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往是世界科技革命的火車頭,從電腦到互聯網,當下時髦的詞語則是「頁岩氣革命」。革命的結果,也令人瞠目結舌。過去幾十年,美國都是能源進口大國,他們將自己的石油資源封閉不開採,卻大量從全球各地進口。美國的各種戰略,其實都是圍繞能源進口展開。
誰想到,「頁岩氣革命」令到美國天然氣產量急劇增加,導致國內石油氣市場供過於求、價格持續走低;並與國際市場產生巨大價差,石油氣出口忽然間成為美國的熱議。奧巴馬政府之前態度比較審慎,但目前已有所動作。預計美國將以更加建設性的方式推動出口,並建立防止國內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的保護機制。
據國際能源機構的刊物《世界能源展望》預測,美國將在二○一五年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氣生產國。產量的爆炸式增長壓低了天然氣價格,美國石油氣基準價當下已下探至每千立方英尺二美元。歐洲市場現地價格約為每千立方英尺十一美元,東亞市場現地價格則超過十五美元。如此巨大的價差,使美生產商擴大出口呼聲此起彼伏。敏感的觀察家都認為,美國的新戰略則從能源大量進口轉到為銷售石油氣並在國際市場佔據位置服務。
有人認為,如果早十年形成能源出口的局面,兩場中東戰爭就不需要打了。儘管是當下,美國也不需要特別防範已經是中東最大買家的中國,從這個意義來說,中國似乎突然可以不再為從中東進口的石油產品感到「困擾」和「困局」。
不過,北京也不要過分開心,當美國不再為進口石油操心之時,可以更無後顧之憂地重返亞太。
柳三禪
東方日報
泛华网滾动新闻
2013年7月28日星期日
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美众议院否决限制NSA监控法案
华盛顿——本周三,分化严重的美国众议院(House)否决了一项法案,该法案本可以阻止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简称NSA)对通话记录的大量搜集。自从爱德华·J·斯诺登(Edward J. Snowden)上月泄露安全信息以来,这是国会就NSA监控活动进行的首次对垒,而这个结果意味着,奥巴马政府赢得了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投票结果是205对217,这远比预期的结果要接近得多,投票结果出炉前,众议院就公民的隐私权,以及政府在保护国家安全方面必须采取的步骤进行了简短但激烈的辩论。众议员公开讨论一项机密的情报计划是极不寻常的,而该计划引发的分歧又造就了一些罕见的联盟。
怀疑奥巴马政府滥用权力的保守派共和党人,和长期反对侵入性情报计划的自由派民主党人成了战友。奥巴马政府则与众议院共和党领袖联手,努力阻止该法案。
此后,努力阻止NSA项目的众议员在结果公布后信誓旦旦地说,斯诺登泄密所释放的怒火,最终将会限制NSA的行动。对后9·11时代的反恐措施长期持批判态度的纽约民主党众议员杰罗尔德·纳德勒(Jerrold Nadler)说,议员们会不断重提遏制“元数据”捕捞的立法,不管这么做是通过收集通话记录、还是监控互联网。
他说,至少,《爱国者法案》(Patriot Act)中备受质疑的章节将被允许在2015年失效。纳德勒说,“它迟早会终结。唯一的问题是,它会在何时、何种情况下终结。”
众议员情报委员会主席、密歇根州众议员迈克·罗杰斯(Mike Rogers)向议员们承诺,他将在今秋起草提案,在政府的监听计划中加入更多隐私保护的内容,尽管他也同时恳请众议院反对全面限制监听计划。
美国国防部(Defense Department)年度支出提案的修订让民主党、共和党起了内讧,修订案的作者分别是信奉自由主义的西密歇根地区共和党众议员贾斯汀·阿玛什(Justin Amash),和来自底特律的资深的自由派民主党人小约翰·科尼尔斯(John Conyers Jr.)。
这份修订案如获通过,本可以把NSA的电话监听限定于特定的执法调查目标,而不再是广泛的收集。现在,意在阻击奥巴马总统外交和情报政策的一系列提案覆盖范围甚广,从限制对叙利亚反对派的资助,到对给予埃及的外国援助加强国会审查,而上述提案只是其中之一。
不过,在电话监听计划上,众议院的左右翼似乎找到了一个联手的原因。爱达荷州共和党众议员劳尔·R·拉夫拉多尔(Raúl R. Labrador)称之为“双翼螺母联盟”(wing nut,在政治上持极端观点的人——译注),阿玛什就是“双翼螺母之首领”。
宪法第四修正案(Fourth Amendment)禁止不合理的搜索和扣押行为,因而阿玛什将他的行动称为是对该修正案的捍卫,他找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盟友,此人就是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众议员吉姆·森森布伦纳(Jim Sensenbrenner),他也是《爱国者法案》的主要作者之一。森森布伦纳说,他起草法案时从未想过让政府掌握每个美国公民的通话记录。
森森布伦纳说,“制止这种行为的时刻已经到了。”
他们的对手中,不仅有众议院议长约翰·A·博纳(John A. Boehner)和奥巴马,还有国防部和情报机构的领导人。
周二,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斯·亚历山大上将(Gen. Keith Alexander)用数小时时间就该项目向议员们进行了秘密的情况通报,而白宫则罕见地发布了一份声明,敦促议员们不要批准此项举措。周三,退休的美国海军陆战队(Marine Corps)上将、曾在2009年至2010年担任奥巴马国家安全顾问的詹姆斯·L·琼斯(James L. Jones)将他的名字加入一封支持保留NSA项目的公开信中。此前,已有数位布什政府时期的高级安全官员在这封公开信上签名。
“阻止NSA获取此类数据将置这个国家于危险之中,”公开信说道。这封信曾在犹豫不决的众议员中传阅。
罗杰斯向社交媒体宠儿阿玛什作出了带有人身攻击色彩的评判,他认为,众议院的工作不是在Facebook上积累“赞”。他说,为了保护美国不受恐怖袭击侵扰,收集通话记录的项目十分重要。
“这不是一个游戏,”他愤怒的说。“这是现实。这将带来实质性的后果。”
但许多共和党、民主党的普通议员似乎对这样的说法无动於衷。科罗拉多州民主党众议员、修正案的支持者贾里德·波利斯(Jared Polis)表示,如果奥巴马政府认为非常有必要捍卫这项计划,奥巴马早就自己出面进行呼吁了。而白宫只是以新闻发言人杰伊·卡尼(Jay Carney)的名义发表了一份声明。
“新闻发言人每天会谈到很多问题,”波利斯说。
国会的分歧似乎反映了整个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心理。在CBS新闻频道(CBS News)周三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中,67%的美国人表示,政府收集通话记录侵犯了隐私。而同时,52%的人说,为了找到恐怖分子,这是一个必要的工具。
但众议院的最后计票结果显示,在这一问题上的意见在转变。在斯诺登泄密后的最初几周,国会领袖和政府官员对NSA项目表现出的一致支持似乎盖过了斯诺登原指望会激起的民愤。在那时,愤怒似乎是更集中于斯诺登本人,而不是他所揭露的项目。
而就在新闻媒体和政府专注于斯诺登如何逃脱法律制裁时,一个由隐私权利倡导者、自由主义保守派和倡导公民自由的自由派组成的网络开始争取支持,要求国会采取行动。众议员表示,周三投票之前,他们收到了数以百计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全部都支持限制NSA的权限。
最终,94位众议院共和党人违背了领导层的意愿,占民主党党团多数的111位民主党众议员违背了总统的意愿。
“一切才开始而已,”科尼尔斯在投票结束后信誓旦旦地说。如今,这场战争已转至参议院,长期批评NSA监控的科罗拉多州民主党参议员马克·尤德尔(Mark Udall)和俄勒冈州民主党参议员罗恩·怀登(Ron Wyden)立刻接过了旗帜。
“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然而NSA对美国人通话记录的全面搜集则侵犯了无辜美国人的隐私权,不应像现在这样继续下去,”尤德尔在投票结束后表示。“美国众议院今天针对提案的跨党派投票应该对白宫有所警示。”
Charlie Savage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曹莉、张薇
纽约时报
投票结果是205对217,这远比预期的结果要接近得多,投票结果出炉前,众议院就公民的隐私权,以及政府在保护国家安全方面必须采取的步骤进行了简短但激烈的辩论。众议员公开讨论一项机密的情报计划是极不寻常的,而该计划引发的分歧又造就了一些罕见的联盟。
怀疑奥巴马政府滥用权力的保守派共和党人,和长期反对侵入性情报计划的自由派民主党人成了战友。奥巴马政府则与众议院共和党领袖联手,努力阻止该法案。
此后,努力阻止NSA项目的众议员在结果公布后信誓旦旦地说,斯诺登泄密所释放的怒火,最终将会限制NSA的行动。对后9·11时代的反恐措施长期持批判态度的纽约民主党众议员杰罗尔德·纳德勒(Jerrold Nadler)说,议员们会不断重提遏制“元数据”捕捞的立法,不管这么做是通过收集通话记录、还是监控互联网。
他说,至少,《爱国者法案》(Patriot Act)中备受质疑的章节将被允许在2015年失效。纳德勒说,“它迟早会终结。唯一的问题是,它会在何时、何种情况下终结。”
众议员情报委员会主席、密歇根州众议员迈克·罗杰斯(Mike Rogers)向议员们承诺,他将在今秋起草提案,在政府的监听计划中加入更多隐私保护的内容,尽管他也同时恳请众议院反对全面限制监听计划。
美国国防部(Defense Department)年度支出提案的修订让民主党、共和党起了内讧,修订案的作者分别是信奉自由主义的西密歇根地区共和党众议员贾斯汀·阿玛什(Justin Amash),和来自底特律的资深的自由派民主党人小约翰·科尼尔斯(John Conyers Jr.)。
这份修订案如获通过,本可以把NSA的电话监听限定于特定的执法调查目标,而不再是广泛的收集。现在,意在阻击奥巴马总统外交和情报政策的一系列提案覆盖范围甚广,从限制对叙利亚反对派的资助,到对给予埃及的外国援助加强国会审查,而上述提案只是其中之一。
不过,在电话监听计划上,众议院的左右翼似乎找到了一个联手的原因。爱达荷州共和党众议员劳尔·R·拉夫拉多尔(Raúl R. Labrador)称之为“双翼螺母联盟”(wing nut,在政治上持极端观点的人——译注),阿玛什就是“双翼螺母之首领”。
宪法第四修正案(Fourth Amendment)禁止不合理的搜索和扣押行为,因而阿玛什将他的行动称为是对该修正案的捍卫,他找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盟友,此人就是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众议员吉姆·森森布伦纳(Jim Sensenbrenner),他也是《爱国者法案》的主要作者之一。森森布伦纳说,他起草法案时从未想过让政府掌握每个美国公民的通话记录。
森森布伦纳说,“制止这种行为的时刻已经到了。”
他们的对手中,不仅有众议院议长约翰·A·博纳(John A. Boehner)和奥巴马,还有国防部和情报机构的领导人。
周二,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斯·亚历山大上将(Gen. Keith Alexander)用数小时时间就该项目向议员们进行了秘密的情况通报,而白宫则罕见地发布了一份声明,敦促议员们不要批准此项举措。周三,退休的美国海军陆战队(Marine Corps)上将、曾在2009年至2010年担任奥巴马国家安全顾问的詹姆斯·L·琼斯(James L. Jones)将他的名字加入一封支持保留NSA项目的公开信中。此前,已有数位布什政府时期的高级安全官员在这封公开信上签名。
“阻止NSA获取此类数据将置这个国家于危险之中,”公开信说道。这封信曾在犹豫不决的众议员中传阅。
罗杰斯向社交媒体宠儿阿玛什作出了带有人身攻击色彩的评判,他认为,众议院的工作不是在Facebook上积累“赞”。他说,为了保护美国不受恐怖袭击侵扰,收集通话记录的项目十分重要。
“这不是一个游戏,”他愤怒的说。“这是现实。这将带来实质性的后果。”
但许多共和党、民主党的普通议员似乎对这样的说法无动於衷。科罗拉多州民主党众议员、修正案的支持者贾里德·波利斯(Jared Polis)表示,如果奥巴马政府认为非常有必要捍卫这项计划,奥巴马早就自己出面进行呼吁了。而白宫只是以新闻发言人杰伊·卡尼(Jay Carney)的名义发表了一份声明。
