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7月3日星期二

项小凯:朝鲜为什么饥荒

笔者最近看到消息,朝鲜的粮食产地之一黄海南道,今年春季以来已经有2万人饿死。朝鲜的周边,都是发达或者中等收入的国家,在这些地方,吃饱饭早已经不是民生的首要问题。相比之下,同样位于东北亚的朝鲜,却发生饿死万人以上的大饥荒,这实在会让一般人觉得不可思议。

  作为中国人,笔者很自然把朝鲜和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的中国进行比较。中国在1959年到61年期间,由于粮食极度紧缺,发生了大饥荒惨祸,造成3000万左右的非正常人员死亡。中国的这次大饥荒,大致有以下几个成因:

  第一,在58年到60年,中国政府发动“大跃进”运动,导致中国经济遭受极大损失。大量农村劳动投入到炼钢运动中,结果炼出大量废铁;同时发动人民公社运动,农村资产公有化,办公有食堂,迫使农民提前消除剩余物资,并且造成大量浪费;强迫农民违反自然规律,高密度种植作物,导致粮食大量减产。

  第二,在当时的政治高压环境下,粮食大量减产的同时虚报产量成风,政府为推行快速工业化而继续强行向农村征粮,与此同时还大量向苏联和东欧各国出口粮食,造成农村地区的严重缺粮。

  第三,当时全国实行严格的粮食配给制度,政府、军队等机构人员优先配给粮食,其次是城市人口,粮食最紧缺的地区是农村。因此,绝大多数非正常死亡现象都发生在农村地区。

  以上三个原因中,第一点带有政策的突发性,其余两点带有长期的连续性。区别突发性与连续性,对理解朝鲜的饥荒现象有所帮助。需要指出,与中国的突发性大饥荒不同,朝鲜的饥荒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社会症状。

  朝鲜发生饥荒的直接原因是粮食供给不足。根据联合国的相关估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持续20多年,除少数年头外,朝鲜每年的粮食供需的缺口份额(加算粮食进口和援助之后),在10万吨到200万吨不等。例如1994年朝鲜粮食缺口达220万吨,占粮食总需求量的1/3。换句话说,如果不考虑种子、饲料、工业应用等情况,将缺粮的后果平摊到每一个朝鲜人身上,那么每个朝鲜人在1994年至少要比平时少吃1/3的粮食。

  但是,与6、70年代的中国相似,朝鲜有着严格的粮食配给制度,其结果是,只有身份级别最低的那些人,在承担缺粮的后果。据韩国的估计数据,从1994年到98年,朝鲜每年平均有30万到60万人非正常死亡,相当于其总人口2000万的1.5%到3%。可以推断,粮食紧缺与粮食分配不公,这两种因素的同时存在,才是导致饥荒的直接原因。

  根据来自韩国的资料,朝鲜的粮食配给,分精粮(大米等)和粗粮(玉米等)两个等级。其中,高级政府官员享有百分之百配给精粮的特权。其余级别的人员必须接受两种粮食的组合,平壤居民的精粗比率为6:4,在其他地区的比率为3:7。

  在数量上,高级官员每天可获得0.7公斤的精粮配给,军人为0.7公斤精粗组合,办公人员、普通工人、大学生为0.6公斤,而老人和残障人员只能获得0.3公斤。可以推测,一旦粮食发生紧缺,老人与残障人员的受灾情况将会更严重。

  朝鲜儿童的健康情况也相当严峻。中学生每天配粮0.5公斤,小学生0.4,学龄前0.3。欧盟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组织在1997到2004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有40%~50%的朝鲜儿童营养不良。

  至少从80年代末起,朝鲜就因为严重的粮食供给不足,长期处于饥荒的边缘。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因素,就无可避免地要爆发饥荒。例如,1995年发生特大洪水,朝鲜损失了33万公顷的耕地和190万吨的粮食,导致当年至少有200万儿童陷入饥饿。

  那么,为什么朝鲜会发生严重的粮食供给不足?从耕地面积来看,朝鲜的人均可耕地为0.09公顷,与英国、意大利和新西兰大致相当,略高于中国(0.08)和越南(0.07),是日本和韩国的3倍(0.03)。虽然朝鲜说不上耕地充足,但还没有稀少到引发饥荒的地步。

