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周一,是六四事件23周年,接近20萬的香港人到維多利亞公園參加燭光晚會,悼念當年在廣場上犧牲的大學生及民眾。雖然港人一直堅持悼念,但在中國及個別香港媒體眼中,六四這兩個數字是不能說的祕密,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媒體及公眾人物對這兩個數字視而不見。
六四晚會是風向標
香港每年一度的六四晚會,已成為中港之間實行一國兩制的最佳示範楷模。自回歸以來,晚會每年如常舉行,而出席人數最初每年僅4、5萬,至六四20周年後,則升至15萬至20萬,成為了全球悼念六四的旗艦活動。
對新聞從業員而言,六四這樣大規模的民眾活動,不論其政治立場而言,好歹也是一宗重要新聞。但在香港這個表面上擁有傳媒自由,但實際上這個自由 被傳媒老闆操控的情況下,六四新聞的處理,亦成為香港新聞編採自由的風向標。幸而,香港主流的報紙還有勇氣,《東方日報》、《蘋果日報》、《太陽報》、 《明報》、《信報》、《經濟日報》、《新報》及《英文南華早報》,都以頭版頭條處理這宗涉及18萬港人參與的事件,儘管報章平時不會跟中共唱反調,但這處 理方式,也反映了六四及18萬人的影響力,令報館不敢違逆民意。
但是,北京控制的 3份中文報,即《文匯報》、《大公報》及《商報》則完全隻字不提晚會及六四,號稱中立的《星島日報》及《成報》,則以內版處理。這個現象反映了什麼?就是 儘管部分傳媒平日在政治上都避免觸及政治地雷,但在面對六四這類大是大非的議題,也不能置之不理。因為讀者也會透過報章了解23年前的事,若完全不作報 導,對編輯部而言,情何以堪?
特別是以英語世界為對象的《南華早報》,在更換擁有政協身分的總編輯後,外界已經以「紅色早報」來形容這份有近110年歷史的大報。這次更把六四晚會新聞放在封面,可謂新聞專業戰勝黨的奴性。
2份中立報及3份左報的安排,對港人而言見怪不怪,但3大官報似乎過慮,皆因官方的中通社亦有簡短報導集會情況,用不著當沒事發生過。至於《星 島日報》及《成報》,銷量雖不高,但前者經營學校市場多年,以冷處理方式交代六四,是否間接為日後中共在港推行的國民教育有關,不得而知,但傳媒刻意壓低 六四相關報導篇幅,實在是對新聞專業的侮辱。
迴避六四敏感數字
事實上,六四兩個字讓中港政治人物現形。23年前義憤填膺支持學運的候任特首梁振英,今日準備執政只會說「沒有補充」,更有甚者,是他身邊不少 人都說當了特首後要跟北京立場一致,因此不能跟中央唱反調云云。其實他們是否又太過低估了領導人的肚量?筆者相信「一句同情當年學生的遭遇」,不會為特區政府的高官招來麻煩吧。而梁振英愈迴避六四,愈反映出他是政壇變色龍,沒有個人的思想。
事實上,在今年六四23周年,更多的是反映了中共對這兩個數字的迴避已達到瘋狂程度。六四當天的上證指數收市竟下跌64.89點,頓時令網絡警 察忙得不可開交,上證指數這些詞語變成敏感詞,不能搜索相關結果。試問若一個正常的投資人,又豈會理會今夕何夕,只會看大盤,因為六四,他們連大盤行情也 看不了,這又是什麼道理?
六四已過了第23個年頭,但事端特別多,希望明年今日,在習近平的領導下,能為中國的六四帶來一個更合乎事實的說法,這樣才能撫平港人六四的情結。
六四晚會是風向標
香港每年一度的六四晚會,已成為中港之間實行一國兩制的最佳示範楷模。自回歸以來,晚會每年如常舉行,而出席人數最初每年僅4、5萬,至六四20周年後,則升至15萬至20萬,成為了全球悼念六四的旗艦活動。
對新聞從業員而言,六四這樣大規模的民眾活動,不論其政治立場而言,好歹也是一宗重要新聞。但在香港這個表面上擁有傳媒自由,但實際上這個自由 被傳媒老闆操控的情況下,六四新聞的處理,亦成為香港新聞編採自由的風向標。幸而,香港主流的報紙還有勇氣,《東方日報》、《蘋果日報》、《太陽報》、 《明報》、《信報》、《經濟日報》、《新報》及《英文南華早報》,都以頭版頭條處理這宗涉及18萬港人參與的事件,儘管報章平時不會跟中共唱反調,但這處 理方式,也反映了六四及18萬人的影響力,令報館不敢違逆民意。
但是,北京控制的 3份中文報,即《文匯報》、《大公報》及《商報》則完全隻字不提晚會及六四,號稱中立的《星島日報》及《成報》,則以內版處理。這個現象反映了什麼?就是 儘管部分傳媒平日在政治上都避免觸及政治地雷,但在面對六四這類大是大非的議題,也不能置之不理。因為讀者也會透過報章了解23年前的事,若完全不作報 導,對編輯部而言,情何以堪?
特別是以英語世界為對象的《南華早報》,在更換擁有政協身分的總編輯後,外界已經以「紅色早報」來形容這份有近110年歷史的大報。這次更把六四晚會新聞放在封面,可謂新聞專業戰勝黨的奴性。
2份中立報及3份左報的安排,對港人而言見怪不怪,但3大官報似乎過慮,皆因官方的中通社亦有簡短報導集會情況,用不著當沒事發生過。至於《星 島日報》及《成報》,銷量雖不高,但前者經營學校市場多年,以冷處理方式交代六四,是否間接為日後中共在港推行的國民教育有關,不得而知,但傳媒刻意壓低 六四相關報導篇幅,實在是對新聞專業的侮辱。
迴避六四敏感數字
事實上,六四兩個字讓中港政治人物現形。23年前義憤填膺支持學運的候任特首梁振英,今日準備執政只會說「沒有補充」,更有甚者,是他身邊不少 人都說當了特首後要跟北京立場一致,因此不能跟中央唱反調云云。其實他們是否又太過低估了領導人的肚量?筆者相信「一句同情當年學生的遭遇」,不會為特區政府的高官招來麻煩吧。而梁振英愈迴避六四,愈反映出他是政壇變色龍,沒有個人的思想。
事實上,在今年六四23周年,更多的是反映了中共對這兩個數字的迴避已達到瘋狂程度。六四當天的上證指數收市竟下跌64.89點,頓時令網絡警 察忙得不可開交,上證指數這些詞語變成敏感詞,不能搜索相關結果。試問若一個正常的投資人,又豈會理會今夕何夕,只會看大盤,因為六四,他們連大盤行情也 看不了,這又是什麼道理?
六四已過了第23個年頭,但事端特別多,希望明年今日,在習近平的領導下,能為中國的六四帶來一個更合乎事實的說法,這樣才能撫平港人六四的情結。
(作者為《旺報》特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