“新闻发言人每天会谈到很多问题,”波利斯说。
国会的分歧似乎反映了整个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心理。在CBS新闻频道(CBS News)周三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中,67%的美国人表示,政府收集通话记录侵犯了隐私。而同时,52%的人说,为了找到恐怖分子,这是一个必要的工具。
但众议院的最后计票结果显示,在这一问题上的意见在转变。在斯诺登泄密后的最初几周,国会领袖和政府官员对NSA项目表现出的一致支持似乎盖过了斯诺登原指望会激起的民愤。在那时,愤怒似乎是更集中于斯诺登本人,而不是他所揭露的项目。
而就在新闻媒体和政府专注于斯诺登如何逃脱法律制裁时,一个由隐私权利倡导者、自由主义保守派和倡导公民自由的自由派组成的网络开始争取支持,要求国会采取行动。众议员表示,周三投票之前,他们收到了数以百计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全部都支持限制NSA的权限。
最终,94位众议院共和党人违背了领导层的意愿,占民主党党团多数的111位民主党众议员违背了总统的意愿。
“一切才开始而已,”科尼尔斯在投票结束后信誓旦旦地说。如今,这场战争已转至参议院,长期批评NSA监控的科罗拉多州民主党参议员马克·尤德尔(Mark Udall)和俄勒冈州民主党参议员罗恩·怀登(Ron Wyden)立刻接过了旗帜。
“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然而NSA对美国人通话记录的全面搜集则侵犯了无辜美国人的隐私权,不应像现在这样继续下去,”尤德尔在投票结束后表示。“美国众议院今天针对提案的跨党派投票应该对白宫有所警示。”
Charlie Savage对本文有报道贡献。
翻译:曹莉、张薇
纽约时报
2013年7月22日星期一
美国民族史的一个黑暗片断
---- 评民 于2013年7月
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很棘手的民族问题。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在这方面直到今天仍然面临居大的挑战。
最近去到北卡罗来纳州,凑巧路过一个名叫“切诺基”(Cherokee)的地方,发现这里是一个美洲土著人(历史上被错误地称为印第安人)保留地,不由产生了兴趣。我特意去看了看当地市镇与村落,并读了一点他们部落的历史。这一下不打紧,意外学到一段引人深思的、但又令人心情沉重的美国民族史。
本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引自网上的英文资料,其中大多附有史料参考,应当比较可靠。
文明部落
在19世纪初,切诺基被认为是美国东南部印第安人的“五大文明部落”之一。他们以从事农业为主,有固定的居所,并且愿意学习先进事物。在部落管理方面,切诺基抛弃了传统的酋长文化,模仿采用了类似白人政府的体制。例如,切诺基部落制订了宪法,有议会,有政党,而且出版自己的报纸。这与我们在美国电影中常见到的印第安人有巨大的差别。部落虽然也有战士,但切诺基人对白人相对温和,甚至曾与政府军联合起来对其他印第安部落作战。切诺基部落的地盘集中在一片大山脉(现在是大烟山国家公园)附近,跨越乔治亚州、北拉罗来纳州和田纳西州的边界。这一带气候温和、水源充沛、土壤肥沃、风景秀丽,算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好地方之一。
在当时的美国,拥有立法权以及军队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一些州政府为了分隔白人移民与印第安人,便为印第安部落划出若干自治区,规定他们只能住在那里。但越来越多的欧洲移民来到美国谋生,需要土地。而各州的边界已经基本被划定,可用来卖给新移民的好地渐渐不够。此外,印第安部落通常占有土地比较肥沃的地域,更引得白人开拓者眼红。乔治亚州政府后悔把好地分给印第安人,就开始设法把土地“收回”。切诺基部落曾经试过多种办法来保住领土,包括谈判和战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打不过白人军队之后,曾同意让出大部分领土,试图保住一点传统领地。但这仍不能满足乔治亚州的白人。在此期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收购或战争行动,为美国扩充了大片新领土,因此在法律上联邦政府在中部直接拥有土地。
我们都知道,早期欧洲移民到美洲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寻找金矿,但却长期没有找到。其实,切诺基领地的地下就有金矿,但印第安人或没有开采,或开采量很小,以致于外人对金矿的存在一无所知。切诺基人把自己的领地叫做“切诺基国”(Cherokee Nation),认为自己的部落有完全的自治权,希望与白人定居者互不相扰。
金色动机
最早提出要把全部印第安人从美国东南部赶走、迁移向西的美国领导人,是宪法的起草人与奠基国父之一,托马斯•杰弗逊。他的初衷也许只是想让所有的欧洲移民“耕者有其田”。这个想法在以后的几届美国总统任下没有得到大力推动。门罗总统和亚当斯总统认为印第安部落类似于“国中国”,应当享有主权,不赞成州政府动用武力把印第安人赶走。当时有些共和党人(共和党过去常被认为是“穷人”的政党,与今天正相反),也反对这个做法。可是在白人当中,支持驱赶印第安人的占大多数。有一位叫做安德鲁•杰克逊的,从当民兵开始,多次与印第安人、英国人作战,由于战功显赫后来成为将军。他雄心勃勃地致力于扩充美国白人的领地。对把印第安人从东部富庶地区赶走的主张,杰克逊相当支持。
是否赶走印第安人的争执持续了很多年,本来进展缓慢。到了1828年,也许是某个白人听到一位切诺基人准确地描述了黄金矿脉的情况,也许是某个白人在山上无意中踢起一块金矿石,总之发现大型黄金矿脉的消息迅速传开。欧洲人到美洲来寻找了几个世纪的东西,终于出现!于是,美国的“第一次淘金热”开始了。白人采金者纷纷涌向乔治亚州,准备实现发财梦。但他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矿脉的大部分都处于印第安部落的领地,特别是在“切诺基国”境内。为了争得更多金矿资源,乔治亚州政府宣称切诺基部落侵占了属于州政府的土地,并开始极力向美国国会和总统游说赶走印第安人的必要。州政府还立刻通过法律,禁止印第安人开采自己领地之内的金矿。
1829年,我们那位主张把印第安人都赶走的安德鲁•杰克逊将军,登上了美国总统的位子。上任不久,总统就开始推行把印第安人迁走的计划。很难不让人怀疑,金矿的发现才是计划得到强力推动的真实原因。
民主程序
1830年,在杰克逊总统的推动下,民选产生的国会议员们辩论了这样一个议案:授权美国总统与印第安人部落签订合约,把美国东部地区所有的印第安人都“清除”(Remove),让他们“自愿”搬到美国中部的同等面积地区。实际的方案是把俄克拉荷马州的一片由联邦政府拥有的地区换给印第安部落,把金矿区留出来“还给”各州政府,最终分给白人。这就是《清除印第安人法案》(Indian Removal Act)。最终这个法案以微弱多数在国会两院获得通过。当然,法案引起了争议。反对该法案的,有很多教会组织,有议员,也有一位当时还年轻的未来美国总统----林肯。
历史上,立法机构通过的法案如果争议过大,执法部门,也就是白宫,很可能会拒绝签署。遗憾的是,这个法案本来就是由执法部门的最高领导人杰克逊总统的授意而出台的。无需思考,总统在法案上签了字,于是法案就成了法律。这样一来,印第安部落如果拒绝参加交换土地的谈判,就成了违法行为。
最高法院的职责是保障美国宪法的实施,按理说应当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于是切诺基部落的首领向最高法院提出诉讼,认为印第安人对自己祖辈居住的土地拥有主权,州政府强行赶走印第安人是违宪行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经过讨论,多数的意见是:印第安人虽然可以住在美国,但他们“依赖于”美国,不属于“独立实体”,不但没有主权,而且无权向最高法院提告。于是最高法院对切诺基部落诉讼的决定是“不受理”,事实上为白人强迫印第安人搬迁开了绿灯。
一年以后,最高法院在另一个判决中对印第安人地位的看法彻底转变,认为印第安人有权在自己的传统领地居住,不应被强迫搬迁。但是,强制印第安人迁走的行动早已开始。乔治亚州政府拒绝接受最高法院的判决,继续对印第安人施压。按照美国宪法,杰克逊总统本来可以动用联邦军队来强迫州政府执行最高法院的判决,也就是派兵保护印第安人的权益,但他选择什么都不做。杰克逊总统说,不值得为印第安人而打一场内战。而最高法院似乎也没再过问这件事,对州政府拒不执行判决的行为视而不见。显然,既然多数白人民众支持把印第安人赶走,官员们又何必违反民意。
谈判艺术
《清除印第安人法案》规定所有印第安部落要参加与政府的谈判。印第安人心知肚明:可以谈判的只有搬迁的时间,被迫离开已经无法避免。对于各个部落的领袖与管理层,美国政府在谈判时采用了利诱、贿赂、恐吓等各种手段。对某些印第安领袖们来说,新的印第安保留地将由联邦政府交给印第安人永久拥有,将来不会再受各州白人的袭扰,这也许有一定吸引力。与此同时,白人民兵和定居者不断对印第安村民实行骚扰。上下配合行动,让印第安人明白,不搬走就永无宁日。
有的部落经不起折腾,很快与联邦政府签署了约定,同意搬走。也有部落坚持不谈判,于是爆发了与政府军的战争,其间双方都有屠杀对方平民的行为。尽管死伤都不少,该部落却未屈服。于是政府军邀请该印第安部落领袖前来谈判。当对方打着示意和平的白旗来到,政府军却立即将其关押。一位重要首领被关以后,很快死在监狱。这种“诱捕”的招数使用了不止一次,先后逮捕过几位该部落的领袖人物。最终在1842年,该部落的大多数人同意搬走。
切诺基部落的搬迁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与政府谈判的一个主和党派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在合约上签了字。但事实上,该党只代表一小部分人,切诺基的多数党领袖拒绝承认这个合约。合约党的首领在合约上签字时叹道,我这是在签署自己的死刑判决书!果然,合约党很多首领后来被同族杀害,切诺基部落内部爆发了长期的内战。最后,切诺基各政党又联合与政府重新谈判,争得了更多经济补偿。合约虽然修改了,但最终决定并没有变,切诺基人同意“自愿”搬走。
与各部落的条约中常常有经济补偿的条款。按照协议,每个印第安人都应为让出的土地得到一定的报酬。但事实上,政府并没有把钱及时发下去,有的款项拖了三十年以后才付清,还有不少印第安人从来没拿到过任何钱。
强制拆迁
当一个印第安部落签署了合约同意搬走之后,政府就设定某个日期作为最后时限。所有印第安人必须在该日之前,自动自愿搬进若干特设的集中营,等待被送往新的印第安保留地。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就要永远离开世代居住过的村庄,而且要步行到很远的未知地区,我们要带什么东西?我们能带多少东西?有马车的,把家当尽量装走。有牲畜家禽的,要设法一路驱赶。不少印第安人只能随身背走少量物品,祖传的家业基本丧失殆尽。
最后的期限过去了。有些拒绝搬走的印第安人仍然固守家园,也有些指望侥幸漏网,到处躲藏。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白人定居者来了,民兵来了,政府军来了,把印第安人抓进集中营,然后点火把所有印第安人的房屋设施烧毁。家园被烈火吞噬,很多印第安人失去了全部的财产。
泪水小道
集中营的条件很差。大批印第安人集中到一起,缺吃、少穿,卫生条件恶劣。很快,疾病在集中营开始泛滥,造成大批印第安人死亡。
终于,在政府军的押送下,一个个印第安部落走上了西行的道路。他们一路上不被允许进入任何白人居住区,遇到村镇必须绕行。许多时候他们走在崎岖的小路上,遇到本来没路的地方,长长的行进队伍会踏出一条新的道路。食物不足,印第安人靠沿路打猎来补充。遇到冬天,饥渴、严寒纷纷袭来,衣衫褴褛的人们无力行走,躲在避风处瑟瑟发抖。赶着牲畜一起行路,更拖慢了行进速度。一位押送的白人军官后来抱怨说,他们最慢时在一个月内只勉强前进了六十多英里。恶劣的条件更造成疾病肆虐,有大批印第安人死于途中。
更有甚者,一路上还有白人以猎杀为游戏,偷偷伏击谋杀印第安人。通常情况下,假如后来没人自首,这种暗杀基本无法查证,不能被当作史实。但伏击谋杀印第安人的很多事件却得到后人公认,因为这些白人谋杀者后来控告了美国联邦政府,要求政府按人头支付这些被杀印第安人的埋葬费!
