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设想这样一幅画面,越来越多的工厂将制造基地搬回美国,而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受困于工人工资的提升,同时又有大批的劳动力隐性失业。
这幅不幸的画面是真的,而后果是否悲惨取决于中国的应对之策。
今年5月,《华尔街日报》报道,惠而浦公司将旗下KitchenAid品牌手持式搅拌器的生产业务转回了美国本土。这只不过是制造业回流美国诸多
事例中的一则,另一些大型公司如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全球最大的挖掘机和推土机生产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正在将一些海外的挖掘机产能挪回
德克萨斯州。美国家具生产商Sauder也在将产能从一些低工资国家迁回美国。谷歌则将新推出的无线家庭媒体播放器NexusQ的设计和制造放在美国。而
通用电气今年则在路易斯威尔市开设了一家主要生产冰箱底部冷冻室和热水器的新工厂。当地政府用掌声、财政奖励与减税,欢迎这些企业,而一向强势的工会则同
意降低薪酬,以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
在三十年的全球制造业大迁徙后,全球迎来一波轮回。美国鼓励制造业回流与储蓄,从80年代开始依靠金融战无不胜的体制,回到金融与实体、消费与储蓄两条腿走路,这是不可逆转的全球大趋势。
1979~1993年,美国制造业流失的工作岗位数量为230万。在2009年9月召开的G20会议上,奥巴马提出“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建议
后,2010年8月11日,《美国制造业振兴法案》生效,旨在帮助美国制造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提振实体制造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波士顿咨
询集团(BCG)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总部设在美国的制造业高管有超过1/3的人计划将生产从中国转回美国,而埃森哲咨询公司(Accenture)的报
告显示,受访的制造业经理人有约61%表示,正在考虑将制造产能迁回美国,以便更好地匹配供应地和需求地。
制造业回流,似乎是因为中国工人的成本上升了,实际上是中国工人的工资效率下降了。
波士顿谘询公司与其他民间智囊不止一次强调,中国工人工资正在上升,美国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德安·贝克尔表示,中国工人的工资大约为每小时2
到3美元,几年前则为不到1美元,而在美国,大约每小时为18到20美元。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Consulting
Group)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0年中国制造业时薪仅52美分,美国为16.61美元。到2015年时这两个数值将分别达到4.41美元和
26.06美元。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Group)的贾斯汀·罗斯(JustinRose)表示,中国东部制造业中心地区,工人每小时的工资水平至多不过3.40美元到
3.50美元,依然只有美国格林威尔地区的大约四分之一。
关键问题是,美国制造业工人每小时的产量平均是中国工人的三倍左右,因为在美国,自动化程度更高,生产流程也更高效。而中国的大多数工人,绝大多
数没有受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政府新近开办的许多大学开设了一些无用的专业,似乎主要是为一些人提供教职,而对于企业真正所需的中高端技术工人,却缺乏高效
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渠道。另一方面,正在建立的全民保障体系,成本主要由企业与工人承担,但以往异地工作动辄清零的医疗保险等,显示了政府对企业与工人的
体制性掠夺,保障体制分配的极度不公。
另一方面,全球通胀造成成本上升,全球主要原材料价格预期不明确,显示企业难以对未来做出明确的判断。如由于价格上升,导致运输成本持续上涨。经
济和金融分析机构IHS
GlobalInsight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的4年,由于油价上涨以及船只和集装箱运力削减,运输成本已经上涨了71%。
全球供应链非常脆弱,为了降低成本,各企业纷纷降低库存甚至实行零库存,一旦出现大灾难如日本大地震,全球的汽车等重要行业供应链就彻底完蛋。因此,一些企业宁愿增加成本,将重要供应基地搬回本国,或者将终端组装搬回家,以满足当地消费者苛刻的口味。
中国企业并非无用武之地,搬回美国的惠尔浦搅拌器,其注塑机、绝大部分原材料仍来自于中国,而东南亚等国生产的鞋袜等中低端的机械,主要进口自中
国,这是中国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最大成果,形成了中低端工业品的完整产业链,可以生产中低端的大型机械设备。但是,中国制造没有形成任何一个品牌,甚至安全
信誉,made inUSA能够产生溢价,而来自中国的产品将有信用折价,这也是高端品牌固守本土的主要原因。
美国制造回流不那么可怕。很难想像,美国会把全部的制造业都搬回美国,由美国的工人而不是印度班加罗尔的工人来接听电话。世界产业还是会全球化,只不过中国出口盛极而衰经历了完整的轮回。
在此艰难时刻,如果改变体制,使中国工人的效率提高三倍,工资上升与全民保障的风险将被克服,如果以国企式的普遍就业、降低效率与增加“公家人”
来应对可能的失业率上升,中国将进入计划时代的隐性失业。假设4000多万“公家人”中多余的1000万左右被撤革,假设机器取代了目前五分之一的工人,
那么,中国所谓的用工荒就会露出效率低下、素质荒的真相。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叶檀
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7月14日星期六
何挺谈重庆维稳工作: 网上斗争依然复杂尖锐
重庆市副市长、政法委副书记兼公安局长何挺昨天汇报重庆上半年维稳工作时指出,薄王事件发生后,欧美日等主要境外媒体和一些敌对网站纷纷发表负面信息、大肆炒作,部分利益群体利用网络表达诉求,在网上串联。
何挺还说,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煽动滋事的网络舆情,网上斗争依然复杂尖锐。
他用斗争式的用词说,3月15日市委书记换人之后,全市的稳定形势平稳可控,但随着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日益临近,各种不平稳因素进一步凸显,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利益诉求群体活动频繁,对敌斗争形势复杂。
上半年,重庆共处置等群体性事件142起,何挺强调,下半年重庆必须在情报搜集上下功夫,坚决防止发生非法聚集和重大政治性事件,并要主动积极回应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占领舆论的致高点,加强舆情监控,依法查处和扼制利用互联网、手机简讯等编造和传播谣言、煽动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何挺还说,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煽动滋事的网络舆情,网上斗争依然复杂尖锐。
他用斗争式的用词说,3月15日市委书记换人之后,全市的稳定形势平稳可控,但随着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日益临近,各种不平稳因素进一步凸显,社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利益诉求群体活动频繁,对敌斗争形势复杂。
上半年,重庆共处置等群体性事件142起,何挺强调,下半年重庆必须在情报搜集上下功夫,坚决防止发生非法聚集和重大政治性事件,并要主动积极回应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占领舆论的致高点,加强舆情监控,依法查处和扼制利用互联网、手机简讯等编造和传播谣言、煽动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胡平:《环球时报》社评泄露天机兼论90后壮丽登场
什邡事件告一段落,当局显然很恼火。《环球时报》忍不住发社评指责。其中一句话泄露天机。
社评说:“什邡市大量十几岁的孩子冲到一线,促成了成年人的诉求,而没有造成严重伤亡”。这就是从反面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大量十几岁的孩子冲到一线,非但什邡人的诉求不一定会促成,而且还很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
本来也是,政府已经出动大批军警特警严厉打压,殊不知首先面对的都是十几岁的娃娃,下手时难免有几分顾忌,抓了人也不好不放,于是镇压行动半途而废,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
《环球时报》不甘心失败,指责说“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实现政治目的是不道德的”。
这真是倒打一耙。集会游行本是和平表达,乃是基本人权;是你政府每每对之横加打压,硬把一种正常社会里司空见惯的和平表达变成了暴力流血冲突,怎么还好意思反过来指责别人把中学生送上冲突第一线呢?
令人敬佩的是,什邡的中学生们明知参加维权活动有很大的风险,但仍然义无返顾地站在了抗争的最前列。他们喊出:“我们可以牺牲!我们是90后!”这个口号迅速地传遍网络。闻者鲜不为之动容。
以什邡事件为标志,90后壮丽登场。
我第一次注意到90后,是在前年,2010年。我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名叫《无物之阵》的博客,博主名叫韩乾,是个90后,那时还只是个中学生,已经在博客上发表了60篇文章,都是关于政治哲学和当今现实的。作者阅读之广泛,思考之深入,令人惊讶。
我 再次注意到90后是在去年。2011年香港的《亚洲周刊》以“互联网下的蛋,你所不了解的90后”为题,发表长篇报道,介绍了清华大学的蒋方舟和北京大学 的孙宇晨,并把他们作为封面人物。后来,孙宇晨赴美留学,就读于宾大。在今年4月于纽约举行的方励之先生追思会上,他在会上发言,题目是“两个方校长”: 一个是争自由的前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方励之,一个是反自由的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这篇发言给与会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毫无疑问,象韩乾,蒋方舟,孙宇晨都是90后的佼佼者。那么,从整体上看,90后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蒋 方舟在那篇清华校庆时写的文章里讲到,她的不少同学一听她聊起政治就左顾右盼坐立难安。更有一批自诩主流的少年得志者,纯熟地运用着官场的技巧和规则,在 课堂在会场重复着官方灌输的那套主流价值观。蒋方舟心想:“‘他们真相信这些,真可怕。’过了一会儿,又打了个寒战:‘他们其实并不相信这些,那就更可怕 了。’”
我在“犬儒病”一文里写道:年轻人变成犬儒实在是最可悲之事,他们还不曾追求,就已然放弃;他们还不曾长成,就已经衰老;他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就已经什么都不相信了。
可是,听一听什邡的声音吧--“我们可以牺牲,我们是90后”。我相信,什邡的90后更能代表这一代的风貌,更能代表这一代的精神。
震 惊中外的八九学运过去23年了,六四屠杀也过去23年了。时间可能会导致淡忘,淡忘当年的激情,淡忘当年的痛苦,但同时也淡忘当年的恐惧。我深信,人心具 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它不会长久的沉沦。更不必说还有新陈代谢,专制对人心的扭曲是後天的,它并不能遗传;灵魂的自由却是先天的,每一次新生就是一个开 端,就是一种希望。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自由亚洲电台
社评说:“什邡市大量十几岁的孩子冲到一线,促成了成年人的诉求,而没有造成严重伤亡”。这就是从反面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大量十几岁的孩子冲到一线,非但什邡人的诉求不一定会促成,而且还很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
本来也是,政府已经出动大批军警特警严厉打压,殊不知首先面对的都是十几岁的娃娃,下手时难免有几分顾忌,抓了人也不好不放,于是镇压行动半途而废,政府不得不作出让步。
《环球时报》不甘心失败,指责说“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实现政治目的是不道德的”。
这真是倒打一耙。集会游行本是和平表达,乃是基本人权;是你政府每每对之横加打压,硬把一种正常社会里司空见惯的和平表达变成了暴力流血冲突,怎么还好意思反过来指责别人把中学生送上冲突第一线呢?
