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10月9日星期二

媒体调查称黄河兰州段浮尸超1万具 无人愿管

  [导读]记者走访了解到的信息,可以确认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始,有超过1万名浮尸漂荡于黄河兰州段。

 
媒体调查称黄河兰州段浮尸超1万具 无人愿管(图)

  9月8日凌晨5时许,迷雾笼罩晨曦,魏职军在垃圾海中寻找尸体。早报记者 鲍志恒 图

  魏氏父子的“油钱”

  发动机“突突”而响,魏职军猛吸了一口烟,然后张开手指,将快要燃尽的烟蒂扔进快艇划过的漩涡中。

  10多分钟后,一片连绵的“垃圾海”跃入眼帘:各色各样的漂浮物连结成片围堵在小峡水电站的大坝前方,被风干的塑料泡沫随风翻滚,大量的飞鸟蚊虫盘旋其上,尽情吸食死猪、死羊的腐败尸身,扑鼻的腥臭随风飘至百米开外的河谷。

  这是9月一个阴凉的清晨,整个什川镇还沉睡在薄雾之中,魏职军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厚达1米的“垃圾海”中翻捡塑料瓶、木料、铁皮和人尸。

  2005年,黄河什川段小峡水电站建成投产,魏职军的父亲魏应权干起了在小峡库区捡垃圾的活。不多久,魏职军子承父业,成为一支有十几名青壮劳动力组成的家庭打捞队的主力队员。

  魏职军所在的下河坪村,位于兰州市区下游20公里处。黄河流出兰州城后,沿着蜿蜒的峡谷一路奔向皋兰县什川镇的上河坪村,并在上、下河坪村交界的地方 拐弯向北流去。在这个被当地人称为“老裤衩湾”的地方,魏氏父子建起了一座简易的石屋,石屋下的河面上停泊着三五条快艇。

  魏氏父子说,白天搬个凳子守在石屋门前,不经意间就能瞥见顺江而下的死人。此时,跑上快艇,不一会儿就能将捞到的尸体拴在河谷边的树下。

  “捞起来先搜身,看身上有没有手机、身份证、电话本之类的。手机一般都坏了,把卡卸下来擦干净放在我的手机上。”魏职军说,往年,被捞上来的尸体中,能联系上家属并被领走的不到一成,而今年,已经有20具尸体被认领,接近打捞数的一半。

  那些被拴在河谷背阴处的,往往是找不到线索的无名尸身。魏氏父子将尸身套上绳子系在石头和树上,等待前来寻亲的人辨认。然而,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一具尸体只能搁置1至3个星期。如果过期无人认领,就会被解开绳索,任其飘走。

  几年下来,前往下河坪村寻亲的人络绎不绝,魏氏父子的名气越来越大,浮尸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条件好的多给点,条件差就少给点,实在不行随便给点拉走。我们也看人,昨天那个就只给了500元。”

  对于魏家“挟尸要价”、每年“从死人身上发的财”多达10万元的传闻,魏氏父子没有正面回应,不过,魏职军的父亲和哥哥承认,一具尸体的打捞费最高会达到数万元。而且,只要是前来认尸的,无论结果如何,一般都要支付500至数千元不等的“油钱”。

  为了顺利前往小峡库区探访,早报记者一行人也掏出了300元油费,才获准登上魏职军的快艇。

  “黄河鬼侠”老魏

  在魏职军父子之前,老魏是什川镇唯一的“职业捞尸人”,也是目前在世的捞尸者中“从业”时间最长的人。

  虽然已年过花甲,但老魏看起来健壮敦实,一只手可以掀开盖住水窖的石板。村民说,凭借过人的胆魄、力量和与生俱来的水性,他送走的浮尸成千上万。

  老魏大名魏职前,兰州皋兰县什川镇河口村人,16岁开始以捞尸为生,人称“黄河鬼侠”。

  在小峡水电站建成之前,从兰州城漂来的浮尸,少数留在了下河坪村“老裤衩湾”,大部分被直接冲至河口村的回水湾,这里也成为当地最有名的“死人湾”。 上世纪 60年代中期开始,老魏就成了死人湾的“职业捞尸人”。直到小峡建成,大量浮尸被拦截在上游库区,老魏的“生意”才被下河坪村的同宗魏职军父子“夺走”。