恶劣的环境,艰难的行程,悲痛的心情,印第安人的行进队伍缓缓前行,一路上经常有人或牲畜死去。一位首领描述印第安人踏过的路:“这是泪水和死亡的小道”。后来,“泪水小道”(Trail of Tears)成为美国历史的一个专用词,除了被用来称呼印第安人迁移期间途经的许多小道,也成了描述这场惨剧的代名词。一个说法是,印第安母亲们的悲痛眼泪一路上洒满了经过的道路,因此叫做泪水小道。还有另一种说法:印第安人由于已遭到多年的掠夺、杀戮,早已变得无比坚强。他们不发一言,默默地行进。但每一个在路边观看的白人,见到这个悲壮的行进行列,都不禁流下眼泪,以至于印第安人一路上不断见到路边流泪的人们,小道就有了这个名字。
有一位法国记者不理解,印第安人为什么竟然如此逆来顺受。他问队伍中一位懂英语的印第安人,你们为什么同意放弃自己的家园?回答是:为了得到自由。
历史浩劫
从1831年到1845年,美国东南部的印第安人被逐渐“清除”,强迫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干旱地区。据统计,由于冻饿、疾病以及白人的杀戮,在总共十三万被迫搬迁的印第安人当中,各部落有六万人死于集中营和途中。切诺基部落总共有一万五千人出发,四千人死于途中。
还要提到,当时印第安人的遭遇其实还不算最惨。在被迫迁走的人群中,还有一些黑人奴隶。是的,某些印第安人拥有黑奴。这些黑人才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他们随着印第安人一起搬迁,除了负担最劳累、最危险的工作,其生活条件也是最差的。至少有两千名黑人奴隶死于泪水小道。
在洒满泪水并充斥死亡的路上,每个印第安部落的总行程至少有1500到2500公里。泪水小道交错延伸,形成了新的路网。阅读有关印第安人的历史,经常会见到有泪水小道地图。有美国学者公开说,当年对印第安人的行为属于“种族灭绝”。
印第安人被赶走之后,政府把土地分成许多块,以抽签的方式“卖”给白人采金者。他们在地里到处挖掘,希望有好运找到黄金。短短十几年以后,这一带的金矿资源基本殆尽。当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传来,很多采金者立即放弃这些地产,奔向西部加入第二次淘金热的洪流。印第安人的生命与文化,不如地下那一点点黄金值钱。
切诺基市起源
大家也许会奇怪,既然印第安人都被从东南部赶走了,今天在大烟山国家公园的区域内,怎么会存在“切诺基”这个印第安保留地?这是个风景非常优美、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白人当初为什么没把这里的切诺基人赶走?有个令人惊叹的故事。当年在其它切诺基领地内的人都被赶走了,但是这一片地区却由一位白人拥有,而且他还专门让切诺基人永远居住在这片地产上。州政府虽然强制“收回”了其它切诺基领地,但对这片由白人拥有的地域却不能动。于是,在这个区域生活的切诺基人就幸运地避过了厄运,安心地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发展至今。
当年这位白人为什么要把这片土地给印第安人?因为他从小被一个切诺基家庭收养,是在切诺基部落长大的。买地给切诺基部落,就是回报长辈。看来,影视作品里的传奇故事并不都是虚构的。
民族和解
二十世纪后期,美国的民权开始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直到最近若干年,历史上的错误行为才受到重视。美国曾经向二战期间被关押的日裔美国人道歉。国会曾为使用非法手段推翻了夏威夷王国向夏威夷人民道歉。美国国会还曾为历史上实行过的奴隶制向黑人道歉。
但还曾经有一些官方的正式道歉,大多数美国人也许并不知道。美国国会曾经向危地马拉人民道歉,因为过去美国曾经偷偷用危地马拉民众做人体医学实验。作为华人,我们当然都知道美国近年为《排华法案》道歉的事。至于有多少美国人关注或知道这些道歉,就不得而知了。
美国白人终于也承认,美洲土著居民才是北美最初的主人。总长3500公里的“泪水小道”得到了保护,供人们体验当年印第安人的遭遇。在首都华盛顿建立了印第安人博物馆。印第安部落的历史终于成为美国官方历史的一部分。
无声道歉
美国是不是也欠印第安人一个道歉呢?终于,国会在2009年通过这样的法案:
“为了美国公民曾多次向土著人民施行的暴力、虐待以及忽视,政府以美国人民的名义向土著人民正式道歉。美国政府保证,要让这片土地上的全体人民如兄弟姐妹般弥合分歧,并且和谐地共同爱护与保卫这片土地,走向光明前程。”然后法案提到,这个道歉并不支持印第安人对美国政府提起的法律诉讼,也不支持印第安人要求的经济赔偿。的确,多年来一直有印第安人要求美国政府让他们返回祖先的土地,要美国政府为多年来虐待印第安人提供赔偿。最后这个加注就是在说,我们口头道歉可以,要想搬回去,没考虑!
奥巴马总统很快在国会通过的向印第安人道歉的法案上签了字,道歉声明正式生效,成为官方法律的一部分。但是,他并没有向媒体宣读,而媒体对此也轻轻带过,所以很多人对这件事都不知道。这个官方道歉,无声无息就飘过了。
更令人吃惊的是,道歉条文并不存在于任何有关印第安人的专门法律之中。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个道歉并没有列在一个专门法案中,而是2010年国防预算法案中的一个条款。向印第安人道歉怎么会与年度国防预算扯到一起呢?这就要从美国国会的政治游戏说起。我们可以推断,在某两位议员之间曾经发生过类似下面的一段对话:
议员甲:人权第一!这是我党起草的向印第安人道歉的法案,请贵党支持一下?
议员乙:自由才第一!你们党就喜欢为屁大的事道歉。我们要讨论更重要的国防预算法案。
议员甲:要不你先讨论我的法案,再讨论你那国防预算?
议员乙:你以为我真笨得跟大象一样?你先赞成国防预算,我再讨论你那个破法案。
议员甲:你以为我真蠢得像驴似的?你不先讨论我的,你那个就休想通过。
议员乙:要不... 把这俩法案合二为一,你会怎么投票?
议员甲:我投赞成票!(自言自语:下次印第安选民的票不就都给我啦)
议员乙:我也投赞成票!(自言自语:下次军火商的赞助不就都给我啦)
......
跟小孩子过家家差不多... 至于印第安人见到这个道歉夹在一个不伦不类的地方,会有什么感受,谁又在乎呢?
今日切诺基
早就听说美国中部地区的印第安保留地状况不好。那么在东部的富庶地区,切诺基人生活得怎样?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的学校。崭新的校舍,有艺术装饰的房屋,带民族风格的围墙,一看就是由建筑师专门设计的,从外观上看要大大好于美国的普通校园。推测,这个校园耗资巨大,如果不是由政府直接出资,就是赞助而来的。
村落里的住房令人印象深刻,倒不是由于它们全都相当新,而是所有住房的风格都近似!带院子的独立屋,兰房顶、白墙,从外观上看布局、新旧程度都差不多。不用说,可能又是成批援建的。但是住房附近的附属房屋,比如仓库、机房什么的,就都很破败。院子里停着再也开不动的破汽车,几乎已经被杂草掩盖。可以推断,切诺基人得到的赞助也许不少,但他们的日常收入并不高,仍属于穷人。
在一个村外,见到一对父女采摘树上小小的野果放进篮子里。一个年轻女孩在路上步行,到下一个村去还要走至少一英里。除了农田作物、灌溉水渠,还见到了养鱼水箱。我过去在中国农村曾多次见到过类似景象。可这儿是人民相当富裕的美国,感到有些怪怪的。
在市镇上就要热闹许多。有切诺基人穿着民族服装在路边表演歌舞,前面放着捐款箱,与中国过去那些喊着“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的街头艺人很像。街边充满了卖民族装饰品的小店,甚至还有看相算命的。镇上最大的建筑恐怕就要算赌场了。美国大多数地方政府立法禁止了赌场,但政府为印第安保留地开了绿灯。依靠大批前来赌钱的游客,印第安人可以得到巨额的附加收入。
我了解一个美国政府帮助贫困家庭的教育项目。多年来,该项目一直把印第安保留地作为重点地区,进一步说明很多印第安人仍然处于贫穷境地。总的印象,当今印第安人尽管得到很多资助,生活却仍然不宽裕。如果被政府养起来了,人们很可能不愿再费力去受教育、学本事、创业谋生,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单就社会地位与成就来讲,印第安人已远远落到黑人后面。印第安人的未来不容乐观。
历史教训
在人类历史上,民族问题曾多次造成巨大的人文灾难。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很多现代国家似乎仍没找到各民族和谐共荣的方式。民族平等到底是什么?如何化解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民族同化是否应当发生?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美国过去对待少数民族采用了残酷的手段,现在虽已为弥补过失做了多年的努力,但民族矛盾仍然很深。单就对待印第安人来讲,提供了大量经济补贴,并不能使印第安人摆脱劣势地位。从美国的灾难教训中,我们也许不能肯定什么才该做,但我们也许可以知道什么不该做。
今天的印第安人,也应当经常到“泪水小道”去走一走。看着路上的旧车辙印,看着路边浸有先辈血泪的土壤,看着祖辈停留过的房屋,印第安人该想什么?如果只想着当年白人的枪口、焚毁的家园,就等于把自己继续放在受害者的地位,整个民族的崛起便难以达成。真正值得印第安人缅怀的,是先辈们在面临种族灭绝的危急关头,没有绝望,不走极端,一天天、一步步,坚强地沿着“泪水小道”走向远方。先辈们靠这种精神,才得以使印第安人的文化传承下来。今天的印第安人如有同样精神,才有希望持续提升自己的民族地位,终有一天会再次成为美洲主人的一员。
来源:文学城评民博客
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很棘手的民族问题。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在这方面直到今天仍然面临居大的挑战。
最近去到北卡罗来纳州,凑巧路过一个名叫“切诺基”(Cherokee)的地方,发现这里是一个美洲土著人(历史上被错误地称为印第安人)保留地,不由产生了兴趣。我特意去看了看当地市镇与村落,并读了一点他们部落的历史。这一下不打紧,意外学到一段引人深思的、但又令人心情沉重的美国民族史。
本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都引自网上的英文资料,其中大多附有史料参考,应当比较可靠。
文明部落
在19世纪初,切诺基被认为是美国东南部印第安人的“五大文明部落”之一。他们以从事农业为主,有固定的居所,并且愿意学习先进事物。在部落管理方面,切诺基抛弃了传统的酋长文化,模仿采用了类似白人政府的体制。例如,切诺基部落制订了宪法,有议会,有政党,而且出版自己的报纸。这与我们在美国电影中常见到的印第安人有巨大的差别。部落虽然也有战士,但切诺基人对白人相对温和,甚至曾与政府军联合起来对其他印第安部落作战。切诺基部落的地盘集中在一片大山脉(现在是大烟山国家公园)附近,跨越乔治亚州、北拉罗来纳州和田纳西州的边界。这一带气候温和、水源充沛、土壤肥沃、风景秀丽,算是美国屈指可数的好地方之一。
在当时的美国,拥有立法权以及军队的主要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一些州政府为了分隔白人移民与印第安人,便为印第安部落划出若干自治区,规定他们只能住在那里。但越来越多的欧洲移民来到美国谋生,需要土地。而各州的边界已经基本被划定,可用来卖给新移民的好地渐渐不够。此外,印第安部落通常占有土地比较肥沃的地域,更引得白人开拓者眼红。乔治亚州政府后悔把好地分给印第安人,就开始设法把土地“收回”。切诺基部落曾经试过多种办法来保住领土,包括谈判和战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打不过白人军队之后,曾同意让出大部分领土,试图保住一点传统领地。但这仍不能满足乔治亚州的白人。在此期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收购或战争行动,为美国扩充了大片新领土,因此在法律上联邦政府在中部直接拥有土地。
我们都知道,早期欧洲移民到美洲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寻找金矿,但却长期没有找到。其实,切诺基领地的地下就有金矿,但印第安人或没有开采,或开采量很小,以致于外人对金矿的存在一无所知。切诺基人把自己的领地叫做“切诺基国”(Cherokee Nation),认为自己的部落有完全的自治权,希望与白人定居者互不相扰。
金色动机
最早提出要把全部印第安人从美国东南部赶走、迁移向西的美国领导人,是宪法的起草人与奠基国父之一,托马斯•杰弗逊。他的初衷也许只是想让所有的欧洲移民“耕者有其田”。这个想法在以后的几届美国总统任下没有得到大力推动。门罗总统和亚当斯总统认为印第安部落类似于“国中国”,应当享有主权,不赞成州政府动用武力把印第安人赶走。当时有些共和党人(共和党过去常被认为是“穷人”的政党,与今天正相反),也反对这个做法。可是在白人当中,支持驱赶印第安人的占大多数。有一位叫做安德鲁•杰克逊的,从当民兵开始,多次与印第安人、英国人作战,由于战功显赫后来成为将军。他雄心勃勃地致力于扩充美国白人的领地。对把印第安人从东部富庶地区赶走的主张,杰克逊相当支持。