令人敬佩的是,什邡的中学生们明知参加维权活动有很大的风险,但仍然义无返顾地站在了抗争的最前列。他们喊出:“我们可以牺牲!我们是90后!”这个口号迅速地传遍网络。闻者鲜不为之动容。
以什邡事件为标志,90后壮丽登场。
我第一次注意到90后,是在前年,2010年。我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名叫《无物之阵》的博客,博主名叫韩乾,是个90后,那时还只是个中学生,已经在博客上发表了60篇文章,都是关于政治哲学和当今现实的。作者阅读之广泛,思考之深入,令人惊讶。
我 再次注意到90后是在去年。2011年香港的《亚洲周刊》以“互联网下的蛋,你所不了解的90后”为题,发表长篇报道,介绍了清华大学的蒋方舟和北京大学 的孙宇晨,并把他们作为封面人物。后来,孙宇晨赴美留学,就读于宾大。在今年4月于纽约举行的方励之先生追思会上,他在会上发言,题目是“两个方校长”: 一个是争自由的前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方励之,一个是反自由的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这篇发言给与会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毫无疑问,象韩乾,蒋方舟,孙宇晨都是90后的佼佼者。那么,从整体上看,90后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蒋 方舟在那篇清华校庆时写的文章里讲到,她的不少同学一听她聊起政治就左顾右盼坐立难安。更有一批自诩主流的少年得志者,纯熟地运用着官场的技巧和规则,在 课堂在会场重复着官方灌输的那套主流价值观。蒋方舟心想:“‘他们真相信这些,真可怕。’过了一会儿,又打了个寒战:‘他们其实并不相信这些,那就更可怕 了。’”
我在“犬儒病”一文里写道:年轻人变成犬儒实在是最可悲之事,他们还不曾追求,就已然放弃;他们还不曾长成,就已经衰老;他们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就已经什么都不相信了。
可是,听一听什邡的声音吧--“我们可以牺牲,我们是90后”。我相信,什邡的90后更能代表这一代的风貌,更能代表这一代的精神。
震 惊中外的八九学运过去23年了,六四屠杀也过去23年了。时间可能会导致淡忘,淡忘当年的激情,淡忘当年的痛苦,但同时也淡忘当年的恐惧。我深信,人心具 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它不会长久的沉沦。更不必说还有新陈代谢,专制对人心的扭曲是後天的,它并不能遗传;灵魂的自由却是先天的,每一次新生就是一个开 端,就是一种希望。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自由亚洲电台
日本朝日新闻曝:欲当“皇帝” 薄熙来献媚江泽民
日本《朝日新闻》英文版7月13日题为《仕途起落:欲当“皇帝”,薄熙来巴结江主席》(RISE AND FALL: Driven to become 'emperor,' Bo Xilai curries favor with President Jiang)的报道称,在担任大连市长期间,薄熙来竖立的高耸华尽显其“皇帝”野心,令到大连视察的江泽民不快,但薄不惜用文革时期张贴“领导人大幅头像”的做法,献媚江泽民,最终令江的不快之意散去。
报道称,在中国“权力走廊”之外,整个世界都想了解薄熙来倒台这一轰动性惊人事件的“来龙去脉”。四个月前薄命运的逆转被视作自1989年来中国最大的政治危机。该事件引发的震荡甚至可能会波及今秋中共的权力交接。而近距离观察薄熙来政治命运的起伏可以透视中共红色政权的权力结构。
高耸华表令江不快 巨幅画像博得欢心
1999年8月20日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大连的10天中的最后一天,可他却高兴不起来,他的好心情被破坏了。
报道称,在此次大连之行中,江泽民受到了“帝王般”的礼遇,可在这最后一天,他看到了一根高达20米的汉白玉石柱,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华表”。在华表上从上到下雕刻着盘龙和祥云。而华表是中国帝王的象征,但江泽民不为所动。
江心有不悦地问随从,“他们究竟要这么高大的华表干嘛?”
该报道提到,江的大连之行是薄熙来精心安排的,他当时是大连市市长,这里的二把手。为了照料江的行程,他越过了一把手于学祥,即当时的大连市委书记。而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国内一个地方城市作了这么长的视察,薄熙来在促成此行中起到了作用。他的父亲薄一波曾任副总理一职,对江跃身至权力巅峰可谓功不可没。
文章称,为了准备江泽民的大连之行,薄熙来叮嘱其心腹,即公安局的一位官员从德国进口了一部尖端科技的窃听器。这种设备可以在100米范围内抓取的人的声音,甚至能隔着玻璃监听。薄熙来打算用这部设备监听江泽民在下榻酒店和专车内的谈话,他希望在讨好这位前总书记的时候,确保不出现任何差池。此外,薄熙来为江身边的每位秘书和司机派发了现金卡,最多可以从中支取8万元人民币用于购买纪念品。
江泽民视察行程的最后一天,他的车队经过大连市政府大楼,附近的一处本来用来张贴公司广告的广告牌上印有江的巨幅头像。江的司机放缓汽车,江泽民看到这幅画像后似乎有些吃惊,多次回头观望。一位江的亲密助手后来告诉了大连市政府官员,江(主席)对薄试图取悦他的反应。
文章认为,江泽民感到吃惊部分原因是中共在1980年已经禁止张贴现任高层领导的巨幅画像,这主要是鉴于从文革时期围绕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中得出的惨痛教训。不过,对于爱显摆的江泽民来说,薄熙来这种献媚策略对江来说正中下怀。巨幅画像抹去了之前看到汉白玉华表的不快。据前市政府一位官员说,“我听说他在看到自己画像时脸上泛起了一阵笑意”。
1个月后 ,薄熙来取代于学祥成为大连市委书记,后者只留了一个大连市人大常委的头衔。显然,于的暗降是为了薄熙来的明升。文章引述大连市政府一位参与华表设计的官员透露,薄熙来想要让那根华表成为全中国之最,因为有朝一日他会成为“天子”或“皇帝”。这名官员甚至引述薄的话称:“你们现在就应当在华表前行跪拜之礼”。
薄熙来在登上权力巅峰前倒台
6月中的一个下午,清冷的海风吹过大连海滨的星海广场。广场中心的华表旁,青铜浇铸的1,000双名人的足迹延生到大海。这是大连市建市100周年纪念雕塑,上面镌刻中、英、日三种文字。其中的一位名人的足迹闪着金光,其黑色涂层已经开始脱落。一位导游说,“这就是薄熙来的(脚印)。”这个大号的脚印刚好符合一个一米八六的高个子。
报道称,在民间的口碑中,在43岁就成为大连市长的薄熙来是一位“工作狂”。在“将大连变成北方的香港”这一口号下,薄熙来主导了一系列基建项目。在他担任大连市长和市委书记的8年间,薄熙来为一百万人建造了住房,将污染的河流治理干净。
为达到目的,他做派强硬,采取高压手段,由此惹怒了很多人。一些不愿意为城市发展项目搬迁的居民遭到暴力对待,或者被政府及开发商拘留。
报道提到,大连市政府大楼建在日本侵华时期所谓“关东州”的地方,薄熙来的办公室在一座四层大楼的三楼,被戏称为“不夜城”。他的办公室面积达200多平米,配备有淋浴和床铺。
报道还称,作为一位求全责备、要求苛刻的领导,薄熙来经常在大半夜把下属召集到这里开会。对不来参加会议和不接电话的官员,他可是丝毫不留情面。在成为“天子”的欲望的驱使下,薄熙来借着其父的影响力和他自己那种行动积极、必要时不惜冷酷从事的作风迅速往上爬。但是快爬至顶峰时却突然掉落。
据一位中共官员透露,薄熙来目前拘禁在中国北方政府机构中接受质询。据说,薄熙来否认卷入或知道海伍德之死,否认与其妻谷开来非法聚敛的财产有任何关联。
一位中共官员承认,调查现已陷入停滞。负责调查的是中纪委派出的调查专家团队。文章称,这个精英调查机构此前有过从党内贪腐高官嘴里套出口供的骄人记录。但是即使是大权在握的领导层在处理薄案过程中也需要谨慎行动,因为薄有特殊的家族血统和强大的政治同盟网络。
报道称,2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每个月都要在中南海召开一次例会。据党内知情人士透露,主持会议的胡锦涛每次在会上都会问,“有同志想要发言吗?”而薄熙来几乎每次都会举手发言。
随着中共交权大戏的临近,高层领导开始强调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确保党内团结。据一位党内机构高管称,这也是为何中共高层决定将薄熙来事件定性为违反党纪国法,而不是政治事件。
文章还提到,执掌政法委大印的常委周永康同薄熙来有着不浅的关系。有外电报道称周也曾因薄熙来事件而接受调查。但调查组在询问了周的秘书和助手之后都认为他和薄案没有任何关联。但尽管如此,不可否认的是,薄熙来的倒台打乱了党内权力平衡。
6月22日,被确立的重庆市委新领导班子中,有一位薄熙来从商务部调过来的亲信被撤销重庆市委常委职务。不久之后,中共的高层领导们又会齐聚北戴河举行非正式的年会,在烟雾缭绕中,为年底权力交接的事宜开始闭门讨论。
對大陸當前利率政策的觀察
最近中國大陸金融主管機關對於利率政策採取的運作,讓人頗感意外。除了6月初突然祭出降息手段,又在不到1個月之內,接連降息兩次;另外,還兼採了利率自由化、存貸利率降幅不對稱等措施。如此作法,對大陸當前總體經濟的優劣得失究竟如何,值得細加探索一番。
