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翻墙直连本站 tiny.cc/jinnews
【看中国2013年09月30日讯】9月27日,国务院终于印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并向全社会公布。此前,国内各方对总体方案多有猜测;传闻和报道也显示,上海自贸区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存在着诸多分歧与争议。方案的公布,让这些猜测、分歧和争议尘埃落定。
总的来看,总体方案基本符合外界预期,其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已陆续通过各种渠道对外放了风。方案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营造相应的监管和税收制度环境、扎实做好组织实施及附件。附件详载了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分为六个领域、18项细则。相比此前泄露的送审稿,总体方案删除了有关文物拍卖的细则;而在此之前,计划允许外资从事文物拍卖业务的方案,未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总体要求部分显示,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这一表述意味着,上海自贸区是国家自贸区,是国家级试点,料将成为未来自贸区争取改革与创新的“尚方宝剑”。
主要任务和措施部分是总体方案的核心,包括五个方面共9条。从主要任务看,上海自贸区的试点方案将首要贯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在投资、贸易、金融及法制保障方面取得突破。在投资领域中,如此前的传闻,自贸区将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由上海市负责办理。
在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中,将推动贸易转型升级,以及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值得注意的是,自贸区将探索在区内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开展能源产品、基本工业原料和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扩大完善期货保税交割试点,拓展仓单质押融资等功能。此前有报道称,国内金融监管层反对允许外国商品交易所在国内设立期货交割仓库,观总体方案,并未在这一方面取得突破——这意味着,港交所旗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在自贸区设立交割仓库的设想,短期内恐怕很难成行。
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开放是方案中含金量最高的内容。方案明确,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在试验区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相比于此前“利率双轨制”的传闻,总体方案显得更为保守,“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的措辞似乎暗示,上海自贸区的利率市场化并不会一步到位,而是先资产(贷款),后负债(存款),以控制自贸区内外的套利行为。事实上,今年7月,央行已经取消了对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国内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现了市场化定价,上海自贸区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似乎并没有太多突破。
其他金融开放措施,如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等,多在市场预期之中。传闻显示,汇丰、渣打及东亚银行有望成为首批入驻上海自贸区的外资银行。附件显示,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允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这表明,上海自贸区将承担起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任务,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铺路。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五大行和招商、浦发、上海银行的上海自贸区分行正式获批,将在离岸金融业务上发力。
自贸区的法制保障(三项法律豁免)、创新监管(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及税收政策在方案公布之前已多有讨论,无需赘述;而在组织实施方面,与“国家战略”相应地,上海自贸区的推进由国务院统筹领导和协调,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务院请示报告——重申了上海自贸区的高人一筹。事实上,其他地区在申报自贸区(或者表达意愿)时,多刻意强调与上海的区别。从这一区域竞争的形势里,我们也可略窥见一斑。