是否赶走印第安人的争执持续了很多年,本来进展缓慢。到了1828年,也许是某个白人听到一位切诺基人准确地描述了黄金矿脉的情况,也许是某个白人在山上无意中踢起一块金矿石,总之发现大型黄金矿脉的消息迅速传开。欧洲人到美洲来寻找了几个世纪的东西,终于出现!于是,美国的“第一次淘金热”开始了。白人采金者纷纷涌向乔治亚州,准备实现发财梦。但他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矿脉的大部分都处于印第安部落的领地,特别是在“切诺基国”境内。为了争得更多金矿资源,乔治亚州政府宣称切诺基部落侵占了属于州政府的土地,并开始极力向美国国会和总统游说赶走印第安人的必要。州政府还立刻通过法律,禁止印第安人开采自己领地之内的金矿。
1829年,我们那位主张把印第安人都赶走的安德鲁•杰克逊将军,登上了美国总统的位子。上任不久,总统就开始推行把印第安人迁走的计划。很难不让人怀疑,金矿的发现才是计划得到强力推动的真实原因。
民主程序
1830年,在杰克逊总统的推动下,民选产生的国会议员们辩论了这样一个议案:授权美国总统与印第安人部落签订合约,把美国东部地区所有的印第安人都“清除”(Remove),让他们“自愿”搬到美国中部的同等面积地区。实际的方案是把俄克拉荷马州的一片由联邦政府拥有的地区换给印第安部落,把金矿区留出来“还给”各州政府,最终分给白人。这就是《清除印第安人法案》(Indian Removal Act)。最终这个法案以微弱多数在国会两院获得通过。当然,法案引起了争议。反对该法案的,有很多教会组织,有议员,也有一位当时还年轻的未来美国总统----林肯。
历史上,立法机构通过的法案如果争议过大,执法部门,也就是白宫,很可能会拒绝签署。遗憾的是,这个法案本来就是由执法部门的最高领导人杰克逊总统的授意而出台的。无需思考,总统在法案上签了字,于是法案就成了法律。这样一来,印第安部落如果拒绝参加交换土地的谈判,就成了违法行为。
最高法院的职责是保障美国宪法的实施,按理说应当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于是切诺基部落的首领向最高法院提出诉讼,认为印第安人对自己祖辈居住的土地拥有主权,州政府强行赶走印第安人是违宪行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经过讨论,多数的意见是:印第安人虽然可以住在美国,但他们“依赖于”美国,不属于“独立实体”,不但没有主权,而且无权向最高法院提告。于是最高法院对切诺基部落诉讼的决定是“不受理”,事实上为白人强迫印第安人搬迁开了绿灯。
一年以后,最高法院在另一个判决中对印第安人地位的看法彻底转变,认为印第安人有权在自己的传统领地居住,不应被强迫搬迁。但是,强制印第安人迁走的行动早已开始。乔治亚州政府拒绝接受最高法院的判决,继续对印第安人施压。按照美国宪法,杰克逊总统本来可以动用联邦军队来强迫州政府执行最高法院的判决,也就是派兵保护印第安人的权益,但他选择什么都不做。杰克逊总统说,不值得为印第安人而打一场内战。而最高法院似乎也没再过问这件事,对州政府拒不执行判决的行为视而不见。显然,既然多数白人民众支持把印第安人赶走,官员们又何必违反民意。
谈判艺术
《清除印第安人法案》规定所有印第安部落要参加与政府的谈判。印第安人心知肚明:可以谈判的只有搬迁的时间,被迫离开已经无法避免。对于各个部落的领袖与管理层,美国政府在谈判时采用了利诱、贿赂、恐吓等各种手段。对某些印第安领袖们来说,新的印第安保留地将由联邦政府交给印第安人永久拥有,将来不会再受各州白人的袭扰,这也许有一定吸引力。与此同时,白人民兵和定居者不断对印第安村民实行骚扰。上下配合行动,让印第安人明白,不搬走就永无宁日。
有的部落经不起折腾,很快与联邦政府签署了约定,同意搬走。也有部落坚持不谈判,于是爆发了与政府军的战争,其间双方都有屠杀对方平民的行为。尽管死伤都不少,该部落却未屈服。于是政府军邀请该印第安部落领袖前来谈判。当对方打着示意和平的白旗来到,政府军却立即将其关押。一位重要首领被关以后,很快死在监狱。这种“诱捕”的招数使用了不止一次,先后逮捕过几位该部落的领袖人物。最终在1842年,该部落的大多数人同意搬走。
切诺基部落的搬迁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与政府谈判的一个主和党派面对各种威逼利诱,在合约上签了字。但事实上,该党只代表一小部分人,切诺基的多数党领袖拒绝承认这个合约。合约党的首领在合约上签字时叹道,我这是在签署自己的死刑判决书!果然,合约党很多首领后来被同族杀害,切诺基部落内部爆发了长期的内战。最后,切诺基各政党又联合与政府重新谈判,争得了更多经济补偿。合约虽然修改了,但最终决定并没有变,切诺基人同意“自愿”搬走。
与各部落的条约中常常有经济补偿的条款。按照协议,每个印第安人都应为让出的土地得到一定的报酬。但事实上,政府并没有把钱及时发下去,有的款项拖了三十年以后才付清,还有不少印第安人从来没拿到过任何钱。
强制拆迁
当一个印第安部落签署了合约同意搬走之后,政府就设定某个日期作为最后时限。所有印第安人必须在该日之前,自动自愿搬进若干特设的集中营,等待被送往新的印第安保留地。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就要永远离开世代居住过的村庄,而且要步行到很远的未知地区,我们要带什么东西?我们能带多少东西?有马车的,把家当尽量装走。有牲畜家禽的,要设法一路驱赶。不少印第安人只能随身背走少量物品,祖传的家业基本丧失殆尽。
最后的期限过去了。有些拒绝搬走的印第安人仍然固守家园,也有些指望侥幸漏网,到处躲藏。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白人定居者来了,民兵来了,政府军来了,把印第安人抓进集中营,然后点火把所有印第安人的房屋设施烧毁。家园被烈火吞噬,很多印第安人失去了全部的财产。
泪水小道
集中营的条件很差。大批印第安人集中到一起,缺吃、少穿,卫生条件恶劣。很快,疾病在集中营开始泛滥,造成大批印第安人死亡。
终于,在政府军的押送下,一个个印第安部落走上了西行的道路。他们一路上不被允许进入任何白人居住区,遇到村镇必须绕行。许多时候他们走在崎岖的小路上,遇到本来没路的地方,长长的行进队伍会踏出一条新的道路。食物不足,印第安人靠沿路打猎来补充。遇到冬天,饥渴、严寒纷纷袭来,衣衫褴褛的人们无力行走,躲在避风处瑟瑟发抖。赶着牲畜一起行路,更拖慢了行进速度。一位押送的白人军官后来抱怨说,他们最慢时在一个月内只勉强前进了六十多英里。恶劣的条件更造成疾病肆虐,有大批印第安人死于途中。
更有甚者,一路上还有白人以猎杀为游戏,偷偷伏击谋杀印第安人。通常情况下,假如后来没人自首,这种暗杀基本无法查证,不能被当作史实。但伏击谋杀印第安人的很多事件却得到后人公认,因为这些白人谋杀者后来控告了美国联邦政府,要求政府按人头支付这些被杀印第安人的埋葬费!
恶劣的环境,艰难的行程,悲痛的心情,印第安人的行进队伍缓缓前行,一路上经常有人或牲畜死去。一位首领描述印第安人踏过的路:“这是泪水和死亡的小道”。后来,“泪水小道”(Trail of Tears)成为美国历史的一个专用词,除了被用来称呼印第安人迁移期间途经的许多小道,也成了描述这场惨剧的代名词。一个说法是,印第安母亲们的悲痛眼泪一路上洒满了经过的道路,因此叫做泪水小道。还有另一种说法:印第安人由于已遭到多年的掠夺、杀戮,早已变得无比坚强。他们不发一言,默默地行进。但每一个在路边观看的白人,见到这个悲壮的行进行列,都不禁流下眼泪,以至于印第安人一路上不断见到路边流泪的人们,小道就有了这个名字。
有一位法国记者不理解,印第安人为什么竟然如此逆来顺受。他问队伍中一位懂英语的印第安人,你们为什么同意放弃自己的家园?回答是:为了得到自由。
历史浩劫
从1831年到1845年,美国东南部的印第安人被逐渐“清除”,强迫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干旱地区。据统计,由于冻饿、疾病以及白人的杀戮,在总共十三万被迫搬迁的印第安人当中,各部落有六万人死于集中营和途中。切诺基部落总共有一万五千人出发,四千人死于途中。
还要提到,当时印第安人的遭遇其实还不算最惨。在被迫迁走的人群中,还有一些黑人奴隶。是的,某些印第安人拥有黑奴。这些黑人才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他们随着印第安人一起搬迁,除了负担最劳累、最危险的工作,其生活条件也是最差的。至少有两千名黑人奴隶死于泪水小道。
在洒满泪水并充斥死亡的路上,每个印第安部落的总行程至少有1500到2500公里。泪水小道交错延伸,形成了新的路网。阅读有关印第安人的历史,经常会见到有泪水小道地图。有美国学者公开说,当年对印第安人的行为属于“种族灭绝”。
印第安人被赶走之后,政府把土地分成许多块,以抽签的方式“卖”给白人采金者。他们在地里到处挖掘,希望有好运找到黄金。短短十几年以后,这一带的金矿资源基本殆尽。当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传来,很多采金者立即放弃这些地产,奔向西部加入第二次淘金热的洪流。印第安人的生命与文化,不如地下那一点点黄金值钱。
切诺基市起源
大家也许会奇怪,既然印第安人都被从东南部赶走了,今天在大烟山国家公园的区域内,怎么会存在“切诺基”这个印第安保留地?这是个风景非常优美、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白人当初为什么没把这里的切诺基人赶走?有个令人惊叹的故事。当年在其它切诺基领地内的人都被赶走了,但是这一片地区却由一位白人拥有,而且他还专门让切诺基人永远居住在这片地产上。州政府虽然强制“收回”了其它切诺基领地,但对这片由白人拥有的地域却不能动。于是,在这个区域生活的切诺基人就幸运地避过了厄运,安心地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发展至今。
当年这位白人为什么要把这片土地给印第安人?因为他从小被一个切诺基家庭收养,是在切诺基部落长大的。买地给切诺基部落,就是回报长辈。看来,影视作品里的传奇故事并不都是虚构的。
民族和解
二十世纪后期,美国的民权开始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直到最近若干年,历史上的错误行为才受到重视。美国曾经向二战期间被关押的日裔美国人道歉。国会曾为使用非法手段推翻了夏威夷王国向夏威夷人民道歉。美国国会还曾为历史上实行过的奴隶制向黑人道歉。
但还曾经有一些官方的正式道歉,大多数美国人也许并不知道。美国国会曾经向危地马拉人民道歉,因为过去美国曾经偷偷用危地马拉民众做人体医学实验。作为华人,我们当然都知道美国近年为《排华法案》道歉的事。至于有多少美国人关注或知道这些道歉,就不得而知了。
美国白人终于也承认,美洲土著居民才是北美最初的主人。总长3500公里的“泪水小道”得到了保护,供人们体验当年印第安人的遭遇。在首都华盛顿建立了印第安人博物馆。印第安部落的历史终于成为美国官方历史的一部分。
无声道歉
美国是不是也欠印第安人一个道歉呢?终于,国会在2009年通过这样的法案:
“为了美国公民曾多次向土著人民施行的暴力、虐待以及忽视,政府以美国人民的名义向土著人民正式道歉。美国政府保证,要让这片土地上的全体人民如兄弟姐妹般弥合分歧,并且和谐地共同爱护与保卫这片土地,走向光明前程。”然后法案提到,这个道歉并不支持印第安人对美国政府提起的法律诉讼,也不支持印第安人要求的经济赔偿。的确,多年来一直有印第安人要求美国政府让他们返回祖先的土地,要美国政府为多年来虐待印第安人提供赔偿。最后这个加注就是在说,我们口头道歉可以,要想搬回去,没考虑!
奥巴马总统很快在国会通过的向印第安人道歉的法案上签了字,道歉声明正式生效,成为官方法律的一部分。但是,他并没有向媒体宣读,而媒体对此也轻轻带过,所以很多人对这件事都不知道。这个官方道歉,无声无息就飘过了。
更令人吃惊的是,道歉条文并不存在于任何有关印第安人的专门法律之中。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个道歉并没有列在一个专门法案中,而是2010年国防预算法案中的一个条款。向印第安人道歉怎么会与年度国防预算扯到一起呢?这就要从美国国会的政治游戏说起。我们可以推断,在某两位议员之间曾经发生过类似下面的一段对话:
议员甲:人权第一!这是我党起草的向印第安人道歉的法案,请贵党支持一下?
议员乙:自由才第一!你们党就喜欢为屁大的事道歉。我们要讨论更重要的国防预算法案。
议员甲:要不你先讨论我的法案,再讨论你那国防预算?
议员乙:你以为我真笨得跟大象一样?你先赞成国防预算,我再讨论你那个破法案。
议员甲:你以为我真蠢得像驴似的?你不先讨论我的,你那个就休想通过。
议员乙:要不... 把这俩法案合二为一,你会怎么投票?
议员甲:我投赞成票!(自言自语:下次印第安选民的票不就都给我啦)
议员乙:我也投赞成票!(自言自语:下次军火商的赞助不就都给我啦)
......
跟小孩子过家家差不多... 至于印第安人见到这个道歉夹在一个不伦不类的地方,会有什么感受,谁又在乎呢?