首先應該注意的是,這一波降息,透露出大陸政府的「急切」心態,也就是這波降低利率,動作出奇地快,下手力度也偏重,明顯超出了外界的預期。由此可見目 前大陸總體經濟「欲振乏力」的問題,已凸顯到必須趕緊下猛藥的程度。大陸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昨天公布僅為7.6%,創金融海嘯以後新低,未來展望也並不 樂觀。
大陸政府主管部門這種「急著救經濟」的作法,似乎有個後遺症,就是「自我示弱」,難免會讓外國人更加看壞中國經濟,也會衝擊大陸本土廠商的經營信心。因 為大陸當前的經濟不景氣,情況並沒有比2009年國際金融海嘯肆虐時嚴重。相對於海嘯當時,大陸政府的老神在在,沉著出招,這次卻是匆忙出手,似有藏不住 「焦慮」的意味。因而會讓人聯想到,當前大陸經濟問題的嚴重性,可能超乎想像。這對大陸的招商引資工作,明顯是很不利的。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大陸這次的救經濟手法,也有可取之處,就是坦誠面對現實,不故作淡定,也不刻意用財政擴張手段,來虛飾經濟增長數字。要是用老套的 話,大陸政府現在可以大肆擴張工程建設,來拔高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數字,然後對外宣稱中國經濟好得很。這一次並沒有這樣做。且當局連「打房」政策也 不讓步,使房地產炒作風難以乘機死灰復燃。
藉著這波降息與利率自由化舉措,大陸「救經濟」的手法已告翻新,也就是「金融刺激」手段崛起,部分取代了「財政擴張」的功能,因而不再側重「大興土木」 的經濟增長模式。換言之,大陸政府顯然要運用新的利率政策,來充分激發社會資金的動能,使其對大陸經濟增長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以經營工商 實業為主軸的「實體經濟」,可望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而擁有新的發展契機。
不過,大陸銀行業卻正在變成「輸家」,因為這波利率調降與利率自由化,採取了「存貸利率降幅不對稱」的手法,存款利率降得少,貸款利率降得多,使銀行利 差顯著縮水。如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從6.56%降到6.00%,加以其浮動下限從「打9折」調為「打7折」,銀行貸款利息收入因而損失甚大。
反之,銀行對存款客戶利息支出的減幅卻相對狹小,因這波利率調整,雖把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3.5%降為3%,但卻開始實行「上浮1成」的新辦法,即 最多可以加碼到3.3%,這比起原先的3.5%,只降了0.2個百分點。存款利率和放款利率的降幅如此不對稱,致使大陸銀行業過去的「暴利時代」走向終 結。
相關跡象表明,大陸政府正在促使銀行業「讓利」,以換取其他各行各業的繁榮。這是大陸經濟發展的新一套「劇本」。但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業過去在大陸股票 市場中,一向扮演「頂樑柱」的角色,是股市行情的主要支撐者,也是大陸吸引外資投入的重要平台,將來如大陸銀行業的獲利平滑化,可能會減損大陸整體資本市 場的吸資能力。因此,大陸政府應加速培育新的「投資熱點」,以維持資本市場的吸資魅力。
除此之外,大陸這波利率政策運作,是否能惠及中小企業(包括台商),也很令人關心。因為中小企業目前的金融問題,主要在於「借不到錢」,而不是利率水平 之高低。偏偏最近銀行利率的接連下調,既已使銀行業獲利能力顯著降低,則銀行業者勢必更不願去承擔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
針對這個問題,大陸金融當局可以採取一個辦法,就是把貸款利率自由化的體制架構,加以強化和細化,使其具備「利率定價」的充分彈性。在這種情況下,申貸 的中小企業,即能按其各自的信用狀況,分別適用對應的利率檔次,並順利貸到款項。如此相關利率新政策的效益,也將因此而普及化。
台灣 中國時報
首先應該注意的是,這一波降息,透露出大陸政府的「急切」心態,也就是這波降低利率,動作出奇地快,下手力度也偏重,明顯超出了外界的預期。由此可見目 前大陸總體經濟「欲振乏力」的問題,已凸顯到必須趕緊下猛藥的程度。大陸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昨天公布僅為7.6%,創金融海嘯以後新低,未來展望也並不 樂觀。
大陸政府主管部門這種「急著救經濟」的作法,似乎有個後遺症,就是「自我示弱」,難免會讓外國人更加看壞中國經濟,也會衝擊大陸本土廠商的經營信心。因 為大陸當前的經濟不景氣,情況並沒有比2009年國際金融海嘯肆虐時嚴重。相對於海嘯當時,大陸政府的老神在在,沉著出招,這次卻是匆忙出手,似有藏不住 「焦慮」的意味。因而會讓人聯想到,當前大陸經濟問題的嚴重性,可能超乎想像。這對大陸的招商引資工作,明顯是很不利的。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大陸這次的救經濟手法,也有可取之處,就是坦誠面對現實,不故作淡定,也不刻意用財政擴張手段,來虛飾經濟增長數字。要是用老套的 話,大陸政府現在可以大肆擴張工程建設,來拔高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數字,然後對外宣稱中國經濟好得很。這一次並沒有這樣做。且當局連「打房」政策也 不讓步,使房地產炒作風難以乘機死灰復燃。
藉著這波降息與利率自由化舉措,大陸「救經濟」的手法已告翻新,也就是「金融刺激」手段崛起,部分取代了「財政擴張」的功能,因而不再側重「大興土木」 的經濟增長模式。換言之,大陸政府顯然要運用新的利率政策,來充分激發社會資金的動能,使其對大陸經濟增長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以經營工商 實業為主軸的「實體經濟」,可望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而擁有新的發展契機。
不過,大陸銀行業卻正在變成「輸家」,因為這波利率調降與利率自由化,採取了「存貸利率降幅不對稱」的手法,存款利率降得少,貸款利率降得多,使銀行利 差顯著縮水。如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從6.56%降到6.00%,加以其浮動下限從「打9折」調為「打7折」,銀行貸款利息收入因而損失甚大。
反之,銀行對存款客戶利息支出的減幅卻相對狹小,因這波利率調整,雖把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3.5%降為3%,但卻開始實行「上浮1成」的新辦法,即 最多可以加碼到3.3%,這比起原先的3.5%,只降了0.2個百分點。存款利率和放款利率的降幅如此不對稱,致使大陸銀行業過去的「暴利時代」走向終 結。
相關跡象表明,大陸政府正在促使銀行業「讓利」,以換取其他各行各業的繁榮。這是大陸經濟發展的新一套「劇本」。但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業過去在大陸股票 市場中,一向扮演「頂樑柱」的角色,是股市行情的主要支撐者,也是大陸吸引外資投入的重要平台,將來如大陸銀行業的獲利平滑化,可能會減損大陸整體資本市 場的吸資能力。因此,大陸政府應加速培育新的「投資熱點」,以維持資本市場的吸資魅力。
除此之外,大陸這波利率政策運作,是否能惠及中小企業(包括台商),也很令人關心。因為中小企業目前的金融問題,主要在於「借不到錢」,而不是利率水平 之高低。偏偏最近銀行利率的接連下調,既已使銀行業獲利能力顯著降低,則銀行業者勢必更不願去承擔中小企業貸款的風險。
針對這個問題,大陸金融當局可以採取一個辦法,就是把貸款利率自由化的體制架構,加以強化和細化,使其具備「利率定價」的充分彈性。在這種情況下,申貸 的中小企業,即能按其各自的信用狀況,分別適用對應的利率檔次,並順利貸到款項。如此相關利率新政策的效益,也將因此而普及化。
台灣 中國時報
活絡經濟 大陸下半年有大動作
戴淑庚
大陸第2季經濟增速公布為7.6%,除了是2009年來首次跌破8%外,也連帶的將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增速拉到7.8%,雖然仍在7.5%的目標之上,但是代表的是大陸經濟增長的確是出現了明顯的趨緩,因此下半年政府應該會提出不少政策上的大動作以刺激經濟增速不繼續趨緩。
大陸經濟由內需、投資與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的狀況,在今年出現明顯的改變,跌破8%,顯示大陸的內需已經出現疲乏的現象;而出口則由於歐美國家、特別歐洲的經濟狀況不佳,因此績效不彰,同時,投資也有不足的情形。
今年下半年,大陸的政策必然會出現明顯的轉變,才能保證經濟平穩增長而不是一直下滑。首先,政府的貨幣政策會由中性改為相對寬鬆,這樣才能釋放流動性,促進股市回穩以及房地產市場的平穩發展,因此不論是降息,或者是調降存款準備率,今年下半年可能都會多次發生。
其次,對於民生方面的提升也會更加看重。由於大陸近期已經提出多項改善民生、保證人均收入成長的措施,但是要讓民眾生活更好,在政策上仍然有段距離,而只有讓民眾生活水平整體上升,才能保障民眾的消費力提升,如此一來,擴大內需的戰略才有真正的需求實力支撐。
同時,兩岸也的合作也可以進一步的深化。目前台灣的經濟不振,進入一種「平穩發展但提振乏力」的狀況,兩岸面臨的經濟態勢十分相似,加上兩岸已經有合作的基礎在,因此完全可以一起對付困境,而台商對於大陸的經濟發展來說,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大陸絕不會忽視。