令我们关注的是,这样一份带有谨慎与折衷色彩的自贸区方案,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引领中国在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十年前行?有分析将上海自贸区比作80年代的深圳,以及21世纪初的入世,但在我们看来,在入世红利减退时,上海自贸区是承担不起这样的期待的。事实上,总体方案也暗示了这一点。方案称,试验区要形成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要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这表明自贸区的诸多政策,今后可能会在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中采用。
国内一些财金高官,显然也持有类似的看法。日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便直言,外界不应对自贸区的金融领域寄予过多期待,也不要过多纠结于区内金融改革。她又表示,上海自贸区成立的意义,是中国寻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道路,以及寻求能够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建设,而非在各地多点开花。我们在分析上海自贸区的成败得失时,需要牢牢把握住这样的定位。
最终分析结论(FinalAnalysisConclusion):
上海自贸区方案的正式发布,意味着上海自贸区这一国家战略将步入正式实施阶段。这次以三年为限(这也是自贸区所获法律豁免的年限)的改革试点,比过去的特区改革有更强的谨慎尝试的特色。尤其是对于市场寄予厚望的金融改革突破,市场应该低调预期为好,因为涉及整个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政策,不是上海自贸区这2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所能撬动的。
上海自由贸易区共占地28平方公里,被称誉为有五大创新和五大开放。在国内有三大突破。其一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也就是企业法人可以自由兑换人民币。上海自由贸易区由此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田。其二是构建离岸金融中心,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其三是税收创新。
从国家层面来讲,前段时间的钱荒,凸显了中国改革的困局,上海自由贸易区以金融改革为先导,可以释放新的改革红利。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当年,仅有两平方公里的蛇口撬动了中国前三十年的改革大业,而新一届政府,则寄希望于用二十平方公里,撬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从上海未来发展角度而言,亦意义深远。自本世纪以来,上海的增速缓慢,2008年来更是在全国垫底,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为上海发展寻找新的动力,重振上海,为大势所迫。新老大曾主政上海,亦有改革雄心,此计划出台,外界盛传,上海将正式加冕中国的“四大中心”,复兴“远东中心”的盛况,超越香港指日可待。
不过,纵使有自由贸易区的加持,上海未来,仍然面临四大挑战。
其一,香港仍然将压上海一头。
沪港争雄,由来已久。上海自由贸易区并部分人认为是再造香港。不过,两者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最大的差距,就是经济的自由度与商业环境。一位上海本地官员就不无担心,怕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会冲击中国经济安全。由此,未来上海自由贸易区必然受到一定制约。
香港有迪尼斯乐园,上海也要有,香港有自由港,上海也有自由贸易区,虽然上海的自由贸易区将分流部分香港的功能,甚至以后不用担心去香港狂买买奶粉被拘捕,在软件方面,两者却差别巨大。香港多年来一直被誉为全球经济最自由的地方,拥有健全的司法体系和严密的知识产权条例;自由港的身份与体制,货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进出,人员自由迁徙,全球资讯无障碍流通等。香港却仍然将是上海短期内难以超越的。
其二,上海自由贸易区,须寄望于国内全面改革。
此外,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产业经济畸形,财税体制亦广受诟病。如果国内不能大规模扶持民营企业,如果仍然是实体经济凋敝,则虽有自由贸易区,亦无用武之地。
虽然金融业被称为现代经济的血液,被誉为百业之王。但是,实体经济的兴盛,产业结构的协调,方才是一个国家久远强盛之道。当初的西班牙与英国两大世界首富的先后衰落,即在于金融业业,奢侈品产业在本土的过于繁荣,而导致无人愿意投资实业,最后,当海外殖民体系瓦解之后,本土经济即被摧毁。而美国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在于拥有世界最发达的金融业,文化产业,高端产业,第三产业等,亦在于,美国竟然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农业对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拖累,但是美国却有此远见,纵使国家亏钱,也不让农业经营者亏钱。而在很多后发国家正相反,为了暂时的赶超,拼命牺牲农业,造成了农业和农村的衰败,尤其中国和印度更是如此。如此强盛的实体经济,协调的产业结构,使美国拥有巨大的抗风险能力,虽多次危机而不倒。本次金融危机之后,美国迅速调整国家战略,实现了制造业的回流,使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相匹配,出现了经济复苏。
