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2年10月24日星期三

網路戰是中美未來的主要競爭類型

外參記者柯宇倩/由美國與英國間諜案專家共同撰寫的《中國情報歷史辭典》(Th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Intelligence) 一書,詳盡介紹中國大陸、台灣、美國、英國等地政府如何組織情報工作,以及這些國家地區情報機關面臨的挑戰。該書作者對《外參》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 安部在尋找合適的情報提供者時,善於遊說大量的人,即使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目標人員仍不願意協助國安部,國安部也願意重頭開始,尋找新的目標人員。

網路戰是中美未來的主要競爭類型

魏斯特解釋,人民解放軍間諜的重點主要在網絡情報上,包括蒐集美國潛水艇彈道導彈的情報等。過去10年,美國國防部幾乎每天都受到網路攻擊,也曾多次被黑客入侵成功,使得導彈、戰機系統的研發內容被竊走;20113月,美國國防部遭遇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黑客攻擊事件,24千份涉及通訊衛星、先進戰機、坦克、潛艇電子設備等內容的機密文件被盜。

2011年的美國《涉華軍事與安全發展報告》也進一步強調涉及中國的網路攻擊。報告指出,中國軍隊過去10年在現代軍事裝備和科技上的強勁投資,拉近了關鍵科技落差,讓許多現代化系統達到成熟階段,其軍事裝備正迅速現代化,未來10年中國軍隊將在聯合作戰與以網路為中心的戰爭上採用新的戰略。報告更首次提及,2010年全球大量非法入侵電腦系統的事件,似乎源自中國。

魏斯特對《外參》表示,有大 量證據顯示許多網路攻擊的源頭來自中國大陸的伺服器,只是很難區分哪些攻擊是中共政府支持的,哪些是個人行為,但可知的是,一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 手”,如西藏流亡政府、法輪功、民運團體、印度外交部等,也受到猛烈網路攻擊。此外,一些過去有過黑客和網路犯罪記錄的人,確實從政府手中獲得贊助,《中 國情報歷史辭典》也列出許多個人的案件。

魏斯特表示,網路戰可能成為中美之間的主要競爭形式,過去,類似的行為只是犯罪的一種,但對世界各國來說,網路戰的優勢都越來越明顯,因此在此領域的投入也越來越多,美國國家安全機構也明瞭,不只要加強對網路攻擊的防禦力,也應在網路攻擊力上增加投資。

史密斯則對《外參》指出,孫 子兵法寫道,“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網路戰的目標就是達成孫子所謂的“事先取得資訊”,它不需間諜親自潛入敵方,而是利用 現代的電子媒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在這個領域投入大量、複雜、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不過,這樣大量、分散的投入,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優勢是能夠合理的推諉 (plausible denial),缺點是重複勞力(duplication of effort)。

史密斯認為,中國對經營網路戰具有企圖心,但可能缺乏精密度,目前中國解放軍、機構、個人在加強的其中一點,肯定就是這一塊。

 
《中國情報歷史辭典》(Th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Intelligenc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全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