今年大陸將經濟成長目標訂在7.5%,就表示大陸已經不再追求經濟的高增速,以往動輒兩位數,甚至出現13%到15%的增長,「不重質只重量」的狀況已經 不復見,而在經濟結構的調整上,服務業是個占比很重的行業,在這方面具有領先優勢的台灣,也能夠在資金、管理上給予大陸很多的幫助。
大陸的宏觀調控從經濟數據上來看,已經發揮出了成效,同時大陸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這麼大的規模要有任何一個百分點的增長,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大陸的經濟結構也正在調整,強調「綠色GDP」,重視發展效率,因此這段調整的過程,會是經濟發展的「陣痛期」,必須要正面的去看待。
但為了不讓GDP下滑,造成社會的不穩定,今年下半年,大陸在政策上就會有明顯的轉變。事實上,大陸今年以來已經提出了幾項政策來刺激經濟,只是這些相關的政策,都有2個月到3個月的「滯後期」,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夠顯現成效,因此第2季的GDP應該可以說是今年的谷底,下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估計會在7.6%到8.5%之間,要達成整年度7.5%的目標不成問題。
(作者是廈門大學國際金融系教研室主任,本文由戴淑庚口述,記者林海整理)
台灣 聯合報
大陸第2季經濟增速公布為7.6%,除了是2009年來首次跌破8%外,也連帶的將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增速拉到7.8%,雖然仍在7.5%的目標之上,但是代表的是大陸經濟增長的確是出現了明顯的趨緩,因此下半年政府應該會提出不少政策上的大動作以刺激經濟增速不繼續趨緩。
大陸經濟由內需、投資與出口「三駕馬車」拉動的狀況,在今年出現明顯的改變,跌破8%,顯示大陸的內需已經出現疲乏的現象;而出口則由於歐美國家、特別歐洲的經濟狀況不佳,因此績效不彰,同時,投資也有不足的情形。
今年下半年,大陸的政策必然會出現明顯的轉變,才能保證經濟平穩增長而不是一直下滑。首先,政府的貨幣政策會由中性改為相對寬鬆,這樣才能釋放流動性,促進股市回穩以及房地產市場的平穩發展,因此不論是降息,或者是調降存款準備率,今年下半年可能都會多次發生。
其次,對於民生方面的提升也會更加看重。由於大陸近期已經提出多項改善民生、保證人均收入成長的措施,但是要讓民眾生活更好,在政策上仍然有段距離,而只有讓民眾生活水平整體上升,才能保障民眾的消費力提升,如此一來,擴大內需的戰略才有真正的需求實力支撐。
同時,兩岸也的合作也可以進一步的深化。目前台灣的經濟不振,進入一種「平穩發展但提振乏力」的狀況,兩岸面臨的經濟態勢十分相似,加上兩岸已經有合作的基礎在,因此完全可以一起對付困境,而台商對於大陸的經濟發展來說,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大陸絕不會忽視。
今年大陸將經濟成長目標訂在7.5%,就表示大陸已經不再追求經濟的高增速,以往動輒兩位數,甚至出現13%到15%的增長,「不重質只重量」的狀況已經 不復見,而在經濟結構的調整上,服務業是個占比很重的行業,在這方面具有領先優勢的台灣,也能夠在資金、管理上給予大陸很多的幫助。
大陸的宏觀調控從經濟數據上來看,已經發揮出了成效,同時大陸已經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這麼大的規模要有任何一個百分點的增長,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大陸的經濟結構也正在調整,強調「綠色GDP」,重視發展效率,因此這段調整的過程,會是經濟發展的「陣痛期」,必須要正面的去看待。
但為了不讓GDP下滑,造成社會的不穩定,今年下半年,大陸在政策上就會有明顯的轉變。事實上,大陸今年以來已經提出了幾項政策來刺激經濟,只是這些相關的政策,都有2個月到3個月的「滯後期」,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夠顯現成效,因此第2季的GDP應該可以說是今年的谷底,下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估計會在7.6%到8.5%之間,要達成整年度7.5%的目標不成問題。
(作者是廈門大學國際金融系教研室主任,本文由戴淑庚口述,記者林海整理)
台灣 聯合報
王立军有精神病 谷开来也有精神病 薄熙来案陷入精神病怪圈
最近出了一篇约十三万字的长文,题目叫“一个警察的独白:《见证王立军》”
《见证王立军》一文把王立军同志描绘成了一个变态、多疑、暴戾的精神病患者。说他有妄想症,总怀疑别人要谋害他,同事或下属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都会让其如临大敌而做出下意识的自我保护举动。说他总怀疑别人对自己不忠,一年之内秘书都换了无数个,个别秘书还被其送进了大狱。说他喜怒无常,脾气特别暴躁,脾气一来就摔手机,手机都摔坏了几十个,还动不动殴打部下,甚至拔枪恐吓同事。为了证实王立军确实有人格缺陷、有精神疾病,文中还披露了王去看心理医生的许多细节,甚至还公布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理健康专家们于2012年2月3日对王的会诊报告。
如上述情况属实,那么,王于2012年2月6日仓惶出逃成都美领馆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举动了。那么,王立军诉薄熙来要加害于他,是不是妄想症发作后的幻觉呢?那么,王立军指控薄熙来同志之妻谷开来毒杀了英国人尼尔伍德,是不是由于多疑而产生的臆想呢?
如以上推理成立,那么,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中央怎么就能凭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证言、证词而“双规”了薄熙来同志并拘捕了其夫人谷开来女士呢?难道我们英明的领袖胡锦涛同志和敬爱的总理温家宝同志被一个“精神病患者”给忽悠了?
更离奇的事情远不止这些:据外媒报道,薄熙来同志的夫人谷开来女士也有精神疾病。2011年11月的某一天,谷开来女士好端端的突然身着解放军少将军装跑到重庆市公安局大院到处招摇,甚至闯进会场给与会民警训话。早先外媒也曾报道说谷开来精神有问题:怀疑有人出卖她,勒令其圈内人士与家庭断交,并向她宣誓效忠。外媒还援引多方消息说谷开来行为怪异,有时候情绪不能自控。
天哪,又一个精神病患者。如果谷开来是精神病患者的话,那么,她应该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即便有杀人等违法犯罪行为,也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那么,她毒杀英国人尼尔伍德属于精神病发作时候的“激情”杀人吗?那么,由她指控的薄熙来贪腐、薄熙来勾结周永康企图发动政变等犯罪事实可信吗?难道我们神勇、睿智的中央专案组办案人员也被这个“精神病患者”给忽悠了?
还有外媒曾经报道说:被软禁的中国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精神上好像也出现了问题。乱了,乱了,真的乱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法律还规定:精神病人的供述和证言、证词一般不予采信。那么就是说,如果王立军、谷开来是“精神病患者”,他们都将不承担法律责任,“叛国”,白叛了?“杀人”,白杀了?而且他们的指控还都将不被采纳,也就是意味着薄熙来同志也将安然无恙了。哈哈,大家都傻眼了吧!
薄案发生当初,中国著名社会评论家李承鹏曾经调侃说:一个新加坡人药了一个英国人,一个中国人跑美国人那儿报案,一群外国人家属把一个在牛津读书的孩儿他爸逮起来了——这是在中国发生的没有中国人参与的谋杀案。
现今薄案的“精神病”怪圈,让笔者不禁也想幽上一默:
一个男精神病患者指控一个女精神病患者杀人了,这个女精神病患者被抓后又告发她不是精神病患者的孩子他爸要造反了,不是精神病患者的孩子他爸被抓后也被逼成精神病患者了,结果让一群不是精神病患者的判官衙役们发神经了。
——这是在非正常人之间发生的,没有一个正常人参与的,让有些所谓的正常人都变得快不正常的“惊天大案”。
《见证王立军》一文把王立军同志描绘成了一个变态、多疑、暴戾的精神病患者。说他有妄想症,总怀疑别人要谋害他,同事或下属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都会让其如临大敌而做出下意识的自我保护举动。说他总怀疑别人对自己不忠,一年之内秘书都换了无数个,个别秘书还被其送进了大狱。说他喜怒无常,脾气特别暴躁,脾气一来就摔手机,手机都摔坏了几十个,还动不动殴打部下,甚至拔枪恐吓同事。为了证实王立军确实有人格缺陷、有精神疾病,文中还披露了王去看心理医生的许多细节,甚至还公布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理健康专家们于2012年2月3日对王的会诊报告。
如上述情况属实,那么,王于2012年2月6日仓惶出逃成都美领馆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举动了。那么,王立军诉薄熙来要加害于他,是不是妄想症发作后的幻觉呢?那么,王立军指控薄熙来同志之妻谷开来毒杀了英国人尼尔伍德,是不是由于多疑而产生的臆想呢?