今日切诺基
早就听说美国中部地区的印第安保留地状况不好。那么在东部的富庶地区,切诺基人生活得怎样?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的学校。崭新的校舍,有艺术装饰的房屋,带民族风格的围墙,一看就是由建筑师专门设计的,从外观上看要大大好于美国的普通校园。推测,这个校园耗资巨大,如果不是由政府直接出资,就是赞助而来的。
村落里的住房令人印象深刻,倒不是由于它们全都相当新,而是所有住房的风格都近似!带院子的独立屋,兰房顶、白墙,从外观上看布局、新旧程度都差不多。不用说,可能又是成批援建的。但是住房附近的附属房屋,比如仓库、机房什么的,就都很破败。院子里停着再也开不动的破汽车,几乎已经被杂草掩盖。可以推断,切诺基人得到的赞助也许不少,但他们的日常收入并不高,仍属于穷人。
在一个村外,见到一对父女采摘树上小小的野果放进篮子里。一个年轻女孩在路上步行,到下一个村去还要走至少一英里。除了农田作物、灌溉水渠,还见到了养鱼水箱。我过去在中国农村曾多次见到过类似景象。可这儿是人民相当富裕的美国,感到有些怪怪的。
在市镇上就要热闹许多。有切诺基人穿着民族服装在路边表演歌舞,前面放着捐款箱,与中国过去那些喊着“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的街头艺人很像。街边充满了卖民族装饰品的小店,甚至还有看相算命的。镇上最大的建筑恐怕就要算赌场了。美国大多数地方政府立法禁止了赌场,但政府为印第安保留地开了绿灯。依靠大批前来赌钱的游客,印第安人可以得到巨额的附加收入。
我了解一个美国政府帮助贫困家庭的教育项目。多年来,该项目一直把印第安保留地作为重点地区,进一步说明很多印第安人仍然处于贫穷境地。总的印象,当今印第安人尽管得到很多资助,生活却仍然不宽裕。如果被政府养起来了,人们很可能不愿再费力去受教育、学本事、创业谋生,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单就社会地位与成就来讲,印第安人已远远落到黑人后面。印第安人的未来不容乐观。
历史教训
在人类历史上,民族问题曾多次造成巨大的人文灾难。遗憾的是,直到今天,很多现代国家似乎仍没找到各民族和谐共荣的方式。民族平等到底是什么?如何化解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民族同化是否应当发生?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美国过去对待少数民族采用了残酷的手段,现在虽已为弥补过失做了多年的努力,但民族矛盾仍然很深。单就对待印第安人来讲,提供了大量经济补贴,并不能使印第安人摆脱劣势地位。从美国的灾难教训中,我们也许不能肯定什么才该做,但我们也许可以知道什么不该做。
今天的印第安人,也应当经常到“泪水小道”去走一走。看着路上的旧车辙印,看着路边浸有先辈血泪的土壤,看着祖辈停留过的房屋,印第安人该想什么?如果只想着当年白人的枪口、焚毁的家园,就等于把自己继续放在受害者的地位,整个民族的崛起便难以达成。真正值得印第安人缅怀的,是先辈们在面临种族灭绝的危急关头,没有绝望,不走极端,一天天、一步步,坚强地沿着“泪水小道”走向远方。先辈们靠这种精神,才得以使印第安人的文化传承下来。今天的印第安人如有同样精神,才有希望持续提升自己的民族地位,终有一天会再次成为美洲主人的一员。
来源:文学城评民博客
2013年7月16日星期二
泛华网揭秘:谣言四起:斯诺登曝料美已对中国实施转基因战略行动
【泛华网2013年07月16日讯】中国国内的网络媒体目前正在流传一个消息,说斯诺登再曝猛料:美已对中国实施一个绝密战略行动——美国对中国转基因的生物战争,10年前就已经悄悄的开始啦。泛华网的调查显示各英文媒体没有这方面的消息。因此,泛华网怀疑这是中国国内不满中国转基因粮食政策的左派人士借斯诺登之口散布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全文如下:
日前斯诺登再爆猛料,称美国10年前就开始对中国实施绝密战略行动,那就是基因战争。据悉,转基因生物技术可以改变人类的正常基因,消弱人的体能和生育能力,消弱军队的战斗力!
大家都知道:改变了原子里的质子数,就改变了原子。例如,把碳原子变成对人有毒的砷原子。原子里的质子数不变,而中子数不同,就变成同位素。物质性置也有改变!
同理,转基因生物技术改变了天然农作物种子原来的基因构成,必然导致了新种子与天然的种子在性能上有所不同!!新种子性能对人体有没有不好的作用不是一些研究者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自神农尝百草,中毒死亡以后,人类的8千年历史里,不知人类付出了多少生命代价,健康代价,才从千万种动植物里,确定了人类可食用的五谷杂粮和肉食,其他的动植物不是药,就是毒草。中医中药,也是在这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些生物基因研究者为了自己的名利,刚刚研究出一点东西不经过长期的实践和验证,就迫不及待地发表和大面积推广是对人类生存和生命不负责任的的心态!
所以,转基因研究人和支持转基因研究的人,不要把转基因科研变成作秀。不能只是一两次的作秀试吃,而是要天天吃,要像居里夫人那样身在现场,为自己的科研献身!
无论是软或硬无论采取何种手段,现在的转基因研究人和支持他们的利益团体与高官,都在把功利归于自己,把风险转嫁给中国人民,把中国老百姓和中国的农业,作为他们转基因实验的的小白鼠和基地。
而的确也有希特勒式的丧心发狂的人想通过中国内奸,以科研和科研争论的面目忽悠迷惑中国人民,暗中施用生物转基因技术逐步消灭中华民族正常的人类基因消灭敌对种族和敌对国家的人民,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因为朝鲜战争证明美国用常规战争是难以战胜中国军队的。
当中国人民都被吸引到关注钓鱼岛、黄岩岛、日本和菲律宾问题,以及叙利亚和埃及的时候,大家还没有注意,美国对中国的生物高科技战争,现在已经悄悄的开始了!再经过十几年后见分晓时就晚啦。这就是美国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的战略和战术。
日前斯诺登再爆猛料,称美国10年前就开始对中国实施绝密战略行动,那就是基因战争。据悉,转基因生物技术可以改变人类的正常基因,消弱人的体能和生育能力,消弱军队的战斗力!
大家都知道:改变了原子里的质子数,就改变了原子。例如,把碳原子变成对人有毒的砷原子。原子里的质子数不变,而中子数不同,就变成同位素。物质性置也有改变!
同理,转基因生物技术改变了天然农作物种子原来的基因构成,必然导致了新种子与天然的种子在性能上有所不同!!新种子性能对人体有没有不好的作用不是一些研究者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自神农尝百草,中毒死亡以后,人类的8千年历史里,不知人类付出了多少生命代价,健康代价,才从千万种动植物里,确定了人类可食用的五谷杂粮和肉食,其他的动植物不是药,就是毒草。中医中药,也是在这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些生物基因研究者为了自己的名利,刚刚研究出一点东西不经过长期的实践和验证,就迫不及待地发表和大面积推广是对人类生存和生命不负责任的的心态!
所以,转基因研究人和支持转基因研究的人,不要把转基因科研变成作秀。不能只是一两次的作秀试吃,而是要天天吃,要像居里夫人那样身在现场,为自己的科研献身!
无论是软或硬无论采取何种手段,现在的转基因研究人和支持他们的利益团体与高官,都在把功利归于自己,把风险转嫁给中国人民,把中国老百姓和中国的农业,作为他们转基因实验的的小白鼠和基地。
而的确也有希特勒式的丧心发狂的人想通过中国内奸,以科研和科研争论的面目忽悠迷惑中国人民,暗中施用生物转基因技术逐步消灭中华民族正常的人类基因消灭敌对种族和敌对国家的人民,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因为朝鲜战争证明美国用常规战争是难以战胜中国军队的。
当中国人民都被吸引到关注钓鱼岛、黄岩岛、日本和菲律宾问题,以及叙利亚和埃及的时候,大家还没有注意,美国对中国的生物高科技战争,现在已经悄悄的开始了!再经过十几年后见分晓时就晚啦。这就是美国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的战略和战术。
2013年7月10日星期三
全球哪个国家的人最想移民来美国?
根据盖洛普调查中心,《24/7华尔街》找出全球哪个国家的人最想移民来美国?
这些国家都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其中7个国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
这些国家都至少有1亿人口,相对地,当地移民到美国的人口百分比是相当小的。例
如,有1,900万名中国人想要移民到美国,实际上,人数只是中国总人口的1%。
然而,在一些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当地很少公民希望移民到美国。
例如,在印尼,少于100万名居民想要移民美国,却是世界上第四大最多人口的国家。
或是位于巴基斯坦,它是世界上第六位人口最稠密的国家,移民到美国的人数却不多,主要原因是居民并不支援美国,反美的情况普遍。
根据盖洛普公司的调查,23%的印尼人支援美国的领导地位,只有12%的巴基斯坦人支援美国。
相反,最想移民来美国的居民比例最高的国家,远远不同,这些国家包括赖比瑞亚(Liberia),海地(Haiti)和宏都拉斯(Honduras),往往人口密度较少,也是国内经济发展不足的第三世界国家。
例如,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的所有资源均缺乏,2011年,尼日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人均2,582美元,孟加拉国只是1,909美元。
至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均48,328美元,相差甚远。
此外,位于墨西哥和菲律宾等国家,渴望移民美国的居民可能更是受到美国家人和亲友的网路影响。
根据盖洛普的研究夥伴乔恩克利夫顿(Jon Clifton)指出,在美国超过180万名原籍菲律宾的新移民。
位于墨西哥,主要是当地居民渴望更多的经济机会,导致了长达40年之久的大规模迁移美国的情况。
但是,近年来,这种趋势其实已经扭转近,主要原因是美国加强边境安全,加上美国经济衰退,缺乏工作机会。
再者,位于印度和中国,渴望来美国的人往往是更高教育程度的。
克利夫顿指出:“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更严重的问题可能是人才外流,相比美国,英国或德国,情况更为严重。”
相反,他指出那些要离开美国的人往往是较低的教历,外出找寻经济机会,一般是低技术工人。
基于盖洛普的数据,《24/7华尔街》找出全球7个国家的人最想移民来美国。
第7位 菲律宾 Philippines
移居美国的成人:400万
总人口:1亿572万
移民人数比例:7.3%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3.72%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64%
第6位 墨西哥 Mexico
移居美国的成人:500万
总人口:1亿1,622万
移民人数比例:5.7%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0.34%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37%
第5位 孟加拉 Bangladesh
移居美国的成人:600万
总人口:1亿6,365万
移民人数比例:5.9%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11.17%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37%
第4位 巴西 Brazil
移居美国的成人:600万
总人口:2亿101万
移民人数比例:少于5%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3.62%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34%
第3位 印度 India
移居美国的成人:1千万
总人口:12.2亿万
移民人数比例:少于5%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7.49%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26%
第2位 尼日利亚 Nigeria
移居美国的成人:1,300万
总人口:1亿7,451万
移民人数比例:少于5%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33.74%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77%
第1位 中国 China
移居美国的成人:1,900万
总人口:13亿5,000万
移民人数比例:少于5%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不详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不详
这些国家都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其中7个国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
这些国家都至少有1亿人口,相对地,当地移民到美国的人口百分比是相当小的。例
如,有1,900万名中国人想要移民到美国,实际上,人数只是中国总人口的1%。
然而,在一些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当地很少公民希望移民到美国。
例如,在印尼,少于100万名居民想要移民美国,却是世界上第四大最多人口的国家。
或是位于巴基斯坦,它是世界上第六位人口最稠密的国家,移民到美国的人数却不多,主要原因是居民并不支援美国,反美的情况普遍。
根据盖洛普公司的调查,23%的印尼人支援美国的领导地位,只有12%的巴基斯坦人支援美国。
相反,最想移民来美国的居民比例最高的国家,远远不同,这些国家包括赖比瑞亚(Liberia),海地(Haiti)和宏都拉斯(Honduras),往往人口密度较少,也是国内经济发展不足的第三世界国家。
例如,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的所有资源均缺乏,2011年,尼日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人均2,582美元,孟加拉国只是1,909美元。
至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人均48,328美元,相差甚远。
此外,位于墨西哥和菲律宾等国家,渴望移民美国的居民可能更是受到美国家人和亲友的网路影响。
根据盖洛普的研究夥伴乔恩克利夫顿(Jon Clifton)指出,在美国超过180万名原籍菲律宾的新移民。
位于墨西哥,主要是当地居民渴望更多的经济机会,导致了长达40年之久的大规模迁移美国的情况。
但是,近年来,这种趋势其实已经扭转近,主要原因是美国加强边境安全,加上美国经济衰退,缺乏工作机会。
再者,位于印度和中国,渴望来美国的人往往是更高教育程度的。
克利夫顿指出:“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更严重的问题可能是人才外流,相比美国,英国或德国,情况更为严重。”
相反,他指出那些要离开美国的人往往是较低的教历,外出找寻经济机会,一般是低技术工人。
基于盖洛普的数据,《24/7华尔街》找出全球7个国家的人最想移民来美国。
第7位 菲律宾 Philippines
移居美国的成人:400万
总人口:1亿572万
移民人数比例:7.3%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3.72%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64%
第6位 墨西哥 Mexico
移居美国的成人:500万
总人口:1亿1,622万
移民人数比例:5.7%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0.34%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37%
第5位 孟加拉 Bangladesh
移居美国的成人:600万