  老魏说,半个世纪里,死人湾送给了自己上万具浮尸,每一具都被记录在案。那一沓一沓的记事本还被村里人比作阎王爷的“生死簿薄”。

  “夏天多、黄河发大水的时候也多,最多的一次一天捞过20具。”在魏职前的记忆中,从他出生时起,顺河而下的尸体就在家门口的河湾里游荡。虽然每一年的数量不尽相同,但整体上看,数十年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魏职军也说,“从业”以来,每年捞着的尸体从60具至100多具不等,而截至9月初,今年捞上来的已近50具。这一数据尚不包括兰州市水上派出所和榆 中县派出所打捞,以及小峡水电站清理库区垃圾时处理掉的尸体。这些浮尸都被发现在兰州市区至小峡水电站约25公里的河段。

  “有病想不开跳河了,心情不好跳河了,家里闹点矛盾跳河了,各种情况都有。”魏职军回忆,今年4月,兰州某高校一位教授醉酒之后也跳河了,“家人找了4个月,到现在还没找到人。”

  救援警力严重不足

  据皋兰县公安局、民政局的介绍,浮尸中,以自杀者比例最高,意外落水者次之,身上有明显伤痕者少。此外,浮尸的成因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如,1962年,全国自然灾害严重,寻死现象较多;1963、1964年以后,全国开展“社教”运动,因经济问题出事的多;“文革”期间,有所谓历史问题 的老干部和因男女关系问题的投河者众;到上世纪80年代,因家庭矛盾、工作压力投河以及畏罪自杀的情形逐渐增多;上世纪90年代以降,社会呈现多元化发 展,下岗失业、病痛缠身、家庭矛盾、意外失足者不一而足。

  曾有甘肃警务系统人士统计,20世纪末期,浮尸中自杀、失足、被杀者的比例分别为85%、10%和5%。自杀者中,八成为16至45岁的中青年,且多数为穷人。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治安状况的整体改善,被碎尸、割喉、捆绑、装麻袋等凶杀痕迹明显的浮尸逐年减少。

  兰州市皋兰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肖振西透露,2008年至今,经该局处理的黄河浮尸也超过200具,且“几乎都是自杀的”。而这些,可能只是黄河兰州至小峡段浮尸总数的一小部分。

  另据兰州晨报 等媒体2009年的报道,兰州市水上派出所的统计显示,每年有近300人在黄河中结束生命,在4月至9月间,平均每月就有20具浮尸被打捞上岸。其中,“无人报警、无人认领、无线索源”的所谓“三无尸体”占到三成。

  尽管无法统计每年新增浮尸的确切数量,但有数据表明,在1980至1997年的17年间,仅兰州市水上派出所打捞上岸的尸体即高达6500具。

  综合早报记者走访了解到的信息,可以确认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始,有超过1万名浮尸漂荡于黄河兰州段,或者,更确切地说,游荡于兰州市区至什川镇河口村约80公里的水域。

  “今年我救了五六个,基本都是放假在河边上玩的学生。”在兰州白塔山码头经营餐饮游船生意的雒元茂告诉记者,大量轻生者、落水者的出现,使得承担救援任务的兰州市水上派出所无力负荷,于是,他和沿岸不少水性好的百姓组成了义务搜救队。

  早报记者了解到,兰州市公安局水上派出所前身为建国前兰州军管会接管的兰州水警,建国后,兰州水警的机构、编制几经变化,但由于浮尸问题长期存在,1980年,水上派出所正式挂牌成立,专责水上救生、打捞浮尸和抢险救灾等任务。

  雒元茂称,目前,兰州水上派出所能够救援或打捞尸体的警力只有四五人,且年龄偏大、水性不高,出警速度慢,往往只能求救于义务搜救员,警方打捞上来的“基本上都是尸体”。

  浮尸污染远大于垃圾

  新世纪以来,浮尸引起的污染开始被提及。

  “这些尸体长期浸泡在水中,如果腐烂变质,其污染程度远远大于生活垃圾的污染。由于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和诸多行政执法部门,都不愿涉足处理。”2005年4月,甘肃小三峡水电公司在一份书面汇报材料中,专门谈及黄河大峡水电站库区的污染情况。

  据了解,大峡水电站始建于1991年,位于兰州市与白银市交界的黄河大峡峡谷出口段,距兰州市区65公里,与其上游的小峡水电站同属甘肃小三峡水电公司所有。

  这份材料称,在大峡库区,经粗略统计,每年都有几十具,最高接近100具的浮尸埋在城市生活垃圾中。

  “由于无法查证死亡原因,也不能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同时我公司无权对这些无名尸体进行处理,也无处理能力和必要的手段,因此只能任其漂浮于水库中,或等待来人认领,或弃水排向下游。”水电公司抱怨道。