如以上推理成立,那么,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中央怎么就能凭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证言、证词而“双规”了薄熙来同志并拘捕了其夫人谷开来女士呢?难道我们英明的领袖胡锦涛同志和敬爱的总理温家宝同志被一个“精神病患者”给忽悠了?
更离奇的事情远不止这些:据外媒报道,薄熙来同志的夫人谷开来女士也有精神疾病。2011年11月的某一天,谷开来女士好端端的突然身着解放军少将军装跑到重庆市公安局大院到处招摇,甚至闯进会场给与会民警训话。早先外媒也曾报道说谷开来精神有问题:怀疑有人出卖她,勒令其圈内人士与家庭断交,并向她宣誓效忠。外媒还援引多方消息说谷开来行为怪异,有时候情绪不能自控。
天哪,又一个精神病患者。如果谷开来是精神病患者的话,那么,她应该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即便有杀人等违法犯罪行为,也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那么,她毒杀英国人尼尔伍德属于精神病发作时候的“激情”杀人吗?那么,由她指控的薄熙来贪腐、薄熙来勾结周永康企图发动政变等犯罪事实可信吗?难道我们神勇、睿智的中央专案组办案人员也被这个“精神病患者”给忽悠了?
还有外媒曾经报道说:被软禁的中国重庆前市委书记薄熙来精神上好像也出现了问题。乱了,乱了,真的乱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法律还规定:精神病人的供述和证言、证词一般不予采信。那么就是说,如果王立军、谷开来是“精神病患者”,他们都将不承担法律责任,“叛国”,白叛了?“杀人”,白杀了?而且他们的指控还都将不被采纳,也就是意味着薄熙来同志也将安然无恙了。哈哈,大家都傻眼了吧!
薄案发生当初,中国著名社会评论家李承鹏曾经调侃说:一个新加坡人药了一个英国人,一个中国人跑美国人那儿报案,一群外国人家属把一个在牛津读书的孩儿他爸逮起来了——这是在中国发生的没有中国人参与的谋杀案。
现今薄案的“精神病”怪圈,让笔者不禁也想幽上一默:
一个男精神病患者指控一个女精神病患者杀人了,这个女精神病患者被抓后又告发她不是精神病患者的孩子他爸要造反了,不是精神病患者的孩子他爸被抓后也被逼成精神病患者了,结果让一群不是精神病患者的判官衙役们发神经了。
——这是在非正常人之间发生的,没有一个正常人参与的,让有些所谓的正常人都变得快不正常的“惊天大案”。
《外交政策》:中国经济灾难五大迹象
警讯一:地方政府正被债务淹没
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中央政府把5,860亿美元的刺激款项给了地方政府。这减轻了2009年全球经济困难时期的疼痛。但刺激只是推迟了痛苦。莫斯写道,现在到了地方政府还债的时候了,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必须紧缩财政。这很像欧元区的状况。
在繁荣时期,中国很多地方政府像美国养老基金一样陷入癫狂,大量买进豪华汽车。然而现在温州正打算拍卖掉80%的汽车共1,300辆,全国其它地方也出现了类似亏本甩卖的现象。
此外,中共中央政府决定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房屋销售量和销售额随之下滑,造成现金短缺和潜在买家信心不足。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实际上,中国很可能已经陷入衰退,并且将把衰退输出到美国。
警讯二:中国经济危机将引发社会动荡
莫斯警告说,随着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低于8%的GDP增速,中国的社会结构可能受压,特别是在成千上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发现自己的工作面临危险的时候。
文章说,中国对欧洲、美国和巴西的出口增长也开始放缓。实际上,出口企业正接二连三地倒闭,一些仍开工的工厂已经从三班倒减到了一个班次。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开始制造群体性事件,而随着经济持续放缓,这类群体性事件可能激烈升级。中国专家警告说,经济放缓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这也有前车之鉴,想想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运动和希腊的骚乱就知道了。
警讯三:中国超级富豪们开始“输出”资本
莫斯说,尽管美国的亿万富翁固执地认为“多多益善”,并且竭尽全力用中共的方式管理美国政府,中国的超级富豪却抱着这样的想法:一旦大事不好,抓紧时间跑路。
奢侈品在中国销售强劲,但去年底很多中国有钱人开始对国内市场失去信心,他们开始投资外汇等易于转换的资产,而不是像中国房地产之类的固定资产。
无可置疑的是,中国的亿万富翁不信任自己的政府,所以他们开始转向海外投资高档房产,制造了一波中国有钱人海外购房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国外有好买卖,且不像国内那样有太多的限制。此外,这也是防范国内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
自2000年以来,中共检察机关已经查处了1.9万名贪官:中共治下,官商亲如一家,一旦中国经济真的陷入衰退,有钱人多会弃船而逃。
警讯四:经济发展带来环境危机
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央计划者”中国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例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早就已经开始进口能源。但现在,中国码头的煤炭堆积如山,而这些煤本该在中国的发电厂里发挥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莫斯说,因为制造业产出较低。去年,中央计划者认为应该囤煤,以备急需。现在电力需求不断下降,因为民众、企业和工厂迫于经济压力都在削减用电量以减少开支。
很明显,中共在调和中央计划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方面遇到了真正的难题。在全球市场中,大家都在争抢相同的稀缺资源。中国吸取这些经验教训的方式是惨痛的。过去一年,煤价降了10%。煤价下降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全球经济,减少对出口的需求。
警讯五:棘手的通胀问题
随着经济增长,中国人的生活标准提高、特别是富裕阶层对奢侈品需求的增加,中国经济的微小变化都会增加全球市场的价格压力。
莫斯写道:中国消耗的肉产品越来越多,禽类和牛肉价格也在上涨,这使得通胀成为中国决策者需首要解决的问题。但中国市场也在努力进行自我修正:价格上涨,需求下降,然后供过于求,中国政府就会介入,买进猪肉以稳定物价。但莫斯也说,到那时,蛋类价格已经飙升了。
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中央政府把5,860亿美元的刺激款项给了地方政府。这减轻了2009年全球经济困难时期的疼痛。但刺激只是推迟了痛苦。莫斯写道,现在到了地方政府还债的时候了,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必须紧缩财政。这很像欧元区的状况。
在繁荣时期,中国很多地方政府像美国养老基金一样陷入癫狂,大量买进豪华汽车。然而现在温州正打算拍卖掉80%的汽车共1,300辆,全国其它地方也出现了类似亏本甩卖的现象。
此外,中共中央政府决定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房屋销售量和销售额随之下滑,造成现金短缺和潜在买家信心不足。中国经济增速在放缓。实际上,中国很可能已经陷入衰退,并且将把衰退输出到美国。
警讯二:中国经济危机将引发社会动荡
莫斯警告说,随着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低于8%的GDP增速,中国的社会结构可能受压,特别是在成千上万的外来务工人员发现自己的工作面临危险的时候。
文章说,中国对欧洲、美国和巴西的出口增长也开始放缓。实际上,出口企业正接二连三地倒闭,一些仍开工的工厂已经从三班倒减到了一个班次。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开始制造群体性事件,而随着经济持续放缓,这类群体性事件可能激烈升级。中国专家警告说,经济放缓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这也有前车之鉴,想想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运动和希腊的骚乱就知道了。
警讯三:中国超级富豪们开始“输出”资本
莫斯说,尽管美国的亿万富翁固执地认为“多多益善”,并且竭尽全力用中共的方式管理美国政府,中国的超级富豪却抱着这样的想法:一旦大事不好,抓紧时间跑路。
奢侈品在中国销售强劲,但去年底很多中国有钱人开始对国内市场失去信心,他们开始投资外汇等易于转换的资产,而不是像中国房地产之类的固定资产。
无可置疑的是,中国的亿万富翁不信任自己的政府,所以他们开始转向海外投资高档房产,制造了一波中国有钱人海外购房热。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国外有好买卖,且不像国内那样有太多的限制。此外,这也是防范国内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
自2000年以来,中共检察机关已经查处了1.9万名贪官:中共治下,官商亲如一家,一旦中国经济真的陷入衰退,有钱人多会弃船而逃。
警讯四:经济发展带来环境危机
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央计划者”中国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例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早就已经开始进口能源。但现在,中国码头的煤炭堆积如山,而这些煤本该在中国的发电厂里发挥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莫斯说,因为制造业产出较低。去年,中央计划者认为应该囤煤,以备急需。现在电力需求不断下降,因为民众、企业和工厂迫于经济压力都在削减用电量以减少开支。
很明显,中共在调和中央计划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方面遇到了真正的难题。在全球市场中,大家都在争抢相同的稀缺资源。中国吸取这些经验教训的方式是惨痛的。过去一年,煤价降了10%。煤价下降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全球经济,减少对出口的需求。
警讯五:棘手的通胀问题
随着经济增长,中国人的生活标准提高、特别是富裕阶层对奢侈品需求的增加,中国经济的微小变化都会增加全球市场的价格压力。
莫斯写道:中国消耗的肉产品越来越多,禽类和牛肉价格也在上涨,这使得通胀成为中国决策者需首要解决的问题。但中国市场也在努力进行自我修正:价格上涨,需求下降,然后供过于求,中国政府就会介入,买进猪肉以稳定物价。但莫斯也说,到那时,蛋类价格已经飙升了。
统计局:房产调控是经济增速下滑重要原因
来源:国际在线
国务院新闻办于2012年7月13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跌破了8%,您觉得这是否超出了预期?这也是去年以来连续六个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您觉得回落的原因是什么?您如何看待?如果想用一个温度来形容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您觉得哪个词比较合适?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我想 大家都很担忧中国经济的走势,有的也很担心中国经济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不过多地纠结于8%,客观地、理性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国内外形势,我觉 得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平稳的。
用一句话来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总的特点,我觉得可以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所谓总体平稳,主要是指增长以及主要实体经济发 展的主要指标,仍然运行在目标区间以内,GDP上半年增长7.8%,仍然高于年初制定的7.5%的预期目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 定资产投资1—6月份增长20.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进出口保持适度平稳增长,这些数据也说明主要经济指标仍运行在适度较快增长区间。
刚才你问到如何来看待经济增速回落,特别是如何看待增长速度回到8%以下这个问题,我想说这样几层意思:上半年7%—8%的速度应该说在世界 范围来讲,仍然是比较好的速度。根据英国共识公司最新的一次预计结果,金砖五国中间,二季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在5%左右,巴西的经济增长率在1.2%左 右,南非的经济增长率也比较低,发达国家大家更清楚,欧元区预计上半年要负增长0.3%,美国一季度的折年率也有下调,下降了1.6%左右。从世界范围来 看,二季度7.6%的增速虽然说在继续下滑,但在世界范围来讲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速度。
