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4月7日星期日

劉雲山從“夜宿車馬店”走上青雲路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程恭羲

劉雲山與胡錦濤和團派有些淵源,卻不是胡身邊小圈子裡的人,只是劉的經歷給外界留下了他是胡的嫡系人馬這個印象,其實他沒有什麽真後台。然而,這位最沒希 望入常的,最不受各派提防的,也未被各派放在眼裡的,各種矛頭都未對準的人物,最後卻變成了一個受益者,晉昇政治局常委,成為十八大真正的最大黑馬。但他 卻是爭議最大權力最小的常委。

  強調轉文風,卻寫假大空

  執掌中宣部十年、飽遭輿論抨擊的劉雲山,在把中宣部長之位讓給劉奇葆後,已在多個場合露面,給外界留下仍當中宣部長的印象。

  據新華社報導,1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到北京市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就如何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 聽取基層幹部群眾的意見建議。他強調,我們黨開了一個好的會,有了好的綱領,定了好的目標,重要的是以好的作風、好的學風、好的文風,使大會精神入耳入 腦、深入人心,變成精神力量、變成實際行動,真正落到實處。

  劉雲山說,作風、學風、文風是我們黨的性質、宗旨的具體體現,也是工作方法、思想方法、精神狀態的具體體現。

  劉雲山還強調,以好的作風、好的學風、好的文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重在領導帶頭、貴在持久深入。要以改進創新學習宣傳方式來推動深入,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繼承發揚好的傳統,探索新的途徑辦法,著力增強學習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

  劉雲山所強調的“好的文風”“重在領導帶頭、貴在持久深入”,但從官媒報導中,他並未帶頭這樣做,就更談不上“貴在持久”了。多年來,中共官場盛行的 “假大空”“華而不實”的文風,都是劉雲山所把持的宣傳機器所造成的。用北京政治觀察家的話說,中共真想改變文風,就得從劉雲山開始。

  十八大後,習李新政令外界耳目一新,尤其在文風上,習近平李克強都帶了個好頭,講話時的官腔都越來越少了。不過,記者出身的劉雲山卻只是口頭支持改變文風,但實際上卻仍在打官腔。

  例如,11月26日,官媒人民日報發表了劉雲山撰寫的《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不談這篇文章的政治立場和出發點,只要看看劉雲山的寫作用詞,便可看到他所強調的“好的文風”是虛僞的。

  劉雲山開頭寫道,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

  劉雲山的這番總結,絲毫讓人感覺不到此文是在十八大後撰寫,這些年這樣的官方吹捧早讓老百姓不耐煩了,而現在滿嘴都在強調“好的文風”的劉雲山,卻仍抱著這些陳詞濫調不放,的確跟習李新政極不合拍。

http://matchbin-assets.s3.amazonaws.com/public/sites/358/assets/135303948971722012111612135421_08519.jpg
  劉雲山


  30年前他寫的東西還有點活氣

  可以說,劉雲山是這些年來中共文風不正的主要根源,畢竟他主掌和管制了中宣部十年,他所喜歡的強調的都是官腔十足,空無一物的黨八股。之所以這樣貶低 劉雲山,一是他記者出身,二是他最清楚什麽是好的文風。因為他早在30多年前的“文風”,就是對他現在的“文風”最好的駁斥。

  以下是劉雲山1981年在內蒙古當新華社通訊員時所撰寫的一篇文章,也是他的成名作,題目叫《夜宿車馬店》:

  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今年獲得歷史上最好的收成,糧食總產22億多斤,比去年增長兩成;油料總產4000多萬斤,比去年增長70%多。全旗350多 個窮隊,今年面貌都有很大變化。農村的繁榮,給集鎮也帶來了興旺。不久前的一個晚上,記者來到這個旗薩拉齊古鎮的車馬店投宿,生動地感受到了社員們豐收的 喜悅。

  記者在暮色蒼茫中來到車馬店的時候,老遠就聽到裡面傳出莊戶人爽朗的笑聲和牲口的叫喚聲。進店一看,寬敞的院子被進城來賣糧賣油的車輛擠得水泄不通,店堂裡燈火通明,滿屋子的人拉呱得挺熱火。

  車馬店的老炊事員周二旦一邊飛動著菜刀,一邊樂呵呵地說:“俺在店裡幹了十多年,天天跟莊戶人打交道,過去,莊戶人眉頭上挽著疙瘩,如今,個個膘得臉 上放光。那些年住店的,多數人拿的是紅(高粱)黃(玉米)面窩頭,舀兩碗開水就著吃;現在,可不一般了,拿著白面饅頭還嫌不順口,還要到街上買塊豆腐割斤 肉,打二兩白乾,人家就圖那個美氣哩!”

  “那算啥美氣!”坐在菜案旁的一位叫賈滿貴的瘦高個老漢有點不服氣地說:“上一次進城來賣公糧,俺把兒媳婦、小孫孫、老姑娘一齊拉了來,飯館裡的燒 麥、餡餅、鍋盔,娃娃們想吃的都嚐遍了。服務員一算賬,俺一次掏給他十幾塊。俺今年一家打了10000斤糧食,8000斤油料,光賣給國家的糧食油料就是 10000斤,進錢3500塊,那場面才叫美氣哩!”

  “賈大個子,如今你肚圓了,兜鼓了,可前幾年記得你進城拉返銷糧時,在店裡光吃點窩頭。”車馬店服務員丁大叔“揭底”了。

  這時,來自黃河邊上十六股村的青年後生高興寬接上話茬:“過去,隊裡年年不分紅。有次俺爹進城,說要領俺去開開眼。到了街裡,一不敢進商店,二不敢進飯館,兜裡空空,怕看了眼饞。這回俺進城,一次就賣了3000多斤油料。”說到這裡,高興寬拍拍自己鼓囊囊的上衣口袋。

  “小夥子買啥好東西了,叫眾人看看。”不知誰這麼說。

  高興寬倒實在。他打開一個大大的包袱,裡邊全是衣服,有媳婦的,有妹妹的,有老父親老母親的,什麼滌綸、滌卡、彈力呢,都是時興貨。青年後生說,他還打算買台切面機,給村里人加工切面,讓莊戶人也能吃上城里人吃的飯。

  滿屋子的人好像都是老熟人,越談越起勁,越拉越高興。車馬店的火炕似乎也燒得分外熱,更顯得店堂裡溫暖如春。 (《明鏡月刊》37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