  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析朝鲜的农业问题。第一个方面是朝鲜的农业经济结构问题。朝鲜在70年代推行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并到达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但是,这种农业模式有一个性命攸关的前提——石油供应。朝鲜的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离不开石油能源的支撑,石油实际上成为了朝鲜农业产出的重要投入要素。在1991年解体之前,前苏联为朝鲜每年援助性出口大量的石油。据估计,前苏联和中国的援助性贸易,让朝鲜于整个80年代期间在石油和煤炭贸易上受惠约4亿美元。根据数据,在80年代,朝鲜每年要进口260万吨石油,大部分来自于前苏联。而在前苏联解体后,朝鲜的进口锐减到150万吨。

  伴随苏联解体的是世界共产主义阵营的瓦解。之后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没有强烈动机也没有能力继续支援同盟国朝鲜。伴随一系列复杂因素,俄中与朝鲜的双边关系也大不如以前,俄罗斯与中国开始要求朝鲜用世界通货来购买石油。在石油严重紧缺的情况下,朝鲜的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的效用大受限制,农业产出也随之急剧下降。

  第二个方面是朝鲜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在70和80年代,朝鲜过度使用肥料,导致土地酸化硬结。朝鲜不得不开垦新的耕地以作弥补,但是同时又导致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90年代以来朝鲜洪水灾害频发,和生态环境破坏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个方面是朝鲜的经济制度问题。朝鲜实行集中计划经济模式,包括国有农场和合作农场两种经营形式。按照中国过去的经验来看,这种完全的公有制模式,会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压制农业的长期发展。

  第四个方面是朝鲜的国际关系问题。朝鲜在过去处于冷战前线,在冷战结束后仍然多次卷入国际冲突事件,包括朝鲜核危机,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弹试射,与韩国冲突,绑架日本、美国、中国人质等等。美国曾朝核问题多次对朝鲜实施经济制裁。目前仅有中国、韩国等少数国家与朝鲜保持稳定的常规贸易关系。紧张的国际关系,严重影响了朝鲜国内的经济形势。据估计,朝鲜在2010年贸易赤字达10亿美元,占其GDP的3.6%。一般认为,朝鲜通过秘密军火交易等途径平衡贸易开支,而这又使得它的国际关系进一步紧张化。

  第五个方面是朝鲜自身的产业发展路线问题。朝鲜实行“主体思想”与“先军政治”,强调经济自给自足和军事工业优先。朝鲜采用前苏联与中国过去的发展方针,从农业压榨利润,优先投资发展军事工业。朝鲜的现役军人占其人口总数5%,为世界最高。相比之下,韩国的比例为1%,美国为0.5%,中国为0.2%。高密度的军事机构,成为朝鲜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而这些负担,最终压在了朝鲜脆弱不堪的农业基础之上。

  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对朝鲜而言有着重要意义。从经济角度来看,武器制造与出口(重点产品是导弹系统)占据了朝鲜贸易的重要位置。据估计,朝鲜每年的武器出口在10亿美元左右,占其总出口额的1/3到1/2,其中约一半来自导弹系统销售。而朝鲜轻工业发展水平低下,很难提供同等的替代份额。

  保持军事优势,对巩固朝鲜政权的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朝鲜的政治体系,类似于前苏联的斯大林时代和中国的毛泽东时代,常态化的政治军事动员,是保持高度意识形态的必要条件。显然,为达到这种动员状态,为持续高涨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提供基础,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必不可少。种种原因,让朝鲜在现实的策略选择中,很难放弃当前的路线。

  可以看出,朝鲜所面临的农业问题非常严重,也非常复杂,在大环境不变的条件下,粮食紧缺问题恐怕难以在短期内有所改善。目前,朝鲜主要依靠国际救援来弥补粮食缺口,例如在2000年,朝鲜曾获得100多万吨的粮食救援,占其粮食总需求的1/5。但是,朝鲜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依靠外部援助终非长久之计。随着朝鲜第三代领导人登上政治舞台,世界也在密切关注着朝鲜未来的发展动向。

  项小凯,共识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