第二,二季度7.6%的速度,实现这样一个速度应该说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大家知道,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是不光复杂多变,而且非常严峻,外需 不足,内需不旺的矛盾仍然是比较突出。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应该说及早地预见了这种形势的变化,及早提出来预调微调,所以今年先后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两 次降息,应该说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第三是经济增速继续回落,应该说是符合经济规律。今年的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国际形势在继续恶化,所以我们的外需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再是国内房地产等宏观调控措施还在继续实施,内需有一些趋缓。
还有一个原因,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处于转型的新阶段,在结构转型期,我们的资源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潜在的增长生产率 有些下降。这也是国际上结构转型中间存在的普遍规律,所以现在经济增速的下滑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结构转型期间潜在增长生产率下滑的影响。
第四是7—8%左右的速度,应该说有利于我们在结构转型期调结构、转方式,有利于处理资源配置效率低、有利于我们淘汰落后产能。所谓稳中有 进,是指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之中,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很多新的亮点、新的变化。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有很多亮点,第一个比较突出的亮点是农业, 特别是夏粮九连增,继续获得大丰收,创历史新高。
第二个亮点是今年结构调整继续取得新的进展,上半年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是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高1.8个百分点。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凡是结构调整比较快的、比较早的企业或行业,抗市场的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都比较强。
第三个亮点是节能减排继续取得新的成效,上半年总的能源消费量增速同比回落。
第四个亮点是就业总体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是600万左右,全国农民工在城里面打工6个月以上的外出农民工增长了2.6%。
第五个亮点是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趋缓,所以6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回落到2.2%。
第六个亮点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物价以后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4%,还是一个比较快的速度。
所以从这些亮点和新的变化看,我们得出,上半年尽管GDP增速继续在回落,但是总体上来讲,运行平稳,稳中有进,这说明中央关于经济工作所制定的稳中求进的总方针是正确的。
国务院新闻办于2012年7月13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
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跌破了8%,您觉得这是否超出了预期?这也是去年以来连续六个季度经济增速回落。您觉得回落的原因是什么?您如何看待?如果想用一个温度来形容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您觉得哪个词比较合适?谢谢。
盛来运:
谢谢你的提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二季度增长7.6%,跌破8%,这是时隔三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又一次回到8%以下。我想 大家都很担忧中国经济的走势,有的也很担心中国经济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不过多地纠结于8%,客观地、理性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国内外形势,我觉 得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是平稳的。
用一句话来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总的特点,我觉得可以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所谓总体平稳,主要是指增长以及主要实体经济发 展的主要指标,仍然运行在目标区间以内,GDP上半年增长7.8%,仍然高于年初制定的7.5%的预期目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 定资产投资1—6月份增长20.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进出口保持适度平稳增长,这些数据也说明主要经济指标仍运行在适度较快增长区间。
刚才你问到如何来看待经济增速回落,特别是如何看待增长速度回到8%以下这个问题,我想说这样几层意思:上半年7%—8%的速度应该说在世界 范围来讲,仍然是比较好的速度。根据英国共识公司最新的一次预计结果,金砖五国中间,二季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在5%左右,巴西的经济增长率在1.2%左 右,南非的经济增长率也比较低,发达国家大家更清楚,欧元区预计上半年要负增长0.3%,美国一季度的折年率也有下调,下降了1.6%左右。从世界范围来 看,二季度7.6%的增速虽然说在继续下滑,但在世界范围来讲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速度。
第二,二季度7.6%的速度,实现这样一个速度应该说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大家知道,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是不光复杂多变,而且非常严峻,外需 不足,内需不旺的矛盾仍然是比较突出。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应该说及早地预见了这种形势的变化,及早提出来预调微调,所以今年先后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两 次降息,应该说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第三是经济增速继续回落,应该说是符合经济规律。今年的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国际形势在继续恶化,所以我们的外需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再是国内房地产等宏观调控措施还在继续实施,内需有一些趋缓。
还有一个原因,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处于转型的新阶段,在结构转型期,我们的资源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潜在的增长生产率 有些下降。这也是国际上结构转型中间存在的普遍规律,所以现在经济增速的下滑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结构转型期间潜在增长生产率下滑的影响。
第四是7—8%左右的速度,应该说有利于我们在结构转型期调结构、转方式,有利于处理资源配置效率低、有利于我们淘汰落后产能。所谓稳中有 进,是指在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之中,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很多新的亮点、新的变化。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有很多亮点,第一个比较突出的亮点是农业, 特别是夏粮九连增,继续获得大丰收,创历史新高。
第二个亮点是今年结构调整继续取得新的进展,上半年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是12.3%,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高1.8个百分点。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凡是结构调整比较快的、比较早的企业或行业,抗市场的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都比较强。
第三个亮点是节能减排继续取得新的成效,上半年总的能源消费量增速同比回落。
第四个亮点是就业总体稳定。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是600万左右,全国农民工在城里面打工6个月以上的外出农民工增长了2.6%。
第五个亮点是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遏制,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趋缓,所以6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回落到2.2%。
第六个亮点是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物价以后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4%,还是一个比较快的速度。
所以从这些亮点和新的变化看,我们得出,上半年尽管GDP增速继续在回落,但是总体上来讲,运行平稳,稳中有进,这说明中央关于经济工作所制定的稳中求进的总方针是正确的。
北京住宅楼面价上半年降15% 单价4528元/平米
来源: 新京报
北京市国土局昨日发布,今年上半年北京住宅用地楼面单价为4528元/平方米,比去年下半年下降了15%。有14宗地块因长期无人参与竞买,已取消交易。市国土局表示,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北京土地成交价格回归到2009年前期水平,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7月底前完成今年保障房供地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昨天通报了今年上半年土地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及政策性住房土地供应情况。
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北京市住宅用地供应仍然将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地放在首位,全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1700公顷,其中850公顷用于建设各类政策性住房。
“上半年北京的住宅用地供应仍以确保民生用地供应为主,截至6月30日已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429公顷,完成计划比例的50%,占全市已供住宅用地的80%,并力争在7月底前完成今年全部新开工建设16万套保障房的供地。”这位负责人说。
土地价格回归2009年前期水平
这位负责人说,从成交价格看(不含二环周边住宅地块),今年上半年北京住宅楼面单价为4528元/平方米,较去年下半年住宅楼面单价5333元 /平方米下降了15%,较去年全年住宅楼面单价4908元/平方米下降了7%;较2010年全年住宅楼面单价7255元/平方米下降38%;较2009年 全年住宅楼面单价5690元/平方米下降20%。土地价格回归到2009年前期水平,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这位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市国土局将按照中央“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支持房地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满足合理的自住性需 求。继续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尽快形成有效供给”的精神,在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的基础上,做好经营性用地的供应工 作。近期将对社会公布第二批拟供应的项目信息,土地面积约500公顷,积极稳定市场预期。
焦点
大部分地块以底价成交
