當中很少有人不貪和不腐化的,只是
多少與多大的問題而已。
現在,要想在中國大陸當官,就必須拿錢去買,不同級別的官其價格也不相同,有錢就能買官,無錢就當不了官。也就是說,任何官都可以買,小到村長,大到中央
級別的職務,連人大代表的資格都可以拿錢買到。在這種全國上下一片貪腐的形勢下,老百姓對反貪腐早已失去信心,已不把它當回事來看了。所以,北京用各種渠
道發佈的關於薄熙來夫婦貪腐的信息,對網民對薄熙來的態度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反而引來了一些反彈。
他們知道,在中共高層,不是薄熙來一個人貪污腐敗,而是所有的人,而且比薄熙來更貪更腐敗的人比比皆是。現在,老百姓關心的不是哪個官貪不貪腐的問題,而
是關心哪個貪官至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實事的問題,關心是否能替他們說點話和為他們解決一點實際民生的問題。老百姓不怕貪官,怕的是貪官變本加厲欺壓百姓。
他們要的是實惠,而不是清官。
這些現象表明,中國官員貪污腐敗的問題已經嚴重到了「不是問題」(即完全正常化甚至合理合法化)的程度。他們通過不法手段聚斂的財富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
地步。中共官員貪腐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數千億或上萬億元的人民幣。國家和人民的財富長期被那些貪官污吏和黑白權貴們無度地瓜分和吞噬。
各派以黑打黑,人治無法無信
薄熙來在「打黑」期間曾無視國家法律,以「黑打」(用莫須有的罪名和動用酷刑)的方式迫害企業界人士和打擊自己的政敵,製造了很多冤案,受到外界的強烈抨
擊和引起北京的恐懼。但是,現在中共高層對薄熙來及其同伙的處置方式與薄熙來「黑打」的手段也沒有什麼兩樣:先是停職去官,讓他人身消失,然後再找罪行和
在政治上進行否定(即批倒批臭),沒有確鑿可信的依據,不按法律程序行事。北京採用的這種跟薄熙來類似的文革式的「黑打黑」做法,受到大陸一些網民激烈地
批評和指責,認為此舉純屬非法和對薄熙來等人不公道,要求中共高層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來處理和對待薄案。
從網民對北京處理薄案的批評中可以看出,由中共黨文化和政治傳統造就的這種人治代替法制的狀態,已經不再為人所接受,民眾對中共高層的言行和北京現存的司
法體制已經失去了信任和信心,沒有人再相信中共當權者及其司法機器會依法和公正地立案辦案及判案,它們早已失去了公信力。所以,不管誰打誰,都是以黑打
黑,都不會講公道講法理,其手段都見不得人。很多網民甚至不相信薄熙來與海伍德命案有關,認為這是對他的栽贓陷害,是北京借刀殺人,還說薄熙來下台只是中
共高層政治權爭的結果,不是因為他的貪腐和所犯的刑事罪所致。
互相操控輿論,民眾早已生厭
挺薄和同情薄的網民指責中共高層打壓異議輿論,過濾網頁或關停網絡及評論功能,刪帖和鎖帖,大搞站隊和恐嚇,封鎖民意,不准讚揚薄熙來,不許評論薄案,讓
網民很難看到挺薄和讚揚薄的帖子,上萬的回帖被刪,能看見的就只有聊聊數十條而已,等等。另外,這些網民還譴責北京操控輿論,以社論和各種傳媒方式或渠
道,大造批薄伐薄的輿論,試圖在人們心目中徹底打到和搞臭薄的形像。
有的網民對西方和海外媒體輿論也有不少的批評,認為它們跟中國大陸的媒體差不多,大多一邊倒,幾乎是一個聲音,只是抹黑薄熙來及其所代表的左派,對右派則
是一片讚揚聲,挺薄和同情薄的聲音很難在主流媒體上發出,如有也會被戴上「五毛黨」的高帽子,等等。挺薄網民對北京操控輿論的指責和對海外媒體不完全中立
的批評,說明掌控和壓制輿論的行為不管在哪都已不得人心,都愚弄不了民眾。不管是什麼勢力(是共產黨還是民主派)掌控或「引導」輿論,民眾都不會贊同,都
會予以唾棄(儘管通常他們對此也沒辦法)。這也是互聯網時代與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同的地方,各種信息和聲音瞬息傳播,神出鬼沒,防不勝防。
從網絡和其他媒體上「反薄」與「挺薄」兩派的激戰中可以看出,任何勢力想要完全操控和左右輿論已不再成其為可能,民眾對爭斗雙方互相操控網絡和各種傳媒,互派自已的寫手或 「五毛黨」攻擊或搞臭對方的做法,早已生厭,深惡痛覺。
薄熙來栽跟頭,權斗路線參半
從網民挺薄和貶薄的論戰中可以看出,薄熙來被趕下台既是中共高層內部權力爭奪的結果,也是路線鬥爭的產物。薄熙來野心勃勃,做天子心切,讓中南海生嫉,故
北京早有倒薄之意。另外,薄熙來在大連和重慶大打民生牌,大搞殺富濟貧,深得民眾好感,但卻令新生的中產以上的資本階層和北京改革既得利益群體深感恐懼,
怕薄熙來上台後搞秋後算帳,剝奪其所得權力和利益。所以,不搞掉薄熙來,經濟改革和現存體制的受益者們就睡不了安穩覺。
薄熙來雖然倒台了,但在中共黨內和大陸民間挺薄護薄的勢力和聲音卻並沒有因此而消失,它們將對中共十八大上的權力分贓和今後的路線制定繼續產生影響。由
此,薄熙來事件不僅為中共高層權力的重構孕育了新的危機與變數,同時也給北京今後的路線和政策方向提出了尖銳的問題。是右派當權還是左派篡權,是順利交接
權力還是出現政變兵變或嘩變,是注重民生民權還是只關心經濟發展或者還是兩者並重,是法制還是人治官治或者不倫不類的混合制,是繼續打壓言論限制自由還是
啟動政改走向民主,等等。這些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今後將赤裸裸的和不可迴避的擺在中共和中國民眾面前。
注:《大家談中國》的文章不代表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