总人口:1亿6,365万
移民人数比例:5.9%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11.17%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37%
第4位 巴西 Brazil
移居美国的成人:600万
总人口:2亿101万
移民人数比例:少于5%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3.62%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34%
第3位 印度 India
移居美国的成人:1千万
总人口:12.2亿万
移民人数比例:少于5%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7.49%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26%
第2位 尼日利亚 Nigeria
移居美国的成人:1,300万
总人口:1亿7,451万
移民人数比例:少于5%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33.74%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77%
第1位 中国 China
移居美国的成人:1,900万
总人口:13亿5,000万
移民人数比例:少于5%
每天生活不足1美元比例:不详
支援美国领导地位的比例:不详
2013年6月27日星期四
“美国取消黑人选举权”严重失实 中国官媒出洋相
文章来源: VOA 于 2013-06-27
前期报道:
国际在线:美国一联邦州取消黑人选举权 奥巴马表示遗憾(图)
华盛顿 — 中国不少官方媒体网站、门户网站和论坛转载的《美国一联邦州取消黑人选举权 各方反应强烈》严重失实,是对美国最近有关新闻事件的误解或者曲解,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网站《国际在线》闹的国际笑话。
*顶级媒体一语惊人 四面八方以讹传讹*
最近中国五大官方顶级媒体之一的网站《国际在线》发表专稿说:“据德国《明镜周刊》6月25日的报道,美国亚拉巴马州最高法院于24日取消了关于黑人选举权法的核心条款,该州的黑人将不再拥有投票选举资格。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现在还不清楚“该州的黑人将不再拥有投票选举资格”的错误说法是来自德国《明镜周刊》还是来自中国《国际在线》。但即使是《明镜周刊》有误,引述者也有核实之责。报道美国的惊人题材,本应研读美国的英文主流媒体。
记者6月26日用谷歌检索“美国一联邦州取消黑人选举权”,找到了3230个结果。转载者中,中国媒体网站、门户网站似乎“群贤毕至”,有人民网的《海南视窗》、中新网、大洋网、凤凰网、国务院新闻办的中国网,新浪新闻、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网易云阅读等等。
*真情实况 VOA早有报道*
其实,最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取消的,绝不是也不可能是某个州非洲裔美国人的选举权。从美国之音在6月25日的报道中,可以了解这件事的真实情况。下面是这篇新闻: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一项在一些州保护少数族裔投票权的关键条款。在20世纪60年代,那些州的法律还曾规定实行黑人和白人种族隔离。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星期二以5比4的投票结果裁定,在9个曾经实行种族隔离的州对投票权的规定条款进行重新审查不再是必要的,因为对黑人投票者“明目张胆”或“无孔不入”的种族歧视已经不复存在。
最高法院说,国会在2006年批准联邦政府对1965年的一项法律重新审查,但是它没有考虑到在全国范围内清除种族主义所取得的进展。最高法院说,国会重新批准审查的决定是基于已经与现实不符的40年前的情况。
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为保守派居多的最高法院写下了这项裁定。最高法院的裁定说,国会可以起草一份与时代相符的议案来决定哪些州的投票政策仍然需要由联邦政府进行审查。但是在存在政治对立的首都华盛顿,两党议员在很多问题上有争议,是否能通过这样的立法值得怀疑。
大法官罗斯.贝德.金斯伯格提出异议说,这项裁决“扼杀了一些最合适的措施,而这些措施被证实可以阻止投票歧视”。
美国首位非洲裔美国人总统奥巴马说,他对这项裁定“深感失望”。他说,推翻对一些州的选举法进行联邦审查的条款“扰乱了几十年来帮助确保选举公平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奥巴马总统呼吁国会通过新的法案,“确保每一名美国人拥有平等的投票权”。
*选举权不可侵犯 取消即违宪*
早在1870年,也就是美国内战过后五年,美国就以修改联邦宪法的形式在第十五条修正案中规定“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种族、肤色,或者曾经是奴隶而被联邦或者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中国网民有人信,有人疑,有人批*
对于“美国一个州取消黑人选举权”之说,中国不少读者信以为真,为此质问或者质疑美国民主。有人说,“民主灯塔国”要干什么?说好的一人一票呢?有左派人士乘机质问亲美的公共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说话了,要求他们做出解释,要求“民主精英出来走两步”。
但也有一些读者质疑甚至否定这个消息的真实性。拥有19万粉丝的新浪微博博主连鹏写道:“罔顾常识胡乱翻译说‘美国一联邦州取消黑人选举权’、其他媒体也不审核就转载误导读者。想问一句:我们的‘主流媒体’怎么了?”在北京的政治学学者陈子明表示:“连官媒上的大量谣言都治理不了,还有什么脸谈微博上的谣言如何如何。”还有人尖锐地问道:“网民传谣要销号,官媒传谣是不是应当停刊”?
前期报道:
国际在线:美国一联邦州取消黑人选举权 奥巴马表示遗憾(图)
华盛顿 — 中国不少官方媒体网站、门户网站和论坛转载的《美国一联邦州取消黑人选举权 各方反应强烈》严重失实,是对美国最近有关新闻事件的误解或者曲解,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网站《国际在线》闹的国际笑话。
*顶级媒体一语惊人 四面八方以讹传讹*
最近中国五大官方顶级媒体之一的网站《国际在线》发表专稿说:“据德国《明镜周刊》6月25日的报道,美国亚拉巴马州最高法院于24日取消了关于黑人选举权法的核心条款,该州的黑人将不再拥有投票选举资格。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现在还不清楚“该州的黑人将不再拥有投票选举资格”的错误说法是来自德国《明镜周刊》还是来自中国《国际在线》。但即使是《明镜周刊》有误,引述者也有核实之责。报道美国的惊人题材,本应研读美国的英文主流媒体。
记者6月26日用谷歌检索“美国一联邦州取消黑人选举权”,找到了3230个结果。转载者中,中国媒体网站、门户网站似乎“群贤毕至”,有人民网的《海南视窗》、中新网、大洋网、凤凰网、国务院新闻办的中国网,新浪新闻、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网易云阅读等等。
*真情实况 VOA早有报道*
其实,最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取消的,绝不是也不可能是某个州非洲裔美国人的选举权。从美国之音在6月25日的报道中,可以了解这件事的真实情况。下面是这篇新闻: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一项在一些州保护少数族裔投票权的关键条款。在20世纪60年代,那些州的法律还曾规定实行黑人和白人种族隔离。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星期二以5比4的投票结果裁定,在9个曾经实行种族隔离的州对投票权的规定条款进行重新审查不再是必要的,因为对黑人投票者“明目张胆”或“无孔不入”的种族歧视已经不复存在。
最高法院说,国会在2006年批准联邦政府对1965年的一项法律重新审查,但是它没有考虑到在全国范围内清除种族主义所取得的进展。最高法院说,国会重新批准审查的决定是基于已经与现实不符的40年前的情况。
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为保守派居多的最高法院写下了这项裁定。最高法院的裁定说,国会可以起草一份与时代相符的议案来决定哪些州的投票政策仍然需要由联邦政府进行审查。但是在存在政治对立的首都华盛顿,两党议员在很多问题上有争议,是否能通过这样的立法值得怀疑。
大法官罗斯.贝德.金斯伯格提出异议说,这项裁决“扼杀了一些最合适的措施,而这些措施被证实可以阻止投票歧视”。
美国首位非洲裔美国人总统奥巴马说,他对这项裁定“深感失望”。他说,推翻对一些州的选举法进行联邦审查的条款“扰乱了几十年来帮助确保选举公平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奥巴马总统呼吁国会通过新的法案,“确保每一名美国人拥有平等的投票权”。
*选举权不可侵犯 取消即违宪*
早在1870年,也就是美国内战过后五年,美国就以修改联邦宪法的形式在第十五条修正案中规定“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种族、肤色,或者曾经是奴隶而被联邦或者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中国网民有人信,有人疑,有人批*
对于“美国一个州取消黑人选举权”之说,中国不少读者信以为真,为此质问或者质疑美国民主。有人说,“民主灯塔国”要干什么?说好的一人一票呢?有左派人士乘机质问亲美的公共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说话了,要求他们做出解释,要求“民主精英出来走两步”。
但也有一些读者质疑甚至否定这个消息的真实性。拥有19万粉丝的新浪微博博主连鹏写道:“罔顾常识胡乱翻译说‘美国一联邦州取消黑人选举权’、其他媒体也不审核就转载误导读者。想问一句:我们的‘主流媒体’怎么了?”在北京的政治学学者陈子明表示:“连官媒上的大量谣言都治理不了,还有什么脸谈微博上的谣言如何如何。”还有人尖锐地问道:“网民传谣要销号,官媒传谣是不是应当停刊”?
2013年5月11日星期六
中美國防部長密談,中方亮出驚人底牌?
《内幕》特約記者 姜弘濤
即將出版的《内幕》爆出一個驚人消息:美國國防部長最近一次來華,據知情者透露,是二戰後關於國際新秩序問題的一次攤牌式會談。儘管不是元首級別的會談,但內容確是核心級別的,帶有雙方互相試探的性質。中國政府攤出以下底牌:
一、釣魚島問題、琉球群島問題是二戰遺留問題,必須按照《波茲坦公告》以及《開羅宣言》、日本投降書等二戰結束時法律文獻加以解決。
二、中國永遠尊重和銘記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貢獻,特別是美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對中國的援助。

9月17日,副總參謀長馬曉天空軍上將到機場迎接來華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萊昂·帕內塔。
三、 美國應該充分尊重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中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作為主要戰勝國,中國的主張和權利應該得到尊重。
四、琉球群島主權屬於中國,行政管轄權美、日必須和平交還中國!對於美國在琉球群島解放中作出的貢獻中國將予以補償:
1、中國政府將在琉球群島修建陣亡美軍紀念碑和烈士陵園;
2、對健在的曾經參加過對日作戰的美國二戰老兵,發放紀念勛章和撫恤金;
3、琉球群島行政管轄權和平交還中國後,中國願意認同基於二戰延續的與美國的盟國關係,如果美國願意,中美可以簽訂軍事合作協議,基於協議美國在不損害中國安全利益情況下,可以繼續在琉球駐軍;
4、中國充分尊重美國在琉球群島其他利益;
5、琉球群島將參照香港模式自治,成為自由港。
五、中國無意與美國開展軍備競賽,也無意爭奪美國世界第一大國的位置。中國尊重美國在世界和平與發展中的建設性作用。
六、中國海軍發展航母的終極目標是七艘。戰略作戰範圍向東將不會超過東經160度。其用途主要是:
1、警戒和威懾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納粹勢力的發展。
2、警戒和威懾東南亞南個別國家對南海諸島的覬覦。
3、警戒和威懾印度封鎖印度洋航道的企圖。
4、警戒和威懾海盜分子。
5、開展國際人道主義救援。
6、開展與其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達成共識的軍事或非軍事行動。
《内幕》雜誌的文章稱,上述消息從中國軍方的鷹派人士中傳出,但《内幕》雜誌向有關方面求證,尚未得到確認。詳情請見《內幕》雜誌。
即將出版的《内幕》爆出一個驚人消息:美國國防部長最近一次來華,據知情者透露,是二戰後關於國際新秩序問題的一次攤牌式會談。儘管不是元首級別的會談,但內容確是核心級別的,帶有雙方互相試探的性質。中國政府攤出以下底牌:
一、釣魚島問題、琉球群島問題是二戰遺留問題,必須按照《波茲坦公告》以及《開羅宣言》、日本投降書等二戰結束時法律文獻加以解決。
二、中國永遠尊重和銘記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貢獻,特別是美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對中國的援助。
9月17日,副總參謀長馬曉天空軍上將到機場迎接來華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萊昂·帕內塔。
三、 美國應該充分尊重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中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作為主要戰勝國,中國的主張和權利應該得到尊重。
四、琉球群島主權屬於中國,行政管轄權美、日必須和平交還中國!對於美國在琉球群島解放中作出的貢獻中國將予以補償:
1、中國政府將在琉球群島修建陣亡美軍紀念碑和烈士陵園;
2、對健在的曾經參加過對日作戰的美國二戰老兵,發放紀念勛章和撫恤金;
3、琉球群島行政管轄權和平交還中國後,中國願意認同基於二戰延續的與美國的盟國關係,如果美國願意,中美可以簽訂軍事合作協議,基於協議美國在不損害中國安全利益情況下,可以繼續在琉球駐軍;
4、中國充分尊重美國在琉球群島其他利益;
5、琉球群島將參照香港模式自治,成為自由港。
五、中國無意與美國開展軍備競賽,也無意爭奪美國世界第一大國的位置。中國尊重美國在世界和平與發展中的建設性作用。
六、中國海軍發展航母的終極目標是七艘。戰略作戰範圍向東將不會超過東經160度。其用途主要是:
1、警戒和威懾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納粹勢力的發展。
2、警戒和威懾東南亞南個別國家對南海諸島的覬覦。
3、警戒和威懾印度封鎖印度洋航道的企圖。
4、警戒和威懾海盜分子。
5、開展國際人道主義救援。
6、開展與其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達成共識的軍事或非軍事行動。
《内幕》雜誌的文章稱,上述消息從中國軍方的鷹派人士中傳出,但《内幕》雜誌向有關方面求證,尚未得到確認。詳情請見《內幕》雜誌。
2013年5月9日星期四
泛华网号外:白宫请愿:请美国出兵解放中国人民
【泛华网2013年05月9日讯】白宫请愿网站上出现请美国出兵解放中国人民的请愿,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00多人签名。全文如下:
这个白宫请愿的网址是:
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petition/send-troops-liberate-chinese-people/LL34gWvH
泛华网注意到自王立军到美国领事馆避难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被很多网民视为中国信访事务总负责人。
泛华网报道。
Send troops to liberate Chinese people !