对于近期社会各界关注的土地市场交易情况。市国土局表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北京土地市场交易住宅用地共49宗,625公顷。其中,位于四环内住宅用地2宗,7公顷,仅约占住宅用地的1%。
截止到今年6月30日,已成交的住宅用地有29宗,约317公顷,成交额约256亿元,成交地块大部分以交易起始价成交;目前正在交易的住宅用地 有6宗,约88公顷。此外,由于长期无人参与竞买,已取消交易的住宅用地14宗,约220公顷,平均楼面单价约5540元/平方米。
市国土局表示,统计显示,与往年同期相比,土地市场交易量明显下降,市场需求降低。而进入今年4月份后,土地市场在一些住宅用地难以成交的同时,个别规模较小、位置较优的地块出现了竞争情况。
北京市国土局昨日发布,今年上半年北京住宅用地楼面单价为4528元/平方米,比去年下半年下降了15%。有14宗地块因长期无人参与竞买,已取消交易。市国土局表示,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北京土地成交价格回归到2009年前期水平,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7月底前完成今年保障房供地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昨天通报了今年上半年土地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及政策性住房土地供应情况。
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北京市住宅用地供应仍然将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地放在首位,全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1700公顷,其中850公顷用于建设各类政策性住房。
“上半年北京的住宅用地供应仍以确保民生用地供应为主,截至6月30日已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429公顷,完成计划比例的50%,占全市已供住宅用地的80%,并力争在7月底前完成今年全部新开工建设16万套保障房的供地。”这位负责人说。
土地价格回归2009年前期水平
这位负责人说,从成交价格看(不含二环周边住宅地块),今年上半年北京住宅楼面单价为4528元/平方米,较去年下半年住宅楼面单价5333元 /平方米下降了15%,较去年全年住宅楼面单价4908元/平方米下降了7%;较2010年全年住宅楼面单价7255元/平方米下降38%;较2009年 全年住宅楼面单价5690元/平方米下降20%。土地价格回归到2009年前期水平,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这位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市国土局将按照中央“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支持房地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满足合理的自住性需 求。继续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尽快形成有效供给”的精神,在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的基础上,做好经营性用地的供应工 作。近期将对社会公布第二批拟供应的项目信息,土地面积约500公顷,积极稳定市场预期。
焦点
大部分地块以底价成交
对于近期社会各界关注的土地市场交易情况。市国土局表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北京土地市场交易住宅用地共49宗,625公顷。其中,位于四环内住宅用地2宗,7公顷,仅约占住宅用地的1%。
截止到今年6月30日,已成交的住宅用地有29宗,约317公顷,成交额约256亿元,成交地块大部分以交易起始价成交;目前正在交易的住宅用地 有6宗,约88公顷。此外,由于长期无人参与竞买,已取消交易的住宅用地14宗,约220公顷,平均楼面单价约5540元/平方米。
市国土局表示,统计显示,与往年同期相比,土地市场交易量明显下降,市场需求降低。而进入今年4月份后,土地市场在一些住宅用地难以成交的同时,个别规模较小、位置较优的地块出现了竞争情况。
统计局发言人回应“唱空中国”:他们都错了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电量和工业数据的不匹配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下滑比官方数据反映的情况更为严重?针对西方机构对中国统计数据和经济前景的质疑,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3日回应说:他们都错了。
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5%。但与此同时,与工业增加值密切相关的工业用电量的增速仅为3.7%。
用电量和工业数据的“背离”是一些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的主要理由。对此,盛来运在13日的发布会上做出了详细解释。
盛来运指出,上半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是10.5%,电耗的弹性系数是0.33。这些数据都较去年同期出现回落,而且0.33的电耗系数也在正常范围内。
盛来运随后展示了一幅描绘近年来中国电力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变动走势的曲线图。他解释说,在经济扩张期,重工业发展更快,电力消耗更多,所以电力的增速往往比工业增速要快。反之,在经济下行期,重工业下降幅度更大,由此相对应的电力消费的增长速度下滑会更加明显。
盛来运强调,在电力数据来源方面,国家统计局既掌握来自于电网各行业的电力消耗数据,也有企业通过联网直报系统直接上报的数据,这些数据之间是互相验证的,而且都是较为匹配的。
针对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唱衰”声,盛来运回应说,“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已经显示,这样的论调是没有依据的。”
盛来运表示,从基本面看,虽然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转型期,但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中国现在仍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之中。未来,这“四化”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能量,支撑经济增长。
此外,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政府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目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还有发力空间。因此,盛来运强调,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用电量和工业数据的不匹配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下滑比官方数据反映的情况更为严重?针对西方机构对中国统计数据和经济前景的质疑,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13日回应说:他们都错了。
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5%。但与此同时,与工业增加值密切相关的工业用电量的增速仅为3.7%。
用电量和工业数据的“背离”是一些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的主要理由。对此,盛来运在13日的发布会上做出了详细解释。
盛来运指出,上半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是10.5%,电耗的弹性系数是0.33。这些数据都较去年同期出现回落,而且0.33的电耗系数也在正常范围内。
盛来运随后展示了一幅描绘近年来中国电力消费和工业增加值变动走势的曲线图。他解释说,在经济扩张期,重工业发展更快,电力消耗更多,所以电力的增速往往比工业增速要快。反之,在经济下行期,重工业下降幅度更大,由此相对应的电力消费的增长速度下滑会更加明显。
盛来运强调,在电力数据来源方面,国家统计局既掌握来自于电网各行业的电力消耗数据,也有企业通过联网直报系统直接上报的数据,这些数据之间是互相验证的,而且都是较为匹配的。
针对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唱衰”声,盛来运回应说,“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已经显示,这样的论调是没有依据的。”
盛来运表示,从基本面看,虽然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转型期,但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中国现在仍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之中。未来,这“四化”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能量,支撑经济增长。
此外,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政府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目前,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还有发力空间。因此,盛来运强调,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共18大人事战的新阶段
中共18大如真「如期召开」,则来日不远,真正的筹备期,从现在算起的3个月之内。而以中共北京市党代会作为最后一个地方党委换届,及最后一个省级地方选出中共18大党代表而论,中共18大的筹备期,也由7月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共18大的筹备时间不长,任务应是相当紧迫。作为有8000多万党员的一个政党,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已是不易,作为一党专政和以党代政的政党来说,中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更是负担沉重。
不过好在这担子一头沉,因为现在的中国领导层,无意、无力也无法,在其最后的时刻,筹划出惊天动地的政治变革,甚至重大的经济改革也没有办法推开。这本来是个问题,但就中共18大筹备而言,反而减轻了负担。
也就是说,中共党的政治路线、领政方针,不会有重大转捩,自然也就不需要在各大利益集团间讨价还价,在内外上下去作种种的铺垫。这从「7.1」中共18大前最后一个党庆日,胡锦涛施施然去香港,而不是在北京借机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共18大政治方针作铺垫,可见一斑。
方针路线不作大变,筹备功夫减了,主要焦点,放在人事筹备上。而中共18大的人事工程,争议不小,历经风波,续有变量。以7月1日为界,之前完成了人事工程的3大环节,之后还要有3大门坎等待突破。
7月1日之前, 中共18大人事工程完成的3大环节,首先是高层画线,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中共权力内争十分激烈,又没有一言九鼎的威权人物,所以要协商画线,画出些基本框框来,大家在这框框中玩。所谓画线,主要画两条线,一条是班子职数线,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精简到5位、7位,是保持现有的9位,还是扩展到11位,要画出基本线条。接着要画的线,是年龄线,以年龄来卡位,谁上谁不下,可稍微顺理成章。
第2个环节,是党内高层初步协商名单的成形,也就是以习李为中坚的政治局7常委初步建议名单,以及政治局连任和拟任人员的名单。 今年这份名单本来在2月间已经成就,但被3月间的薄熙来事件打乱,虽然最高层名单不算推倒重来,但也被翻来覆去地看,最后还出现了重要的变局。
第3个环节,就是中共党内民主的环节,即所谓推举名单的「海选」。所谓「海选」,就是划定一个范围,由与会者自由提名,推出大家心目中的下届最高领导层。5月初中共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及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员,在北京秘密地完成了这项「海选」,又成形一份领导层的入选人名单。
以7月初的中共北京市党代会闭幕、中共18大地方党代表全部选出为标志,中共18大人事战,转入新阶段,这一阶段,同样风高浪急,随事有变。首先是传说中的「北戴河会议」,实际上不见得是个人事名单反复讨论、协商、征求意见的过程。只不过大多数中共元老,稍后纷纷到北戴河避暑,这一过程部份要在北戴河来完成而已。
在过去,如果有政治强人,则到最后一刻由政治强人说了算,如毛泽东当年拿着拟好的名单,可改得面目全非,邓小平敢拿着拟好的政治报告,看了后说一个字都不能改。现在还有两个可能环节在等着,一个叫预选,一个叫差额选举。
今次中共18大,说是要推进党内民主,而中共党内民主,首推民主选举。之前一些地方省级地方党代表大会被赋予试验任务。有代表性的是中共广东省党代会,试行中共省委常委差额选举;中共北京市党代会,以代表团预选来选出新一届中共北京市委组成人员。这些地方试验,大部份要引用到中共18大上,不然地方都试过了,党中央还不民主,会不大好看。