当下,中国的实体经济调拨,大批实业家转行做地产,或索性移民,广东、浙江等地民营企业,大批倒闭。这才是最大的经济危机。鄂尔多斯的巨量财富,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投向了地产。很早的时候,我就有一个设想,神木,鄂尔多斯的财富,尽可去控股江浙粤闽众多的实体产业,甚至走出国外,控股国际企业,但是,做投机上瘾的资本,做权钱勾结行业成瘾的资本,是看不起实业的,而实业的凋敝,正是国家产业导向政策的失败。未来改革,重点即在于此。此外,所谓的产能过剩,亦是假象,中国尚为穷国,广大民众的享受和消费,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振兴中间消费,造就中间阶层,缩小贫富分化,内需方可启动,中国不能调整产业结构,则恐金融改革,成果尽归地产,如不能启动社会改革,则金融必为敛财利器,财富流向,贫富更为分化。由此,上海的自由贸易区,需配备中央层面的全面改革,方可奏效。
其三,上海在国内并没有独占优势
香港的特殊地位,并非一日造就,而是积数十年之功。建国后,中国被西方国家以及日韩等国封锁,由此,香港成为中国大陆物资运转的中转站。以中国在朝鲜战争中逼美国停战的实力,收回香港并不费力。但是,相传当时中国高层达成一致意见,暂时不收回香港,而将其留作大陆的眼睛和窗户。由此,香港成为亚洲最重要的港口。其后逐步发展为工业城市。而在当时战乱不已的亚洲,香港成为很多国家的避难所,如越南多年战乱,大批的越南难民到达香港,香港由此成为亚洲的王冠。
而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香港亦迎来其二次腾飞时期,改革开放之后,香港成为中国承接全球产业转移,融入全球经济的前沿,由此,香港通过帮助大陆腾飞,获得了对于自身的巨大红利。至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香港股指涨到了16000点,足足上涨了41倍。我们今天说“香港衰落”,不是香港在后退,而是我们进步太快。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逐步崛起,政治和社会领域实现了半开放,与世界的差距缩小,香港自然去了去中间人的地位。地位逐步下降成为必然。香港曾拥有约60年的无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而很不幸,上海的自由贸易区的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将很短。最多不会超过十年。其相对优势将很快被拉平,乃至最终泯然众人。
中央政府特别强调上海自由贸易区是“试验田”,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言下之意,一旦证明人民币真的安全,一旦汇率改革在国内形成声势,上海的自由贸易区模式将在全国推广,此前,与上海竞争自由贸易区的有重庆,天津,舟山,深圳等城市,一旦时机成熟,不仅这些城市,国内众多大城市都将有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诉求,上海难以独美,中国以十年为一个政治经济周期,上海的领先优势,估计难超过十年。此外,在融资渠道上,上海的优势亦被分流。虽然国家定位上海为金融中心,并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但是,创业板在深圳,金融监管机构在北京,上海从来没有一统天下。
其四,上海的本土经济缺乏活力。
这是上海最大的内伤。2012年,上海的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0.5%,不足全国平均水平。而在2011年之前,数十年间民营经济占比都不足50%。在上海占主导地位的,是国企和外资企业。民营经济乏善可陈,尤其是缺少本土性巨头。
中国的城市发展是行政主导,上海市委书记按照常规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政治版图中举足轻重。其利弊亦非常明显。其利最主要表现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投资,央企落户等领域,上海等直辖市具有先天优势。政治局委员的面子,一般部门还是要给。世博会搞完,自由贸易区也到手了,一般城市做不到。但是,同时,其弊端就是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深圳、宁波等计划单列市可以诞生华为,腾讯,雅戈尔,方太等知名民营企业,甚至无锡,佛山等工业城市亦充满活力,上海的经济却缺乏这种内生发展能力。
此外,上海市过高的政治地位,减缓了改革步伐。中央政治局委员,只差一步就登天。谁在这个位子上都怕出乱子,稍大胆点就进了牢房,维护稳定比锐意改革更为重要。最明显的是,除北京是中国首都外,上海,天津,重庆的文化产业都不发达,而文化产业与当地的宽容开放程度直接相关。地位最高的城市往往不是改革的动力,反是深圳等政治地位适中的城市,往往成为改革急先锋,未来,上海自由贸易区,将受制于本土经济活力的萎缩,本土社会活力的缺乏。
http://www.bannedbook.org/ 来源: 新浪BLOG
本文标签:
中国改革,
亚洲,
国务院,
宁波,
改革,
改革开放,
政府,
政治,
政治局委员,
朝鲜,
法制,
法律,
看中国,
美国,
翻墙,
自由,
英国,
香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