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李克強鼓勵上述11個實驗區,“要做改革的先遣隊、偵察兵”,既要有靈活度,但同時也要在法律框架內進行。
李克強說,經濟體制改革走到今天,碰到的問題千頭萬緒,眉毛鬍子一把抓,有可能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牽一發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不僅可能事半功倍,甚至可能是十倍、二十倍。
他指出,中國當前的問題首先是發展不平衡,城鄉不平衡,收入分配體制也與之密切相關。這裡既涉及到戶籍制度改革,又涉及到土地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務體系 改革等一系列問題。眼下中國又碰到各種瓶頸制約,能源、資源、環境等瓶頸制約,抓住什麼纔能破解這種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抓住牽 一發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而這種突破口其實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就是像十八大報告中所講的那樣: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經濟領域要更多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 基礎性作用,社會領域要更好地利用社會的力量,包括社會組織的力量,把應該由市場和社會發揮作用的交給市場和社會。這也是改革的方向。
為了最大程度減輕改革阻力,李克強說,要善於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在利益預期上作調整,同時穩妥推進存量利益的優化,調整改變預期利益,更加註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使所有人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應有利益。
李克強強調:“改革當中既要先行先試,還得依法辦事。”他說,中國這麼大,改革不搞先行先試吃不透,這也是我們30年改革的一個成功經驗。先行先試當然要探索,探索過程中,要掃雷,要排除荊棘,也可能被荊棘掛住,要有及時調整和糾錯的機制。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說到這裡,李克強的語調明顯加重,“中華民族這一百多年來歷經磨難,現在離民族復興只有幾步之遙,我們身上責任重大,必須往前走,必須勇於試,這是我們的責任所系。不幹可能不犯錯誤,但要承擔歷史責任。”
李克強最後說,按照十八大要求,我們身上肩負著兩副擔子:發展和改革。30多年的改革,經濟建設是中心,但這個巨大成就我們是靠改革來實現的。發展就要靠改革,改革在推進過程中,完全可以推動發展。這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此次會議,最讓現場一位常年服務於此的工作人員感到不同的,是“會風的變化”。在聽取彙報過程中,李克強一再插問,所問問題之准,之深,之專業,都是 官員們手中的彙報材料中所沒有的“現成答案”。個別官員對脫稿顯得“不適”。這位工作人員發表感想說:“只會照本宣科的官員,在這裡不好混了。”
即將出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
習李新政面臨的核心問題
那麽,被外界稱為習李新政新一屆領導班子,面臨的核心問題是什麼?未來前景又如何呢?
美國人民再次選舉奥巴馬為美國總統,使他進入第二個任期。九天之後,在十八大上,習近平接替胡錦濤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正式確立了領導層的權力交 接。兩國選擇領導人的過程截然不同。令人精疲力盡的競選活動從2011年初就開始了,估計共耗資60億美元,創下紀錄,然而,美國人在11月6日晚之前都 不知道誰會在未來四年做他們的總統。相反,習近平沒有進行過哪怕是一天的競選活動。他於11月15日掌權不過是閉門談判之後的即成事實。其實,早在 2007年,這個結果就已經為人所知。
在習近平接任總書記後的第一次公開講話中,面對記者和電視直播鏡頭,他說的和沒說的話都很重要。比起兩週前胡錦濤長達100分鍾的講話,習近平此次講 話僅有20分鍾,很簡短,講話中沒有出現口號,也沒有提及任何主義及往屆領導人,這些都背離了傳統。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已經邁出了勇敢的一步,擺脫了傳 統的語言風格,開啟了一種沒有禮儀性囉嗦言辭的、新的官方溝通形式。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理學教授范芝芬給《紐約時報》撰寫評論指出,習近平說的話可以總結為三方面:黨、人民和解決問題。習近平認為,腐敗是共產黨的主 要問題之一。他說,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嚴格的紀律。鑒於今年發生了薄熙來事件,並使中國政壇籠罩在其陰影之下,習近平強調,黨不會容忍腐敗,會嚴懲腐 敗,這不奇怪。
與他坦率的說話風格相一致,習近平指出,人民的福祉是黨的責任,他提到了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及環境。鑒於上述問題都可能成為社會動 蕩的真正源頭,習近平的講話也強調了黨解決問題的功能。很顯然,比起維持某種意識形態領導權,現在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共產黨合法性的關鍵所在。
在加州大學擔任國際研究臨時副教務長的范芝芬還認為,習近平此次講話受人詬病的地方,是其未能提及第四個問題:政治改革。不像在美國,政治是新聞媒體 的主要內容,中國政治基本上發生在幕後。任何略似政治開放的改變,都會是微妙的、漸進的、會通過象徵手法進行表達,諸如發表一個開門見山,直指問題的講 話,而非明確宣佈進行政治改革。
在這種意義上,習近平僅僅是繼續走漸進路線,與中東歐采取的休克療法不同。從鄧小平到江澤民,從江澤民到胡錦濤的過渡中,中國一直都是走漸進路線。因而,習近平的講話似乎是一股新鮮空氣。但要說這是同過去的決裂,令人懷疑。
只談經濟改革,不談政治改革
《紐約時報》認為,習李新政面臨的最緊急的挑戰來自政治方面,而不是經濟領域。顯然,中共新領導班子將會面對經濟放緩問題。恢復經濟增長需要進行市場 化改革,比如促進金融領域自由化、國企私有化、放寬管制以及從投資驅動型增長向消費驅動型轉變。但如果不作出政治努力,限制國家權力,抑制腐敗,允許人民 在公共政策方面發表意見,這些改革不大可能會成功。
經濟改革離不開政治改革的原因非常簡單:恢復和保持經濟增長所需的政策將會損害既得利益集團——國企、地方政府以及官僚機構和統治精英家族的利益,他們通過腐敗聚斂了大量財富。這些利益集團是共產黨的核心擁護者。換句話說,共產黨本身將會成為改革的目標。
當然,習近平和他的團隊可以挑選一些容易實現的目標開啟改革,比如推進放寬利率、匯率的現有嘗試。新領導班子也可以改革歧視外來勞工的戶籍制度。糟糕的計劃生育政策也應該被廢除。
美國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裴敏欣評論說,但習李新政最關鍵的改革將不可避免地威脅到統治精英階層的特權,因此會遭遇強大阻力。
要想克服阻撓,習近平有兩個選擇。第一,他可以在高層領導集團內部組成一個改革聯盟。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政治局裡有許多保守派人士。江澤民和胡 錦濤這兩位退休領導人的影響力仍在。習近平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在最高領導人的位置上佔據主導。第二,他可以調動群眾壓倒黨內的反對勢力,但這對習近 平和共產黨來說,風險都非常大。
不過,著名評論家未普指出,改什麼不改什麼,對習李而言卻是大有區別的。習李在十八大後,在不同場合發表講話,便釋放了中共新領導集團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改什麼不改什麼的信號。
11月17日,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大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重申了十八大報告的一些提法,並進一步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 了就喪失根本”,“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所以必須加強和改善黨 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這就是說:不管新執政當局改什麼,有三大“不能改”。簡而言之,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主導思想不能 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不能改,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專制制度不能改。這三大“不能改”,顯然既可安撫黨內保守派,也代表了新領導集團的共識。
在這三個“不能改”的前提下,才有了李克強所強調的“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李克強的這番話和此次會議的內容,被解讀為“中南海向外界釋放的改革信 息”,“仿佛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春風又回來了”。但如果仔細研讀李克強的講話就會發現,李涉及的都是經濟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不過,講話中提到 要打破利益格局,還是令人印象深刻。(《明鏡月刊》35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