中国人民求解放!
Created: May 07, 2013
Issues: Civil Rights and Liberties, Foreign Policy
这个白宫请愿的网址是:
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petition/send-troops-liberate-chinese-people/LL34gWvH
泛华网注意到自王立军到美国领事馆避难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被很多网民视为中国信访事务总负责人。
泛华网报道。
Labels:
泛华网讯,
美国,
美国官员干涉中国内政,
信访
2013年5月6日星期一
李光耀:美国公民社会面临崩溃 系统性衰落之中
文章来源: 华尔街日报 于
资料图片:3月20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 新华社发(邓智炜摄)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6日发表该报专栏作家佩姬·努南的文章,题为《一个政治家的友好建议》,文章称,现代新加坡的奠基人和创造者李光耀对美国前景相当担忧,认为美国虽然仍将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已经处于系统性的衰落之中。文章由参考消息编译如下:
李光耀是现代新加坡的奠基人和创造者,他让新加坡充满了活力。李光耀今年已经89岁,是美国的伟大朋友,他对美国的评价非常中肯。他看好我们的短期前景,但对我们的长期道路感到担心。
仍将是唯一超级大国
美国面临的威胁是什么?是肤浅的政治文化,以及给民族特质带来不稳定、造成破坏和损伤的大众娱乐。
美国正处于系统性的衰落之中吗?
「绝对没有。」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虽然面临债务、赤字和「极为艰难的经济时期」,但「在未来的二叁十年中,美国仍将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的历史显示,它具有「极强的恢复和复兴能力」。它不局限于常规思维,而是能够务实地创造性地思维。它的语言是一种全球经济和政治领导人都在使用的开放体系。未来10年中,「美国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没有美国的领导,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任何重大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
美国崛起和在经济上佔主导地位的一个重大塬因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都知道,「美国人会让你在美国和他们在海外的跨国公司替他们工作」。但除非美国能够 继续吸引人才,否则它将失去其在技术上的优势。在未来的经济和技术竞赛中美国的优势是什么?是以「可为」的态度对待生活,美国人总是相信,问题是可以解决 的;以及一种「企业家文化」,将风险和失败视为「是自然的.是成功的必要组成部分」。
美国仍然是一个「前沿社会」。「美国的文化是.我们一切从零开始,然后打败你。」不久前,在制造业方面,美国还落后于日本和德国。「但美国人弄出了互联网、微软和比尔·盖茨,还有戴尔……做这些事情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呢?这是他们历史的一部分。」
选举成为拍卖游戏美国之所以伟大,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财富和军事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宽宏大量和慷慨大方」帮助它「重建了一个更加繁荣的世界」。
「只有理想主义的巨大力量」才能解释这一切。 「美国是所有大国中最仁慈的。」
李光耀对美国的担心是什么?我们的选举已经成为「一场永不终结的拍卖」,政治家们在这场拍卖中用诺言打击对方。美国的领导人似乎已经被公众情绪所俘获。他们必须打破这一状况,做一些美国所需要的事情,「即便会失去连任」。
我们的消费型社会和大众通信「已经使得当选的领导人变成了另外一种人」。政治家们不敢讲必要的真话,「某种羞涩和不自信似乎出现在了美国政治家身上」。
李先生对「媒体人士能给一名候选人带来一个全新的形象,并把他转变成另外一种性格」感到「吃惊」。
他说:「在这种过程中,我对像丘吉尔、罗斯福这样的人物能够出现表示怀疑!」
公民社会面临崩溃
他对美国文化的担心是什么?有很多:「枪支、毒品、暴力犯罪……一句话,公民社会的崩溃。」
「个人主义的想法……在走向极端的时候,就行不通了。」世界注意到了,「那些想要一个健康社会(年轻I姑娘和老太太能晚上独自在大街上走路、年轻人不会被毒贩子追逐)的人不会模仿美国模式……」
访问美国的亚洲人常常会「对那里的情形,包括巨大财富中的贫困,感到迷惑和不安」。
除此之外,美国还常常在世界面前展示出它的「文化优越感」。美国批评新加坡过于独裁。「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听从他们有关我们应该如何治理自己的建议。但我们不能让别人拿我们的生活去做实验。他们的想法是理论,未经证实的理论。」
基本文化受到侵蚀
能够毁灭美国的是「多元文化主义」,他讲的不是对所有文化的欣赏,而是美国自创始以来的基本文化被逐渐侵蚀。这一文化,它的创造力与耐久力,它的政治 和经济传统,是非常伟大的,「美国即使只是部分地被改变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是来自南部的大量移民被改变,还是美国变得「更像拉丁美洲」?美国必须继 续邀请全球最聪明和最勤奋的人来美国,但美国不能失去自己的文化,因为它是美国成功的秘密。
此外,美国要是按照现代欧洲的模式发展就要承担风险了。「如果你模仿欧洲的意识形态模式,你就完了。」
美国和欧洲政府认为,它们能够一直对穷人和有需要的人给予支持。因此慈善变成了「权利」,靠救济生活的耻辱消失了。社会福利支出增长的速度高于政府愿意提高税率的速度。它们「选择了一种相对容易的做法,通过借贷来为当前这一代选民提供更高的回报」。
结果是:赤字和高得危险的公共债务。
2013年4月22日星期一
欲海归者当思考现今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我常常感到奇怪,为什么国内在涌现官二代、富二代移民潮的同时,在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新富豪们怀有移民打算的同时,还有这么多千辛万苦留学海外的人在纷纷海归?这种诡异的事情,大概是不能简单地用“脑热”或者“脑残”来贴标签进行简单解释的。一百多年前,满清在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百多年后,农民党也在鹦鹉学舌地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是实情。只能说中国的变局经过了一百多年,还远远没有完成。西方文明在很多方面与中华文明有根本上的异质处,两者又都这么底蕴深厚,他们的碰撞和相互作用,不可能在一百年之内就完成,甚至在两百年,三百年之内,也不见得能完成。而现在的中国,就是处在这么一个变局加速加剧的时代,种种纷乱异象,让一般人困惑不已,莫知去就,海归与移民,也是一个折射面。
中国的确是在发展,经济上的发展,这是谁都能感受到的。然而其中甘苦,或许只有身在其中久如之人,方有切身体会。中国经济上的发展,是中西碰撞以来变局的一部分,即所谓变法图强。一百多年前就开始改革开放,搭英美的车赶走日本人,却鬼使神差地学上了苏俄,中间瞎折腾几十年,只在最近才撞到道上,赶上了经济全球化的快车,发展起来。中国人面对西方现代文明,有入骨入髓的恐惧感和自卑感,起初就是怕“亡国灭种”,后来则是“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中国人之发展图强,带有根子上的偏执性,有不顾一切、走火入魔的狂躁。这样的发展放到现在来看,要加个定语,恶性发展,肿瘤一般侵蚀着人与自然。这些年发了疯着了魔一般地发展,环境,生态,基本上已经崩溃了,且留下后患无穷的长久恶果。官方的报告都在说,东南部的农田已经全部遭重金属污染,全国百分之七十的主要河流被严重污染,华北的地下水在即将枯竭的同时,被长期地下排污。这些一遭破坏,都不是在几十上百年就可以恢复的,有些污染将是永久性的。这最终要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拉上关系,食品问题,空气问题,饮水问题,都在一一浮现。不要以为癌症村离大城市很远,以后将逐渐出现癌症镇,癌症市。爆表的灰霾天会引发数年之后的呼吸道癌症高峰,其效果只不过现在尚在潜伏之中而已。若要继续投身到这个恶性的发展之中,继续染污世界,咎由自取。
其次是,中国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与经济上的发展同步加深。这些年的发展,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而社会价值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发展诉求,被新兴权贵统治阶层长期压制,长期回避,这带来的恶果甚于污染。满据时代末期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只想在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现在搭全球化的快车,把西方的生产工厂全部搬到中国的土地上来,而对维持西方社会的深厚悠久的价值传统,却无知无闻,愚昧顽固,坚持“五不搞”,“制度自信”。然而切实说来,中西文明碰撞之大变局,器物层面只是最低级的一个层面,社会价值方面的,精神深处的碰撞,才是最终极的变局。不能说中华文化里面就没有普世价值,古代中国人是遵循天理和良知而生活的,在天人关系的根本上持守道法自然的信念。天理和良知,就是普世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具有深刻的相通和互补之处。只是这个天理和良知历经沧桑,深蒙尘垢,必须从深处变化振新自己。将来的变局,必是西方普世价值的引入以及中华文化固有的普世价值的复苏共同铸就的新兴价值确立的过程。然而现在的中国统治集团,在从两方面堵截这一变化,既不接受西方普世价值,也彻底干脆地摧毁了中国的传统价值。统治集团既不接受西方民主制度的制约,也不接受天理良知的命令,发展成为超级社会肿瘤,深刻毒害中国社会。人欲横流,丧天害理,良知荡然无存,率人食人,从对自然的敬畏和师法,走向肆无忌惮的破坏,而社会也陷入集体的堕落之中。不能将这个状况归结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但要求的却是正确的西方价值,“德先生”,“赛先生”。这个状况的造成,完全是师法苏俄马列造成的。马列是“唯物主义”,物质第一,目空一切,藐视全部人类精神文明方面的成果,无论中西。自从毛泽东这个半吊子的农民青年被马列主义的一些普及读物践踏大脑之后,他鼓动中国人斗天斗地斗人,中国的天理良知和自然之道才就此荡然无存,而我们现在这三十来年的经济发展,只是它造就的毒液循着新鲜的管道结出一个硕大的毒果。以前是政治斗争人整人,现在是经济斗争人坑人,罔顾天理,循其物欲之私,无人性底线地整人斗人坑人的实质还是一样地流着毛教的污血。中国人现在自食毒果,不是不知道苦毒,任何人都对现在这个无良的社会深恶痛绝,内心深处呼唤价值的回归,要求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一个又一个钱云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碾死在巨轮之下,而我们人人都眼睁睁地看着它,却被禁锢着发不出声音,无能为力,这样的社会值得生活吗?整个社会被发展带来的表面光鲜压制着,焦躁苦闷,人心思变。
经济恶性发展,潜在恶果无穷,社会价值沦丧,天理良知荡然无存,人道化为禽兽豺狼。物极思返,中国社会正在酝酿着大变局,这不是我抱着什么预设的反共立场而耸人听闻,这是共产党的报纸自己这么说的,他们的说法是“亡党亡国”。这样就好理解为什么国内在生活变得富裕时反而不能安居乐业,转而都想移民。你呼吸着灰霾的空气,吃着不放心的食品,喝着死猪泡过的水,过着好好吃饭不准说话的日子,被工业垃圾和烦嚣包围,只能享受一些低级趣味的精神生活,你的富裕也只意味着一个金钱数字,而不是真实的生活质量。这些都是欲出走者的切身感受,虽然说不出什么所以然,他们心里深处是明白的。
至于海归的回流,内外的原因都很多,一者外面经济形势不好,工作不好找;二者则受国内表面现象所惑,没有看到下面的汩汩暗流;三者则是主动寻找机会,象接受招安一般,去他大锅里分一杯羹,同时又谋划好自己的退路,随时可以开溜。对于第一种,不论,毕竟生存重要,无所谓loser不loser了。对于第二种,若从个人命运际遇上讲,建议其考虑一下他将要处于其中的社会,多听一听那些正在想方设法移民海外的国内人的感受,也为子孙后代三思。对于第三种,(还特别地多,悲哀),只能加以鄙视,亦无话可说。太多的人强调物质性的享受,还有KTV什么之类的比较低级趣味的精神生活,这显然是已经被黄俄的镰刀斧头给掠走了精神灵魂。打算回去的人,绝少见到他们考量房子车子票子以外的东西。既不能关心社会政治,在精神深处又被共产党多年的唯物主义教育斩断了诗礼之教、艺术精神的生命之根,中国人现在的精神生活基本上消失了,无论海内外华人均如此。海内华人,一手麻将,打得坐骨神经与头脑并皆麻木。海外华人,大多是理工背景,大多数无甚人文修养,尤其是所谓小留者,与之言,唯觉黄俄久习,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发达的华东地区,农村大片萎缩,被城镇扩张侵占,本来充满生机与诗意的大地被海量丑陋刺眼的工业建筑和农民的“小洋房”占领,连成灰蒙蒙一片,而海归者见了,说这是发展,品味之高下立见。可以铁定地说,等到美国或者欧洲开始建设生态文明的时候,这些丑陋的东西又将被视为彻底的落后了,你到哪里自卑去?若是关注更多层面的丰富的精神上的享受,就断不会得出国内在越变越好的结论。反观此地北美,山川河流,大部分都处于中国诗经时代的那种自然状态,而且是被有意识地守护着。清江沉郁,云树娴美,青天如海,鸿雁高翥,置身其中,但觉性天澄澈幽远,与万物默然自洽。人的身体靠饮食维持,人的精神生命则靠天地间的灵气来滋养,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华文化曾是一片诗性的精神家园,特别注重天人关系。西人以圣经为经,古代中国人以诗为经,而现在的中国,诗的精神已经死亡。自然被斗死了,其中肆无忌惮地扩张着人的丑陋建筑和各种工业毒素与贪欲,灵气遂遭根本遏绝。国内不是频频传来鄱阳湖干旱见底之类的新闻么,水鸟几乎捕杀殆尽,唯被充当野味而已,我记得好些年都没再见过大雁,这些东西消失了,哪里还能产生“雁字来时,月满西楼”这样的句子?自然的灵气遏绝,而人的灵性生命也就死亡,灵性生命死亡,也就无法欣赏优美,而眼里只有房子车子票子的可贵了。北美从人物到山水,无一不美。此地人性自由不羁,其上品者,怀抱兼有寄托,仿如云中之鹤不受网罗,有类春秋以下士人游侠之风气。若无法领略中国的古诗,只须拿来坐读于其山水之间,就自然意会。海归者去熊掌而取臭豆腐,且津津乐道于国内之“享受”,明智乎,品味乎?