于此人事工程还有两大实质性的环节,一是预选,一是差额选举。如果预选都不能通过当然连中央委员会都进不去;而通过预选,如果差额选举真的由中央委员扩展至中央政治局层面,则成人事工程最关键、也是最值得等待的环节了。
【2012-07-09/泰国世界日报】
中共18大的筹备时间不长,任务应是相当紧迫。作为有8000多万党员的一个政党,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已是不易,作为一党专政和以党代政的政党来说,中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更是负担沉重。
不过好在这担子一头沉,因为现在的中国领导层,无意、无力也无法,在其最后的时刻,筹划出惊天动地的政治变革,甚至重大的经济改革也没有办法推开。这本来是个问题,但就中共18大筹备而言,反而减轻了负担。
也就是说,中共党的政治路线、领政方针,不会有重大转捩,自然也就不需要在各大利益集团间讨价还价,在内外上下去作种种的铺垫。这从「7.1」中共18大前最后一个党庆日,胡锦涛施施然去香港,而不是在北京借机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共18大政治方针作铺垫,可见一斑。
方针路线不作大变,筹备功夫减了,主要焦点,放在人事筹备上。而中共18大的人事工程,争议不小,历经风波,续有变量。以7月1日为界,之前完成了人事工程的3大环节,之后还要有3大门坎等待突破。
7月1日之前, 中共18大人事工程完成的3大环节,首先是高层画线,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为中共权力内争十分激烈,又没有一言九鼎的威权人物,所以要协商画线,画出些基本框框来,大家在这框框中玩。所谓画线,主要画两条线,一条是班子职数线,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是精简到5位、7位,是保持现有的9位,还是扩展到11位,要画出基本线条。接着要画的线,是年龄线,以年龄来卡位,谁上谁不下,可稍微顺理成章。
第2个环节,是党内高层初步协商名单的成形,也就是以习李为中坚的政治局7常委初步建议名单,以及政治局连任和拟任人员的名单。 今年这份名单本来在2月间已经成就,但被3月间的薄熙来事件打乱,虽然最高层名单不算推倒重来,但也被翻来覆去地看,最后还出现了重要的变局。
第3个环节,就是中共党内民主的环节,即所谓推举名单的「海选」。所谓「海选」,就是划定一个范围,由与会者自由提名,推出大家心目中的下届最高领导层。5月初中共中央委员会组成人员及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员,在北京秘密地完成了这项「海选」,又成形一份领导层的入选人名单。
以7月初的中共北京市党代会闭幕、中共18大地方党代表全部选出为标志,中共18大人事战,转入新阶段,这一阶段,同样风高浪急,随事有变。首先是传说中的「北戴河会议」,实际上不见得是个人事名单反复讨论、协商、征求意见的过程。只不过大多数中共元老,稍后纷纷到北戴河避暑,这一过程部份要在北戴河来完成而已。
在过去,如果有政治强人,则到最后一刻由政治强人说了算,如毛泽东当年拿着拟好的名单,可改得面目全非,邓小平敢拿着拟好的政治报告,看了后说一个字都不能改。现在还有两个可能环节在等着,一个叫预选,一个叫差额选举。
今次中共18大,说是要推进党内民主,而中共党内民主,首推民主选举。之前一些地方省级地方党代表大会被赋予试验任务。有代表性的是中共广东省党代会,试行中共省委常委差额选举;中共北京市党代会,以代表团预选来选出新一届中共北京市委组成人员。这些地方试验,大部份要引用到中共18大上,不然地方都试过了,党中央还不民主,会不大好看。
于此人事工程还有两大实质性的环节,一是预选,一是差额选举。如果预选都不能通过当然连中央委员会都进不去;而通过预选,如果差额选举真的由中央委员扩展至中央政治局层面,则成人事工程最关键、也是最值得等待的环节了。
【2012-07-09/泰国世界日报】
“中国食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英国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社论文章说,中国在食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章针对毒牛奶等事件指出,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不是像很多其它发展中国家那样,是因为无意而加入了一些有毒的化学元素,而是因为生产商希望盈利而故意非法地把有毒元素注入到食物链中。
中国为何很难消除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呢?《柳叶刀》指出,首先是食品生产商太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小公司,这就让所有的产品都能够达到比较高的安全标准很困难。
另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非常错综复杂,分成国家一级,省一级以及地区一级,而在国家一级又有很多不同的部门介入其中。
第三点,由于很多食品商在地方一级进行运作,当地政府缺乏监督和实施规定的能力或者动力。
7月3日,中国宣布食品安全成为中国的首要任务之一。而食品安全也将首次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的依据。对于违反规定的做法将会有更严厉的惩罚。另外有关方面还会鼓励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
《柳叶刀》文章指出,由于中国是食品出口国,因此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将毫无疑问会对全球造成冲击。
从整体来说,中国应该和香港看齐,应该遵守全球食品安全标准和要求,中国领导层有意改变局面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是之前类似的表态并没有让食品安全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BBC
北戴河会议7月25日开始 定调18大人事安排
明鏡記者 卓月清
北京知情者對《明鏡月刊》記者說,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北京玉泉山會見了除胡錦濤之外的數位現任政治局常委。他在談話時指出,要解決六四問題,不要再拖下去了,六四平反問題要拿出方案,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展開。
同時,中共最高層已經決定在7月25日到8月中旬召開北戴河會議。雖然被視為中共十八大前的定盤會議,不過這次會議很大程度上還是非正式性的,其中最為敏感的議題是十八大的最高人事安排和黨章的相關修改工作。
江澤民的這番最新表態無疑讓人對其對北戴河會議乃至十八大的影響產生遐想。
剛剛出爐的《明鏡月刊》第30期,以突出篇幅推出明鏡特約記者劉景仁的長篇報導,對此做了詳細披露。
政情觀察家早就關注,繼“科學發展觀”在十七大寫入黨章後,胡錦濤會不會在十八大上推出自己的指導思想,從而更新江澤民力推的、“十六大”黨章上確立的“三個代表”理論的指導思想。
目前十八大黨章修改工作正在緊密推進,有兩個小組分別負責起草政治報告與修改黨章,“他們在一起辦公,便於互相溝通,最近都非常忙。”
6月13日,《人民日報》刊發《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一文,重點論述胡錦濤於去年建黨90週年時闡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 系”,強調其指導意義。另外,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景田通過官媒透露,該校的教學佈局已經調整為“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心”。
此前1997年修訂的中共十五大黨章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指導思想;2002年十六大黨章把“三個代表”理論列入指導思想;2007年把“科學發展觀”寫入十七大黨章,但“指導思想”之說未作改動。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十八大上中共“指導思想”或有新論述推出。
“而說到更為敏感的最高人事安排,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未來政治局常委是保持九人還是縮減到七人還定不下來,”知情者對《明鏡月刊》說:“考慮到十八大初步定下來在10月下旬或者11月上旬召開,時間有限,所以北戴河會議上就常委安排有個初步安排顯得很有必要。”
實際上,早在5月7日,全部中共中央委員就在北京集合,出很多人意料的閉門“海選”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名單。本來這次投票定在6月25日,大約在“定盤子”的北戴河會議前一個月。
知情者稱,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和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密謀把此日期提前以確保令計劃可以入選,避免3月18日北京令公子車禍流傳出帶來的危險。兩人也都做了大量工作,爭取支持,確保令計劃可以在名單中排名靠前。
“因此這次‘海選’常委人選是精心策劃的——雖然明文規定不能搞串聯,不能遊說拉票,但一些人還是以“軟性方式”拉了票,”知情者說:“值得一提的是,得票最多的是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第二名是中組部長李源潮,令計劃也出人意料的獲得高票,名列第三。”
對於令計劃和周永康會走到一起,不少人感到意外。這期雜誌的文章更詳細地披露,薄熙來、周永康和令計劃,是如何從2009年就形成了“三角”政治聯盟,而3月18日淩晨在北京發生的“法拉利車禍”則戲劇性地讓周永康和令計劃有了新打算。
北京知情者對《明鏡月刊》記者說,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北京玉泉山會見了除胡錦濤之外的數位現任政治局常委。他在談話時指出,要解決六四問題,不要再拖下去了,六四平反問題要拿出方案,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展開。
同時,中共最高層已經決定在7月25日到8月中旬召開北戴河會議。雖然被視為中共十八大前的定盤會議,不過這次會議很大程度上還是非正式性的,其中最為敏感的議題是十八大的最高人事安排和黨章的相關修改工作。
江澤民的這番最新表態無疑讓人對其對北戴河會議乃至十八大的影響產生遐想。
剛剛出爐的《明鏡月刊》第30期,以突出篇幅推出明鏡特約記者劉景仁的長篇報導,對此做了詳細披露。
政情觀察家早就關注,繼“科學發展觀”在十七大寫入黨章後,胡錦濤會不會在十八大上推出自己的指導思想,從而更新江澤民力推的、“十六大”黨章上確立的“三個代表”理論的指導思想。
目前十八大黨章修改工作正在緊密推進,有兩個小組分別負責起草政治報告與修改黨章,“他們在一起辦公,便於互相溝通,最近都非常忙。”
6月13日,《人民日報》刊發《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一文,重點論述胡錦濤於去年建黨90週年時闡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 系”,強調其指導意義。另外,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景田通過官媒透露,該校的教學佈局已經調整為“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心”。
此前1997年修訂的中共十五大黨章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指導思想;2002年十六大黨章把“三個代表”理論列入指導思想;2007年把“科學發展觀”寫入十七大黨章,但“指導思想”之說未作改動。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十八大上中共“指導思想”或有新論述推出。
“而說到更為敏感的最高人事安排,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未來政治局常委是保持九人還是縮減到七人還定不下來,”知情者對《明鏡月刊》說:“考慮到十八大初步定下來在10月下旬或者11月上旬召開,時間有限,所以北戴河會議上就常委安排有個初步安排顯得很有必要。”
實際上,早在5月7日,全部中共中央委員就在北京集合,出很多人意料的閉門“海選”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名單。本來這次投票定在6月25日,大約在“定盤子”的北戴河會議前一個月。
知情者稱,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和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密謀把此日期提前以確保令計劃可以入選,避免3月18日北京令公子車禍流傳出帶來的危險。兩人也都做了大量工作,爭取支持,確保令計劃可以在名單中排名靠前。
“因此這次‘海選’常委人選是精心策劃的——雖然明文規定不能搞串聯,不能遊說拉票,但一些人還是以“軟性方式”拉了票,”知情者說:“值得一提的是,得票最多的是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第二名是中組部長李源潮,令計劃也出人意料的獲得高票,名列第三。”
對於令計劃和周永康會走到一起,不少人感到意外。這期雜誌的文章更詳細地披露,薄熙來、周永康和令計劃,是如何從2009年就形成了“三角”政治聯盟,而3月18日淩晨在北京發生的“法拉利車禍”則戲劇性地讓周永康和令計劃有了新打算。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