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10月25日星期四

18大后:解放军正式告别韬光养晦

中共十八大将于11月召开,不仅会进行领导层换届、总结经济发展,还将确定未来的外交方向。那此次会上是否会制定与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相符的新外交政策呢?

邓小平执政时期提出外交政策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绝不当头。整个经济改革时期,这成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如今在中国,人们开始对这一遗训展开激烈辩论。

许多专家表示,原有外交方针的一部分已不切合现实,与中国在当今世界的真正影响力不符,应进行根本性改革。中国应放弃“韬光养晦”,敢于向世界提出 自己的主张,排挤美国,追求世界领袖地位。许多中国军事专家也觉得,避免冲突和随机应变的方针已过时,应公开提出“不惧怕战争、也不回避战争”,采取强硬 的攻击性立场。他们认为,中国能够与任何敌人对抗。


类似观点在中国上层和底层产生了共鸣。专家们提出创新型硬实力等若干种可供选择的外交政策建议。普通百姓的反应则更加情绪化。他们看到国家影响力日 益增强,并为实现了中华民族复兴感到自豪。因此,人们对国家领导人仍像从前一样小心谨慎,特别是在对美关系上表现出的慎重和妥协感到不解。

中国的全球政策将决定该国未来的国际地位。近十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表示该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宣布中国是超级强国的时机还未成熟。专家们则认为,中国 已是“大国”、“地区强国”。在本届领导人执政10年间,中国经历了和平与发展时期。但地区和全球危机让人们开始谈论在国际关系的湍流和不确定中应做出更 多选择。

当然,中共十八大会议上仍会提出“和平、发展和合作”的口号。但未来10到15年,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的趋势显而易见。随着这种趋势逐步成为现 实,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为实现这种转变,仅仅依靠经济实力是不够的,必须将军事实力提高到一个适当水平(与美俄相当)。从解放军更换武器装备的计划 和升级速度及战略力量的不断壮大来看,中国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这点。

采取硬实力的同时,中国开始重视人文影响力。北京明白,必须大量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一些人认为,在外交政策上应更加重视“软实力”的作用。另一些人则表示,“软实力”影响当结合强硬的外交政策措施。

正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