美国是天命所系,是我们儒家文化中的理想社会,美国的价值与儒家文化的价值有深度可沟通处。儒家的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理想的社会则是经过美化了的“三代之治”,而这些在满清大臣徐继畲看来,都已经实现于美国。徐继畲是完全从儒家传统中生长出来的,可以视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吧,请看他刻在华盛顿纪念塔之中的话:“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駸駸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海外华人,能不以生活于三代之世美国为大幸乎?若从推动中国全面发展的角度讲,当然是海归越多越好,这是加剧中国之变局的因素。但是看看有几个人有这种改变中国的抱负与胸怀呢,大都只在谋自己的一点好日子,孔子所谓的斗筲之人。且政府也只希望你作一个技术人才,好吃好喝别乱说,不问政治。所以我纯从个人命运际遇的角度来谈论海归话题,我的意见是,只要有办法,不是彻底的loser,能留美国还是留美国吧。无能为力于中国,你们却可以为自身改变一点美国。子子孙孙融入美国,也是华人社会输出的世界性公民。呼吁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不要受土共黄俄的洗脑教育,盲目谩骂美帝。还是要有中国古人的“天下”观念,以“仁义”之所在为家国,爱美国,融入美国,参与到美国的政治生活之中去,为华人争取好美国本来赋予你们的权利。
来源: 未名空间zhuanzai (庄生)
中国的确是在发展,经济上的发展,这是谁都能感受到的。然而其中甘苦,或许只有身在其中久如之人,方有切身体会。中国经济上的发展,是中西碰撞以来变局的一部分,即所谓变法图强。一百多年前就开始改革开放,搭英美的车赶走日本人,却鬼使神差地学上了苏俄,中间瞎折腾几十年,只在最近才撞到道上,赶上了经济全球化的快车,发展起来。中国人面对西方现代文明,有入骨入髓的恐惧感和自卑感,起初就是怕“亡国灭种”,后来则是“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中国人之发展图强,带有根子上的偏执性,有不顾一切、走火入魔的狂躁。这样的发展放到现在来看,要加个定语,恶性发展,肿瘤一般侵蚀着人与自然。这些年发了疯着了魔一般地发展,环境,生态,基本上已经崩溃了,且留下后患无穷的长久恶果。官方的报告都在说,东南部的农田已经全部遭重金属污染,全国百分之七十的主要河流被严重污染,华北的地下水在即将枯竭的同时,被长期地下排污。这些一遭破坏,都不是在几十上百年就可以恢复的,有些污染将是永久性的。这最终要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拉上关系,食品问题,空气问题,饮水问题,都在一一浮现。不要以为癌症村离大城市很远,以后将逐渐出现癌症镇,癌症市。爆表的灰霾天会引发数年之后的呼吸道癌症高峰,其效果只不过现在尚在潜伏之中而已。若要继续投身到这个恶性的发展之中,继续染污世界,咎由自取。
其次是,中国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与经济上的发展同步加深。这些年的发展,仅仅是经济层面上的,而社会价值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发展诉求,被新兴权贵统治阶层长期压制,长期回避,这带来的恶果甚于污染。满据时代末期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只想在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现在搭全球化的快车,把西方的生产工厂全部搬到中国的土地上来,而对维持西方社会的深厚悠久的价值传统,却无知无闻,愚昧顽固,坚持“五不搞”,“制度自信”。然而切实说来,中西文明碰撞之大变局,器物层面只是最低级的一个层面,社会价值方面的,精神深处的碰撞,才是最终极的变局。不能说中华文化里面就没有普世价值,古代中国人是遵循天理和良知而生活的,在天人关系的根本上持守道法自然的信念。天理和良知,就是普世价值,与西方普世价值具有深刻的相通和互补之处。只是这个天理和良知历经沧桑,深蒙尘垢,必须从深处变化振新自己。将来的变局,必是西方普世价值的引入以及中华文化固有的普世价值的复苏共同铸就的新兴价值确立的过程。然而现在的中国统治集团,在从两方面堵截这一变化,既不接受西方普世价值,也彻底干脆地摧毁了中国的传统价值。统治集团既不接受西方民主制度的制约,也不接受天理良知的命令,发展成为超级社会肿瘤,深刻毒害中国社会。人欲横流,丧天害理,良知荡然无存,率人食人,从对自然的敬畏和师法,走向肆无忌惮的破坏,而社会也陷入集体的堕落之中。不能将这个状况归结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但要求的却是正确的西方价值,“德先生”,“赛先生”。这个状况的造成,完全是师法苏俄马列造成的。马列是“唯物主义”,物质第一,目空一切,藐视全部人类精神文明方面的成果,无论中西。自从毛泽东这个半吊子的农民青年被马列主义的一些普及读物践踏大脑之后,他鼓动中国人斗天斗地斗人,中国的天理良知和自然之道才就此荡然无存,而我们现在这三十来年的经济发展,只是它造就的毒液循着新鲜的管道结出一个硕大的毒果。以前是政治斗争人整人,现在是经济斗争人坑人,罔顾天理,循其物欲之私,无人性底线地整人斗人坑人的实质还是一样地流着毛教的污血。中国人现在自食毒果,不是不知道苦毒,任何人都对现在这个无良的社会深恶痛绝,内心深处呼唤价值的回归,要求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一个又一个钱云会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碾死在巨轮之下,而我们人人都眼睁睁地看着它,却被禁锢着发不出声音,无能为力,这样的社会值得生活吗?整个社会被发展带来的表面光鲜压制着,焦躁苦闷,人心思变。
经济恶性发展,潜在恶果无穷,社会价值沦丧,天理良知荡然无存,人道化为禽兽豺狼。物极思返,中国社会正在酝酿着大变局,这不是我抱着什么预设的反共立场而耸人听闻,这是共产党的报纸自己这么说的,他们的说法是“亡党亡国”。这样就好理解为什么国内在生活变得富裕时反而不能安居乐业,转而都想移民。你呼吸着灰霾的空气,吃着不放心的食品,喝着死猪泡过的水,过着好好吃饭不准说话的日子,被工业垃圾和烦嚣包围,只能享受一些低级趣味的精神生活,你的富裕也只意味着一个金钱数字,而不是真实的生活质量。这些都是欲出走者的切身感受,虽然说不出什么所以然,他们心里深处是明白的。
至于海归的回流,内外的原因都很多,一者外面经济形势不好,工作不好找;二者则受国内表面现象所惑,没有看到下面的汩汩暗流;三者则是主动寻找机会,象接受招安一般,去他大锅里分一杯羹,同时又谋划好自己的退路,随时可以开溜。对于第一种,不论,毕竟生存重要,无所谓loser不loser了。对于第二种,若从个人命运际遇上讲,建议其考虑一下他将要处于其中的社会,多听一听那些正在想方设法移民海外的国内人的感受,也为子孙后代三思。对于第三种,(还特别地多,悲哀),只能加以鄙视,亦无话可说。太多的人强调物质性的享受,还有KTV什么之类的比较低级趣味的精神生活,这显然是已经被黄俄的镰刀斧头给掠走了精神灵魂。打算回去的人,绝少见到他们考量房子车子票子以外的东西。既不能关心社会政治,在精神深处又被共产党多年的唯物主义教育斩断了诗礼之教、艺术精神的生命之根,中国人现在的精神生活基本上消失了,无论海内外华人均如此。海内华人,一手麻将,打得坐骨神经与头脑并皆麻木。海外华人,大多是理工背景,大多数无甚人文修养,尤其是所谓小留者,与之言,唯觉黄俄久习,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发达的华东地区,农村大片萎缩,被城镇扩张侵占,本来充满生机与诗意的大地被海量丑陋刺眼的工业建筑和农民的“小洋房”占领,连成灰蒙蒙一片,而海归者见了,说这是发展,品味之高下立见。可以铁定地说,等到美国或者欧洲开始建设生态文明的时候,这些丑陋的东西又将被视为彻底的落后了,你到哪里自卑去?若是关注更多层面的丰富的精神上的享受,就断不会得出国内在越变越好的结论。反观此地北美,山川河流,大部分都处于中国诗经时代的那种自然状态,而且是被有意识地守护着。清江沉郁,云树娴美,青天如海,鸿雁高翥,置身其中,但觉性天澄澈幽远,与万物默然自洽。人的身体靠饮食维持,人的精神生命则靠天地间的灵气来滋养,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华文化曾是一片诗性的精神家园,特别注重天人关系。西人以圣经为经,古代中国人以诗为经,而现在的中国,诗的精神已经死亡。自然被斗死了,其中肆无忌惮地扩张着人的丑陋建筑和各种工业毒素与贪欲,灵气遂遭根本遏绝。国内不是频频传来鄱阳湖干旱见底之类的新闻么,水鸟几乎捕杀殆尽,唯被充当野味而已,我记得好些年都没再见过大雁,这些东西消失了,哪里还能产生“雁字来时,月满西楼”这样的句子?自然的灵气遏绝,而人的灵性生命也就死亡,灵性生命死亡,也就无法欣赏优美,而眼里只有房子车子票子的可贵了。北美从人物到山水,无一不美。此地人性自由不羁,其上品者,怀抱兼有寄托,仿如云中之鹤不受网罗,有类春秋以下士人游侠之风气。若无法领略中国的古诗,只须拿来坐读于其山水之间,就自然意会。海归者去熊掌而取臭豆腐,且津津乐道于国内之“享受”,明智乎,品味乎?
美国是天命所系,是我们儒家文化中的理想社会,美国的价值与儒家文化的价值有深度可沟通处。儒家的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理想的社会则是经过美化了的“三代之治”,而这些在满清大臣徐继畲看来,都已经实现于美国。徐继畲是完全从儒家传统中生长出来的,可以视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吧,请看他刻在华盛顿纪念塔之中的话:“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駸駸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海外华人,能不以生活于三代之世美国为大幸乎?若从推动中国全面发展的角度讲,当然是海归越多越好,这是加剧中国之变局的因素。但是看看有几个人有这种改变中国的抱负与胸怀呢,大都只在谋自己的一点好日子,孔子所谓的斗筲之人。且政府也只希望你作一个技术人才,好吃好喝别乱说,不问政治。所以我纯从个人命运际遇的角度来谈论海归话题,我的意见是,只要有办法,不是彻底的loser,能留美国还是留美国吧。无能为力于中国,你们却可以为自身改变一点美国。子子孙孙融入美国,也是华人社会输出的世界性公民。呼吁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不要受土共黄俄的洗脑教育,盲目谩骂美帝。还是要有中国古人的“天下”观念,以“仁义”之所在为家国,爱美国,融入美国,参与到美国的政治生活之中去,为华人争取好美国本来赋予你们的权利。
来源: 未名空间zhuanzai (庄生)
订阅:
博文 (Atom)