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2月1日星期五

看山:习近平是“倒薄”的关键人物

     去年年底,当薄熙来已彻底倒台,确定不可能翻身后,彭真之子、李庄的老板、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主任付洋,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早在李庄案沸沸扬扬、重庆模式还如日中天的两年前,习近平就特意到北京的律师事务所调研,“显示前所未有的重视”——换言之,早在那个时候,习就出手了。众所周知,李庄案是薄熙来、王立军的“滑铁卢”。当时人们疑惑的是,区区一李庄,就算再加上一付洋,有何能耐搬动薄熙来这座大山?现在一切都清楚了:习的出手,才是重庆模式由盛转衰的关键。其时机选择之妙、切入之准,令人叹为观止!
  
     习出手的奥妙在于,以他的身份,不需要大张旗鼓,不需要疾言厉色,他只是用一种含蓄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让他选择的一些人看到了他的这种态度,让那些愿意传播的人自去传播,结果就在官方、民间齐齐吹响了“倒薄”的“集结号”。

  
    就民间而言,或因为观念,或因为利益,不少人“苦薄久矣”。但薄当时是一座大山,以其份量之重,在中国还没有过被体制外的力量推倒的先例(文革时除外)。“恨薄”的人,对薄亦无可奈何,只能骂几声出气。现在,储君的态度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情绪性的“骂”,就转变成谋定后动的“倒”。“倒薄联盟”应该就是这个时候成立的,随之,有了后来一系列的运作。
  
    就官方而言,那些为未来计,意图结好储君的,就不提了,单说最高层面。薄本来是江牵制胡温的一着棋,胡温“苦薄”亦久。但以薄当时之势,上有江之暗许,下挟民意之重,“入常”似已不可挡。政治上就是这样,在没有把握打倒对方时,是不可能下死手的。因此,胡温也只能以“不去重庆”等小动作,来表明态度,划清界限。但当时换届在即,他们的表态又能获得多少人的追随呢?所以,其他常委(李克强除外)和各级官员纷纷与西南结缘。现在,习的态度让胡温也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于是“倒薄”正式被列入重要日程。胡温在明,习在暗,乃有辽宁的谷凤杰案突发,以及中纪委暗查王立军等连环杀招。
  
    江的态度也微妙。薄本来是江牵制胡温的一着好棋,但江的最大意图还是保习顺利接位,“用薄”也是为此。因此,当习的态度已明朗,习薄不能两立时,江其势只能“弃薄”。在胡温的主动面前,江有意显示被动,同时以之为筹码,换取胡温在十八大其他安排上的让步——权术至此,已炉火纯青矣。
  
    因此,习只是搞了一个调研,“显示前所未有的重视”,就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改变了包括薄熙来在内很多人的命运。除此之外,习不需要再做什么,只须静观其变,顺水推舟即可。其间,做与不做的选择,十分微妙,令人击节。
  
    客观说,薄如“入常”,受损最大的是习。以薄势头之盛、个性之强,不可能甘居习之下,必然危及习“定于一尊”的核心地位和集权格局。因此,习以储君之位,暗中发力“倒薄”,乃人性之常。在最高权位面前,该出手时就出手,成王败寇,本是权斗游戏的规则。今天,习权位已固,薄成阶下囚,既为天意,抑亦人谋,怨不得谁。
  
    对政治人物的评判,有两点极其关键:不仅要关注他们当时做了什么决定,更要关注他们做决定时所立足的地面,即他们当时有着哪些可选项,从这儿,才可以看出他们真正的倾向性;不仅要看他们想达到什么目的,更要看他们为此目的动用了什么手段,从这儿,才能看出他们真正的能量大小。十八大后,最有政治意蕴的事是两件,一是南周事件,二是传言周小川将“破格”留任央行行长。在这两件事上,习的态度都耐人寻味。尤其是第二件,针对十九大破局、布局的意味十分明显——只有破格,打破规则,才能改变十九大的既定格局,使一些人人以为可以上去的人上不去,使另一些谁也没有想到的人上去。在“定于一尊”的权力结构下,规则的力量越弱,习个人的力量就越强。而要打破规则,不能等到十九大事到临头,必须现在就破;为了争取对“破格”的支持,现在的“破”不宜为了习的人而“破”,而必须是为了其他人的利益。从杨雄、魏宏到周小川,莫不如是。
  
    根据习近平履新后的一些作为,有人断言他是左派。其实,“左、右”早已不适于作为中国领导人的标签。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到胡锦涛再到习近平,中国领导人无一不是兼具左右。左和右都只是他们的片面而非全面,因此不具有实质意义。对他们来说,左、右皆用而非体。用左,主要是由于苏联解体、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等一系列事件的冲击和教训;用右,则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前。所以,习既强力肃贪,收紧舆论,又大力扶植民营经济。事实上,习上台后,右的脚步并不慢于左,左右基本均衡。只不过,由于他左的一面涉及意识形态和言论自由,对知识分子的影响更大、感受更深,所以让一些人产生了“习左”的误会。
  
    如果一定要给习近平贴上标签,和邓小平一样,只有两个标签适合他:民族主义+实用主义 [博讯来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