  与此同时,当地媒体不断报道,“(大峡库区)部分尸体长期无人认领,被水轮机打碎后漂向下游,这个令人作呕的污染案已争论多年,辖区政府、水电企业各执一词,任凭浮尸年复一年自行腐烂、散架,最后溶于黄河。当地农民愤怒地将大峡水称为‘人身肉汤’”。

  早报记者获得的资料也显示,在2004年前后那一轮黄河治污风暴中,除工业污染问题外,上报至国务院及环保部(当时为“国家环保总局”)的多份报告,也屡屡述及大峡库区大量浮尸存在的事实。不过,在甘肃省随后制定的黄河甘肃段治污方案中,这一问题并未被提及。

  此后,随着大峡上游的小峡电站蓄水发电,这一公案随之化解。然而,小峡库区的问题随之而来。

  尽管甘肃小三峡水电公司和小峡水电站多次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但什川镇上、下河坪村的村民们透露,在小峡库区的“垃圾海”中时常见到高度腐烂的尸 体,除少部分被捞尸人魏应权一家捞走外,更多腐烂、分化了的尸身掩藏于数十吨的垃圾之中,一部分被水电站清库人员直接拉走掩埋、焚烧;另一部分在水电站放 水时排向下游。情形与当年的大峡库区如出一辙。

  村民们抱怨,沿河两岸的70多户至今没有喝上自来水。长期以来,他们的饮水问题都是通过冬天直接从黄河取水窖藏的方式解决。而这些被浮尸、垃圾污染的河水,只是在添加一些漂白粉、“净水宝”做简单净化后直接饮用,而且,迄今为止,无人对窖藏净化后的水质做过检测。

  一位不愿具名的当地环保系统官员表示,浮尸可能对局部水质造成影响,但对黄河整体污染程度无法衡量,也没有适当的检测方法,因此,只能寄希望逐年减少黄河兰州段的浮尸数量。

  借尸敛财诈骗

  捞尸人不敢掩埋,水电站随意焚烧,公安疲于奔命,民政部门叫苦不迭,村民则被迫习惯了惶恐的生活。

  兰州市皋兰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肖振西说,对于接到报案的无名尸体,警方会在勘查现场做好死亡记录后移交民政部门处理。但是,公安机关并未掌握捞尸人丢弃浮尸的情况,而在库区发现尸体的小峡水电站也从来不向公安机关报案。

  “你报了警,尸体上查不来任何身份信息,晚上就又放回水里,让他漂下去了。”兰州市水上派出所的义务搜救员雒元茂说,在黄河边,不乏被打捞上来的尸体再度被打捞的事例。

  皋兰县民政局局长俞树珠称,每年由该局负责掩埋的无名尸体约有三四十具,由于没有固定的掩埋场所,每具尸体都要就近选择合适的地点,雇人掩埋。随着物价上涨,丧葬费也由几百元涨到一两千元。为此,民政局每年都要向财政部门申请一笔专项资金。

  俞树珠透露,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划,将招商筹资修建一座公墓,内设殡仪馆,并专门辟出一块墓地,安葬黄河中的游魂。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个最初来自于小峡水电站的创意,早在2007年就开始实施。

  当时,皋兰县政府招商筹建千佛山殡仪馆。时任甘肃省华龙农业开发总公司法人代表的周为君得到消息后,多次和皋兰县政府接洽,最终承揽到此项目的修建。

  “县政府当时只给该项目批了5亩坡荒地作为馆址,并明确要求该建设项目自筹资金。”据皋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张永祥介绍,承揽到此项目后,周为君 注资 100万元,成立了甘肃省千佛山陵园有限公司,开始四处招揽施工单位,并进行大肆宣传。不仅如此,周为君还通过各种手段,使得千佛山殡仪馆建设项目也渐渐 演变为占地超百亩,集火化、陵寝、树葬于一体的大型陵园。当年年底,殡仪馆开工建设。

  不过,这一工程最终戛然而止。

  2011 年11月,当地媒体以《一个空壳公司的暴力敛财之路》为题,报道了以周为君为首的黑恶势力团伙被警方打掉的过程。文章披露,千佛山殡仪馆项目是以周为君为 首的黑恶势力团伙以虚假注册成立的空壳公司,签订合同后用暴力手段拒不支付工程款借以敛财,13家单位和个人被骗资金达1000余万元。

  于是,时至今日,游魂不安。

1 条评论:

  1. Catitude ‏@catitude

    千百年來黃河載著幾多孤魂,水電站林立而管理局卸責令他們屍首不得善終…

    回复删除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